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基础过关默写卷
班级 姓名
北京人距今________________年,使用________石器(旧石器)猎取动物。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 _______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是 流域的代表。最早种植 ,住的是 房屋。
3. 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是 流域的代表。最早种植 ,普遍使用 石器,住的是 房屋,制造色彩艳丽的 。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聚落和 工具的发展。
5.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________大战。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蚩尤,________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自称。
6.禹建立 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制)王朝。启继承父位,从此, 代替了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约公元前1600年,________ 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________建立周朝。
7.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________远近和________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________,服从周王________,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8.______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________。
9.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10.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________ ,战国七雄当中最西边的国家是________ 。
11.春秋时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2.公元前356年,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政治: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济:废除________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________ 。军事:奖励 。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 奠定了基础。
13.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 ________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4.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成为道家经典。
15.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核心思想是“________”。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书。
16.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
思想家 地位 思想主张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________”“________”,
孟子 儒家的代表 主张实行“____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主张实行“________” 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道家的代表 强调治国要 和民心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________ 专制统治
17.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国家。
18.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 制度。最高统治者称 ,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 (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 )。地方推行 。
19.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________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灵渠。军事:派蒙恬北击 ,修长城。思想:受李斯的建议, “ ”,制约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20.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21.公元前202年,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朝初年实行
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 ”。
2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建议。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 ”的建议,使儒家 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经济上:汉武帝把________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3.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 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称“________________”。
24.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时, 出使西域,为 ________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5.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__,经________运往________、 ,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 ;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 ”。
26.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7.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8.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_____________ 》,被后世称为“ ”。
华佗,发明 了“ ”,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29.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 时约3000年的史事。
30. 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 后,传入我国。 末年,道教产生。
31. 末年, 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称帝,国号魏。221年, 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吴国建立。
33.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34.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_”。
35.316年 灭亡,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建都________ ,史称东晋。
36.420—589年的170年里 ,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____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37.________ 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主要原因是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和 。
38.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________;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___;禁用鲜卑语;以_______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_______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_______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促进了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9.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________》。
40.______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艺术。锺繇独创 书法。东晋的________,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__________》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后人誉为“书圣”。北魏流传下来的 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七(上)历史基础过关默写卷(答案)
班级 姓名
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猎取动物。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最早种植水稻,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最早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半地穴式 房屋,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和磨制工具的发展。
5.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阪泉大战。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6.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7.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8.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9.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0.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战国七雄当中最西边的国家是秦国 。
1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2.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3.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4.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成为道家经典。
15.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核心思想是“仁”。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6.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
思想家 地位 思想主张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 儒家的代表 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道家的代表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者 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17.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8.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地方推行郡县制。
19.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灵渠。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思想: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制约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20.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2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朝初年实行休养生息
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2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太学。经济上: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3.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称“光武中兴”。
24.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时,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5.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6.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7.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8.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发明 了“麻沸散”,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29.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东汉末年,道教产生。
31.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33.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34.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5.316年西晋灭亡,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
36.420—589年的170年里 ,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3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主要原因是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8.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9.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40.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艺术。锺繇独创楷书书法。东晋的王羲之,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后人誉为“书圣”。北魏流传下来的 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