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
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促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三是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四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二者发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断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能够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从国家战略 层面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统筹谋划,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做好生产力储备。
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 “单项冠军”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好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摘编自《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
材料二: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条战线各领域高频词汇,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热潮,纷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调。但个别地方似乎“唱歪了经”,把新质生产力当成无所不包的“筐”,不管什么想法和举措都往里“装”。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新质生产力一旦被泛化和滥用,不仅会模糊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背离其科学逻辑,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更会混清发展重点、错失发展机遇。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概念,既是改革与发展所需,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命题。各地表现出你追我赶的热切与紧迫,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更遑论破题与解题,切忌一哄而起。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 “新”在哪里 “质”在何处 如何避免大而全、无重点的新质生产力规划 .如何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何将“因地制宜”的方法论贯彻到位 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真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思考。
理解一个概念,须得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领会,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决不能只“蹭”概念不求甚解,甚至将其当成一种“叙事包装”。比如说,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对立面,这种认识当然不对,但也要防止传统产业随意“嫁接”新质生产力。麦田里、工厂里当然能够“长”出新质生产力,但个别行业、企业的“生拉硬靠”只会让人感觉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比如,有酒企宣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有企业仅是在生产线上增加一些简单自动化设备,就号称“拥抱新质生产力”。新旧不分、主次混清甚至把其当作营销噱头,只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新概念变得庸俗化、浅薄化。事实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无时无处不新质”,那也就失去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这种现象何其熟悉。以前几年爆火的“元宇宙”为例,其本是一种高端前沿技术,但不少地方一哄而上、一窝蜂砸钱进军“元宇宙”,把这个概念“玩坏了”。经历过烂尾、停滞和泡沫散去后,今天真正在“元宇宙”领域取得突破、做出成就的,不是喊得最响、炒得最凶的,而是扎得最深、做得最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喊口号喊不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真正的贯彻落实,是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领会,并且有效行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无论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还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做实的,而不是我们已经做成的;需要我们拿出实打实的规划、思路、行动,而不是把“新质生产力”标签一贴了之。
(摘编自陈立民《谨防新质生产力陷入“概念空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应以自主创新为主,辅以开放创新,在开放环境下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B.优先发展教育,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等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C.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新质生产力”热潮,纷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步调的情况下,个别地方出现“唱歪了经”的情况。
D.如新旧不分、主次混淆甚至把新质生产力只当作营销噱头,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新概念变得庸俗化和浅薄化。
1.A 【解析】“以自主创新为主,辅以开放创新”错,曲解文意,根据“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可知要协同并进,不分主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可以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B.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并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的前提。
C.做大做强龙头骨干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可以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
D.新出现的概念,难以理清其科学逻辑,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因此容易陷入“概念空转”,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即如此。
