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8 15: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2
国庆70周年大阅兵短片
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不解或疑问吗?
中华不振
默读课文:
1.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
2.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读后的感受。
感悟“中华不振”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
热闹非凡。
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读了这句话,你的
感受怎么样?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被轧死的也许是这个妇女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被轧死的也许是这个妇女相依为命的丈夫,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被轧死的也许是这个妇女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有许多的问题,那就问出来吧!你想问谁?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这个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一通。
中华不振啊
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告诉我们答案了吗?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妇女。
让我们回到百年之前的中国,感受中国不振的屈辱。
三、思考“中华不振”和感悟少年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当时的他在想什么呢?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在修身课上听见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其他同学答道:
1911年周恩来(12岁)在奉天东关模范
周恩来(十四岁)在东关模范学校的留影
东关模范学校全景
周恩来同志在东关模范学校时的读书教室
放大后的像,前排中间是周恩来
1922年,在柏林。
1924年黄埔军校的周恩来。年轻的周恩来帅气的容貌、坚毅的表情倾倒众生。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
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1946年5月3日,南京梅园新村。
历史性的握手! 总理站在那里象青松一样,尼克松飞奔过来和他握手。
他忘不了中国妇女在自己的国土上有怨难申,于是他立下了一生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忘不了外国人在我国横行霸道,于是他立下了一生的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忘不了中国巡警在自己的国土上帮助外国人欺压老百姓,于是他立下了一生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有志之少年周恩来忧国忧民,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今天,你为什么而读书呢?
写一写,说一说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