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版物理中考专题练习(原卷+答案卷)--第一部分第二模块 声光热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北京版物理中考专题练习(原卷+答案卷)--第一部分第二模块 声光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18 10:23: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北京版物理中考专题
第二模块 声光热
第13讲 声现象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1.[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答案】D
2.[2019北京]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答案】A
3.[2024北京]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图中所示的是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传播速度
【答案】A
命题点 2 声音的利用与控制
4.[2024各区模拟改编]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 医生用B超帮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 声音的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C. 天坛的圜丘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D. 关上窗户会感到屋外的声音变小,是因为玻璃不能传声
【答案】AC
命题点 3 声现象综合
5.科技与生活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分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出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B. 震耳欲聋指的是音调很高
C. 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D. 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第14讲 光现象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要点 1.注意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光线,后有反射光线。不能把“反射角 入射角”说成“入射角 反射角”。 2.反射光线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入射光线靠近(或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或远离)法线。 3.当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入射角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基础设问 发现问题,分析现象
1.实验时,用作光屏的纸板应选择表面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如图甲所示,则在纸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室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设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4.把纸板倾斜一定角度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仍沿某个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综合该现象可以推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的。
5.让光沿着的方向射向点,反射光会沿着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
6.实验中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 ,测得反射角为________,由此他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最终结论。请你对此过程做出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设问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8.如果选择使用带有刻度的纸板进行实验,与上述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改进装置如图丙所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的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点,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现象,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答案】1.粗糙;光在纸面上发生漫反射,便于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3.改变光线与的夹角
4.不能;垂直
5.可逆的
6.;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反射角
7.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8.简化实验操作,便于读取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9.法线;红、绿色光看起来重合
实验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要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避免前后表面都成像,形成重影。 3.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原因:减少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基础设问 发现问题,分析现象
1.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薄平玻璃板前某处,发现无论怎么在水平桌面上调整玻璃板后的蜡烛B,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去图中的蜡烛B,并在B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应该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__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能力设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4.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证实了“影与形无异”。这里用到了__________法。
5.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每次标记出蜡烛A和它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拓展设问 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6.对图示装置进行如图丙所示调整,此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丁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或“”)。
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探究完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并最终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后,某同学分析,小轿车前挡风玻璃安装成倾斜的,除了减小风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行车安全。这是因为,夜间行车时,如果车内开灯,车内物体经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司机的________(选填“斜上方”“正前方”或“斜下方”),这样会减小对司机观察路况的干扰,为了行车安全,夜间行车时,车内____(选填“应该”或“不宜”)开灯。
【答案】1.薄平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2.直接
3.虚;仍能
4.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相等;等效替代
5.垂直;相等
6.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7.
8.斜上方;不宜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光现象辨识
1.[2024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故宫角楼在水中的“倒影” B. 树在地面上的“树影”
C. 花在透镜下的“放大像” D. 月亮在水中的“像”
【答案】C
2.[2020北京]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第2题图
A.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光发生了色散 D.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答案】B
命题点 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3.[2023北京]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入射光,是反射光
B. 是入射光,是折射光
C. 是入射角,是反射角
D. 光若沿入射,将沿和射出
【答案】B
4.[2020北京]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点射到平面镜上的点,是法线,入射角 。已知纸板上 , , 。则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________方向射出。
第4题图
【答案】
命题点 3 平面镜成像
5.[2022北京]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高度为______,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
第 5 题图
【答案】虚; 6; 10
6.[RJ八上P80课后习题改编]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所以为实像
B.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C. 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则被测者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D. 若被测者看到“”的像开口向上,则视力表上的该“”开口向上
【答案】D
7.作图题一点光源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图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并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答案】
8.[2024海淀二模]科学探究小明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他选取了薄平板透明玻璃、完全相同的短蜡烛甲和乙、完全相同的长蜡烛丙和丁、刻度尺等器材。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利用支架将透明玻璃垂直于水平纸面放置,将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
