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浮力 单元复习 (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浮力 单元复习 (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17 16: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十章
小结与复习
第十章 浮力
浮力的
应用
阿基米
德原理
浮力
轮船
潜水艇
定义
产生原因
影响因素
热气球
方向
密度计
公式
物体的浮
沉条件
下沉
悬浮
漂浮
定义
上浮
沉底
测量浮力
适用范围
浮力
1.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__________。
(3)称重法测浮力: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测出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受到的拉力F,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示,则F浮=_________。
向上
竖直向上
浮力
G-F示
(4)产生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___________,F浮=____________。
2.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_______有关、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_______、液体的密度_______,浮力就越大。
压力不同
F向上-F向下
体积
密度
越大
越大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30 N,物体受到水施加的浮力为80 N,则物体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________N。将物体上移3cm,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110
80
例1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体,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体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进入水的
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
到的重力为______N,物块完全浸没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18
8
例2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________。
2.公式:F浮=G排=________。G排表示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N;ρ液表示____________,单位为kg/m3;V排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m3。
3.适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________。
重力
ρ液gV排 
气体
阿基米德原理
排开液体的重力
液体密度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体积为2×10-4m3,质量为0.54kg的长方体金属块放在容器底部,再向容器中加入水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则浸没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N,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______N
(金属块与容器底部不是紧密接触,ρ水=1.0×103kg/m3,g取10 N/kg)。
F浮=ρ水V排g=1.0×103kg/m3×2×10-4m3×10N/kg=2N;
2
3.4
金属块的重力是G金=m金g=0.54kg×10N/kg=5.4N;由平衡条件知道,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F压=G金-F浮=5.4N-2N=3.4N。
例3
老师给小强一个烧杯、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根细线,要求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小强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示数如图甲所示,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N,小石块的密度___________kg/m3。 (g取10 N/kg)
2
2.5×103
G=5N
F=3N
F浮=G-F=5N-3N=2N
例4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非平衡力 可以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 是“上浮”的最终状态 是“下沉”的最终状态
处于平衡态,受平衡力作用 F浮___G F浮___G F浮___G F浮___G F浮+FN=G
ρ液___ρ物 ρ液 ___ρ物 ρ液 ___ρ物 ρ液 ___ ρ物 ρ液___ρ物
>
<


