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8 10: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评估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一起探讨与阅读有关的问题,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1.(2024张家口张北月考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0分)
在读书问学、谈文论艺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传说的话,要有不随便(qīng xìn)的态度,要有怀疑的精神,若能这样,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但这并不是说,要在读书时存心诘难作者,而是说我们在读书时要“推敲细思”。
读书,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 甲 (涉及/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其(yào jué)全在于“会意”。陶渊明说读书“不求甚解”,实际上也是主张要会意。这里的“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 乙 (劝诫/劝告)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劝读书者既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又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qīng xìn)    ②(yào jué)   
(2)选出下面题目中关于加点字的注音说法正确的一项。(4分)
①“诘难”的“难” (  )(2分)
A.“诘难”的意思是“诘问,为难”,所以“难”的注音是“nán”。
B.“难”在词语“诘难”中含有“责备;质问”的意思,所以注音是“nàn”。
②“咬文嚼字”的“嚼” (  )(2分)
A.“咬文嚼字”的“嚼”注音与“味同嚼蜡”的“嚼”一致。
B.“咬文嚼字”的“嚼”注音与“咀嚼”的“嚼”一致。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符合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含义吗 为什么 (2分)


2.(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①承德避暑山庄不同于其他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②它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总体设计,因山就水,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③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④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⑤建筑(甲)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乙)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1)文段中第⑤句甲、乙处可填入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    。(2分)
(2)文段第①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小冀在整理古诗词名句的资料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请帮他补写。(6分)
在“品古诗”的过程中,小冀发现许多诗都有诗序,比如《桃花源记》就是《桃花源诗》的序。品读《桃花源诗》,小冀发现,“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与《桃花源记》中的“①      ,悉如外人。②      ,并怡然自乐”所描绘的景象十分相似。在学习《桃花源记》的过程中,小冀欣赏到了“芳草鲜美,③      ”的花草遍地的桃林美景,引人无限遐想,令人陶醉其中。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由这些语句,小冀联想到了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④      ,⑤      ”。读到《子衿》中运用夸张修辞的“一日不见,⑥      ”,小冀认为这两句造成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强烈的思念。
(二)阅读(共18分)
(2024承德期中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9题。(共18分)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丙】
山深幽境,真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时抱焦桐①,向松阴石上,抚一二雅调,萧然②景会幻身,是即画中人物。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经丘寻壑,更出世外几层。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③ 又何必与尘俗恶界,区区较尺寸哉
(选自高濂《四时幽赏录·步山径野花幽鸟》)
注:①焦桐:泛指名琴。②萧然:潇洒、悠闲。③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欲济无舟楫:
(2)悄怆幽邃:
(3)静赏无厌:
(4)是即画中人物:
5.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此 景 无 竞 无 争 足 力 所 到 何 地 非 我 传 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

7.甲诗分别从    、    角度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弥漫和波浪汹涌的气势。(2分)
8.请你仿照小冀的创意,为甲诗或丙文设计一个打卡景点(任选一个)。(3分)
小冀:我设计打卡“望溪亭”。依据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游客们坐在这里可以看到小溪蜿蜒曲折,如若蛇行,隐隐约约,时隐时现。
我设计打卡景点是“    ”。依据是 
9.乙、丙两文在写景中均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3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2024沧州南皮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共8分)
“冠”之礼法知多少