②将蜡烛丙放在玻璃前的点处,将蜡烛丁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丙的像完全重合。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 小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小明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
(2) 在②中将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直到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
第15讲 透镜及其应用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要点
1.本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光屏上烛焰的像。
2.实验前需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3.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物距 一倍焦距;②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③像距太大,超出光具座范围。
4.动态变化规律
分类 操作细节 成像变化
因距离而变 凸透镜不动,蜡烛与光屏互换 成像仍清晰;放大像变缩小像(缩小像变放大像)
蜡烛和光屏不动,适当移动凸透镜 成像仍清晰;放大像变缩小像(缩小像变放大像)
因焦距而变 换焦距小的透镜(加凸透镜) 折光能力变强;物距不变,像距变小,像变小
换焦距大的透镜(加凹透镜) 折光能力变弱;物距不变,像距变大,像变大
因燃烧而变 蜡烛不断燃烧 光屏上的像上移(可向上调节光屏或向下调节凸透镜)
因遮挡而变 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部分凸透镜 光屏上的像大小、完整度不变,只是变暗
小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光具座、凸透镜等。
基础设问 发现问题,分析现象
1.如图甲所示,用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
2.开始实验时,小刚将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马上移动光屏,但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完整的蜡烛的像,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当不小心用手指触摸到凸透镜时,光屏上____(选填“会”或“不会”)有手指的像,这时光屏上的像会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亮度不变”)。
能力设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5.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使蜡烛位于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6.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光屏上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中,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7.保持透镜在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 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 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 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 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8.将图乙中的蜡烛移动到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得到蜡烛的像,此时烛焰成的像为__(选填“实”或“虚”)像,应该在蜡烛的__(选填“同”或“异”)侧通过透镜观察。
拓展设问 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9.如图丁所示,小刚把凸透镜换成焦距可调的水透镜。缓慢向水透镜中注水,透镜的厚度增加,焦距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相同。保持水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处,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光屏上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当只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时,像变模糊了。小刚通过上述实验,演示说明了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
【答案】1.10.0
2.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
3.将凸透镜向上调节
4.不会;变暗
5.缩小;照相机
6.能;光路是可逆的;投影仪
7.D
8.虚;异
9.变小;照相机;近视眼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透镜的分类 眼睛和眼镜
1.[2023朝阳一模]如图所示,有一个中空的平行玻璃砖,中空部分的形状犹如一个凸透镜。有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从右侧出射之后,是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光束。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答案】发散; 理由:由题意可知,中空的平行玻璃砖可以看成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照过去的光有发散作用。
2.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中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命题点 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2022北京]小京通过焦距为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D.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答案】C
4.[2021北京改编]小航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投射到白墙上,呈现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三点中的______点处,蜡烛烛焰的像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答案】倒立; 放大; C; 能
5.[2019北京]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 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 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1) 缩小
(2) 发散;近视眼
6.[2023北京]在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物距、焦距的关系时,三个小组的同学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表1
物距 像高
11 5
17 2.5
40 0.9
表2
物距 像高
24 3
36 1.7
40 1.5
表3
物距 像高
25 4
28 3.3
40 2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物体高度、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化情况是:____。
(2) 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 变小;变大
(2) 小于
7.[2020北京]某同学利用焦距为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 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 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侧移动。
【答案】(1) 都变大
(2) 左
8.[2024通州一模]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电子蜡烛(图乙)、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
(1) 小华安装调试好器材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他接通平行光光源的电源,在透镜另一侧不断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亮最小,此时各元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
(2) 小华只将平行光光源换成电子蜡烛。若要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特点与物距的关系”,他应当不断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移动光屏,观察所成像的情况。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特点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时,小华使电子蜡烛到凸透镜A的距离为,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换上凸透镜B后,保持物距不变,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丁所示。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两次成像情况可知,凸透镜______(选填“A”或“B”)的焦距比较大。
【答案】(1) 10.0
(2) 电子蜡烛到凸透镜A的距离
(3)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特点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B
第16讲 物态变化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6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要点
(1)水沸腾前后的特点: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实验时用热水不用冷水,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当水温接近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当水沸腾后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和____。本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查阅资料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则不能用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来进行实验。
2.为了便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
3.小强在实验时选择在烧杯上加比杯口略大的纸盖,并在纸盖的中央挖圆孔而不在边缘挖圆孔,关于纸盖的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 减少热损失 B. 减小杯内气压,水沸腾更快
C. 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D. 减少“水雾”干扰,便于读数
