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8 15:29:18

文档简介

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诗用直径0,5老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战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上个世纪末,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对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处堆
积层中有水稻腐烂后的植物硅酸体,经研究分析,确认为是距今约一万两千年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下列对这些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A.代表了古文明的最高水平
B.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当时先民的生活逐渐稳定
D,已经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2.武王墩基位于安徽淮南,考古学家推断出一号基基主为战国晚期楚国考烈王。这是迄今发揭的规模
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基葬。下图为该墓地部分出土文物,据此可推知,战国
时期
东大越府剧

南集府制


匹9

A楚国地区普遍推广铁犁牛耕
B.楚辞的经典篇章流传到中原
C,楚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
D,淮南陶器制造业在楚国领先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3.下面是关联安徽的四幅古代行政区划示意图,其中属于秦始皇时代的是
A
B
C
D
4,汉武帝解除王国威胁后,恢复了单轨郡县制即地方行政只有郡、县两级,全国郡的数量增加到近百个。
郡守权力较大,总揽一都民、刑、财、军等大权。这种地方管理机构的设计意在
A.强化君主专制
B,重组国家政权结构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5,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北魏婚宦制度,在孝文帝前后有所不同。文帝以前,寒士有才,亦可视为胜流:
赛女有德,亦得偶配名族。这一现象在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一变化
A,强化了豪门大族影响力
B.阻碍了北魏政权封建化
C,导致曹魏政权走向分裂
¥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学者汤用彤在《理学·佛学·玄学》中说:“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向往为精神之
境界。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这说明魏晋士人
A.抛弃了夷夏之别的观念
B.关注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现实
C.文化心态整体趋向封闭
1
D,追求“无为”和“自然”的玄学理念
7:唐朝江南的常、宣、歙等诸多产茶州靠榷茶生利,茶园众多,出现了大量贩卖茶叶的商人。安史之乱
后,唐朝曾经以茶叶换取回鹘、吐蕃、契丹等地战马等。唐德宗时期的茶税收人每年多达40万到80
万贯以上。据此推知,唐韌时期
A江南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心
,VB.饮茶之风盛行于南北各地
C.贞视之治使社会空前繁荣
D.茶叶贸易受制于民族交融
8.公元723年,唐政府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以主众务焉”,
而议事宰相的人数也由此前的10人左右锐减到2一3人。这一现象表明
A.宰相群议制度已被破坏
B,宰相不再辅助决策
C.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D.宰相权力不断扩大
9.宋初通过阶段性目标集中、“先其大纲”,建立相互制约等一系列制度设计,相对平稳地再度实现了中
央集权,显示出领袖人物们政治上的不断成熟,赋予了赵宋不同于五代王朝的开国气象。这可用于
说明
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x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3
C
A
D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D
A
B
C
1.C【解析】考查原始农业的出现。据材料可知,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现有距今一万两千年人工栽培水稻
的遗存,说明这些遗址的先民已经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生活渐趋稳定,故答案选C项;材料中不
能体现这些遗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最高水平,排除A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主要是指中华文明
的每一种文化都有他自己的独特性,但同时又是一体的,有很好的整合性,材料信息不能体现这些特
征,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阶级分化、官殿建筑及礼仪器物等反映国家初始形态的因素,排除D项。
2.C【解析】考查战国楚文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安微属“吴头楚尾”的要地,吴
越、楚等国在这一地区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建设。图片所示该墓地出土的文物及其铭文既类似中原
地区又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据此可推知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
铁犁牛耕,排除A项;“北乐府割(盖”并非楚辞,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楚国陶器制造业的整体情
况,排除D项。
3.B【解析】考查素朝地方行政区划。根据图示的地方机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可知,B项有“九
江郡”且地域辽阔,属于秦朝,故答案选B项。A项有“刺史部”“郡”“国”,属于西汉;C项有“江
南西道”“州”等,属于唐朝;D项有“江浙行省”等,属于元朝。
4.C【解析】考查西汉的地方管理。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在地方推行单轨郡县制,郡守尽管权力较大,但
是地方郡的数量明显增多,郡的管辖范围缩小,实力减弱,这体现了汉武帝意在加强中央集权,答案
选C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汉武帝使国家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而非重组,B项错误;D项
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5.A【解析】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政府对于寒门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寒门子弟婚嫁
仕途受阻,政府更注重世家背景,此举强化了豪门大族的影响力,答案选A项。这一变化实质是受到
中原地区门阀制度影响,就当时来看会加速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B项错误:曹魏政权在266
年已为晋朝所取代,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D【解析】考查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魏晋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超世之理想,向往为精神之境界”,注重
“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这是士人追求“无为”和“自然”的玄学思想,故答案选D项。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魏晋士人消极避世,B项错误;魏晋时期士人文化心态较为开放,C项错误。
7.B【解析】考查茶税与茶叶贸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的江南和北方,甚至是少数民族都开始饮茶,
且唐德宗时期茶税增长很快,由此可推知当时饮茶之风盛行于南北各地,故B项正确;唐朝江南并非
经济重心地区,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贞观之治的影响,排除C项;民族交融只是有利于当时的茶叶
贸易,不能说明茶叶贸易受制于民族交融,这一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
8.A【解析】考查唐朝三省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可知,原来三省长官共同商议政事的政事堂成为一个具体
负责六部事务的决策机构,宰相数量锐减,这表明原有的群臣议政制度被破坏,中枢机构内的制衡被
打破,故答案选择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排除C项;唐朝
并未扩大宰相权力,排除D项。
9.A【解析】考查北宋官制。北宋建立之初,采取多项措施解决了一系列影响皇权和中央政府集权的问题,
逐渐建立了较完善的国家政治制度,故答案选A项。材料不涉及“文人政治”现象,排除B项;宋代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仍为儒家思想,C项错误: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