2.C 【解析】A项,“就可以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错,曲解文意,根据“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可知,不是充分条件 关系。B项,“是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的前提” 错,关系错乱,根据“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能够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可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是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的前提。D项,“难以理清其科学逻辑,确定其内涵和外延”错,于文无据。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整体论证结构是总分总式,先提出问题,再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
B.材料二第二段连续使用多个疑问句,增强了论证力度,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C.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元宇宙的事例进行对比,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
D.两则材料论述语言风格不同,材料一注重概括性和逻辑性,材料二注重严谨性。
3.B 【解析】A项,“材料一整体论证结构是总分总式” 错,材料一是总分的结构。C项,“使用元宇宙的事例进行对比”错,不是对比,是类比。D项,“材料二注重严谨 性”错,是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4.材料二第三段使用了词语“嫁接”和“长”,请阐释其含意并简析其作用。(4分)
4.参考答案:含意:①“嫁接”:将两种不同事物结合在一起,文中指只 用时新的理念作为外衣来对传统行业进行华丽的“嫁接”,有“生拉硬靠、牵强附会”新质生产力的含意。② “长”:生长,文中指培育,壮大。文中指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培育出新质生产力。(每点2分)
作用:“嫁接”和“长”在文中是两种相反的种植,对应两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方式,用术语移植的方式和形象的语言指出对待“新质生产力”要认真领会,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不可能—蹴而就,容易使读者接受,表达活泼。(2分)
5.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5.参考答案:①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②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领会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防止泛化和滥用。③要做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并且有效推行新质生产力。(每点1分,三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数星星的孩子
吕群芳
清晨,我打开窗,霎时,金色的阳光倾泻整个房间。与之结伴而来的是清脆的鸟鸣,扑棱棱,林间飞出一只橘色的黄眉姬鹟。对面的山谷传来几声长长的鸟鸣,似乎在呼唤着它。
我们南山林场绵延几十里,一片又一片的翠竹,一个又一个的苗圃,一坡又一坡的果树,还有一山又一山的天然次生林,在蔚蓝的天空下绵绵不绝地伸展开去。林场小学坐落在南边,有两排宽阔敞亮的木结构鱼鳞黑瓦屋,阴处的苔藓到处蔓延。学校并不大,一共只有五个班级、九位老师、六十七个学生,五个是林场职工子女,其余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其中有五个住校生。
去年八月,我调到偏远的林场小学任教,朋友们担心山林里的生活寂寞乏味,我会不适应,过得不开心。其实,我很喜欢这桃源般安静的环境,山林的星空,树梢的微风,山顶的晨曦,花瓣上的露珠,都成了梦中或模糊或清晰的画面。风中摇曳的忘忧草更是让我想起了童年时读过的故事:“在苍茫的群山里,到处盛开着忘忧草红黄交杂的花朵,随风摇曳……”
冬季,山林的夜来得特别早。吃过晚饭,我们就在教室里亮起灯,房子成了一枚藤黄的浆果,暖暖的甜意充满周围。“夜如何其 夜未央,庭燎之光。”这是《诗经·庭燎》开头的话,夜真深,真纯,真美啊!此刻,我正融入浓浓的夜色里。
浩渺深邃的夜空,亮晶晶的星子扑闪扑闪,写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故事与秘密。即使是对天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会被这深邃神秘又蔚为壮观的宇宙景色吸引。
“一颗、两颗、三颗……”我情不自禁地数起星星,数着数着,又想起了许多诗句:“昨夜星辰昨夜风”“一星如月看多时”……我们和古人看的是同一片星空,数的是同样的星辰,苍穹之下,我们都是数星星的孩子。以后,我要带孩子们数星星,和张衡、祖冲之、李白、杜甫、李商隐、苏东坡、辛弃疾……站在一起望星空,一起数星星,大声呼唤星星的名字——一个个古老却闪亮的名字。
这个念头一旦诞生,就像春日的草芽,毛茸茸的,时不时地从心田里钻出来,又像最轻盈的羽毛,滑过心头,心尖一阵麻酥酥的颤动。
住校的五个孩子,加上住在学校隔壁的张逗逗,一共六个孩子成了“星星小组”的第一批成员。林栋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我要求住校,加入星星小组,还说七个人正好是“北斗七星”。
看星星的地方选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坡度较缓,容易行走,而且那儿有三块大石头,我们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卧着,都绰绰有余。安全起见,张逗逗的父亲不仅修整了石阶,还特意搭建了牢固的藤梯,方便孩子们夜间行走。
一切准备就绪,山林却迎来了雨雪季,雨下着下着成了雪,雪落着落着又化成了雨,林场的夜晚更冷了。
每天放学后,我让孩子们先完成家庭作业,等吃了晚饭,就领他们去我的宿舍。我们在炉边烤着各种食物:番薯、芋芳、橘子、年糕片……香气飘满整个屋子。炭火忽明忽暗,年糕片渐渐变柔软,表皮也慢慢鼓胀起来,长出许多焦黄的疙瘩。外皮酥脆、内里却香糯的年糕,在涂点儿酱或是蘸点儿红糖之后,成了孩子们都喜欢吃的美味。
好友托人捎来了《星空帝国——中国古代星宿揭秘》与几大张星空图,我把蓝色的星空图贴在宿舍的墙壁上,从左到右依次为东方七宿、北方七宿、西方七宿和南方七宿。恍惚间,我们好似置身在深蓝色的星空之下,无数星星幻化成苍龙、黑龟、白虎和展翅翱翔的朱雀,一缕缕星光在它们周围闪烁……
万籁俱寂,只有雪花簌簌往下落的声音。我翻开书本,挑选孩子们容易听懂的内容朗读:“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辛劳了一天的老农终于可以坐在树下享受片刻的安逸。西边正缓缓落下的一颗红色亮星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西方的星星‘大火’,是最先被人们认识的恒星……”
从春季到秋季,我们找到了大火星。暮春时节,它悄悄在东南方的天空升起;到了盛夏的傍晚,它就挂到正南方的夜空上;中秋之后,它则缓缓向西南落下,预示天气要凉了,燕子要飞往南方去了。
秋季的星空深邃明澈。星星有的地方繁密,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明亮,有的地方昏暗,半明半暗,闪闪烁烁,像在对我们眨眼——仿佛还能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我认不出星座,无法讲述翔实的星空知识,只是漫无边际地和孩子们聊天,一会儿说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一会儿讲讲往来于天河的木筏——星槎,一会儿讲讲《诗经》里的“三星在天”……
有时候,我们对着星空呼唤星星的名字:天枢、天璇、天玑、紫微、景星、文曲、禄存、毕月乌、房日兔、心月狐、海石三、北落师门、轩辕十四等。虽然我们不认识,但也算是打了招呼。
更多的时候,我们默默地,不说话,只是静静地仰望,悄悄地守护。星光流进了我们的心田,化作了鹊桥相会、天河星槎、白帝皇娥、轩辕星官……
记得一个夏夜,我们在观星台看星星,只见苍龙七宿横亘在银河西岸,昂着头,尾巴扬起来,几乎要在银河里溅出水花了……正看得入神,朋友打来电话问我在做什么,我没有回答,只是回头对孩子们说:“阿姨问我们在做什么,你们告诉她吧。”孩子们便开心地冲着手机屏幕喊道:
“阿姨,我们在看星星呀,看天上的龙!”
