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运用:了解原著情节内容,梳理简·爱成长足迹。
思维能力:
1.结合时代背景,明确《简·爱》作品意义。(难点)
2.学习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
审美鉴赏:对比人物,把握简·爱人物形象。(重点)
导入新课
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简 爱,是一株成长在风雨中的幼苗。她的种种遭遇牵动着我们的心。这位可怜的孤女要面对怎样的生活呢?《简·爱》这部作品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的成长历程,并以此为例学习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
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女作家,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父亲是个穷牧师。她曾和其他几个姐妹一起被送进一家生活条件恶劣、教规严厉的寄宿学校读书。为了谋生,她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
《简·爱》是夏洛蒂的代表作,也是夏洛蒂自传性的作品。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彩。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姊妹”之称。
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斯 格雷》
作品简介
《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小说成功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写作背景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唯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面对这种现实,作者通过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宣泄自己对社会的怨愤和不平,展示自己对妇女平等地位的追求。小说女主人公那反抗、倔强、独立、自主和追求平等自由的性格,就是对压迫,歧视妇女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不平等买卖婚姻的揭发和抗议,同时也是对争取独立自主和妇女解放的热情高喊。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内容概览
①盖茨海德府: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冷酷的舅妈家,舅舅去世后,舅妈无情地抛弃了她,她被送到了洛伍德学校。
②洛伍德学校:简·爱在这所学校待了八年多。
③桑菲尔德庄园:十八岁时,简·爱受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认识了男主人罗切斯特。两人都被对方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于是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相爱了。正当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简·爱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于是选择了离开。
④莫尔顿小学:她风餐露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莫尔顿小学任教。
⑤芬丁庄园:不久简·爱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一笔遗产。圣约翰希望简·爱嫁给他,但简·爱拒绝了,她无法抵御对罗切斯特的刻骨思念,于是便回到了已经失去了财富,身体也遭到大火严重摧残的罗切斯特身边,毅然跟他结婚。在爱的沐浴下,罗切斯特找回了幸福和健康。
主要思想
这部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卑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寻求人格独立、追求自由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人物名片
简 爱
情节:
苦难的童年(1~4章):在盖茨海德府受到舅妈一家的虐待。
艰难中成长(5~10章):在洛伍德学校过着艰难的生活,认识海伦·彭斯和谭波儿小姐。
体验爱情(11~27章):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相识相爱,得知疯女人是罗切斯特的妻子后毅然离开。
别后流离(28~35章):在沼泽山庄被圣约翰兄妹救助,在乡村小学当教师。
相聚重逢(36~38 章):重返菲尔德庄园,在芬丁庄园与丧妻残疾的罗切斯特重逢,两人结婚。
形象特点:勇于反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渴望与爱人志趣相投且互相尊重,善良真诚,坚强理性,友爱宽容。
罗切斯特
身份及外貌特征
身份: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
外貌:脸庞黝黑,面貌严峻
主要经历
年轻时被父兄迫害,受骗娶伯莎梅森→爱上简.爱→试探简.爱→火灾中受伤→与简.爱结婚
相关情节:出身名门,富有魅力,热爱旅游、骑马,对绘画、音乐也有所涉猎,喜欢在家里举办各种宴会; 刚与简·爱接触时,对简·爱颐指气使,让简·爱觉得他喜怒无常,粗暴无理;不因地位悬殊而放弃爱情,毫不犹豫爱上了做家庭教师的简·爱; 用娶英格拉姆小姐来试探简,爱对他的感情;向简·爱隐瞒自己有妻子的事实;当他富有时,愿意娶简,爱为妻;当他落魄时,仍挚爱着简·爱,且不在乎她在离去的时间里的人生经历; 哪怕几次险些被疯癫的妻子害死,但在火灾时依然想到去救她;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阿黛尔;残疾后拒绝和简·爱结婚。
形象特点:富有情趣、品位不凡,幽默、风趣,敢于追求并忠于爱情,外表冷漠孤傲,内心善良多情,是一个完美、冷面、不幸、有责任心、成熟的贵族绅士。
其他人物
舅妈:里德太太:性格蛮横、无理,对简·爱充满歧视和憎恶,偏袒自己的孩子约翰·里德、伊莉莎·里德和乔治安娜·里德。
老师:谭波尔小姐。充满爱心、公正、友善且富有同情心,在简·爱的生活中扮演了母亲、师友、伴侣的角色,对简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不仅教给简·爱学识,还影响着简·爱学会控制情绪和忠于职守 。谭波尔小姐在简·爱初到洛伍德学校时,不顾校长的反对,尽力改善学校学堂的伙食,反对学校那些清规戒律对学生精神上的摧残。当简·爱受到校长的惩罚时,她倾听简·爱的诉说,写信给知情人求证,为简·爱洗刷罪名。当学校瘟疫爆发时,她不怕传染,日夜照顾生病的学生。
朋友:海伦彭斯: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好朋友,在学校染上肺病去世。在面对不公和屈辱时,总是选择忍耐和原谅,这种态度激发了简·爱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海伦的忍让哲学和对他人的慈悲心,尽管在当时不被简·爱理解,但对她道德和性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校长:布洛克赫斯特:傲慢、刻薄且虚伪的人。 他以慈善之名行不善之事,将学生置于饥寒交迫的环境中,同时自己却过着奢华的生活。他的行为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贫困儿童教育的忽视和不公 。表兄:圣约翰:他是一位虔诚的传教士,觉得传教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圣约翰性格执着、坚定、善良,能吃苦耐劳,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但同时也比较严肃,略显刻板,缺乏他这个年龄段的男子应有的开朗活泼。
