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鱼我所欲也》 同步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gōng室( ) xián者( ) 妻qiè( ) 穷fá( )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
D.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此之谓失其本心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C.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担忧)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6.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D.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7.单选题: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8.(1)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 [释]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同 [释]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 [释]
同 [释]
(4)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 [释]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9.(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
(2)生,亦我所欲也 欲:
(3)故不为苟得也 故: 苟:
(4)死亦我所恶 恶:
(5)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7)贤者能勿丧耳 丧:
(8)蹴尔而与之 蹴:
(9)乞人不屑也 不屑: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
(1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奉: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 乏:
(13)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本文作者孟子,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蹴尔而与之( )
(3)妻妾之奉(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1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13.文中第二段列举了哪两种对待“本心”的行为?
14.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作者关于生与义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汝可归告汝主 归: (2)有赀郎昏夜叩门 叩:
1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17.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①,坡倾囊仅能偿之。卜②吉入新第,既得日③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④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选自费衮《梁溪漫志》,有删改)
【注释】①五百缗( mín ):五百贯钱。②卜:选择。③得日:过了几日。④售:这里是“买”的意思。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故虽有名马 B.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闻妇人哭声极哀/渐闻水声潺潺 D.今当以是屋还妪/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9.下面对《鱼我所欲也》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被尊称为“亚圣”。
B.人们可以忍受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孟子认为这是人之本心。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诉人们,在面临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D.在结构上,第2段末句的“本心”与第1段末句的“是心”相呼应,二者含义相同。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21.【甲】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22.【乙】文的故事能否用来证明【甲】文的观点?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 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 宫 贤 妾 乏
2.D
A.屑xiè;
B.蹴cù;
C.丧sàng;
3.D
A.句意为: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B.句意为: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辩”:同“辨”,辨别;
C.句意为: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得”:同“德”,感激。“与”:同“欤”,语气助词;
D.句意为: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无通假字;
4.D
D.有误,句意为: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是”,这种做法,指前文中说的“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其后应断开;正确划分为:是/亦不可以已乎;
5.C
C.患:祸患,灾难。故选C。
6.C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丧:丧失。
故句意为: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7.B
B.“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结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可知,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普通人也具有;故选B。
8. (1)辟 避 躲避 (2)辩 辨 辨别 (3)得 德 感恩、感激 与 欤 语气词 (4)乡 向 先前、从前
9. 舍弃 喜爱 所以,因此 苟且 讨厌,憎恨 祸患,灾难 假如,假使 丧失 踩踏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优厚的俸禄 侍奉 穷困 缺少,匮乏 停止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0.儒 11. 祸患,灾难 踩踏 侍奉 停止 12.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鱼和熊掌”“生与义”不可兼得的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通俗易懂。(意对即可) 13.第一种是不为嗟来之食弯腰的守护本心的行为,第二种是为荣华富贵抛弃礼义的失去本心的行为。 14.围绕“生命固然重要,但道义高于一切,在生与义发生冲突时,我们不能贪生怕死,见利忘义,而应该勇于舍生取义”回答即可。
10.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2)句意为: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
(3)句意为:妻妾的侍奉。奉:侍奉;
(4)句意为: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已:停止。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文章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鱼和熊掌”“生与义”不可兼得的类比,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鱼和熊掌”是生活中常见而又具体的事物,“生与义”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事物,作者用这种方式,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1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甲文第②段“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可知,该段列举了两类人,一类是“行道之人”“乞人”,他们不为嗟来之食弯腰,坚守本心;一类是“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人,他们为荣华富贵抛弃礼义,失去本心。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据此围绕围绕“生命固然重要,但道义高于一切,在生与义发生冲突时,我们不能贪生怕死,见利忘义,而应该勇于舍生取义”回答即可。
示例:“舍生取义”是指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选择为了正义和道义而牺牲生命,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或者苟且偷生。这个词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应该坚守道义,勇于担当,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在现代社会中,舍生取义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更高的理想,而不是仅仅考虑个人的利益和安危。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15. 返回 敲,打 16.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17.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15.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汝可归告汝主”的意思是: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归:返回。
(2)“有赀郎昏夜叩门”的意思是: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访)。叩:敲,打。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如,像;方,才;汝等,你们;宜,应该,应当;效,效法。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从“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可知,刘统勋面对世家子弟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
从“有赀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可知,刘统勋面对赀郎的夜里敲门拜访,拒不见,第二天特意在政事堂斥责赀郎,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
从“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薨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可知,刘统勋担任宰相多年,但他的家门低下狭小,去世时,皇帝亲自来祭奠,他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参考译文:
刘文正公在乾隆时期担任宰相多年,很能得到皇帝的倚重信任。曾经有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在年末的时候用千金来贿赂刘统勋,刘统勋呼唤世家子弟的仆人进来,态度严肃,神色严厉地告诉他说:“我暂时在朝廷担任宰相的职位,不需要这个,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可以把这些金子赠送给你们朋友当中贫困的人。”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见,刘统勋拒绝不见。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叫这个人到,斥责他说:“半夜敲门,这是贤者不做的事情。你有什么要禀告的,现在可以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这个人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就退下去了。刘统勋去世的时候,皇帝亲自上门祭奠他,他的家门低下狭小,皇帝的车进不去,把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去掉然后才能通过。皇帝回来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18.B 19.B 20.(1)(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是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 21.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22.能。孟子所说的“义”指的是“正义、道义”,我们今天理解这“正义、道义”,就是一切为国为民、顾全大局、同情弱小的举动。苏东坡同情老妇人,无偿归还房屋的举动就是同情弱小的善举,是道义之举。在自己的利益和同情弱小之间产生矛盾,需要舍弃其一的时候,他选择舍弃自己的利益,他在利益面前坚守了善良的本性,这样的选择能证明道义重于生命的观点。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相同,都是“所以”的意思;
B.不同,祸患/担忧;
C.相同,都是“听到”的意思;
D.相同,都是“这”的意思;
故选B。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孟子认为这是人之本心”错。原文“此之谓失其本心”,可见,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是失掉人之本心;
故选B。
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则,却;辩,同“辨”,意为辨别;于,对于;何加,有什么益处。
(2)重点词:遂,于是;扉,门;泣,哭泣;自若,自顾自。
21.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
文章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鱼和熊掌”“生与义”不可兼得的类比,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鱼和熊掌”是生活中常见而又具体的事物,“生与义”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事物,作者用这种方式,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22.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及内容的概括。
先判断,能用来证明孟子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孟子所说的“义”指的是“正义、道义”。这“正义、道义”就是一切为国为民、顾全大局、同情弱小的举动。乙文东坡还宅的故事,就是苏东坡同情老妇的善意之举,无偿归还房屋,是同情弱小的善举,是道义之举,当面临自己的利益和同情弱小产生矛盾,需要取舍时,他情愿选择舍弃自己的利益,在利益面前保持住了善良的本性。这样的选择能证明道义重于生命的观点,能用来证明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
参考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
邵民瞻为东坡买了一座房子,花了五百贯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听后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最终也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