“阿姨好!我是张逗逗,我在数星星!”
“我们在守护星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校里的房屋是木制结构的,并且在阴处还会生出苔藓,这符合学校处于林场的环境特点。
B.朋友们认为“我”会不适应偏远的林场生活,其实“我”喜欢这里的宁静,正是为了逃避城市的喧嚣。
C.“我”想象着和孩子们一起,与古人仰望同一片星空,但古人却成为过往,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D.“我”并不认识星座,也没有翔实的星空知识,所以更多的时候只能默不说话,让孩子们自己观察。
6.A
7.关于文中在炉边烤食物到雪夜诵读的这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孩子们吃完饭后,要到“我”的宿舍里烤食物吃,写出林场生活的单调和物质的匮乏。
B.朋友从远方带来了星空图,这为“我”和孩子们打开了新的世界,营造出了观星氛围。
C.这一部分看似闲笔,实则写出了“我”和孩子们对天气转晴后能看到星星的满怀期待。
D.“我”给孩子们选读的内容既贴近劳动的场景,又引出了下文对星星“大火”的描写。
7.A
8.文章说“我们都是数星星的孩子”,“数星星”有哪些内涵 (4分)
8.参考答案:①和古人一起数星星,在历史的星空里接受文化濡染。②根据古代星空知识数星星,学习古人智慧。③在露天中数星星,亲近自然。④数星星没有什么功利心,体现了生命的纯粹。
(4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散文化小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本文被认为是一篇散文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9.参考答案:①淡化情节,小说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只是简单交代“我”所处的环境和看星星的过程。
②虚化人物,文中没有明显的主要人物,“我”只是起到串连的作用。③着重营造氛围,小说中用了大量的描写,营造优美意境。④抒情性强,小说中许多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光彩鲜明)。自为童子时,见学宫(学校)所祠(祭祀)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殁,死)不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指祭祀,奉祀)其间,非夫(大丈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渐渐懈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拔擢)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敌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要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yá shān 山名。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使为书招(招降)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捍卫;保卫)父母,乃(竟,竟然)教人叛父母,可乎?”索(要求)之固(坚决,坚持),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搁置;放下;放在一边)之。厓山破,军中置(置办)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转变思想、态度)以事宋者事皇上(元朝皇帝),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流泪的样子)出涕(眼泪),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何况)敢(岂敢)逃其死而二其心(怀有二心)乎。”弘范义(意动用法)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京城)。 帝求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有才者(定语后置)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料想)一死耳。倘缘(因为)宽假(宽恕),得以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归故乡,他日以方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备顾问,可也。”积翁欲合(联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江南人民),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搁置)。帝知其不可屈(使动用法,使之屈服),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极力)赞(怂恿)从(听从,采纳)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大概)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伸张)大义于天下者,不以(因为)成败(成功和失败)利钝(顺利与困难)动(使动用法,使动摇)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抓),而从容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泛指被处死),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历经万变,经历各种变故)不渝(改变),事固(本来)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文本二: 文丞相甫(刚刚)冠(行冠礼,20岁)奉廷对(廷试),即极口(竭尽口舌)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之主(主张)迁幸(帝王迁居他处)议者(定语后置),以一人心安(使动用法,使安定)社稷,固(本来)已气盖(超过)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专诚守一),殚力竭谋,扶颠持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志向刚正)而才广(才能广大),识远(见识高远)而器闲(胸怀宽大),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成功,如愿)者,盖(大概)以(因为)天命去(抛弃)宋也。虽天命去宋,而(但是)天理在公(天理至公),必不可已(停止)。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第一人)。 (节选自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顾盼生辉。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塑像,谥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说:“死后如果不置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当时宋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的意志节操与众不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同时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位英雄都回应,集中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防卫。友人阻止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迫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却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要以身殉国,期望天下将有一听到消息(此事)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于是将全部家财用作军费。 至元十五年,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能吗?”张弘范一再坚决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诗的末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了笑放在一边(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后,元军举行盛大的宴会,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能改变心意,以侍奉宋的态度来侍奉我们皇上,将还不失去做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着泪说:“国家灭亡不能够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辜,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且怀有二心呢?”张弘范很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元帝非常着急地寻求有才华的南宋官员,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从本分上说我应当以一死报国。倘若因为你们以宽大为怀,我能够以道士身份回到故乡,来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备顾问是可以的。”王积翁想让降元的宋官谢昌言等十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却认为不可以,他说:“一旦文天祥被释放出来,又会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么将我们十人置于何种境地呢!”此事就搁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议将他释放,文天祥说:“希望赐我一死!”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他的衣带中有赞文,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把道义践行到了极点,仁德自然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读圣贤书,想学的是什么呢?从今以后,大概可以问心无愧!” 史臣说:“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文天祥侍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许有壬说:“文天祥经历各种变故却不改变志向,事情本来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成败而论的。” 文本二: 文丞相刚刚二十岁就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不久,元兵渡过长江,他又上书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安定国家,本来已经气魄盖过天下了。从此,忠心耿耿,竭力尽智,力挽狂澜,以复兴为己任。虽然历尽艰难险阻,各种挫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幸国家灭亡自己被俘,而忠贞大义更加显明。文丞相志向刚正,有大才能,认识高远而且有气度,身上充满浩然正气,而最终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大宋的原因。虽然天命不眷顾大宋王朝,但是天理还在,一定不会停止。所以宋亡了,杀身成仁的臣子却不少,评论者一定称赞文丞相为第一忠臣。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使陈继A周发郡中B豪杰C并D结溪峒蛮E使F方兴召G吉州兵H诸豪杰皆应