4.小强在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触碰到烧杯底,这会使测得的温度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5.一段时间以后小强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 90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如图乙中______(选填“A”或“B”)所示现象。图乙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说明液体内部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6.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是小强所画图线,虚线是小华所画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两个人的操作都规范正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小华在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烧瓶中的水(如图1)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小强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2),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在停止加热后,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来,将橡胶塞迅速换为无孔橡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3),看到瓶内的水再次沸腾,猜测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____,水的沸点____。
图 1 图 2 图 3
【答案】1.温度计;秒表;温度计示数变化;酒精
2.从下到上
3.B
4.偏高
5.A;有;99;小于
6.所用水的质量大于小强在实验时所用水的质量
7.石棉网可以继续提供热量
8.不会;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
9.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降低;降低
实验 17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明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装置。
1.你认为应选用__(选填“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__;组装器材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
①带水的烧杯 ②装有碎冰的试管(带试管夹) ③铁圈和陶土网 ④铁夹和温度计
3.碎冰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管口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4.实验时他每隔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试管中冰的____,直至冰完全熔化。他利用记录的数据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至少持续了______,当时间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
5.小明用质量为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中线所示,若用质量为大于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选填“”“”或“”)。
6.另一同学利用装置乙来探究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答案】1.乙;碎冰受热均匀,温度不会上升太快,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
2.秒表;③①②④
3.小水珠
4.状态;3;固液共存
5.
6.非晶体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温度
1.[2022北京]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
第 1 题图
【答案】34
2.[2023北京改编]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原理,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__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第 2 题图
【答案】热胀冷缩; 丙
3.[2020北京]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为____。
【答案】36.3
命题点 2 物态变化辨识
4.[2022北京改编]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答案】B
5.[2020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B
6.[2024丰台一模]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描述的铸釜时的情境,工匠将铁水倒入模具中固结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水固结成型属于熔化现象
B. 铁水固结成型属于凝固现象
C. 铁水固结成型的过程中温度持续下降
D. 铁水固结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
【答案】B
7.跨学科·物理与日常生活关于利用物态变化中吸热、放热的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冰块熔化吸热,保鲜水果、海鲜等
B.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消防灭火等
C. 利用酒精蒸发吸热,给发烧病人降温等
D. 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保护果树秧苗不冻坏等
【答案】D
考点 3 熔点 沸点 实验综合
8.[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进行加热,碗与锅底不接触,锅呈封闭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 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同时沸腾
B. 锅内水蒸气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C. 碗内的汤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 碗内的汤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答案】BC
10.[2024石景山二模]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 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B. 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C.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 在内,海波的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答案】B
11.[2019北京改编]在探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绘制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1) 晶体;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
(2) 固液共存
第17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8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给水和煤油加热。
基础设问设计实验,观察现象
1.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判断的。
2.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能力设问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其中图像①表示的是____的吸热情况。
4.一段时间后两个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两组同学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_(选填“水”或“煤油”)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__。
组别 液体 质量/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200 20 40 13.5
煤油 200 20 40 6.5
2 水 200 20 40 12
煤油 200 20 40 5.5
5.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小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设问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6.实验后两组同学分别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理与日常生活下列现象中,可以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 )
A. 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爽
B. 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
C.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
【答案】1.相等;加热时间
2.均匀受热
3.煤油
4.水;大
5.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6.确保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7.C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分子动理论
1.[2023北京改编]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属于扩散现象。如将装有氧气和二氧化氮的瓶子上下颠倒,抽掉玻璃板后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相同的现象,此实验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瓶子内的气体逐渐混合,颜色变得均匀; 能; 不能;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在重力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2.[2024北京节选]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滴管向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红墨水与烧杯内的水逐渐混合,颜色变得均匀
3.[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B
4.[2021北京]科学推理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
解:以B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因为,仅靠大气压也能使铅块无法被拉开,所以小明的实验无法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5.全国视野解释说明类问题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铅柱A、B底部削平后紧紧压在一起,铅柱B不掉落,如图(a)所示,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明对此有些疑惑:这个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吗?是不是大气的压力拖住了铅柱B 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如图(b)所示,先将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放入真空罩,抽走空气,真空罩接近真空状态。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能不能证实分子间存在引力?请阐述理由。
