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公车上书”,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阅读课文做下题
1、 “公车上书””⑴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年春,《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②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联名上书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_______________。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意义: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⑵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康梁创办《 》,后改名《 》;在 组织 ,机关报是 。
2、 “百日维新”⑴时间: 年6月至9月,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________”。 颁布变法法令,标志着变法的开始。
⑵变法内容:改革 ,任用 ;鼓励私人兴办 ;开办 ,翻译 ,传播 ;创办 ,开放 ;训练 。
⑶结果: 。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 。
⑷影响: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合作探究
戊戌变法的法令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 触动了谁的利益,结果如何?
达标测试
1.“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材料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说的?(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锐
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5.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来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6.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来源:zzs%t&e
7.下列有关戊戍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8. 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 )
A.火烧圆明园 B.“公车上书 ” C.谭嗣同殉难 D.八国联军侵华
9.(2015·贵州遵义市)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0.(2015·黑龙江绥化)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是没地方可逃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11.(2015·湖北孝感)有学者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 应理解为 (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C.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2.(2015·湖南邵阳)2014年11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 )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13.(2015·内蒙古包头) “生产之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14.(2015·四川宜宾)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 )
类型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12种 21%
应用科学 56种 11%
杂录 38种 7%
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A.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B.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15.(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 分)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 “这一个世纪” 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达标测试答案
1—5.BBCAA 6---10.BBBDD 11—14.BACB
15.(14分)
(1)鸦片战争(2 分)
含义: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分)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与探索。(4分)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 分)
变化: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