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7 21: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 人教版 上册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新课导入
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请同学们认真观看音乐视频,看看视频中演员们用了哪几种语言来表达北京欢迎你?为何会用几种不同的语言来述说北京欢迎你?世界上除了这几种语言,还有哪些语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村酒店经理招聘条件
1.具有一定的语言常识,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
2.熟悉参赛国代表团成员的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
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保存和传递文明的成果。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1.语言的作用
2.世界主要的语言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亚洲东南部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
俄语
俄罗斯、亚洲中西部
法语
法国、非洲中西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大洋洲、非洲东南部和西部几内亚湾沿岸
中国、亚洲东南部
俄罗斯、欧洲东部、亚洲中西部
法国、欧洲西部、非洲中西部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世界语言归纳总结
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
1.宗教的来源
二、世界的宗教
2.三大宗教
基督教
形成于亚洲的西部,分布广泛,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十字架 圣经
教堂
伊斯兰教
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我国少数民族的回族、维吾尔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在我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清真寺
佛教
起源于亚洲的南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喇嘛教
佛塔
“为什么一定要去一次耶路撒冷?”
三教圣地
——
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
1.饮食习俗
欧洲西部
欧洲畜牧业分布广,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烤制的面包、牛肉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刀叉用餐。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米饭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筷子用餐。
拉丁美洲
粮食作物玉米为主,人们习惯用玉米饼盛装食物食用,玉米饼即使主要食物又是“餐具”。
二.不同文化习俗
欧洲人的书中最初出现有关茶的记载,是他们通过海路到东洋以后的事。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游记丛书》通过波斯商人之口,提到了中国茶叶。克鲁兹也是较早向欧洲人介绍中国饮茶风俗的欧洲人,并且是较早将“cha”音带入欧洲的欧洲人。在今天葡萄牙人仍把“茶”这种饮料称为 “cha”。有的学者推测,较早时期,茶传到欧洲的一条路径就是葡萄牙人从广州经海路带到欧洲的。
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传统服饰以毛皮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利于保温。
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传统服饰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为主,利于散热
2.传统服装
3.传统交通工具
在亚洲东南部有些地区,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
在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仍有骆驼商队行走。
4.传统民居
欧洲北部森林资源丰富,人们用木头建造房子。
地中海沿岸石材丰富,人们多用石材建造房子。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房屋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5.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
5.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温带草原地区,牧民过着游牧生活,需要经常转场。居住蒙古包,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
5.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冬暖夏凉。
5.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传统节日
礼仪
6.传统节日和礼仪
傣族泼水节
汉族元宵节
课堂小结
1.下列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是 (  )
A.西班牙语 B.法语 C.俄语 D.日语
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佛教法师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的故事。佛教( )
A.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C.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D.对欧洲文化影响较大
D
C
课堂练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习俗,下图为亚洲东南部文化习俗,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居民的服饰和景观等特点反映了当地气候( )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四季分明
4.图中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
A.船舶 B.汽车 C.火车 D.牛车
C
A
随堂练习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 B、阿拉伯语 C、汉语 D、俄语
2.下列语言中,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汉语、英语、日语 B、英语、法语、德语
C、法语、俄语、韩语 D、英语、汉语、俄语
3.下列有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基督教
B、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信仰他犹太教
C、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是印度的国教
D、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营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伊斯兰教的典籍是圣经 B、基督教的主要标志是月亮和星星
C、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它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D、佛教产生与公元前7世纪,代表建筑是佛塔和寺庙。
C
D
D
C
4.右图民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终年严寒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冬冷夏热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