图(a) 图(b)
解:能。理由:先将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放入真空罩,抽走空气,真空罩接近真空状态,这时可以排除大气压的作用,若铅柱B不掉落,则该实验可以证明分子间有引力。
命题点 2 改变内能的方式
6.[北京真题组合]在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多选]( )
A. 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 将冰冻的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
C. 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D. 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温度升高
E. 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F. 在砂轮上磨刀,火星四溅
【答案】CDF
7.[2023北京]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 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D.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答案】D
8.解释说明类问题物理课上学习了内能的知识后,然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首先,她将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的瓶盖旋紧,如图甲所示。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如图乙所示。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以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同时瓶口和瓶内出现白雾,如图丙所示。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上述过程并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瓶盖被弹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当瓶盖飞出时瓶内及瓶口有白雾,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命题点 3 内能、温度、热量
9.概念辨析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 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不变
C.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 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降低
【答案】D
10.[2020北京]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 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B. 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C. 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D. 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答案】AC
11.科学探究关于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
A. 图甲,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 图乙,来回快速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C. 图丙,向烧瓶底部浇冷水,瓶中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是因为水吸收了热量
D. 图丁,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答案】AB
命题点 4 比热容
12.[北京真题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 运动的小球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
B.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D. 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E. 长时间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互相渗入,是由于发生了扩散现象
【答案】CE
13.[2024北京]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油的温度 B. 减小油的表面积
C. 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 减少油的体积
【答案】A
14.[2020北京]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

煤油
砂石 约
A. 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 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 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是
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答案】D
15.[2024北京]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两种液体A、B,其质量;用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个电加热器分别加热液体A、B,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它们均正常工作。液体A、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A的沸点等于液体B的沸点
B. 电加热器甲的电阻丝阻值大于乙的电阻丝阻值
C. 相同时间内液体A吸收的热量等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
D. 液体A的比热容大于液体B的比热容
【答案】D
16.实验设计小媛在初三总复习时认识到,水吸收的热量可以定量测量了,她想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液体的比热容越大,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实验桌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和煤油;完全相同的温度计;阻值为 且不变的电阻丝。如图是小媛已经设计好的电路,请利用该电路及秒表,帮助小媛完成实验设计。已知:且大小已知。
(1) 写出水吸收的热量定量测量的方法。
(2)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
(1) 解:①测出水的初温,用酒精灯给装有水的烧瓶加热,测出水的末温,用计算水升高的温度,用秒表读出加热时间,并把测量数据和记录在表格中;
②测出酒精的初温,用酒精灯给装有酒精的烧瓶加热,测出酒精的末温,当和水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停止加热,用秒表读出加热时间,并把测量数据和记录在表格中;
③测出煤油的初温,用酒精灯给装有煤油的烧瓶加热,测出煤油的末温,当和水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停止加热,用秒表读出加热时间,并把测量数据和记录在表格中。
(2) 根据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种类

酒精
煤油
第18讲 热机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热值 热机 热机效率
1.[北京真题组合]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热值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
B.质量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
C.某种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
D.柴油机吸气冲程进入汽缸的只有空气。( )
E.压缩冲程中,柴油机缸内气体被压缩程度更大。( )
F.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答案】A ×
B ×
C ×
D √
E √
F √
2.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处于某冲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为做功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压活塞引燃硝化棉的过程相同
B. 乙图为压缩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压活塞引燃硝化棉的过程相同
C. 甲图为吸气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向瓶内打气最终瓶塞弹起的过程相同
D. 乙图为排气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向瓶内打气最终瓶塞弹起的过程相同
【答案】B
命题点 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源
3.[2024北京]如图所示是我国西部某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上万面镜子将太阳光准确地反射到高塔顶端,太阳光的能量被塔顶的熔盐吸收,熔盐带着这些能量到达厂房,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 塔式光热发电站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 塔顶的熔盐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内能增大
C. 汽轮发电机发电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D. 不同位置的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塔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CD
4.[2024门头沟二模]能源种类繁多,分类标准也不是唯一的。以下能源形式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答案】A
热学知识脉络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北京版物理中考专题
第二模块 声光热
第13讲 声现象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1.[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2.[2019北京]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3.[2024北京]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图中所示的是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传播速度
命题点 2 声音的利用与控制
4.[2024各区模拟改编]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医生用B超帮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声音的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C.天坛的圜丘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D.关上窗户会感到屋外的声音变小,是因为玻璃不能传声
命题点 3 声现象综合