10.CEH 【解析】 句意: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同时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位英雄都回应。“陈继周”是人名,中间不可断开;“郡中”作“豪杰”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发郡中豪杰”为动宾结构,应在其后断开,故应在“C”处断开。“溪峒蛮”作“并结”的宾语,为一完整句子,应在其后断开,故应在“E”处断开。“吉州兵”作“召”的宾语,为完整的动宾结构,故中间不能断开。“诸豪杰”为下句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故应在“H”处断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奇,意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一致。
B.以,凭借……的身份,与《苏武传》中的“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的“以”意思相同。
C.寝,指搁置,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意思不相同。
D.信,指伸张,与《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相同。
11.D 【解析】A.句意: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的意志节操与众不同。/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壮烈。B.句意: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C.“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是睡觉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此事就搁置了。/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D.《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是任凭、随意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故选D。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天祥童子时期就有成为大丈夫的志向,弱冠之年便考中进士,与皇帝应对时能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
B.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与原丞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认为他有改变世道的能力,嘱托他为国家效力。
C.在长江上游告急时,文天祥集结军队救援,后来被押往潮阳,他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国家灭亡后,有人举荐文天祥到元朝廷任官,他不为所动,不愿与元朝进行政治上的合作,后来他又请求一死,最终以身殉国。
12.C 【解析】C.“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误,张冠李戴,原文“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得分点:“义”,依靠仁义;“济”,成功;“保”有保障。)
(2)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质,可不谓之仁哉!
文天祥侍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得分点:“孱”,软弱;“执”,捉住,逮捕;“伏质”,被处死,此处引申为就义;“身执”,被动句。)
14.两个文本都对文天祥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文天祥为天下敬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5分)
14.参考答案:①才能卓越,见识高远;②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为国家尽忠竭力;③具有民族气节,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若答践行仁义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登大伾山诗①
王守仁②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注: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皇上辍朝一日以示哀悼。次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②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诗人点明了出发时间,描写了一幅云雾缭绕、钟声稀疏、万木萧瑟的早晨山景图,烘托出山寺的幽静。
B.颔联中“河流成沃野”写河流滋润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龙鳞”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态;以“日绕峰头”写出山峰的高大,暗示诗人登山之高。
D.尾联中“宫阙五云”暗指明朝皇宫,诗人借遥望国都,流露出登高望远的豪情。
15. B 【解析】B项中“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理解错误。颔联“几年沙势自风湍”是写几年来沙石被风卷动,形成湍急的水势,这里只是写景,并没有表达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
16.有人评论此诗“其言也壮,其志也豪”,请你分析。(6分)
16.参考答案;(1)“其言也壮”可以从诗人笔下之景看出,从山下到山顶,都为远望所见,视野开阔,境界阔大。(2)“其言也壮”可以从“万”“千古”“天北极”“高”“九霄”,这些体现宏大气象的词语看出。(3)“其志也豪”意味着在感情的抒发上,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的感叹,有自己正值气盛志满之时,对人生未来充满昂扬的斗志与饱满的政治激情。(评分建议:结合诗歌,从意象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其言也壮”,各得2分;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其志也豪”,得2分。)
【解析】“晓披烟雾入青峦”,以烟雾缭绕的青峦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壮美的意境。随着视线的推进,“山寺疏钟万木寒”至“高秋更上九霄看”,从山脚到山顶,再到云霄之巅,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体现了“其言也壮”的特点。诗中运用了“万木”“千古”“天北极”“九霄”等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就具有宏大的内涵,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整首诗气势磅礴,体现了语言的壮丽之美。“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诗人通过对自然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的认识。这种感慨并非消极,而是激励诗人更加珍惜时光,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这两句以自然之力象征人的意志与力量,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高秋更上九霄看”则更是表达了诗人追求高远、超越自我的理想抱负,体现了“其志也豪”的特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虽小国却后亡的原因是“斯用兵之效也”,赵国自毁长城,“洎牧以谗诛 ”导致武力抵抗不能延续到最后。
(2)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发现,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榫卯来连接构件,有时也会使用“门钉”加以装饰,这可以从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两句中得到印证。
