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中外必修(上)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中外必修(上)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8 15: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1950年出访苏联回国后)
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苏共二十大我们得到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吴冷西《忆毛主席》
◎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1956.2.24)
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总结我国经验、吸取苏联教训、适合我国国情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5)
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
2.“双百方针” 1956.4
促进社会主义繁荣的指导方针
(一)充满希望的1956年
1.《论十大关系》 1956.4.25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956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意义: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落后生产力 VS 先进生产关系
落后农业国 VS 先进工业国
(二)十字路口的1957年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标语赫然出现在国庆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出现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现象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还有众多未戴帽子的“中右”分子,一些人虽未划为“右派”或“中右”也被处理了,伤及的人数远超于此。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结果: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夸大阶级斗争),动摇八大路线
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毛泽东讲话:“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统治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1960年五月以前曾被称作“三个法宝”,五月以后又称为“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施政口号,它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四)走向疯狂的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好社会主义之大,喜社会主义之功。”“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1958年春毛泽东
材料反映了中央领导人出现什么思想?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钢铁产量15年内赶上英国,50年内超过美国)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农业上,“以粮为纲,农业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放卫星、浮夸风
2.“大跃进”运动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发展社会生产力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冒进错误)。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农业生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等。
3.人民公社化
①特点:“一大二公”(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设想: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实际: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
材料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评价: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
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北京会议上做总结讲话时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 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也问了几个省委干部。我问过陶鲁笳同志:在你们山西,到底天灾是主要的,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的 他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造成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河北、山东、河南的同志也是这样说的。其他一些省我没有问。
——《刘少奇选集》
(五)严重困难的1959—1961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措施:
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目的:克服困难
(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自我批评:“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六)政策调整:恢复发展的1962至1965年
由此,我们应当得到启示,任何时候都应对人类理性的局限保持份警惕,谨慎对待按照理想设计出来的社会方案。理想是提升社会的明灯,现实则是一个试错改良的过程,把理想直接拿来进行社会试验,必然带来灾难。理想越崇高、目标越远大、权威越强大,带来的灾难可能就越大。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和错误探索的史实,谈谈十年探索对我们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启示?
合作探究:
年代
52 57 60  66  71  73  75
56年 66年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探究一:
年代
52 57 60  66  71  73  75
56年 66年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文化大革命”

1. 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②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④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影响,美国、苏联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
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昭示一场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本应是中国走上改革的一次契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却走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继续革命” 道路。“大跃进”失败以后,毛泽东一定程度上承认有错误,但他把乱象主要归咎于阶级斗争……毛泽东的注意力从经济领域回到政治思想领域,重提阶级斗争。在国际上,中美对抗无丝毫缓和迹象,中苏同盟走向彻底分裂。随着中苏论战愈演愈烈,国内政治日趋激进,反修防修成为全党共识。从四清运动到“文革”,走上了一条“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不归路。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结合以下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
二、文化大革命
1966年春夏
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1967年

“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乱
1970-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1976年9月
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972和1975年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2. 概况
3. 认识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
材料
①民主与法制遭到肆意践踏
②科教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③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伟大的建设成就
1. 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2.多领域的重要成就
(1959年9月26日
松基三井喷油)
领域 成就
工业
②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国防科技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
农业 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医疗 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外交 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涌现
①建成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②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农田建设、培育良种、科学种田
较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长足进步、蓬勃发展,劳动者整体素质较大提高
第三次建交高潮;重返联合国(1971);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中日建交(1972)。
(三线建设)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影响: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新高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1956—1976年三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