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单元导读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 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与文化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齐 梁 陈
南 朝420-589
三 国
魏
蜀吴
220-280 266-316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北魏
宋
北 朝439-581
东汉
西 晋
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通过对地图等材料的研读,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和北魏魏孝文帝
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通过分析图片,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通过研读史料,了解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 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1 . 背景:北朝政权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
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 汉,总称为“十六国”。其中氐 人苻(fú) 氏建立的前秦逐渐
强盛, 一度统 一 了北方。
相关史事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辅 佐苻坚,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秦很 快兵强国富。苻坚曾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处理万机,我就 像周文王得到姜太公,可以整年悠闲了。”然而,在攻伐东晋一 事上,苻坚未能听从王猛生前反对伐晋的意见, 一意孤行,大举 南下,最终遭受淝水之败。
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 “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 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
化。”—— 《资治通鉴 ·晋纪》
一、淝水之战
一、淝水之战
2.内容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 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有惧色。 ——房玄龄《晋书 ·载纪》 三要 素 383年,前秦君主苻坚率领 30万大军与东晋8万大军对 峙于淝水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 影响 (1)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 面。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 经济得到发展
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 鹤唳 →前秦军进攻路线 工工前秦军布防线 东晋军进攻路线 前秦军溃逃路线 重要战场
东 晋
◎都城 -一政权部族界
o重要地点--今国界
前 秦
络口
洛
秦 寿
383年晋
芍 陂
寿 商
◎ 长安
阳◎ 建 康
八公山
A硖石
漏
淮
况
东
批
水
前
3 . 结果: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随后,鲜卑族
崛起,建立北 魏 ,439年统 一 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东晋王朝
淝水之战后南北形势
一、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南北对峙形势
北魏统一北方南北形势
西 凉 北 凉后凉
后 秦
仇池
后
南燕
北 魏
燕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
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
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
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大兴安岭嘎仙洞遗址
1.背景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 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跋部 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
方地区困难重重。
材料二: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
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 余 次 。
——张泽威、朱大渭《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材料一: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 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
契。 —— 《魏书 · 序纪》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因
仍保持鲜卑传统习俗,难与其他民族融合,民 族矛盾重重
目 的
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北魏统治
措施
(1) 迁都洛阳
(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相关史事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才5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 进行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推动了鲜卑人汉化,促进了民 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 改革。
材料一: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
帝宅,河洛(洛阳)王里。 — 《魏书 .任城王传》
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内容
材料: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官。 ”——《北史》
材料:为了使鲜卑贵族懂得门第的重要性,孝文帝 为他的六个弟弟聘妇。所聘之妇均出八族及清修之门。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2. 内容
(2)推行汉化措施:
①官员须讲汉语,禁鲜卑语
②以汉服替代鲜卑服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鼓励鲜卑与汉人联姻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恒于
于
丘穆陵 穆 尉迟
尉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影响
材料一: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
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
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
汉族一样的服饰, ……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
汉族的区别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影响;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影响:①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
启示:①改革推动社会进步;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胡床
《北齐校书图》(摹本 · 局部)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朝政权发展
简介:北魏在北方建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 柔 然。后期因军镇地位降低,导致不满而发动兵 变;使北魏分裂为东、西魏;随后东、西魏分别 被齐和周 取代;577年北 周灭北 齐,统一北方, 为隋 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东魏
北魏
西魏
抚 冥 镇
沃野镇( 2)
北斗维斟制堕 怀朔镇武川镇
沃野镇(1)沃野镇(3)
北 河 魏 瀛沱河
北魏六镇图
三、北朝政权更替
北齐
北 周
怀荒镇 柔玄镇
桑干水
平城
柔 然
契丹
河
1.原因(背景)
(1)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 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3)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
革 后 ,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这些政策促进了 民族之间的交流。
想一想:魏普南北朝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表现
胡人牛耕图 龟兹女子采桑图 鲜卑族穿汉服
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语言、服饰、用具、制度等
学习和接受其食物、畜牧经验、服装、用具、乐器、歌舞等
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 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 胡床、方凳、椅子
改清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3.影响
(1)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 于和缓。
(2)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 的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各族在 心理上、思想感情上认同中华民族。
( 3 ) 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
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研读: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
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 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 · 序纪》
译文:从前黄帝有25个儿子,有的被封 在中原各国,有的被封在边远地区。昌 意的小儿子被封在北方,其封国有大鲜 卑山,因此以“鲜卑”为号。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3.影响
根据所学,结合下图,说一说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的主要方式。
和亲 人口迁徙 战争 改革
淝水之战示意图 孝文帝出行仪仗图
前 秦
长
专阳建康 东 晋
◎都城 -—政权部族界 重要地点 今国界
西汉单于和亲瓦当
内迁少数民族分布
海
东
锅。
卑
羌 氏
o 词郡
→ 前秦军进攻路线 工工前秦军布防线
→ 东晋军进攻路线
前秦军溃逃路线
重要战场
东
芍
匈
长
西
其 率
句效,降
羌
氏
→ 该民南迁方向
洛阳
o襄阳郡 晋
前 秦
三 *
A硖石
八公山
晋 陂
奴
隔
寿商
长 沙 郡
水
鲜
措施: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 服、改汉姓、通汉婚等
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 了民族交融。
影响: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隋唐时 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民族隔阂趋 于 消 解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③“胡”“汉”观念逐 渐淡薄,加强了各族认同中华民族。
淝水之战
北朝政治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 秦。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 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草木皆兵、风吹鹤立)
北朝 政治
和北
方民
族大
交融
十六国 (前秦)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课堂小结
北魏
隋朝
课堂练习
1.南朝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陈庆之在宴会上大言不惭,自诩长
江以南才是“正朔”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看见洛阳欣欣向荣的景象时,观点 大变并自愧不如,称“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 种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洛阳成为都城后经济繁荣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
C. 民族交融消除了胡汉隔阂 D. 五胡内迁带来先进的劳动力
2.魏晋南北朝时期,生羊脍、胡饼、奶酪进入北方汉族人的食谱,原产地 为北方的粟、小麦、葫芦也在南方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是 ( )
人口迁徙 B. 经济繁荣
C. 国家统一 D. 技术进步
课堂练习
3 .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
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食用炙烤肉类现象在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 饮中较为普遍。南齐皇帝曾赐给大臣鹅炙和美酒,以示奖励。说明这一时 期 ( )
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B. 北方人大量迁往南方
C.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D. 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4.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 兴制度而文之。”这反映的是( )
A.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B. 魏国争夺霸主地位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 D. 曹魏改革选官制度
课堂练习
5.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徙都洛邑”,向南方的齐借书抄写, 以充实北魏的国家图书。孝文帝此举旨在( )
A. 消除民族隔阂 B. 统一黄河流域
C. 确立正统地位 学习中原文化
6.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 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通 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
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 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 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D. 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