曹保顺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字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②《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
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
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是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有删改)
10.给文章划分层次便于梳理文章思路,请用‖将文章分成三层。(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1.⑤⑥两段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 (3分)


1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加冠以厉其心”,从这两句话中你探究出了与“冠”相关的哪些结果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共15分)
老屋·父亲
李 翰
①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我刚上小学。记得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显得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②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归田计只能从牙缝里省,再有就是亲力亲为,凡自己能做的,绝不额外去花工料钱。上下班路上,遇到卖树料的小贩,或是人家拆迁、翻修余下的建材,父亲都会去搭讪讲价,燕子衔泥似的,一点一点往回搬。建新房需平整地基,得挖平半面小山坡,下班后、节假日,父亲就成了移山的愚公。十字镐、镢头与铁锹,再加上一担畚箕,在父亲勤奋的劳作下,小山坡一天天矮下去。那时父亲真是精壮,小臂虬结的肌肉,随着镢头、铁锹的挥动,舒展、收缩,一镢头下去,风化岩四散迸开。畚箕装满土块,压得扁担吱吱呀呀,悠悠地起伏着,他一阵风似的来来回回,大半天都不带歇,还哼着小调。偶尔停下来擦把汗,咕咚咕咚,一壶茶就见底了。
③开出的地基,起了两层砖混小楼,土方填在北边的洼地,搭建了两间平房。两处建筑,让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房子终于完工了,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④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茸茸的短尾。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片片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那是春天的味道,从眼睛到唇齿,顺着鼻腔,在中枢神经游走。被春天浸润的小院,洋溢在醉氧般的微酣里。
⑤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写了好些诗,吟咏我们家的花花草草,称许父亲的家业和品位。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享受着他的肯定。房老师写的一副“    ”的楹联,还有一个“志当存远”的横匾,至今还挂在家里。
⑥房老师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他买来王力的《古代汉语》,那套书的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被父亲翻得脱胶,用麻线重新装订,里面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每写好一首,父亲都显得很陶醉,他知道我不懂,就读给母亲听。母亲颇不耐烦,借口做饭,躲进厨房,他就追到厨房,靠着门框发表他的大作。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
⑦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读研时,父亲已较少过问我的学业,倒是把他的诗作寄过来,征询我的意见。我发表文章,出版著作,父亲是第一读者,也是最积极的宣传者。
⑧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弟弟也住在别处。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
⑨一天,母亲突然打来电话。
⑩父亲走了,我的山崩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好友,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
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匍匐在南门老街的青石条,记得父亲的足印;城东的那条大河,也会出来证明,父亲为了省下一点建材费,在它的怀里挑过砂石。
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有删改)
13.下列三项都是郑板桥的经典对联,结合语意,放在选文第⑤段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C.白菜青盐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14.作者写了父亲的几件事 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2分)
15.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第段的含意。(3分)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题目。(4分)
(1)那时父亲真是精壮,小臂虬结的肌肉,随着镢头、铁锹的挥动,舒展、收缩,一镢头下去,风化岩四散迸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父亲走了,我的山崩塌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7.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带着浓郁古典气质的知识分子形象,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阐释。(2分)


18.【新考法 跨学科音乐】小兴和小化在为选文第④段选择适合感情朗读的背景音乐时出现了分歧,请结合语境,补全对话。(2分)
小兴:我觉得这段文字可以跟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选用同一种风格的背景音乐,因为①
 。
小化:回忆性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昔我”(体验主体)和“今我”(回忆主体)。站在“今我”的角度,我觉得跟崔颢的《黄鹤楼》选用同一种风格的背景音乐更合适,因为②  。
三、整本书阅读
(2024邢台期中)《经典常谈》是一部精彩的学术散文集,也是一部厚重的中国文化学术史。同学们以“人物形象”为主题对《经典常谈》进行探究,请你积极参与。(共9分)