5.科技与生活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分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B.震耳欲聋指的是音调很高
C.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D.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第14讲 光现象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要点 1.注意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光线,后有反射光线。不能把“反射角 入射角”说成“入射角 反射角”。 2.反射光线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入射光线靠近(或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或远离)法线。 3.当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入射角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基础设问 发现问题,分析现象
1.实验时,用作光屏的纸板应选择表面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如图甲所示,则在纸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室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设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4.把纸板倾斜一定角度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仍沿某个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综合该现象可以推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的。
5.让光沿着的方向射向点,反射光会沿着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
6.实验中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 ,测得反射角为________,由此他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最终结论。请你对此过程做出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设问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8.如果选择使用带有刻度的纸板进行实验,与上述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改进装置如图丙所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的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点,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现象,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实验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要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避免前后表面都成像,形成重影。 3.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原因:减少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基础设问 发现问题,分析现象
1.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薄平玻璃板前某处,发现无论怎么在水平桌面上调整玻璃板后的蜡烛B,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去图中的蜡烛B,并在B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应该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__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能力设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4.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证实了“影与形无异”。这里用到了__________法。
5.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每次标记出蜡烛A和它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拓展设问 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6.对图示装置进行如图丙所示调整,此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丁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或“”)。
8.物理学与日常生活探究完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并最终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后,某同学分析,小轿车前挡风玻璃安装成倾斜的,除了减小风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行车安全。这是因为,夜间行车时,如果车内开灯,车内物体经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司机的________(选填“斜上方”“正前方”或“斜下方”),这样会减小对司机观察路况的干扰,为了行车安全,夜间行车时,车内____(选填“应该”或“不宜”)开灯。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光现象辨识
1.[2024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故宫角楼在水中的“倒影” B.树在地面上的“树影”
C.花在透镜下的“放大像” D.月亮在水中的“像”
2.[2020北京]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第2题图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命题点 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3.[2023北京]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入射光,是反射光
B.是入射光,是折射光
C.是入射角,是反射角
D.光若沿入射,将沿和射出
4.[2020北京]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点射到平面镜上的点,是法线,入射角 。已知纸板上 , , 。则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________方向射出。
第4题图
命题点 3 平面镜成像
5.[2022北京]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高度为______,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
第 5 题图
6.[RJ八上P80课后习题改编]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所以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C.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则被测者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D.若被测者看到“”的像开口向上,则视力表上的该“”开口向上
7.作图题一点光源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图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并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8.[2024海淀二模]科学探究小明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他选取了薄平板透明玻璃、完全相同的短蜡烛甲和乙、完全相同的长蜡烛丙和丁、刻度尺等器材。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利用支架将透明玻璃垂直于水平纸面放置,将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
②将蜡烛丙放在玻璃前的点处,将蜡烛丁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丙的像完全重合。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 小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小明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讲 透镜及其应用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要点
1.本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光屏上烛焰的像。
2.实验前需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3.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物距 一倍焦距;②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③像距太大,超出光具座范围。
4.动态变化规律
分类 操作细节 成像变化
因距离而变 凸透镜不动,蜡烛与光屏互换 成像仍清晰;放大像变缩小像(缩小像变放大像)
蜡烛和光屏不动,适当移动凸透镜 成像仍清晰;放大像变缩小像(缩小像变放大像)
因焦距而变 换焦距小的透镜(加凸透镜) 折光能力变强;物距不变,像距变小,像变小
换焦距大的透镜(加凹透镜) 折光能力变弱;物距不变,像距变大,像变大
因燃烧而变 蜡烛不断燃烧 光屏上的像上移(可向上调节光屏或向下调节凸透镜)
因遮挡而变 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部分凸透镜 光屏上的像大小、完整度不变,只是变暗
小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光具座、凸透镜等。
基础设问 发现问题,分析现象
1.如图甲所示,用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
2.开始实验时,小刚将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马上移动光屏,但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完整的蜡烛的像,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当不小心用手指触摸到凸透镜时,光屏上____(选填“会”或“不会”)有手指的像,这时光屏上的像会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亮度不变”)。
能力设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5.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使蜡烛位于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6.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光屏上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中,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7.保持透镜在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8.将图乙中的蜡烛移动到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得到蜡烛的像,此时烛焰成的像为__(选填“实”或“虚”)像,应该在蜡烛的__(选填“同”或“异”)侧通过透镜观察。