曾在临去印度传教之前,圣约翰向简·爱求婚,但并不是出于对简·爱的爱,而是因为觉得简·爱适合做他的助手,帮助他完成传教事业 。被简·爱拒绝,她认为婚姻应该是基于爱情的结合,而不是为了传教的需要。
艺术特色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
1.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以“我”的经历和视角来安排结构和故事情节。通过“我”的人生经历和感情遭遇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它既有利于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2.复杂深刻的心理描写。
小说以人物的性格发展和人生经历为主线,辅之以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展示主人公的思想矛盾和精神斗争,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的描写,通过对梦境、幻觉和外界景物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刻画出简·爱复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3.扣人心弦的起伏情节。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感情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第一次结婚时,理查·梅森的到来和指责使他们被迫分离;当简·爱继承了叔父的遗产,重新来找罗切斯特时,不料罗切斯特的家庭已遭遇种种意外;当她好不容易见到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时,罗切斯特的灰心丧气和绝望使他们的感情再次蒙上一层阴影。无论是简·爱不妥协的脾气,还是罗切斯特格格不入的性格,无不在他们曲折的感情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专题探究
专题一:探究简·爱的形象
简·爱是这篇小说的灵魂人物。可以参考下面的提示,从多个方面对她的形象进行探究,分析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为她写一篇人物评传。
1.她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她从小经历了哪些挫折与磨难?
2.她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和感情波澜有哪些重要节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刻印象?
3.她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点?
4.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对今天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启发?
专题二:思考爱的真谛
小说以大量篇幅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曲折的爱情故事。对这两个人物的爱情选择,你怎么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围绕这一专题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的交锋和口才的锻炼。
专题三:欣赏与排演
《简·爱》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话剧。有条件的话,观看同名电影,欣赏其中精彩的对白,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写一篇观后感。也可以将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改编为话剧,同学们自行组织,进行表演。
读书方法
一、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它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内涵。比如,在《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英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但当时英国女性还是男权社会的附庸。作者以火一样的热情、诗一样的语言抒发她的爱恨情仇,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小说对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突破了欧洲传统小说中上层社会女性在男人羽翼下娇柔脆弱、无病呻吟的形象,颠覆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女性婚姻以追求财富地位为目的的价值观念,成为19世纪初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女权运动的先声。
二、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都植根于它深厚的文化土壤。《简·爱》在叙事描写或人物对话中,经常涉及欧洲的历史、地理、文学等内容,常常引用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剧作等古代名著,偶尔使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这些都彰显了作者的人文素养,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三、关注小说的叙事角度
小说家根据创作的需要或审美的设定,采取不同的人称来讲故事,其表达效果也是不同的。小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前者视野广阔,内容丰富;后者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摹画人物,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并表现出儿童的困惑和迷惘,引人深思。《简·爱》采取的也是第一人称的写法。作者以手写心,句句发自肺腑,字字血泪凝成,字里行间燃烧着她热情的火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四、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外国小说,特别是欧美小说,原文语句一般比较长,表意比较繁复,翻译成中文也不免留有原作的痕迹,阅读时要仔细推敲,明晰语句的含义。大部分世界文学名著,都有多个译本,可以查阅一些图书评论或专家推介资料,选好一些的版本来读。
主题思想
《简·爱》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小说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小说通过讲述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自由、挑战社会等级制度、坚守个人尊严和爱情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真切呼号和激烈责难,一个小写的人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1-4章)
第二部分(5-10章)
第三部分(11-27章)
第四部分(28-35章)
第五部分(36-38章)
在盖茨海德府的不幸童年
在洛伍德学校的艰苦岁月
做桑菲尔德府的家庭教师
与圣约翰一家在一起的日子
重回罗切斯特身边并嫁给他
敢于反抗、倔强、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生活
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