19.下面是探究结果的部分内容,请你联系原著,将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序号 人名 人物特点 名著精彩选段
A ①  勤学苦读 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
B 屈原 ②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③    》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这一篇大概是二次被放时作的。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
20.你在探究A人物形象时,摘抄了下面一段文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体验,说说你对战国时期的策士的认识或看法。(5分)
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2024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拼”,是生活、学习中常用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它的释义为:
  拼1:①合在一起;连合:~读|~音|~版|把两块木板~起来。②几个人拼合起来做某事:~车|~饭|~购。
拼2:①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命|跟敌人~到底。②比拼:~技术|~实力。
关于“拼”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与感悟呢 请以“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健康积极;③表达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要套写、抄袭;⑥不少于600字;⑦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详解答案】
1.(1)①轻信 ②要诀
(2)①B 解析:诘难:责难。“难”是动词,“责备;质问”的意思,因此读nàn。
②A 解析: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两个词中的“嚼”音义相同,都读jiáo。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咀嚼”的“嚼”读jué。
(3)甲:涉猎 乙:劝诫
(4)示例:不符合。陶渊明“不求甚解”,主张读书要会意,其中第二层含义是说读书方法,主张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既要……又要……”的说法不符合“不求甚解”的含义。
2.(1)既 又
(2)示例:在“造园”后面加“理念”。
3.①男女衣着 ②黄发垂髫 ③落英缤纷
④斗折蛇行 ⑤明灭可见 ⑥如三月兮
4.(1)渡 (2)深 (3)满足 (4)这
5.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
6.(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
(2)临近正午,远处传来山村茅舍的鸡鸣声,砍伐树木的声响,樵夫山歌相互应答之声。
7.视觉 听觉
8.(示例一)甲诗:钓鱼台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洞庭湖边垂钓者众多,应是极佳的垂钓之所。
(示例二)丙文:寻芳亭 “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游客们在这缕缕清幽的芬芳中,可以忘却烦恼,享受美好。
9.示例: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乙文是融于岸上竹树,丙文则融于春末夏初时节深林山野之景。
参考译文:
【丙】山深自有幽雅的胜境,真正的意趣有很多。当春末夏初之时,走向树林与山峰,只见松树和竹林交互映衬。纵观远眺,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僻静的地方。路边的野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似有似无,闻之让人心里宁静安怡,不是檀和麝那种浓郁之香;山中的鸟儿雌雄相和,好像你一言我一语在讲话,听来甚觉清雅有韵律,不是笙簧这样的乐器可比拟的。其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精心设计,看在眼里,乐在心头,让人可以毫不厌倦地静静观赏。有时会抱古琴到松树下的大石头上弹奏一两首雅曲,情景交融,感觉自己已是画中人物。临近正午,远处传来山村茅舍的鸡鸣声,砍伐树木的声响,樵夫山歌相互应答之声。经过山丘和沟壑,更觉得出世几层。能欣赏到此番风景没有任何费劲之处,全凭脚力就能到达,何处不是我栖息的所在呢 又何必和世俗之人,计较你多我少呢
10.①‖②③④⑤⑥‖⑦
11.身份不同“冠”不同;场合不同“冠”不同。
12.①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父亲会很严厉地教导他。通过加冠鼓励心智,强调成人的责任和义务。②强调了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以及“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13.A 解析:选文第⑤段描述的是房老师写了好多诗吟咏“我们家”的花草,并称许父亲的家业和品位。根据这个语境,最符合的对联应该与室内环境、花草相关。A项,“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最符合语境。B项,描述的是文学创作上的简洁和创新,与文中描述的室内环境不太相关。C项,描述的是简单朴素的生活,虽然与文中提到的父亲节俭的性格有关,但与文中描述的室内环境和房老师的称赞不太相关。
14.①辛苦建屋 ②学写古诗
15.这句话写出了即使父亲已然故去,或者未来某一天承载父亲的一切的老屋也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但是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做事的认真,以及对家庭的爱,永远不会消失,而这恰恰又是天下所有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特点,将永远留在儿女们心间,成为永恒。
16.(1)这句话运用肖像、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父亲年轻时的身强体壮,挖山坡平地基时动作的有力,表现出父亲为了节省经费建造理想的屋子时的决心和辛劳,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与钦佩之情。
(2)“崩塌”是指崩裂而倒塌,句中指父亲的突然去世对“我”的打击很大,侧面表现了父亲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表达了“我”对父亲去世的无限悲痛之情。
