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导学案+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导学案+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7 14:41: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案(后附答案)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家国情怀: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
2.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
一、教材核心练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 、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概况
开始时间 目的 成果
公元 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____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 年 加强同西域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 互 _________
2.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从 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 和北非。
(2)交流内容
①传出:汉朝的 、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 等技术传到西域。
②传入:西域的 、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多种 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对于中国同其国家和地区的 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易混警示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但并没有直接开辟丝绸之路。
3.“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 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 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4.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时期 管理举措 意义(作用)
西汉 公元 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 73年派 出使西域 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
派 出使大秦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______ 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二、基础达标练
1.《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 ( )
A.辽阳 B.西域C.荆楚 D.江南
2.《资治通鉴》记载:“张骞以郎应募……留(月氏)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张骞此次出使的成果是 ( )
A.使汉朝了解到西域情况B.到达欧洲的大秦C.联合了大月氏夹击匈奴D.开通了海上丝路
3.(历史解释)《汉书 西域传》记载:“自宛以西至安息国……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 ( )
A.宗教传播之路 B.民族交融之路C.商业贸易之路 D.科技交流之路
4.汉武帝遣使臣率满载珍珠、丝绸、瓷器、黄金的浩大远洋船队,从原岭南的徐闻、合浦,穿越南海,横穿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换回琉璃、琥珀等奇珍异宝。这主要得益于 ( )
A.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B.岭南耕作技术的发展
C.政治军事控制的加强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5.《后汉书》记载: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甘英此行 ( )
A.将造纸术传到欧洲B.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C.使汉朝开始了解西域情况 D.开辟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三、素养提升练
6.(家国情怀)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中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7.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参加。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①起点、②途经区域、③最远到达地区的古代名称,说出一位与这一“要道”相关的汉朝功臣。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交流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祆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感悟出哪些“丝路精神”
答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案(教师版,答案版)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家国情怀: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
2.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
一、教材核心练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概况
开始时间 目的 成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119年 加强同西域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欧洲和北非。
(2)交流内容
①传出: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②传入: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易混警示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但并没有直接开辟丝绸之路。
3.“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4.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时期 管理举措 意义(作用)
西汉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 73年派班超出使西域 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
派甘英出使大秦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二、基础达标练
1.《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 (B)
A.辽阳 B.西域
C.荆楚 D.江南
2.《资治通鉴》记载:“张骞以郎应募……留(月氏)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张骞此次出使的成果是 (A)
A.使汉朝了解到西域情况
B.到达欧洲的大秦
C.联合了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通了海上丝路
3.(历史解释)《汉书 西域传》记载:“自宛以西至安息国……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 (D)
A.宗教传播之路 B.民族交融之路
C.商业贸易之路 D.科技交流之路
4.汉武帝遣使臣率满载珍珠、丝绸、瓷器、黄金的浩大远洋船队,从原岭南的徐闻、合浦,穿越南海,横穿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换回琉璃、琥珀等奇珍异宝。这主要得益于 (D)
A.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B.岭南耕作技术的发展
C.政治军事控制的加强
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5.《后汉书》记载: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甘英此行 (B)
A.将造纸术传到欧洲
B.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C.使汉朝开始了解西域情况
D.开辟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三、素养提升练
6.(家国情怀)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中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A)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7.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参加。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①起点、②途经区域、③最远到达地区的古代名称,说出一位与这一“要道”相关的汉朝功臣。
答:①长安;②西域;③大秦。功臣:张骞、班超、甘英、班勇。(任选一位即可)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交流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答:特点:双向交流。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祆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
答:态度:宽容以待,兼容并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感悟出哪些“丝路精神”
答: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创新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预习案·自主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汉朝人把今天甘肃   、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概况
阳关
项目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夹击  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结果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新疆
匈奴
138
119
二、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
2.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   →河西走廊→   →中亚、西亚→   。
(2)交流
长安
西域
欧洲和北非
丝绸
铸铁
核桃
石榴
乐器
(3)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   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   →孟加拉湾沿岸→   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73年,东汉朝廷派   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   ,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东西方
马六甲海峡
印度半岛
西域都护府
班超
西域长史府
训练案·效果评价
1.《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道:“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A
2.结合地图描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B
3.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C
①核桃  ②小麦  ③苜蓿   ④葡萄  ⑤石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据《汉书·张骞李广利传》中记载:“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师(李广利部)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罢而引归。”材料可以证明丝绸之路是一条( )
A.军事征服之路 B.技术交流之路
C.民族交融之路 D.思想传播之路
B
5.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甘英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匈奴控制中亚
C
6.有学者认为:“草原丝绸之路使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使东南亚建立了与汉王朝及其以后历代王朝的密切关系,形成以古代中国为核心的‘汉文化圈’或叫‘儒家文化圈’。”该材料说明的是丝绸之路开通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7.[边疆管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史实是  .
 的设置。
D
西域
都护府
8.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汉代蜀锦护臂(如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注:“五星出东方”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星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
A.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
B.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C.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D
9.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
A.长篇小说《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系列邮票
C.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罗马玻璃碗
D.电视剧中张骞出使西域片段
C
10.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某历史老师围绕“丝绸之路”设计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局部)
材料二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初骞行时百余人,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思考,张骞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答案: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报效祖国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涵。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其对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答案:精神内涵: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现实意义: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