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 2024-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1 + ) = 1 + 3 ,则复数 的虚部为( )
A. 1 B. 1 C. D. 2
2.一组数据23,11,14,31,16,17,19,27的上四分位数是( )
A. 14 B. 15 C. 23 D. 25
3.我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圆材埋壁”的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
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 ”现有一类似问题:不确定大小的圆柱形木材,部分埋在
墙壁中,其截面如图所示.用锯去锯这木材,若锯口深 = 4 2√ 2,锯道 = 4√ 2,则图中弧 与弦
围成的弓形的面积为( )
A. 4 B. 8 C. 4 8 D. 8 8
√ 10
4.已知cos( + ) = , ∈ (0, ),则sin(2 ) =( )
4 10 2 3
4+3√ 3 3+4√ 3 4 3√ 3 3 4√ 3
A. B. C. D.
10 10 10 10
5.平行六面体 1 1 1 1的底面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且∠ 1 =
∠ 1 = 60°, 1 = 3, 为 1 1, 1 1的交点,则线段 的长为( )
A. 3
B. √ 10
C. √ 11
D. 2√ 3
6.如图,一个正八面体,八个面分别标以数字1到8,任意抛掷一次这个正八面体,观察它与地面接触的面
上的数字,得到样本空间为 = {1,2,3,4,5,6,7,8},记事件 =“得到的点数为奇数”,记事件 =“得到的
第 1 页,共 10 页
点数不大于4”,记事件 =“得到的点数为质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 事件 与 互斥 B. ( ∪ ) =
8
C. ( ) = ( ) ( ) ( ) D. , , 两两相互独立
√ 3
7.若某圆台有内切球(与圆台的上下底面及每条母线均相切的球),且母线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则
2
此圆台与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4 13 7
A. B. 2 C. D.
3 6 3
8.在△ 中, = 2,∠ = , 是△ 的外心,则 + 的最大值为( )
3
10 11
A. 2 B. C. D. 4
3 3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 1”是“直线 2 + 1 = 0与直线 2 = 0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B. “ = 2”是“直线 + 2 + 2 = 0与直线 + ( + 1) + 1 = 0互相平行”的充要条件
3
C. 直线 sin + + 2 = 0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是[0, ] ∪ [ , )
4 4
1
D. 若点 (1,0), (0,2),直线 过点 (2,1)且与线段 相交,则 的斜率 的取值范围是 ≤ ≤ 1
2
10.已知函数 ( ) = cos , ( ) = |si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函数 ( ) = ( ) ( )在( , )上单调递减
2
B. 函数 ( ) = ( ) ( )的最小正周期为2
C. 函数 ( ) = ( ) + ( )的值域为[ 1,√ 2]
D. 函数 ( ) = ( ) + ( )的一条对称轴为 =
4
1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 1 1 1 1中, 、 、 、 分别为棱 、 、 、 1 1的中点,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有( )
第 2 页,共 10 页
A. 三棱锥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3√ 3
B. 过点 , , 作正方体的截面,则截面面积为
4
√ 3 √ 6
C. 若 为线段 1 1上一动点(包括端点),则直线 1与平面 1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范围为[ , ] 3 3
D. 若 为线段 上一动点(包括端点),过点 1, , 的平面分别交 1, 1于 , ,则 + 的范
1
围是[ , ]
2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已知 (2,1), (4,3)两点到直线 + 1 = 0的距离相等,则 = .
1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1,2,1), (1,0,2), ( 1,1,4), 为三角形 边 上的高,则 = .
14.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 和 ,定义: = , ⊙ 2 2 = 2,若平面向量 , 满足| | > | | >
| | +| | | |
0,且 和 ⊙ 都在集合{ | ∈ , 0 < ≤ 4}中,则 = ______,cos < , >= ______.
4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12分)
√ 3
在△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已知 = sin + cosC.
3
(1)求角 ;
(2)若 是△ 边 上的一点,且满足 = ,9 + 4 = 25,求 的最大值.
| | | |
16.(本小题12分)
已知△ 的顶点 (1,1),边 上的高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8 = 0,边 上的中线 所在直线的
方程为5 3 10 = 0.
(1)求直线 的方程;
(2)求△ 的面积.
