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将
相
和
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赵国常受秦国威胁。蔺相如凭借智慧与勇气,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维护赵国尊严,被拜为上卿。廉颇是赵国战功赫赫的老将,认为蔺相如仅靠嘴皮子就职位高于自己,心中不服。此为将相和故事背景,反映赵国的政治与人物关系。
思考一下
“将”是指谁?“相”是指谁?题目既然叫“将相和”的话,那是不是暗示我们他们之间一开始是“不和”的呢?那么他们是如何从“不和”到“和”的呢?
我们保留这几个问题,先来认识生字词吧。
司马迁,字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父志撰写《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众多事迹。因李陵之祸而遭受宫刑,然其忍辱负重,以非凡的毅力与卓越的见识完成巨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皆产生极为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本文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者简介
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
初读课文
会认字
战袍 和氏璧 大臣 强逼 允诺
计划 典礼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擅自 上卿 削弱 请罪
zuì
páo
bì
chén
qiǎnɡ
nuò
huà
lián
dǐ yù
cí
rǔ
shàn
qīnɡ
xuē
diǎn
结合意思记忆字形
璧
bì
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所以是玉字底。
学认字
抵、御:抵挡。
侮、辱:使羞耻。
推、辞:躲避、推托。
学认字
dǐ
cí
rǔ
yù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速读课文用时( )分( )秒。
2.课文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用自己的话说说“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检测阅读效果
议
缺
宫
献
召
臣
诺
抄
罪
怯
拒
典
荆
diǎn
chāo
zuì
qiè
jù
jīnɡ
会写字
quē
zhào
chén
yì
ɡōnɡ
xiàn
nuò
独体
会写字
zhào
音序:
Z
上下
偏旁:
刀
5
形近:
召开 号召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招收 招手 招呼
yì
音序:
Y
左右
偏旁:
讠
5
形近:
建议 会议 议论纷纷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仪式 礼仪 仪表堂堂
结构:
xiàn
音序:
X
左右
偏旁:
犬
13
形近:
献身 贡献 无私奉献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楠木 石楠花
结构:
nuò
音序:
N
左右
偏旁:
讠
10
形近:
许诺 诺言 一诺千金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倘若 假若 若隐若现
结构:
chāo
音序:
C
左右
偏旁:
扌
7
形近:
抄写 摘抄 包抄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美妙 妙处 妙不可言
结构:
qiè
音序:
Q
左右
偏旁:
忄
8
形近:
怯场 胆怯 怯弱不胜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办法 方法 做法
结构:
jīng
音序:
J
左右
偏旁:
刂
9
形近:
荆棘 负荆请罪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刺绣 刺刀 寒风刺骨
结构:
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期,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战国时候:指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是一个诸侯割据、战争频发的时期。秦国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个。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逐渐增强了国力。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获得和氏璧后,秦王得知并提出了以十五座城池交换的条件。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和氏璧的极高价值,也揭示了秦国对在外交上的强势态度。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考虑问题周全
交流:蔺相如印象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 智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赵王的焦虑和大臣们的讨论反映了赵国在面对秦国强大压力时的矛盾和困境。一方面,他们不想被秦王的骗局所欺骗;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拒绝秦王会导致军事冲突。这种复杂的局面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博弈。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
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壁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
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不畏强暴,逼秦王
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
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
功,被赵王封为上卿。
第二个故事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之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在秦王邀请下准备前往渑池之会的情况,以及赵王和大臣们的商议过程和最终决定。赵王在听取了蔺相如的建议后,决定前往渑池,并让蔺相如陪同前往。同时,大将军廉颇带领军队护送他们到边界,并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这体现了赵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谨慎和准备。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勇 敢
不畏强权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特点?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在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而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
维护国家的荣誉、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
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起因:廉颇不服气蔺相如只靠一张
嘴,就得以晋升高位,想找
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
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第三个故事
居功自傲
谦卑礼让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顾全大局
当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体现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吧。
从廉颇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以国家利益为重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学完了课文,你知道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小 结
忠贞爱国
勇敢机智
——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蔺相如
廉 颇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延迟
主题概括
课文以 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 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 的精神。
秦赵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顾大局
识大体
勇于改过
练一练
一、根据图片所示事件发生的时间排序。
( )
( )
( )
1
2
3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述了 、 、
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
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 的精神。
完璧归赵
负
渑池会面
荆请罪
勇敢机智、不
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
勇于改过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继续练习速读课文,思考: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