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考化学推断题阶段性复习
一、推断题考查学生的能力
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该类题目考察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考察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但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其实,解推断题的关键是利用熟记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反应特点、物理性质等特征,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因此,掌握好基础知识,切记部分化学物质的特征,储备好知识,认真分析推理,就能正确的得到结果。
二、推断题的一般解题过程
1、审题
2、找准“题眼”,利用熟记的部分特征进行推断
3、利用链条推理方法处理推断问题,
4、利用提出假设的信息进行解答,得出初步结论。
5、将初步结论代入原题逐一论证,得出最终结论。
三、中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的题眼
(1)以物质的颜色为“题眼”
①常见固体颜色:黄色----硫磺;暗紫色----高锰酸钾;红色-----铜;黑色------四氧化三铁、氧化铜、二氧化锰、碳粉、铁粉
②沉淀颜色: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白色沉淀(可溶于酸)-----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不溶于酸)------硫酸钡、氯化银。
③溶液颜色:蓝色 -----含铜离子的溶液,如硫酸铜、硝酸铜;浅绿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黄色----含铁离子的溶液,如氯化铁。
④火焰的颜色: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是蓝紫色;硫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淡蓝色;一氧化碳、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蓝色。
三、中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的题眼
(2)以反映条件为题眼
①如点燃一般涉及氧气;
②通电一般涉及水;
③催化剂一般涉及二氧化锰;
④高温分解一般涉及碳酸钙;
⑤高温置换一般涉及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和氧化铁;
⑥加热一般涉及高锰酸钾制氧气
(3)以特征现象和用途为题眼
①如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③配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④常用补钙剂和建筑材料是碳酸钙;
⑤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
三、中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的题眼
(4)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题眼,例如: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⑤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⑧天然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⑨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⑩常用的溶剂是水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四、推断题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碳三角
C
CO
CO2
(2)氧三角
H2O2
H2O
O2
(3)钙三角
CaO
CaCO3
Ca(OH)2
已知:A B(A可以转化为B,B可以转化为A)
活 动 一
两两转化
(1)已知A和B之间的转换都可以在常温下进行,且A转化为B是分解反应,写出A物质的名称 。写出B生成A的反应方程式 ;
(2)已知A和B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且A有毒,写出B生成A的反应方程式 ;
(3)已知常温下,A为常见的气体化合物,B为常见的固体化合物,写出B生成A的反应方程式 ;
(4)已知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 B为无色气体,写出A生成B的反应方程式 。
五、教学过程
已知:A B(A可以转化为B,B可以转化为A)
活 动 一
两两转化
教学建议:两两转化难度较小,在家庭作业的思维导图阅读之后让学生练习,课堂上公布答案自查互评,可请学生把没有要求书写的方程式也都写出来,加深印象。
该题在问题设置上,不仅涉及了6单元常见的3组物质的两两转化,还发散了3单元学习的水与氢气(或氧气)的相互转化,与第(1)问形成对比。
活动一重点体现学法的自主学习法,总结常见的两两转化。
CO2 CO
H2O H2(O2)
CO2 H2CO3
CaCO3 CO2
活 动 二
三角关系
1.如上图,已知常温下,A和C为常见的气体,B为常见的黑色固体。写出A物质的名称 。写出B生成A的反应方程式 ;
B
A
C
2.如上图,已知常温下,A和B为常见的液体,C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写出A物质的名称 。写出B生成C的反应方程式 。
C
CO
CO2
H2O2
H2O
O2
教学建议:活动二的训练难度有所增加,学生在家庭作业练习后,回到课堂讨论订正,再请学生上台讲解完成。
在问题设置上,先是运用C、CO、CO2三者的转化,再接着同样发散了前面单元学习的H2O2、H2O、与H2(或O2)的三角关系,使两两转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活动二将运用学法的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C
CO
CO2
H2O2
H2O
O2
教学建议:
活动二的另一种处理方法为: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学过物质的三角关系。但这样处理需要学生的的基础较扎实,且需要预算充足的交流时间,因此该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对应的选择。
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 C的化学式为 ;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Cu
CuO
C
CO2
CaCO3
CO2
+2 价
CO2 + Ca(OH)2 = CaCO3↓+ H2O
活 动 三
综合应用
2. A、B、C、D、E五种物质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的物质,他们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他们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B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C是常见气体,D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 动 三
综合应用
(1)B的名称为 ,D的化学式为 。
(2)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E→A且为分解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
式 。
(4)某种常见金属F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他可以与A发生反应生成B和另外一种物质,请猜测他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若B为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则A转化为B的方法为
。
金刚石
H2CO3
光合作用
教学建议:综合应用第2题难度增加,除了学生自主练习,还要增加讨论,再由老师引导讲解完成,并再次强化常见的两两转化。
CO2
C
CaCO3
H2CO3
CO
④
⑤
H2CO3
⑥
⑦
C
②
CO
①
③
CO2
CaCO3
8
教学建议:
本题主要运用物质的两两转化,但难度明显增加,特别是加入了信息运用,最后一问还拓展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分析。这个题其实是由课本105页后的几种物质转化关系迁移改编而来。
CO2
C
CaCO3
H2CO3
CO
3.有A、B、C、D、E、F六种物质,其中A、B、C、D、 E五种物质的组成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F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D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一些必要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Cu/Fe
CO2
C
CaCO3
H2CO3
CO2
CO
活 动 三
综合应用
请回答:
(1)写出A和D的名称:A ,D ;
(2)向E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4)指出反应⑤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 ,反应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5)从反应①②可得到的启示是:
。
碳
碳酸钙
石蕊变红
鉴别CO2
工业制生石灰CaO和CO2
反应物相同,但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教学建议:综合应用第3题几乎囊括了6单元最常见的各类物质及其化学反应,同样先学生自主练习,必须讨论,再请学生讲解,再由老师强调总结,行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小组合作归纳总结交流的方式完成。
Cu/Fe
CO2
C
CaCO3
H2CO3
CO2
CO
教学建议:
本题主要既需要运用CO与CO2、 CO2与H2CO3、 CO2与CaCO3的两两转化,还运用了C、CO、CO2的三角关系,另外题干中关于“A、B、C、D、 E五种物质的组成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和“A为单质” 等信息的运用,也是一个新的解题维度。
Cu/Fe
CO2
C
CaCO3
H2CO3
CO2
CO
课后作业
教学建议:
课后作业建议分为两部分:
一、通过复习,让学生自编一道推断题,并进行有奖征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想方设法把学过的物质反应关系设计进自编题中,更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选取了2个题进行再适当的巩固练习,因每个题都有侧重点,且难度不大,建议所有同学都进行练习,巩固C、CO、CO2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两两转化、三角关系,运用部分有效信息等。
1.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 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提示:活泼金属单质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H2O2
O2
CO
H2O
O2
CO2
Fe3O4
H2
Fe
课后作业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甲 、E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甲: ;
E→D: ;
C+E→丙+D: 。
H2O2
O2
CO
选题说明:
本题最重要的突破口为“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两组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CO和CO2、H2O 和H2O2解题。
Cu
CO
C
O2
CO2
CuO
C
CO
C + 2CuO 2Cu + CO2 ↑
高温
选题说明:
作业第2题则重点考查学生对C、CO的还原性、可燃性的运用,而题干中的“D为亮红色”、“E有剧毒”则是信息利用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