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末复习测试卷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塑料的组成和结构 B.高强度芳纶的性质
C.神舟十八号飞船的运行轨道 D.单晶硅的制备
2、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3、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 B.无色气体 C.能燃烧 D.难以液化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5、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形成假设 C.进行实验 D.形成结论
6、用托盘天平称量4.2克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 )
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药品
7、下列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C.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生成
D.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
8、下列仪器的名称及对其用途(或使用方法)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仪器 名称 用途(或使用方法)
A 量桶 量取液体
B 烧杯 可直接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 露斗 可用于向容器中添加液体
D 胶头滴管 滴加少量液体
A.A B.B C.C D.D
9、下列与实验有关图标及说明不正确的是
A.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B.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
C.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D.实验中会用到电器。可以用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及时切断电源
10、某同学用5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该同学俯视读数为4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36mL,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 )
A.大于12mL B.小于12mL C.等于12mL D.无法确定
11、某同学加热2~3mL食盐水,正确操作顺序应该是( )
①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②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固定加热;③往试管中加入2~3mL食盐水;④熄灭酒精灯,清洗、整理仪器;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③①②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⑤②④ D.③⑤①②④
12、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常状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③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④可作制冷剂;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序号填空: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化学变化: 。
(4)化学变化的现象: 。
(5)用途: 。
14、(6分)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图是教材的四个演示实验,按要求填空。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石蜡的熔化
实验3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1)实验1水沸腾,水蒸气在干冷玻璃片上冷凝成 。
(2)实验2现象 。
(3)实验3向无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 ;
(4)实验4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 ,澄清石灰水 。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15、(6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关键,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操作正确的是 (填“A”或“B”)。
(2)图2中,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理论上最多可盛液体 mL,夹持试管应由试管 (填“底部”或“口部”)套入。
(3)固体粉末试剂一般存放在 中,用药匙取出固体粉末后,为避免试剂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手持试管保持 (填图3中的“C”或“D”)角度,再把盛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4)图4中,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末略向下倾斜,后果可能是 。
16、(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许多重大的化学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某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探究。
【任务一】认识实验室安全图标
(1)认识并了解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安全进行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小组同学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接触到以下图标,请你帮助他认识相关图标的意义。
图1中,图标①的目的是 。图标⑥表示做完实验后应 。
【任务二】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1:白烟是二氧化碳;猜想2:白烟是水蒸气;猜想3: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查阅资料】①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②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2)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甲),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
(3)实验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乙),烧杯内没有出现 ,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2不成立。
(4)实验3:吹灭蜡烛,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白烟(如图丙,火柴未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猜想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证明其他猜想不成立,原因是 。
17、(5分)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和小李同学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实验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灯不易点燃?
【查阅资料】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比水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实验室里酒精灯所添加的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
【猜想与假设】
A.酒精灯内的酒精量太少;
B.酒精灯内的酒精已经失效;
C.灯芯处酒精挥发,造成该灯芯中水的含量增高。
【进行实验】
①检查酒精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
④挤压灯芯后,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再去点燃,酒精灯正常燃烧。
【解释与结论】
(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猜想A (填“正确”或“不正确”)。
(2)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
(3)实验④挤压灯芯后,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再去点燃,酒精灯正常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
(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拓展应用】这次实验探究提醒我们,存放酒精灯时一定要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C B D C D D B
11 12
D 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1)①;(2)⑤;(3)②;(4)③;(5)④。
14、(6分)(1)小水珠;(2)固体石蜡变成液态;(3)产生蓝色沉淀;(4)气泡产生;变浑浊;
(5)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15、(6分)(1)B;(2)5;底部;(3)广口瓶;D; (4)炸裂试管。
16、(6分)(1)保护眼睛;洗手;(2)1;(3)水雾;
(4)3;石蜡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
17、(5分)(1)不正确;(2)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是否失效;
(3)盖上灯帽,较好地防止了酒精挥发,因此点燃时能正常燃烧;(4)猜想 C 正确;(5)盖上灯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