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评价
商纣王淫乱,商纣的叔父比干说:“做大臣的,如果不能冒死劝谏国君,那还算什么忠臣!”于是,比干态度强硬的劝谏商纣。商纣大怒说:“你这样做是想当圣人吧?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我看看你有没有。”说罢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这就是著名的比干挖心的故事。
讨论:比干忠言进谏,为何被挖心?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
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
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
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
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1、理解本文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
2、能正确地翻译全文.
3、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全文.
4、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5、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的启示.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策》
邹
忌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 )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齐
威
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
解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规劝君主、尊长或
朋友,使改正错误。
朗读技巧
1、注意读音:朝(cháo、zhāo)、期(jī)
2、注意语气:对话中的问话语气、劝说时的诚恳语气、齐王同意时的赞赏语气
3、注意停顿:句中词语略停、段中层意转停、劝谏的前中后三部分之间的较长停顿
读一读
听朗读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读出停顿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理解文意
分组学习
1、一人主讲
2、其他人补充修正
3、分角色朗读表演
译一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
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穿戴
早晨
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谁
极
漂亮
身高
比得上
照
表判断
多
怎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
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
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
之美也。”
就又问他的妾说:
“我与徐公比,谁更美?”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
美啊。”
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谁
又,再
比
怎么
第二天
(之)
谁
比不上
相信自己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客人说:“徐公不如你
这个
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偏爱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
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
通“熟,”仔细。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
自认为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
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
是想有求于我
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
认为
不
睡觉
这件事
认为……美
表判断
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美。
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的确,实在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
朝廷
拜见
认为
比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土地)方圆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侍从,没有不偏爱您的,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
受蒙蔽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严重了。
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
没有谁
近臣,亲信
厉害,严重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
使……听到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
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当面指责
上书劝谏我的人,
可得上等奖赏;
指责议论
公共场合
使我听到的,
可得到下等奖赏。”
可得到中等奖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
议论(我的过失),
齐威王说:“你说得好。”于是下了命令:
好
过失,过错
信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
门前院内好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
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满一年以后,
刚刚
好像
间或,偶尔
不时,有时
满一年
即使
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 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种情况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齐王纳谏这件事,
都到齐国来朝见齐威王。
在
到
朝见
说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其他国家。
朝
①朝服衣冠 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③皆朝于齐 朝拜
字词小结
孰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谁,哪一个
同“熟” 仔细
一词多义
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字词小结
及,比的上
像,如
美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以…….为美
漂亮,好看
(1)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这里指“议论”。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
(2)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处所、地点。
字词小结
古今异义
(1)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2)名词用作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认为…美
(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使……闻
字词小结
词类活用
字词小结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忌不自信。
(3)朝服衣冠
“者”“也”表判断
“不信自” ,宾语前置
(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
特殊句式
(4)王之蔽甚矣。
“蔽”,被蒙蔽。被动句
(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2)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
字词小结
成 语
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想一想
思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
内容.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
第二段:邹忌讽谏.
第三段: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一)研习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
思考: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邹忌如何与徐公比的美?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
(4)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5)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2)如何与徐公比的美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
思之”,“之”指代什么?
●与徐公比美。
●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4)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5)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直言不易: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二)研习第二段:邹忌讽谏
思考:
(1)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2)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3)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什么样的
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1)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弊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什么样的
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采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委婉规劝,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三)研习第三段: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思考:
(1)文中说“王曰:‘善’”。这里
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2)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
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3)本文用哪个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5)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6)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1)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表明齐威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
(2)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
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齐威王分三个
等级对劝谏者进行奖赏。
(3)本文用哪个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门庭若市
(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国的弊端越来越少。
(5)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6)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小结
(1)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邹忌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一代忠臣
齐王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广开言路 、兴利除弊。
一代明君
议一议
(2)邹忌和齐王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1)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说一说
(2)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3)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由邹忌的“讽”可以看出“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提建议或意见时,应该讲究一点方式方法,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觉地改进。
小结
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文共同的话题是什么?
劝说君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共同话题
以事设喻,婉言进谏,口头进谏,以理服人;
邹忌
诸葛亮
直接提出建议,直言进谏,书面进谏,以情感人。
比一比
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