17.①父亲怀有陶渊明的隐逸情结,亲力亲为建造了田园风光式的老屋;②老屋的风景和生活氛围,都洋溢着质朴的、传统的生活气息;③父亲热爱古诗文,爱和诗友交往,吟诵诗歌、称赏诗作,以及把诗作寄给“我”,征询“我”的意见,都有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18.①示例一:这段话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日小院生机勃勃的状态,凸显了小院生活的温馨、美好;《钱塘湖春行》通过写杭州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它们所传递出来的欢悦的情感是相通的,所以可以选用同一种风格的背景音乐
示例二:这段话从听觉、嗅觉等角度(动作描写/运用动词“摸、捏、磕、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炒蛋的新鲜、美味,凸显了小院生活的温馨、美好;《钱塘湖春行》通过写杭州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它们所传递出来的欢悦的情感是相通的,所以可以选用同一种风格的背景音乐
示例三:这段话运用了拟声词“咔嚓,咔嚓”,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采摘香椿芽时的欢快愉悦,凸显了小院生活的温馨、美好;《钱塘湖春行》通过写杭州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它们所传递出来的欢悦的情感是相通的,所以可以选用同一种风格的背景音乐
②示例:这段文字虽然写的是春日小院生机勃勃的景物和温馨美好的生活,只字未提小屋的建造者——父亲,但是站在“今我”的角度,父亲已经离世,对父亲的追忆和怀念深沉真挚,笑中含泪,思念之情直击人心。崔颢的《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然而物是人非、鹤去楼空,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以及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二者所传递出来的忧思与怀念之情是相同的,所以选用同一种风格的背景音乐更为合适
19.①苏秦 ②示例:爱国爱民、坚贞不屈、才华横溢(符合屈原的形象特点,任答一点即可) ③离骚
20.示例:战国时期的这些策士能言善辩,才智超群,但他们只图功名富贵,只求揣摩君主的心思,拐弯抹角投其所好。他们靠“三寸之舌”生存,以利益为目标,在政治上没有稳定立场、是非观念,让人不齿、唾弃。(符合“战国时期策士”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21.【写作指导】本题要求以“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或者历史故事中寻找灵感,探讨“拼”的实践意义和精神价值。立意方面,可以选择积极向上的角度,强调拼搏奋斗的重要性;也可以选择批判性的角度,分析盲目拼搏可能带来的问题。无论选择哪种角度,都需要深入挖掘“拼”的内涵,展现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具体写作时,可以写个人经历,回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拼尽全力的经历,描述当时的情境、心态和行动,以及最终的结果和收获,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拼”的力量和价值。可以写社会现象,观察身边或社会上人们拼搏奋斗的现象,如创业者的不懈努力、运动员的刻苦训练等,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动机和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写历史故事,引用历史上著名人物(如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的拼搏事迹,通过他们的故事传达拼搏精神的可贵和传承的重要性。在阐述“拼”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反思过度拼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身心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等。最后可以展望未来,提出如何在保持拼搏精神的同时,实现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
【例文】
生活因努力而绚丽多彩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波折与坎坷,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征服。
当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人们常说的就是:“这一定是命中注定吧。”首先我不去争论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中注定,我只认为人的生活不应该完全被“命中注定”这四个字所束缚。如果是那样,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用“命中注定”来为自己开脱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努力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只有自己努力了,争取了,才能最终走出困境。每当我们沉浸在幸福与快乐之中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愿意再前进,希望时间只停留在这一刻,而不去想下一刻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幸福与惊喜。如果我们都能够大胆地去设想、去奋斗,相信前方会有更辉煌的时光等着我们去拥抱。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不断地学习,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精神和大脑,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我们如果不去接受新鲜的事物,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发展速度飞快的时代,我希望大家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中给自己找到解压的办法,让自己轻松自在地生活和工作。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感到疲惫不堪或压力重重。
美好的事物需要去创造,创造需要奋斗,奋斗需要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正如安徒生所说:“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是的,只要我们努力了,即使没有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也是成功的使者。人的一生,不求活得轰轰烈烈或惊天动地,但至少我们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活出自我,只要我们努力了、争取了,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