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题型专题复习 题型二 微观反应模型题课件(1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化学题型专题复习 题型二 微观反应模型题课件(15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17 14: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七年级上册
题型二 微观反应模型题
2025年中考化学题型专题复习
【典例1】
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C.b的化学式为H2O
D.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图示化分析
“五步法”速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
A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B项,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a(O2)、b(H2O)分子个数比为1∶2。
针对练1
[2024泸州中考]我国科学家在无细胞条件下,以CO2和H2为原料制得淀粉,代表着人工合成淀粉领域的重大颠覆性和原创性突破,其合成路线简化如图1。回答相关问题:
(1)在“CO2→CH3OH”转化过程中,H2与CO2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1
针对练1
(2)合成路线图中,“CH3OH→HCHO”转化的微观图示如图2,其中灰色球( )表示碳原子,则白色球(○)表示    原子,物质B的分子式为       。
(3)合成路线图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H2O2
淀粉
(1)根据图示可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获得H2与CO2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
(2)根据图 结合CH3OH分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O2 HCHO+H2O2,故B的分子式为H2O2。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分子聚集而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几百万甚至更大,合成路线图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淀粉。
【典例2】
[2024湖北中考]半导体等产业对超纯氢气需求旺盛。我国工程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钯膜纯化组件,可以将99.92%原料氢气提纯至99.999 95%,实现了超纯氢气纯化装置国产化。该装置核心组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其工作温度在300 ℃以上,用字母标注的端口有“产品氢气出口”“尾气出口”“吹扫气入口”。
【典例2】
(1)由图1可知,透过钯膜的最小粒子是          。
(2)由图2可知,氢气分子透过钯膜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      差。
(3)图4中,纯化组件开始工作时,须先通N2排尽装置中空气,再通原料氢气,其目的是                。“产品氢气出口”是    (填字母标号)。
氢原子(或H)
压强(或压力)
防止升温(或加热)时氢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B
图示化分析
(1)结合题干要提纯氢气,通过该图发现氢分子破裂,但是氢原子不发生变化
(2)结合图像分析,钯膜的透氢量与膜两侧氢气的压强呈正比
图示化分析
结合题图3分析,C是吹扫气入口
(3)结合题图3分析,氢气从多孔陶瓷逸出
尾气出口
(1)由题图1可知,透过钯膜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或H)。
(2)由题图2可知,氢气分子透过钯膜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强差或压力差。
(3)题图4中,纯化组件开始工作时,须先通N2排净装置中空气,再通原料氢气,其目的是防止升温(或加热)时氢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由题图3、图4看出,通过致密的钯膜得到超纯氢气,可推出“产品氢气出口”是B。
针对练2
[2024贵阳期末节选]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针对练2
(1)消碳反应产物“ ”的化学式是    。
(2)反应一段时间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的原因是             。
(3)其他条件不变,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温度高于600 ℃,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CO
催化剂表面逐渐被碳覆盖
温度高于600 ℃,CO2与C的
消碳反应更容易发生
(1)由题图1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 2CO+2H2。
(2)根据题图1可以发现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影响了催化剂的效果。
(3)分析题图1、图2可知,温度高于600 ℃,更有利于CO2和C的反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