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七律·长征
5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新中国。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诗词也大气磅礴,在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卓越建树。
作者名片
了解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等闲 逶迤 磅 礴 云崖 岷山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我会读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渡
崖
我会写
规律
索
律
lǜ
yá
suǒ
dù
云崖
渡过
铁索
法律
悬崖
渡船
索取
两个“土”
不是“系”
书写指导
lǜ
yá
这两个字的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suǒ
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
红军长征路线图
总起句——不畏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毫无惧色
万水千山——艰难险阻
等闲——藐视困难、从容不迫
读一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
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的意味。
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战士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颔联
写“千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弯弯曲曲、延绵不绝
气势盛大
难
夸张
对比
藐视困难
不怕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腾”和“走”用得甚是巧妙,妙体现在哪里
这两个动词的使用妙在:将“五岭”“乌蒙”这些静态的山岭化为动态,动静结合,很有气势,同时突出了红军为了战胜一切困难的无惧、无畏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颈联
这两句写了两个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写“万水”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
“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作者用一“暖”一“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指红军队伍
诗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大家心情爽快,个个喜笑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尾联
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
以此作结,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
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七律·长征
总写(首联)
分写(颔联、颈联、尾联)
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五岭、越乌蒙
渡金沙、抢大渡
翻岷山
结构梳理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完毕 B.达到极端 C.全部用出
D.竭力做到 E.都,全
E
(1)三军过后尽开颜。( )
(2)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员工。 ( )
(3)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
A
D
练一练
在毛泽东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纸和笔,写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