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基础知识·细解读◆
知识点一 世界屋脊
知识详解
1.地理概况
(1)位置和范围:
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南到国界线,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面积和人口: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是我国重要的高寒农牧业区。
2. 自然环境:
(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2)气候:
①气候类型:本区大部分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②气候特点:青藏地区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资源丰富。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素有“日光城”之称。
(3)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4)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5)最高的高原湖群: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思考】(想一想)
1.拉萨的纬度比成都略低一些,为什么气温远低于成都?
2.藏族同胞脸上普遍有“高原红”,其原因是什么?
3.内地游客到西藏旅游时,常常感到呼吸困难,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原因是什么?
4.青藏地区降水并不多,为什么能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拓展归纳
到青藏高原旅游需要准备什么?
内地游客到青藏高原旅游,需要携带防晒霜、防紫外线眼镜、太阳帽、氧气袋和防寒服等物品。
青藏地区白天日照强烈,紫外线强,带上防晒霜、防紫外线眼镜和帽子有助于防晒;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带上氧气袋可以提供氧气;青藏地区日温差大,早晚气温低,带上防寒服可以保暖。
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由于高原上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20℃,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高原早晚很冷,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紧裹藏袍而御寒;而一到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
图表解读
1.青藏地区地形
学考链接:结合本图考查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海拔高度、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等内容。
读图指导:
(1)首先读青藏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观察青藏地区在全国的位置特点,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
(2)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西、南延伸到国界线。从省区上看,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西部。
(3)结合高度表,观察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高于3000米以上,有许多地区海拔高于5000米,结合珠穆朗玛峰图,可以看出山峰上终年积雪,这是海拔高的结果。
(4)从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青藏地区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高原上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
(5)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上的河流和湖泊: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塔里木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西藏自治区还有纳木错等众多的高原湖泊。
2.拉萨和成都7月平均气温差异
学考链接:结合本图考查青藏地区的气温特征,并探究原因。
读图指导:
(1)观察青藏地区7月的气温分布,可以看出,青藏地区大部分地区7月气温低于16℃,部分地区甚至低于8℃。说明青藏地区夏季气温普遍较低。
(2)比较拉萨和成都的气温。拉萨7月气温为8~16℃,而成都气温为24~28℃,说明成都夏季气温远高于拉萨。
(3)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分析青藏地区气温低的原因。青藏地区边缘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差大,这里位于青藏地区边缘,高差大;气温低于8℃的地区海拔高于5000米,气温低;拉萨和成都都位于30°N附近,拉萨的纬度略低于成都,但气温比成都低得多,原因都是地形与地势的影响。
知识点二 高寒农牧业
知识详解
1. 畜牧业
(1)有利条件:
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
(2)主要牧区及畜种:
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2. 河谷农业
(1)分布地区:
青藏地区冻土广布,有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适宜发展高寒种植业,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是本地区重要的农业区。
(2)主要农作物:
喜温凉的青稞、小和和豌豆等。
【思考】(判一判)
5.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三河牛、藏绵羊、滩羊等。 ( )
6.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最主要的原因是河谷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 )
7.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 )
8.青藏地区重要农业区有雅鲁藏布江谷地、塔里木流域和渭河平原。 ( )
拓展归纳
青藏地区河谷为什么农作物品质优良
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养分积累。所以,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
青藏地区年降水量并不多(大多在150~450毫米),但夜雨多。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夜雨率达80%以上。其原因是高原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蒸发到空气中的大量水汽,到了夜间就会凝结,形成夜雨。夜雨提高了降水的利用率,对粮食生产有利。
图表解读
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
学考链接:结合本图考查青藏地区土地资源的分布、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主要畜种及分布地区。
读图指导:
(1)结合图例,观察青藏地区土地资源的分布。青藏地区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北部、南部分布着沙漠、高寒荒漠、戈壁、石山等通常状况下难利用的土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东北部零星分布着旱地,其余广大地区分布着草地。
(2)观察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和小麦,分布在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3)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等,这几种牲畜广泛分布。河曲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
◆高频考点·巧突破◆
考点一 世界屋脊
例1. 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
A.兰州 B.西宁 C.格尔木 D.拉萨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
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答案:D
例2. )下面是小云和爸爸署假期间现光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介绍。回答(1)~(2)题。
(1)小云所说的“雪域高原”指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2)旅行中小云的爸爸曾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可能的原因是( )
A.纬度增高 B.纬度降低
C.海拔升高 D.海拔降低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
① 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冰川广布而被称为 “雪域高原”,布达拉宫即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范围与青藏地区一致。
②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容易产生呼吸急促等现象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海拔升高造成的。
答案:(1)A (2)C
例3.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候图”,该气候最有可能分布在(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
① 读气温和降水图,分析气候特征。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里夏季气温低,约10℃,降水较少,这是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
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夏季气温最低的。
答案:D
考点二 高寒农牧业
例4. 下列农业类型中,青藏地区最为典型的是( )
A.绿洲农业 B.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 D.城郊农业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
①青藏地区冻土广布,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适宜发展高寒种植业,称为“河谷农业”。
②绿洲农业分布在西北地区,水田农业分布在南方地区,城郊农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
答案:C
例5. 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2)图中河流A是 ,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3)甲图中的动物是本地区代表畜种 ,善于爬山负重,被誉为“高原之舟”。乙图中的景观是本地区著名的宗教建筑 。
(4)小玲在青藏旅游时拍摄了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三张照片,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中藏袍穿戴方式的不同,简要分析原因 。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
①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高”“寒”。
②青藏地区是许多河流发源地,其中A是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谷地是西藏主要农业区,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热条件较好。
③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图中的建筑是布达拉宫。
④图中显示,藏袍早晨全部穿上,上午脱了右袖,中午两袖都脱下系在腰间,反映了气温日变化大。
答案:(1)高寒
(2)雅鲁藏布江 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答两点)
(3)牦牛 布达拉宫
(4)青藏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例6. 我国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 )
A.牦牛 B.藏羚羊 C.骆驼 D.藏野驴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
①青藏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牦牛是代表畜种,有“高原之舟”的称号。
②骆驼是西北地区的牲畜,藏羚羊和藏野驴是青藏地区的野生动物,不是家畜。
答案:A
◆高效训练·速提能◆
基础训练
读下图,回答1~2题。
阅读表格,回答3~4题。
城市
纬度(N)
海拔(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29′
4507
-14.4
8.8
南京(江苏)
32°00′
10
2.3
28.8
3.那曲(西藏)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温和多雨 D.冬雨夏热
4. 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自治区旅游,旅行社宣传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空气稀薄,光照强 ③——海拔高,气压较高 ④——早晚经常下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去西藏旅行途中,旅游团成员可看到该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
A.广阔的冲积平原上
B.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山间丘陵梯田上
7.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 )
A.青海湖 B.纳木错
C.鄱阳湖 D.洞庭湖
10. 下列地理事项描述中,与下图中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 )
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
C.雪域牧场,毡房点点 D.城镇遍布,繁华热闹
11.