(3)古诗文中描写事物常用雅称,比如称小船为“扁舟”,唐宋诗文中的“谁家今夜扁舟子”“着我一叶扁舟”等等,就是如此。(“明朝散发弄扁舟”“驾一叶之扁舟”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但与此同时,( 甲 ),令人担忧。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间长达151分钟。短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视频看似引人入胜,实则毫无“营养”,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不知不觉消磨人的专注力、创造力,使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假幸福真孤独,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①与其他瘾者类似,②短视频成瘾者也体现出与家人朋友 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③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④如同追逐梦幻泡影,⑤我们指尖余温尚存,⑥幸福感且一触即散。短视频富含的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苦在长远。良莠不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倾向,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热现象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说,短视频 ( 乙 ),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但细看不难发现,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 A ,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价值观、道德感往往被忽视。
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平台如 B ,但不容野蛮生长。面对短视频领域丛生的乱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杀时间”是英语“kill time”的直译,一般我们会把“kill time”翻译为“消磨时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直言“杀时间”,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18、参考答案:①原句中直言“杀时间”比“消磨时间”更直接也更犀利,说明沉迷于短视频对时间的消耗与浪费。②“杀时问”与“利器”搭配更合适也更巧妙,表达出对沉迷短视频的强烈谴责与批判。③“杀时问”具有 陌生化效果,比“消磨时间”用词更新奇有趣。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二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参考答案:(甲)知视频发展的知板也日益凸显 (乙)生动呈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
【解析】第一空应填写第一段的转折句,由前后文可知本句讲述短视频发展的危害,由此可知,应填“短视 频发展的短板也口益凸显”。第二空应该是对短视频内容的总结,根据前文可知,应填“生动呈现着世界 的T姿百态"。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20.参考答案:A.如出一辙或大同小异 B.雨后春笋
【解析】A处,由前文“各家平台”和后文“并无太多创新”可知此空应填表示一样的、相似的成语,填“如出 辙”“大同小异”。B处,要填一个喻体,由“蓬勃发展”“野蛮生长”等提示可知,此处应填“雨后春笋”。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参考答案:②动宾搭配不当,“体现”改为“表现”或“体现出”改为“出现”⑥关联词使用不当,“且”改为“却”
22.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材料中“该出手时就出手”引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习主席多次强调“合作”的重要意义,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合作新辉煌。
B.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C.科学家已经建造了大型“原子对撞机”,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奇异物质。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2、B 【解析】材料中“该出手时就出手”表引用。A.表示强调;B.表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讽刺或反语。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了:举例论证必是三个“君不见”导入,联系现实言必称“揆诸当下”,结尾呼吁必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种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那么,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材料分析:
本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当下写作与评价的痛点表现——考场作文千人一面,装饰化、趋同化、套版化;命题试图堵塞这些套作通道,考察学生在现场如何临场变通、弱化模板,探出新路径。
二是教考衔接的内容,材料设问的信息与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第一题显性关联,题目综合起来也与《反对党八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等篇目隐性关联,以期引导考生用足教材、用活教材。
写作时同学们固然要围绕古诗文的价值来谈,但不宜孤立地泛论古诗文的重要性,以为碰到旧题、原题而直接套作关于“古诗文”的单概念话题作文,而应该从题出发,因题制宜,对题中其他相关信息有所呼应,比如反思将古诗文做装饰品的片面做法、关联“现代生活”、体现自己的“联想和思考”等等。
二、审题指导
材料从学生的学习真实现状出发,首先描述了学生在写作中引用古诗文的现象,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古诗文在作文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并说明“古诗文成为装饰品,甚至在现实中也存在这种华而不实的作风”这一客观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在这一则材料中,有对考场“文风不正”的批判,对语文教学的担忧,但最重要的,则是启发我们思考,古诗文的魅力何在;学习古诗文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人,我们应如何对待古诗文。
其实,材料所述的这一现象本无可厚非。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在作文水平较好的情况下,适当引用古诗文确实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甚至可能提升文采分数。但问题就在于很多同学引用古诗文,但只是浮于表面,并未深入了解、真正懂得古诗文的内涵,从而出现误用、滥用等现象,反而因文害意。
由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学习古诗文的本质意义在于领悟经典,从而真正爱上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并非仅仅为了分数,一味地将古诗文作为外在装饰、得分工具。当学生们真心热爱国风,自然会主动关注古诗文,从浅显的“背诵金句”逐步迈向深刻地“领悟经典”。此外,脱离教育考试的层面来说,现代社会中的人常常忙于拼命奔波,却忘记了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忘记了等一等灵魂的脚步。而古诗文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不仅让我们浸润在语言之美中,而且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美的熏陶,为我们的灵魂注入源头活水。同时,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让我们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
由此,我们也自能知道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运用古诗文:平时应多阅读古诗文,特别是经典篇目和名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文,将其与现代生活、社会现象或科技发展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这样既能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现作者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
写作时,可以先引出问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古诗文?主体可以先针对材料批判“古诗文在写作中的滥用现象”,由此引出读古诗文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说明古诗文中体现的母语表达的魅力;接下来谈在高速发展、节奏变快的当下,古诗文又有何现实意义(比如古诗文能够给忙碌的今人以片刻的精神休憩;古诗文能够让我们的审美更丰富敏感、心灵更饱满丰盈;古诗文能够打通时空、地域的界限,让人心意相通;古诗文可以让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等等)。最后谈现实生活仍然离不开古诗文,我们必须读好古诗文、真正理解古诗文,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三、参考立意
1.汲取古诗文营养,增强文化自信。
2.适度为美,古文今用。
3.腹有诗书气自华。
4.品读古诗文,丰富精神世界。
四、例文
挟“诗书”以遨游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古诗文似乎成了一些同学作文中的“标准配件”,用以装点门面,却鲜少触及其灵魂深处。从“君不见”的千篇一律开场,到“揆诸当下”的生硬联系,再到“追风赶月莫停留”的泛滥结语,古诗文被简化成了一种形式化的表达,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被悄然忽视。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深思: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何要读古诗文?