>
<

>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采用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增大浮力。轮船所受浮力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_______。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_______来实现浮沉。
(3)热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_______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都处于_______状态,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表示液体密度越小。
质量
重力
空心
小于
漂浮
3.计算浮力的常用四种方法
(1)称重法:F浮=G-F示,适用于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需已知物体的重力及在液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
(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适用于已知形状规则的物体,需已知上下表面的压强和表面积或已知上下表面所受压力。
(3)公式法:F浮=G排=ρ液gV排,适用于任何物体。
(4)平衡法:F浮=G物=m物g,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
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B所受的浮力
B.A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一定大于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C.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
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FA=FA下-FA上,FB=FB下-FB上,由图可知:FA上=0,FB上>0,所以FA下=FA,FB下=FB+FB上,FA<FB;所以FB下>FA下
例5
C
因为FA<FB;FB>FC,所以A、C的浮力无法比较
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
重力一样大
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 ,浮力相等,V排甲最大,
所以ρ甲最小
F浮
V排g
例6
甲、乙、丙液体的质量相等,G管都一致,可得三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力相等,由于p=F/S可知,压强相等
D
【设计和进行实验】
1.用称重法测量浮力:F浮=G-F
2.液体的量的要求:能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接触容器底部。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
(2)探究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使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的体积不同。
(3)探究因素:液体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于不同密度的液体中。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4.实验图像的绘制与分析:
在F示-h图像中,随着h增大,F示先减小后不变;
在F浮-h图像中,随着h增大,F浮先增大后不变。
5.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F浮
h
O
F示
h
O
【交流与反思】
6.实验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求普遍规律。
7.实验改进:实验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物体悬在空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水,可以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方便读数。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 ,小明做了如图所示一系列实验,请你完成下列问题(g取10 N/kg):
例7
(1)实验前应在竖直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并_______。
(2)实验时烧杯中的水要“适量”,水“适量”的标准是______.
A. 水的体积至少和铜块的体积一样
B. 铜块能浸没在水中即可
C. 能使铜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且铜块没有接触到烧杯的底部
(3)由图__________可验证
猜想1是否正确。
调零 
C
①④⑦ 
(4)为了验证猜想2,实验中铜块和铝块的体积应_______,通过比较图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重力_______。
(5)铜块的位置从③→④的过程中,铜块受到的重力_______,浮力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
可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相同
①②④⑥
无关
不变
变大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6)铜块的位置从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铜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可以验证猜想____是错误的。
(7)由实验可知,当铜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_。
(8)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
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实
验中选用不同液体进行了多次实
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
4
1
竖直向上
控制变量法
寻求普遍规律
(9)铜块的位置从④→⑤的过程中,铜块底面受到水的压强将逐渐_______,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明联想到: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越大,因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该结论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对该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大
不变
错误
人越往下蹲,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
【设计和进行实验】
1.物体的要求:物体的重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且不吸水。
2.正确使用溢水杯:溢水杯中的液体要达到溢水口,以保证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
3.用称重法计算浮力:F浮=G-F示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4.实验步骤:先测出空桶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出桶与排出水的重力。
5.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交流与反思】
6.多次实验的目的及操作: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由浸没改为浸在,换用不同的液体、不同的固体等。
7.误差分析:
(1)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拉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物体表面沾水所测重力偏大,导致所测浮力偏大;
(2)先测桶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再测桶的重力:所测桶沾液体重力偏大,导致所测排开液体重力偏小;
(3)溢水杯未注满水,所测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偏小。
(中考·孝感)图中A、B、C、D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情景,请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1)实验中所用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N。
(2)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在
情景图C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______N。
4
溢水杯未注满水
例8
1
(4)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____N。
(5)实验结果表明: 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1
等于
1.如图所示是物体A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示意图。由此可知,物体A的质量为______kg,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g取10 N/kg)
0.4
1
2.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某次执行任务时它的质量为38 t,当它停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m3,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 N。(g=10 N/kg,ρ水=1×103 kg/m3)
38
3.8×105
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球,则它们所受浮力最大的是(  )
A. A球
B. B球
C. C球
D. B球和C球
酒精

A
B
C
C
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体积不同的三个物体静止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
A.F甲>F乙>F丙
B.F丙<F甲<F乙
C.F丙>F甲=F乙
D.F丙<F甲=F乙
D
甲乙丙
5.如图所示,将一枚鸡蛋放在一杯盐水中,鸡蛋刚好处于悬浮状态,继续往杯中加入适量的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鸡蛋将上浮,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浮力小于重力
B. 鸡蛋将上浮,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C. 鸡蛋将保持悬浮状态,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 鸡蛋将上浮,露出水面静止后,所受浮力
等于重力
D
6.(中考·绍兴)如图,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g,体积为50cm3。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N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x10kg/m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的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鸡蛋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B
7.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个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丙。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等于
1.2
偏大
8.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10-3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一个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g取10 N/kg)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质量。
(3)如图乙所示,用力F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物块被下压前增加了多少?
解:(1)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
=1.0×103 kg/m3×10 N/kg×4.0×10-5m3= 0.4 N。
(2)由于物块漂浮,所以F浮=G物=0.4N,
物块的质量m= = =0.04kg。
(3)增大的排水体积V=5.0×10-5m3-4.0×10-5m3=1.0×10-5m3,
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 = =0.002m,
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
p=ρ水gh=1.0×103kg/m3×10N/kg×0.002m=20Pa。
G物
g
0.4N
10N/kg
V
S
1.0×10-5m3
5.0×10-3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