拓展设问 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9.如图丁所示,小刚把凸透镜换成焦距可调的水透镜。缓慢向水透镜中注水,透镜的厚度增加,焦距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相同。保持水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处,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光屏上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当只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时,像变模糊了。小刚通过上述实验,演示说明了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透镜的分类 眼睛和眼镜
1.[2023朝阳一模]如图所示,有一个中空的平行玻璃砖,中空部分的形状犹如一个凸透镜。有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从右侧出射之后,是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光束。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中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命题点 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2022北京]小京通过焦距为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4.[2021北京改编]小航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投射到白墙上,呈现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三点中的______点处,蜡烛烛焰的像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5.[2019北京]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 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 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6.[2023北京]在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物距、焦距的关系时,三个小组的同学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表1
物距 像高
11 5
17 2.5
40 0.9
表2
物距 像高
24 3
36 1.7
40 1.5
表3
物距 像高
25 4
28 3.3
40 2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物体高度、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化情况是:____。
(2) 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2020北京]某同学利用焦距为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 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 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侧移动。
8.[2024通州一模]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电子蜡烛(图乙)、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
(1) 小华安装调试好器材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他接通平行光光源的电源,在透镜另一侧不断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亮最小,此时各元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
(2) 小华只将平行光光源换成电子蜡烛。若要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特点与物距的关系”,他应当不断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移动光屏,观察所成像的情况。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特点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时,小华使电子蜡烛到凸透镜A的距离为,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换上凸透镜B后,保持物距不变,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丁所示。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两次成像情况可知,凸透镜______(选填“A”或“B”)的焦距比较大。
第16讲 物态变化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6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要点
(1)水沸腾前后的特点: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实验时用热水不用冷水,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当水温接近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当水沸腾后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和____。本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查阅资料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则不能用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来进行实验。
2.为了便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
3.小强在实验时选择在烧杯上加比杯口略大的纸盖,并在纸盖的中央挖圆孔而不在边缘挖圆孔,关于纸盖的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减少热损失
B.减小杯内气压,水沸腾更快
C.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D.减少“水雾”干扰,便于读数
4.小强在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触碰到烧杯底,这会使测得的温度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5.一段时间以后小强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 90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如图乙中______(选填“A”或“B”)所示现象。图乙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说明液体内部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6.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是小强所画图线,虚线是小华所画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两个人的操作都规范正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小华在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烧瓶中的水(如图1)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小强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2),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在停止加热后,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来,将橡胶塞迅速换为无孔橡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3),看到瓶内的水再次沸腾,猜测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____,水的沸点____。
图 1 图 2 图 3
实验 17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明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装置。
1.你认为应选用__(选填“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__;组装器材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
①带水的烧杯 ②装有碎冰的试管(带试管夹) ③铁圈和陶土网 ④铁夹和温度计
3.碎冰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管口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4.实验时他每隔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试管中冰的____,直至冰完全熔化。他利用记录的数据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至少持续了______,当时间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
5.小明用质量为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中线所示,若用质量为大于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选填“”“”或“”)。
6.另一同学利用装置乙来探究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温度
1.[2022北京]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
第 1 题图
2.[2023北京改编]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原理,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__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第 2 题图
3.[2020北京]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为____。
命题点 2 物态变化辨识
4.[2022北京改编]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5.[2020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
6.[2024丰台一模]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描述的铸釜时的情境,工匠将铁水倒入模具中固结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水固结成型属于熔化现象
B.铁水固结成型属于凝固现象
C.铁水固结成型的过程中温度持续下降
D.铁水固结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
7.跨学科·物理与日常生活关于利用物态变化中吸热、放热的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保鲜水果、海鲜等
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消防灭火等
C.利用酒精蒸发吸热,给发烧病人降温等
D.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保护果树秧苗不冻坏等
考点 3 熔点 沸点 实验综合
8.[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 B. C. D.