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在诗词中尽览文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补给,让我们如沐春风。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
古诗文的熏陶已让我成长不少。登上岳阳楼,我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泛舟赤壁,我纵享“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超然;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地感叹“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看到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也能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表达期望。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才能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沈从文先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忘记。”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中华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民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戍卒叫,函谷举”的场景不会再出现?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
古诗文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的精神写照,更是我泱泱华夏两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见证。多多品读古诗文,可以丰富我们的学习、滋养我们的心灵、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古诗文的熏陶下,青年人就是印有中华思想文脉的新青年,民族就是长盛不衰、永葆生机的伟大民族。
所以,读古诗文并非仅仅为了在写作中增添几分文采,更是为了汲取文化的养分,滋养心灵。而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历久弥新,让我们挟“诗书”以遨游,在古诗文广阔的天地间尽情汲取营养吧!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
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促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三是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四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二者发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断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能够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统筹谋划,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做好生产力储备。
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 “单项冠军”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好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摘编自《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
材料二: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条战线各领域高频词汇,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热潮,纷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调。但个别地方似乎“唱歪了经”,把新质生产力当成无所不包的“筐”,不管什么想法和举措都往里“装”。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新质生产力一旦被泛化和滥用,不仅会模糊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背离其科学逻辑,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更会混清发展重点、错失发展机遇。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概念,既是改革与发展所需,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命题。各地表现出你追我赶的热切与紧迫,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更遑论破题与解题,切忌一哄而起。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 “新”在哪 里 “质”在何处 如何避免大而全、无重点的新质生产力规划 .如何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何将“因地制宜”的方法论贯彻到位 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真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思考。
理解一个概念,须得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领会,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决不能只“蹭”概念不求甚解,甚至将其当成一种“叙事包装”。比如说,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对立面,这种认识当然不对,但也要防止传统产业随意“嫁接”新质生产力。麦田里、工厂里当然能够“长”出新质生产力,但个别行业、企业的“生拉硬靠”只会让人感觉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比如,有酒企宣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有企业仅是在生产线上增加一些简单自动化设备,就号称“拥抱新质生产力”。新旧不分、主次混清甚至把其当作营销噱头,只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新概念变得庸俗化、浅薄化。事实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无时无处不新质”,那也就失去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这种现象何其熟悉。以前几年爆火的“元宇宙”为例,其本是一种高端前沿技术,但不少地方一哄而上、一窝蜂砸钱进军“元宇宙”,把这个概念“玩坏了”。经历过烂尾、停滞和泡沫散去后,今天真正在“元宇宙”领域取得突破、做出成就的,不是喊得最响、炒得最凶的,而是扎得最深、做得最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喊口号喊不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真正的贯彻落实,是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领会,并且有效行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无论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还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做实的,而不是我们已经做成的;需要我们拿出实打实的规划、思路、行动,而不是把“新质生产力”标签一贴了之。
