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世界的地形 课件(共45张PPT)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 世界的地形 课件(共45张PPT)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7 17: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三章第二节
HOME
TARGET
CONTENT
学习目标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陆地主要地形的分布。
2.了解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势是怎样的?
3.了解海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图 3.14),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86米
世界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相对高度8848.86-(-11034)=19882.86
一、陆地地形
陆地地形
陆地地形类型
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一、温故知新
地形类型的判读
平原
高原
盆地
山地
丘陵
陆地地形
海拔
地面
起伏
200m以下
500m以上

500m以上
200-500m
起伏很小
平坦广阔
内部和缓
边缘陡峭
中间低
四周高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起伏较小
坡度和缓
海平面
依据下图,判断地形类型,并说出理由。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图例颜色代表海拔与地形各不同。
橙色或褐色代表山地或高原,海拔高
绿色或浅绿色代表平原或丘陵,海拔低
蓝色一般代表海洋或湖泊
回顾所学知识:分层设色地形图阅读方法
地形特征
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等
活动:思考什么叫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内蒙古高原
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
山地的分布特征
很多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称为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全长约2450千米,宽在200—300千米间。主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
喜马拉雅山脉
让智力生长,让智慧开花
思考:山地、山脉和山系的区别
山地
五种地形类型之一,一般有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山系
成行列的群山,山势起伏,向一定方向延伸,形式脉络。
山脉
一般由沿一定走向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体。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世界主要高原
高原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高原分布面积较广。
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形成。
亚马孙平原
平原的分布特征
位于南美洲北部,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Amazon plain
丘陵的分布特征
哈萨克丘陵
东南丘陵
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是中国三大丘陵之首。
东南丘陵
Southeast Hills
盆地的分布特征
刚果盆地
塔里木盆地
位于非洲中西部,非洲最大盆地,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
刚果盆地
Congo Basin
世界主要地形区
地形类型 地形区名称 大致位置
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亚洲中南部
阿尔卑斯山脉 欧洲南部
落基山脉 北美洲西部
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西部
高原 巴西高原 南美洲中、东部
青藏高原 亚洲中南部,我国西南部
平原 亚马孙平原 南美洲北部的赤道地区
东欧平原 欧洲东部
盆地 刚过盆地 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
亚洲
地形特征:
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蒙古高原、昆仑山脉等。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
非洲
地形特征: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主要地形区:
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等。
欧洲
地形:
地形以平原为主。
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
地势:
南北高,中部低。
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北美洲
地形: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东部是低矮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东西多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
地势:
东西高,中部低。
南美洲
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高原为主。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地势:
西部高,东部低。
大洋洲
地形:
南北纵列分布,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地势:
东西高,中部低。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南极洲
地形特征: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冰雪高原”。
主要地形区:
南极高原、南极山地等。
方法归纳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地形 地形类型 以××为主(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分布 ××(地形类型)分布于××(方位)
地势 ××高××低或自××向××倾斜
地势平坦或崎岖或起伏大(小)
海底地形
读图,思考:海洋底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现代海洋探测结果表明,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都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并且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 认识海底地形类型
从海底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洋中脊
海沟
2. 了解海底地形的特征
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特点: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是近海渔场、海底油田和天然气田分布区。
大陆架
大陆架濒临海岸,承接来自陆地河流的沉积物,阳光可透射,海洋生物繁盛,油气资源丰富。
世界海洋大陆架的分布
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坡度,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大陆坡
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深度为海底4000-6000米。
洋盆
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


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在西太平洋岛弧的东侧外缘,分布着一系列的海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最深处超过11000米。
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中脊顶部水深一般在2000~3000米之间。
这里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洋中脊
洋中脊在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和北冰洋内连续延伸, 首尾相接,
构成全球大洋中脊体系。
观察并归纳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深浅变化,完成表格:
板书归纳
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识图绘图能力,下图是小明根据地理课上讲解的知识绘制的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800米 C.1000米 D.1200米
B
课堂练习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 )
A.海洋 B.冰川 C.平原 D.山地
C
3.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
D
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潜入深度达到惊人的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图示意“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下面小题。
4.该潜水器下潜到的海底地形最可能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B
5.我国对蓝色深海探测,可以( )
A.揭秘火星生命起源 B.开展海洋科学实验
C.开发海底光能资源 D.进行深海花卉种植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