12. 同学们计划暑假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旅行,请帮助他们完成旅游攻略。
信息准备: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高天寒,雪山连绵,牛羊成群,青稞飘香。
下图示意铁路沿线景点分布。
物品准备:羽绒服、登山鞋、氧气袋、药品、照相机
(1)西宁是 省的省会城市,西宁到拉萨之间的铁路线是 铁路。
(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由于海拔 ,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
(3)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为此他们还需准备的物品有 等。(写一种)
(4)在铁路沿线可以游览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
湖,参观拉萨著名的藏传佛教建筑 ,品尝高原特有农作物 酿造的美酒。
(5)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在旅行途中应该注意什么? 。
能力提升
15. 某学校地理兴趁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娜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地图和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步骤
阶段Ⅱ成果
(1)依据阶段Ⅱ成果的描述,判断该地理兴趣小组确定的研究区域是 ,图中D山脉
是 _。
(2)该地区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下图中相应空格内,完成结构示意图。
A.江河之源 B.高寒气候 C.光照强烈
D.耐寒动物 E.河谷农业
(3)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青裸穗大粒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对于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人提出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
【思考】
1.因为拉萨的海拔比成都高得多,海拔高,通常气温低。
2.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3.青藏地区空气稀薄。
4.青藏地区海拔高,有高山冰雪融水。
5.× 解析:三河牛是内蒙古代表畜种,滩羊是宁夏的代表畜种。
6.× 解析:青藏地区冻土广布,河谷水热条件好,热量是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在河谷的最重要原因。
7.√
8.× 解析:塔里木河流域位于西北地区,渭河平原在北方地区。青藏地区重要农业区还有湟水谷地。
【训练】
1.B. 2.C.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的范围与青藏地区相当,需要根据轮廓判断出青藏地区,即②。①、③、④分别是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第2题,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原因是海拔高。
3.B. 4.D.解析:这组试题运用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第3题,那曲海拔高达4507米,冬、夏气温都较低,所以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第4题,由资料可以看出,那曲和南京纬度位置非常接近,但海拔差异很大,所以气温差异是地形地形造成的。
5.D. 6.B.解析:第5题,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第6题,由于海拔高,冻土广布,所以这里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
7.C.解析: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是第二大淡水湖。
8.A. 9.A.解析:第8题,青海省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西藏自治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在西北地区。第9题,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是耐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
10. D 解析:青藏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到全国的1%,地广人稀,不会看到城镇遍布的景象。
11.
(公司14版八下人教版教材解读P152)
12.(1)青海 青藏 (2)一 高 (3)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等防晒物品
(4)青海湖 布达拉宫(或大昭寺) 青稞
(5)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位于青藏地区的铁路线是青藏铁路。第(2)题,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高,所以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第(3)题,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需要准备防晒的物品,如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等防晒物品。第(4)题,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拉萨藏传佛教建筑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由于当地重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在当地可以品尝到青稞酒。第(5)题,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所以要做到不破坏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也要做到在所有景区都应当做的不乱扔垃圾等。
(公司14版八下人教版教材解读P154)
15.(1)青藏地区(青藏高原) 昆仑山脉 B
(2)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分别为B、C、D、E、A(5分).
(3)日照长,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4)同意:本区资源丰富、是清洁能源、促进劳动力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等.
不同意: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士流失、草场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观点不给分,理由答出两点合理即可)
解析:第(1)依据图和文字描述,这里属于青藏地区,D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昆仑山脉。第(2)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势高直接导致空气稀薄,空气稀薄有两个结果:一是光照强烈,二是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保暖作用弱,气候高寒。气候高寒导致冰川广布,动物耐寒。冰川广布,高山冰雪融水就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在高寒气候下,分布着喜凉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第(3)题,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日照时间长、气温低和昼夜温差大,需要从三个方面,特使植物特点分析。如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少,有利于有机物积累。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时间长,有利于养分积累。第(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开放性试题时,需要注意能自圆其说。如果回答合理,要从资源方面、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分析原因;回答不合理,要从脆弱的生态环境、当地经济较落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