(摘编自陈立民《谨防新质生产力陷入“概念空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应以自主创新为主,辅以开放创新,在开放环境下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B.优先发展教育,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等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C.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新质生产力”热潮,纷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步调的情况下,个别地方出现“唱歪了经”的情况。
D.如新旧不分、主次混淆甚至把新质生产力只当作营销噱头,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新概念变得庸俗化和浅薄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可以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B.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并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的前提。
C.做大做强龙头骨干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可以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
D.新出现的概念,难以理清其科学逻辑,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因此容易陷入“概念空转”,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即如此。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整体论证结构是总分总式,先提出问题,再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
B.材料二第二段连续使用多个疑问句,增强了论证力度,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C.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元宇宙的事例进行对比,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
D.两则材料论述语言风格不同,材料一注重概括性和逻辑性,材料二注重严谨性。
4.材料二第三段使用了词语“嫁接”和“长”,请阐释其含意并简析其作用。(4分)
5.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数星星的孩子
吕群芳
清晨,我打开窗,霎时,金色的阳光倾泻整个房间。与之结伴而来的是清脆的鸟鸣,扑棱棱,林间飞出一只橘色的黄眉姬鹟。对面的山谷传来几声长长的鸟鸣,似乎在呼唤着它。
我们南山林场绵延几十里,一片又一片的翠竹,一个又一个的苗圃,一坡又一坡的果树,还有一山又一山的天然次生林,在蔚蓝的天空下绵绵不绝地伸展开去。林场小学坐落在南边,有两排宽阔敞亮的木结构鱼鳞黑瓦屋,阴处的苔藓到处蔓延。学校并不大,一共只有五个班级、九位老师、六十七个学生,五个是林场职工子女,其余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其中有五个住校生。
去年八月,我调到偏远的林场小学任教,朋友们担心山林里的生活寂寞乏味,我会不适应,过得不开心。其实,我很喜欢这桃源般安静的环境,山林的星空,树梢的微风,山顶的晨曦,花瓣上的露珠,都成了梦中或模糊或清晰的画面。风中摇曳的忘忧草更是让我想起了童年时读过的故事:“在苍茫的群山里,到处盛开着忘忧草红黄交杂的花朵,随风摇曳……”
冬季,山林的夜来得特别早。吃过晚饭,我们就在教室里亮起灯,房子成了一枚藤黄的浆果,暖暖的甜意充满周围。“夜如何其 夜未央,庭燎之光。”这是《诗经·庭燎》开头的话,夜真深,真纯,真美啊!此刻,我正融入浓浓的夜色里。
浩渺深邃的夜空,亮晶晶的星子扑闪扑闪,写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故事与秘密。即使是对天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会被这深邃神秘又蔚为壮观的宇宙景色吸引。
“一颗、两颗、三颗……”我情不自禁地数起星星,数着数着,又想起了许多诗句:“昨夜星辰昨夜风”“一星如月看多时”……我们和古人看的是同一片星空,数的是同样的星辰,苍穹之下,我们都是数星星的孩子。以后,我要带孩子们数星星,和张衡、祖冲之、李白、杜甫、李商隐、苏东坡、辛弃疾……站在一起望星空,一起数星星,大声呼唤星星的名字——一个个古老却闪亮的名字。
这个念头一旦诞生,就像春日的草芽,毛茸茸的,时不时地从心田里钻出来,又像最轻盈的羽毛,滑过心头,心尖一阵麻酥酥的颤动。
住校的五个孩子,加上住在学校隔壁的张逗逗,一共六个孩子成了“星星小组”的第一批成员。林栋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我要求住校,加入星星小组,还说七个人正好是“北斗七星”。
看星星的地方选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坡度较缓,容易行走,而且那儿有三块大石头,我们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卧着,都绰绰有余。安全起见,张逗逗的父亲不仅修整了石阶,还特意搭建了牢固的藤梯,方便孩子们夜间行走。
一切准备就绪,山林却迎来了雨雪季,雨下着下着成了雪,雪落着落着又化成了雨,林场的夜晚更冷了。
每天放学后,我让孩子们先完成家庭作业,等吃了晚饭,就领他们去我的宿舍。我们在炉边烤着各种食物:番薯、芋芳、橘子、年糕片……香气飘满整个屋子。炭火忽明忽暗,年糕片渐渐变柔软,表皮也慢慢鼓胀起来,长出许多焦黄的疙瘩。外皮酥脆、内里却香糯的年糕,在涂点儿酱或是蘸点儿红糖之后,成了孩子们都喜欢吃的美味。
好友托人捎来了《星空帝国——中国古代星宿揭秘》与几大张星空图,我把蓝色的星空图贴在宿舍的墙壁上,从左到右依次为东方七宿、北方七宿、西方七宿和南方七宿。恍惚间,我们好似置身在深蓝色的星空之下,无数星星幻化成苍龙、黑龟、白虎和展翅翱翔的朱雀,一缕缕星光在它们周围闪烁……
万籁俱寂,只有雪花簌簌往下落的声音。我翻开书本,挑选孩子们容易听懂的内容朗读:“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辛劳了一天的老农终于可以坐在树下享受片刻的安逸。西边正缓缓落下的一颗红色亮星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西方的星星‘大火’,是最先被人们认识的恒星……”
从春季到秋季,我们找到了大火星。暮春时节,它悄悄在东南方的天空升起;到了盛夏的傍晚,它就挂到正南方的夜空上;中秋之后,它则缓缓向西南落下,预示天气要凉了,燕子要飞往南方去了。
秋季的星空深邃明澈。星星有的地方繁密,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明亮,有的地方昏暗,半明半暗,闪闪烁烁,像在对我们眨眼——仿佛还能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我认不出星座,无法讲述翔实的星空知识,只是漫无边际地和孩子们聊天,一会儿说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一会儿讲讲往来于天河的木筏——星槎,一会儿讲讲《诗经》里的“三星在天”……
有时候,我们对着星空呼唤星星的名字:天枢、天璇、天玑、紫微、景星、文曲、禄存、毕月乌、房日兔、心月狐、海石三、北落师门、轩辕十四等。虽然我们不认识,但也算是打了招呼。
更多的时候,我们默默地,不说话,只是静静地仰望,悄悄地守护。星光流进了我们的心田,化作了鹊桥相会、天河星槎、白帝皇娥、轩辕星官……
记得一个夏夜,我们在观星台看星星,只见苍龙七宿横亘在银河西岸,昂着头,尾巴扬起来,几乎要在银河里溅出水花了……正看得入神,朋友打来电话问我在做什么,我没有回答,只是回头对孩子们说:“阿姨问我们在做什么,你们告诉她吧。”孩子们便开心地冲着手机屏幕喊道:
“阿姨,我们在看星星呀,看天上的龙!”
