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的文言
词语,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及名言警句。
2.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
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3.联系自身实际,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个人修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
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 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 化名人”之一。
必备知识走近作者
孔子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 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 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 育原则等,是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
“七经”之一,宋代将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 语 "
论 语
必备知识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
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
上产生的权力下逮、礼仪僭越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 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
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
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必备知识文学常识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 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
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 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 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 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殆 (dài ) 箪食( dān )
乐之( lè ) 曲 肱(gōng) 如斯夫( fú )
吾( wú )
罔 ( wǎng ) 好之( hào ) 笃 志 ( dǔ )
论语 (l ún )
三省 (xǐng )
不愠 ( yùn )
逾矩 ( yú )
必记字词
通假字
不亦说乎 ( “ 说 " 同 “ 悦 ” ,愉 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
数之间)
古今异义
吾 日三省吾身(古义: 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
得的数目)
饭疏食 , 饮 水 ( 古 义 :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饭疏食,饮水 ( 古 义 :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 ” 。今义: 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 动 词 ,了 解)
温 故 而知新 ( 动 词 ,得到,懂得)
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 介 词 ,替,给)
可 以为师矣 (wéi, 动 词 ,担任,充当)
知 为
( 代 词 ,这种)
(代词,可译为“他 们 的”)
人不堪其忧
L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 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 知新 (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常用来表示程度 极深(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走向 成熟,能在社会上立足。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箪食瓢饮:指清贫的生活。
乐在其中: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 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逝者如斯:意思是时光如同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 逝 。
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
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
时解决 。
1. 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 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
初读课文朗读指导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
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 矣 ” 。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连词,表顺承 生气,恼怒 志同道合的人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
了解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古代对男子的尊 称,这里指孔子
通“悦”, 愉快
按时
温 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 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
问),不也是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 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泛指多次 竭尽自己的心力
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 不习乎 ”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
师传授的知识
孔子的 自我检查,
弟子 反省 谋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 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子 曰 :“ 吾 十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三 十 而立 . 四 十 而 不
3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法度 通常指能听得进
不同的意见
同“又”,用于 整数和零数之间
越过
逾 矩。
立身,指能 有所成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 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 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 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
子 曰 : “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旧,这里指学 过的知识
凭借 做
新的理解 和体会
温 习 ,
复 习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
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
做老师了。”
迷惑,意思是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连词,表 转折
疑惑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
感到疑惑。”
能忍受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 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表示感 叹语气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 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 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乐趣。多么高尚啊, 颜回!”
代词, ……
之者。"
代词,它,这里指 学问和事业
“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知 道 , 懂得
7 子曰::
喜爱,爱好
为快乐
的人
……
以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
乐的人。”
吃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介词,对,对于
中矣。不义而 富 且 贵 ,于我如浮云。”
合乎正义,指正当的手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几个人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9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 者而从之,
好的方面, 优点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文: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
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
作为借鉴而改正。”
往,离去
停留
1 0 子 在川 上曰 : “逝 者 如斯夫 ,
不舍昼夜。”
代词,这, 指河水
河边。川, 河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
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 里泛指平民百姓。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 也 ,匹 夫不可夺志也。
指军队
改变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坚定 恳切 仁德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 而 近 思 ,仁在
其中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译文: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
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
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情回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 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和修身做人的道理。
精读课文分析讨论
1.第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 人态度。“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 方来”是交友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 人态度。
2.第二章“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 人"“朋友"“自己",体现了由人及己的关 系,同时也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内在逻辑顺序,不能更好
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3.第三章主要强调人的思想境界会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步提升,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 过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 作
者强 调了什么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 有所发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才可以为师。 可 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关系,关键 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因此,孔 子在这里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5.第五章中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 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 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写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
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 能忍受贫困,不改变自己的 乐趣的品质。塑造了颜回安 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6.第六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塑造了颜回怎样
的形象
写了学习的三种境
界 :“知之”“好
之”“乐之”, 突 出 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7.第七章主要写了学习的哪三种境界 强 调了什么
的重要性
8.第八章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请联系实际,说说孔子的“义利观”对 我
们有何指导意义。
孔子认为,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
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现代社会物欲横流, 充斥着诱惑。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孔子的话 为原则,以“义”为先,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9.第九章强调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孔子强调正确的学习态度应是无论何时何地 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 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
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 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 达 了 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 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
10 . 阅读第十章,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1.阅读第十一章,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 一个“可” 一个“不可”,态度鲜明地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 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有志向并要坚守志 向。
12.第十二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一章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和“笃志”是 基础,“切问”和“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 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这一章意在勉励人们要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 探求真理,勤学好问,联系当前实际去思考。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学 习
态度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 习 方法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
④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品德 修养
14.在学习和做人方面,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选
择你最喜欢的一章,说说你的感悟。
示例:我最喜欢第九章。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
即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不但要学习 别人的长处,还要发现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 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在日常学习中,我也要保持这 种谦虚的心态,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 不 足 。
课堂小结课文主旨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
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
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
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课堂小结写作特色
1.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概括性
本文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
“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更富有
感染力。且本文语言极富概括性,如“一箪食, 一
瓢饮,在陋巷”仅九字,便将颜回的清贫状态概括
了 出 来 。
2.隽永含蓄,富有哲理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意含蓄,富有 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至今 仍有很强的借鉴、启示作用。
积累拓展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北宋期间,赵普为宋太祖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兵 打仗,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宰相。宋太祖死后, 很多人认为赵普一生没有学习兵法,也没有学习权 衡之道,只是读了《论语》,当宰相有点不恰当。 新皇帝赵匡义问他是不是这样的,赵普告诉他说,
用半部《论语》就能够治理天下了。这个典故用来
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推荐阅读——《论语》
论 语
论 语
:指
教材课后习题
一 、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有哪些观点 选择其中一 点谈谈你的体会。
学习态度上的观点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学习方法上的观点如:“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学习方法上的观点如:“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体会示例: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与“思”
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 刻理解,甚至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 想而不去踏踏实实学习,则终究会疑感
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 结合起来。
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因 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二、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 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 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 有的快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
像浮云一样。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 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指有才德的人。2. “忠”指竭尽自己的
心力,“信”指“诚信”。3.合乎正义,
指正当的手段。4.饭:吃;水:冷水。
四 、背诵全文。
提示: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