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写作专题 课件★★锤炼语言
技巧一 精心锤炼词语
1.锤炼动词
典例 技法指导
原稿:天呐,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走进洗手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下,穿上外套,跑出家门。 加工稿:天呐,要迟到了。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拿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跑进洗手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抓起外套,夺门而去。 写作文时,为了刻画人物的某种情态,不妨以其动作为抓手。 正如典例中,将“掀”修改成速度快的“蹬”,将“拿”修改成动作麻利的“扯”等。这样,就更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因迟到而匆匆忙忙出家门的情态。
典例 技法指导
当经过这条街时,往往是微风携着你的香味来到面前,先蹭蹭我的鼻子,然后揉揉脸颊,又拂过耳旁。最后萦绕在身旁,缠在鼻尖,久久不能散去。 使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可将植物写活。“携”“蹭蹭”“揉揉”“拂”“萦绕”“缠”等一连串动词,形象地描写出香味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
2.锤炼形容词和副词
典例 分析 技法指导
原稿:早晨,阳光照着我的卧室,小鸟在树上鸣叫。 直白乏味。 形容词和副词有很强的修饰作用。恰当使用可使文章出彩。在“阳光”“小鸟”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前分别加上“明媚的”“轻盈的”等形容词,用“柔柔地”“婉转地”这些副词修饰“照”和“鸣叫”,就使描写栩栩如生。
加工稿:早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在树上婉转地鸣叫。 增加了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成分,句子变得生动而有意境。
3.锤炼叠音词
典例 技法指导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余光中《乡愁》 为了更能体现事物的情态,不妨锤炼叠音词。余光中使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一系列叠音词更能传递出绵长而又浓浓的乡愁。
典例 技法指导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恰当使用叠音词,既能描摹出景物的情态和风韵,又能使语言有一种典雅、音乐的美。《荷塘月色》中借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等一系列叠音词描绘荷塘,既突出妙若少女的荷花形象,又使作品有一种音韵美。
4.锤炼色彩词
典例 技法指导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那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的项圈、海边的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 ——鲁迅《故乡》 添加有修饰性的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用“深蓝”修饰“天空”,用“金黄”修饰“圆月”,使“天空”“圆月”这些常见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生机和神秘。
技巧二 巧用修辞
1.巧设比喻,形象生动
典例 技法指导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 为了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形象,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典例中,利用颜色的相似性,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典例 技法指导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作文中,要想把“野花”这一普通的景物写活,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眼睛”和“星星”这些动态的事物,这样就形象地描摹出遍布在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
父亲就像狂风暴雨下的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母亲就像凛冽寒风里的一件棉袄,给我带来温暖。 想把抽象的事物写生动,可以采用“借助比喻,化抽象为具象”的方法。典例中,将“父爱”“母爱”分别比作“大伞”和“棉袄”等具象的事物,就把“父母之爱”这种抽象的事物写得具体可感。
2.运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典例 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而云彩绵绵、美丽动人;山峰因为宽容,汇集细土尘沙而巍峨耸立。人只有学会宽容,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宽容是一种素养。……
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一种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宽广,懂得宽容的人多少都能取得一些成就。因此,我们应常怀宽容之心,去鼓励、善待他人。宽容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宽容的光芒发出最闪耀的光彩,使你我登上最精彩的人生巅峰!
技法指导 作者在文章主体部分的首句运用相同的句式:宽容是一种素养;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智慧。这构成了一组排比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语势,又使文章结构清晰,论点突出。
典例(一) 环境描写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技法指导 为了表达某种心情,不妨用环境来衬托,这样不仅语言生动了,文章也有特色了。鲁迅就是用凄冷的环境描写衬托了“我”看到故乡时的悲凉心情。
技巧三 描写使语言生动
典例(二) 外貌描写 她长得很高,稍稍有些驼背。被长期劳作和丈夫殴打所折磨坏了的身体,行动起来毫无声响,总是稍稍侧着身子走路,好像担心会撞着什么东西似的。宽宽的、椭圆的、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的脸,有一双工人区大部分女人所共有的不安而带点哀愁的暗淡无光的眼睛。右眉上面有一块很深的伤痕,所以眉毛略微有点往上吊,看过去好像右耳比左耳高一点。这给她的面孔添上一种胆怯地谛听动静的神态。在又黑又浓的头发里面,已经闪耀着一绺绺的白发了。 ——高尔基《母亲》
典例(二) 技法指导 我们常常在作文中喜欢写自己的母亲,但怎样让自己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同,我们不妨对母亲做典型的外貌描写,即抓住其突出特点,从形体、眼睛、头发、面容等方面做细致描写。在这个片段中,高尔基抓住母亲的“驼背”“脸庞”“眼睛”“眉毛”“白发”等方面的独特特征,刻画出母亲的柔弱、温顺和平凡,为后文写母亲转变成一个有着深刻见解、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做铺垫。
典例(三) 语言描写 不快乐时,母亲会说:“快乐会传染,你快乐了,别人就会跟着快乐。”遇到挫折时,母亲会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哪里跌倒了,再在哪里爬起来。”就算是我高兴时,母亲也会说:“别高兴得过头了,水满了则会溢出。”
技法指导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语言是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典例中,通过对母亲的三次语言描写,直观地塑造了母亲虽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却是极谙生活智慧的独特形象。
典例(四) 动作描写 母亲熬一锅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直至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才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却闭着眼睛,漠然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技法指导 为了把人物写得鲜活,不妨对其动作进行细腻描摹。作者描写了母亲“倒”“晃”“吹”“喂”“微笑”这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勤劳、善良、深爱孩子的母亲形象。
典例(五) 心理描写 妈妈走后,我不停地在心里埋怨自己:怎么可以这样对她?怎么可以这么紧张?不就是一场模拟考试吗?想想最近的努力,怎么可能考不好?妈妈对自己关心地问候,自己怎么能这么伤害她?我应该去跟妈妈道歉。这样想问题以后,感觉窗外被那星星点缀了的夜幕好美!
技法指导 为了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适当加入一些心理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典例中,正是抓住妈妈走后,自己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才将“愧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技巧四 引用古诗词,使语言有韵味
1.直接引用。即写文章时,直接引用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思想
感情、说明见解的写作手法。
典例 技法指导
春天是什么?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天是什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若想写出新意,不妨引用古人的诗句来回答。典例中,正是引用白居易、苏轼、李白、杜牧等人的诗句来回答,这就多角度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勃勃的场景。同时,使文章富有内涵。
2.灵活运用。即引用时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典例 技法指导
雨的语言是丰富的,它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它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诉着韦庄孤寂的夜晚;它可以是照玉壶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友人的挥手之间;它可以是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绿在崔颢寻寻觅觅的乡关。 “雨”这种无生命的事物,经过“灵活化用古诗名句”一番装点之后,也变得灵动起来。这足以看出“灵活化用”的妙处。
典例 技法指导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为了营造某种氛围,可以借助古诗中有着与之相近或相同意境的诗句来表达。典例便化用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营造了文章的凄凉意境。
当你背上行囊上路后,走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到白发满头的时候,站在人生的彼岸寻觅千回,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原来你所选择的是对的…… 化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不仅从三个层次丰富了“人生种种经历”,而且使语言典雅、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