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进行加热,碗与锅底不接触,锅呈封闭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同时沸腾
B.锅内水蒸气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C.碗内的汤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碗内的汤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10.[2024石景山二模]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在内,海波的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11.[2019北京改编]在探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绘制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第17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重点实验 一题多练
实验 18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给水和煤油加热。
基础设问设计实验,观察现象
1.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判断的。
2.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能力设问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其中图像①表示的是____的吸热情况。
4.一段时间后两个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两组同学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_(选填“水”或“煤油”)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__。
组别 液体 质量/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200 20 40 13.5
煤油 200 20 40 6.5
2 水 200 20 40 12
煤油 200 20 40 5.5
5.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小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设问创新装置,交流反思
6.实验后两组同学分别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理与日常生活下列现象中,可以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 )
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爽
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
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分子动理论
1.[2023北京改编]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属于扩散现象。如将装有氧气和二氧化氮的瓶子上下颠倒,抽掉玻璃板后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相同的现象,此实验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北京节选]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滴管向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属于扩散现象。
3.[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4.[2021北京]科学推理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
5.全国视野解释说明类问题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铅柱A、B底部削平后紧紧压在一起,铅柱B不掉落,如图(a)所示,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明对此有些疑惑:这个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吗?是不是大气的压力拖住了铅柱B 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如图(b)所示,先将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放入真空罩,抽走空气,真空罩接近真空状态。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能不能证实分子间存在引力?请阐述理由。
图(a) 图(b)
命题点 2 改变内能的方式
6.[北京真题组合]在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多选]( )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将冰冻的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
C.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D.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温度升高
E.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F.在砂轮上磨刀,火星四溅
7.[2023北京]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8.解释说明类问题物理课上学习了内能的知识后,然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首先,她将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的瓶盖旋紧,如图甲所示。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如图乙所示。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以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同时瓶口和瓶内出现白雾,如图丙所示。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上述过程并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命题点 3 内能、温度、热量
9.概念辨析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不变
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降低
10.[2020北京]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11.科学探究关于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
A.图甲,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图乙,来回快速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C.图丙,向烧瓶底部浇冷水,瓶中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是因为水吸收了热量
D.图丁,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命题点 4 比热容
12.[北京真题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运动的小球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D.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E.长时间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互相渗入,是由于发生了扩散现象
13.[2024北京]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14.[2020北京]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

煤油
砂石 约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是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15.[2024北京]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两种液体A、B,其质量;用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个电加热器分别加热液体A、B,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它们均正常工作。液体A、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的沸点等于液体B的沸点
B.电加热器甲的电阻丝阻值大于乙的电阻丝阻值
C.相同时间内液体A吸收的热量等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
D.液体A的比热容大于液体B的比热容
16.实验设计小媛在初三总复习时认识到,水吸收的热量可以定量测量了,她想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液体的比热容越大,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实验桌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和煤油;完全相同的温度计;阻值为 且不变的电阻丝。如图是小媛已经设计好的电路,请利用该电路及秒表,帮助小媛完成实验设计。已知:且大小已知。
(1) 写出水吸收的热量定量测量的方法。
(2)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第18讲 热机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真题演练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 1 热值 热机 热机效率
1.[北京真题组合]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热值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
B.质量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
C.某种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
D.柴油机吸气冲程进入汽缸的只有空气。( )
E.压缩冲程中,柴油机缸内气体被压缩程度更大。( )
F.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2.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处于某冲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为做功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压活塞引燃硝化棉的过程相同
B.乙图为压缩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压活塞引燃硝化棉的过程相同
C.甲图为吸气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向瓶内打气最终瓶塞弹起的过程相同
D.乙图为排气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向瓶内打气最终瓶塞弹起的过程相同
命题点 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源
3.[2024北京]如图所示是我国西部某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上万面镜子将太阳光准确地反射到高塔顶端,太阳光的能量被塔顶的熔盐吸收,熔盐带着这些能量到达厂房,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塔式光热发电站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塔顶的熔盐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内能增大
C.汽轮发电机发电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D.不同位置的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塔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2024门头沟二模]能源种类繁多,分类标准也不是唯一的。以下能源形式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热学知识脉络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