“阿姨好!我是张逗逗,我在数星星!”
“我们在守护星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校里的房屋是木制结构的,并且在阴处还会生出苔藓,这符合学校处于林场的环境特点。
B.朋友们认为“我”会不适应偏远的林场生活,其实“我”喜欢这里的宁静,正是为了逃避城市的喧嚣。
C.“我”想象着和孩子们一起,与古人仰望同一片星空,但古人却成为过往,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D.“我”并不认识星座,也没有翔实的星空知识,所以更多的时候只能默不说话,让孩子们自己观察。
7.关于文中在炉边烤食物到雪夜诵读的这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孩子们吃完饭后,要到“我”的宿舍里烤食物吃,写出林场生活的单调和物质的匮乏。
B.朋友从远方带来了星空图,这为“我”和孩子们打开了新的世界,营造出了观星氛围。
C.这一部分看似闲笔,实则写出了“我”和孩子们对天气转晴后能看到星星的满怀期待。
D.“我”给孩子们选读的内容既贴近劳动的场景,又引出了下文对星星“大火”的描写。
8.文章说“我们都是数星星的孩子”,“数星星”有哪些内涵 (4分)
9.散文化小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本文被认为是一篇散文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晳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息,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敌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要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
至元十五年,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枳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之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材料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
(节选自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使陈继A周发郡中B豪杰C并D结溪峒蛮E使F方兴召G吉州兵H诸豪杰皆应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奇,意动用法,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一致。
B.以,凭借……的身份,与《苏武传》中的“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的“以”意思相同。
C.寝,指搁置,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意思不相同。
D.信,指伸张,与《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天祥童子时期就有成为大丈夫的志向,弱冠之年便考中进士,与皇帝应对时能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
B.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与原丞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认为他有改变世道的能力,嘱托他为国家效力。
C.在长江上游告急时,文天祥集结军队救援,后来被押往潮阳,他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国家灭亡后,有人举荐文天祥到元朝廷任官,他不为所动,不愿与元朝进行政治上的合作,后来他又请求一死,最终以身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2)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质,可不谓之仁哉!
14.两个文本都对文天祥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文天祥为天下敬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登大伾山诗①
王守仁②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注: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皇上辍朝一日以示哀悼。次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②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诗人点明了出发时间,描写了一幅云雾缭绕、钟声稀疏、万木萧瑟的早晨山景图,烘托出山寺的幽静。
B.颔联中“河流成沃野”写河流滋润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龙鳞”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态;以“日绕峰头”写出山峰的高大,暗示诗人登山之高。
D.尾联中“宫阙五云”暗指明朝皇宫,诗人借遥望国都,流露出登高望远的豪情。
16.有人评论此诗“其言也壮,其志也豪”,请你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虽小国却后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赵国自毁长城,“________________ ”导致武力抵抗不能延续到最后。
(2)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发现,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榫卯来连接构件,有时也会使用“门钉”加以装饰,这可以从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得到印证。
(3)古诗文中描写事物常用雅称,比如称小船为“扁舟”,唐宋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等,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但与此同时,( 甲 ),令人担忧。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间长达151分钟。短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视频看似引人入胜,实则毫无“营养”,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不知不觉消磨人的专注力、创造力,使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假幸福真孤独,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①与其他瘾者类似,②短视频成瘾者也体现出与家人朋友 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③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④如同追逐梦幻泡影,⑤我们指尖余温尚存,⑥幸福感且一触即散。短视频富含的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苦在长远。良莠不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倾向,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热现象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说,短视频 ( 乙 ),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但细看不难发现,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 A ,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价值观、道德感往往被忽视。
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平台如 B ,但不容野蛮生长。面对短视频领域丛生的乱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18.“杀时间”是英语“kill time”的直译,一般我们会把“kill time”翻译为“消磨时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直言“杀时间”,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材料中“该出手时就出手”引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习主席多次强调“合作”的重要意义,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合作新辉煌。
B.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C.科学家已经建造了大型“原子对撞机”,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奇异物质。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了:举例论证必是三个“君不见”导入,联系现实言必称“揆诸当下”,结尾呼吁必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种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那么,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