17.(本小题12分)
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数学文化知识竞赛”,高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从
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 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将成绩进行整理后,分为五组(50 ≤ < 60,60 ≤ < 70,70 ≤
< 80,80 ≤ < 90,90 ≤ ≤ 100),其中第1组的频数的平方为第2组和第4组频数的积.请根据下面尚未完
成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解决下列问题:
(1)若根据这次成绩,年级准备淘汰60%的同学,仅留40%的同学进入下一轮竞赛,请问晋级分数线划为多
少合理?
第 3 页,共 10 页
(2)从样本数据在80 ≤ < 90,90 ≤ < 100两个小组内的同学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名同学,再从
这6名同学中随机选出2人,求选出的两人恰好来自于不同小组的概率.
(3)某老师在此次竞赛成绩中抽取了10名学生的分数: 1, 2, 3,…, 10,已知这10个分数的平均数 = 90,
标准差 = 5,若剔除其中的96和84两个分数,求剩余8个分数的平均数与方差.
18.(本小题12分)
在△ 中,∠ = 90°, = 3, = 6, , 分别是 , 上的点,满足 // ,且 经过△ 的
重心.将△ 沿 折起到△ 1 的位置,使 1 ⊥ ,存在动点 使 = 1 1 ( > 0)如图所示.
(1)求证: 1 ⊥平面 ;
1
(2)当 = 时,求二面角 的正弦值;
2
(3)设直线 与平面 1 所成线面角为 ,求 的最大值.
19.(本小题12分)
对于一组向量 , , 1 2 3 , … , ( ∈ , ≥ 3),令 = 1 + 2 + 3 + + ,如果存在 ( ∈
{1,2,3… , }),使得| | ≥ | |,那么称 是该向量组的“ 向量”.
(1)设 = ( , + )( ∈
),若 3 是向量组 1 , 2 , 3 的“ 向量”,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若 = (cos , sin )( ∈ 2 2 +),向量组 1 , 2 , 3 , … , 是否存在“ 向量”?若存在求出所有的“ 向
第 4 页,共 10 页
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已知 1 、 2 、 3 均是向量组 1 , 2 , 3 的“ 向量”,其中 1 = ( , 0), = ( , 0),求证:| |
2 + | |2 +
√ 2 2 √ 2 1 2
| 3 |
2可以写成一个关于 的二次多项式与一个关于 的二次多项式的乘积.
第 5 页,共 10 页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2或1
13.【答案】3
1 3√ 2 √ 3
14.【答案】 或
4 8 3
√ 3
15.【答案】解:(1) ∵ = sin + cos ,
3
√ 3
∴ = sin + cos ,
3
√ 3
∴ = sin( + ) = sin sin + sin cos
3
√ 3
sin cos + cos sin = sin sin + sin cos
3
√ 3
cos sin = sin sinC.
3
又∵ ∈ (0, ),∴ sin ≠ 0,∴ tan = √ 3.
又∵ 0 < < ,∴ = ;
3
(2) ∵ = ,
| | | |
∴ = ,
| || | | || |
∴ cos∠ = cos∠ ,即 平分∠ ,得∠ = ∠ = ,
6
因为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
1 1
所以 sin = ( + )sin ,即√ 3 = ( + ),
2 3 2 6
又因为9 + 4 = 25,
√ 3 1 1 1 1 1 1 4 9 1 4 9
所以 = + = (9 + 4 )( + ) = (13 + + ) ≥ (13 + 2√ · ) = 1,
25 25 25
4 9 5 5
当且仅当 = ,即 = , = 时取等号,
3 2
则 ≤ √ 3,所以 的最大值为√ 3.
16.【答案】解:(1)由于边 上的高 所在直线方程为 + 8 = 0,
所以设直线 的方程为 + + = 0,
由于点 (1,1)在直线 上,即1 + 1 + = 0,解得 = 2,
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 + 2 = 0.
(2)由于点 既满足直线5 3 10 = 0的方程,又满足 + 2 = 0的方程,
5 3 10 = 0 = 2
所以{ ,解得{ ,故 C(2,0),
+ 2 = 0 = 0
所以 = √ (2 1)2 + (0 1)2 = √ 2.
设 ( , ),由于点 满足直线 + 8 = 0,故 + 8 = 0,
+1 +1
设 的中点坐标为( , ),满足5 3 10 = 0,
2 2
+1 +1
所以5 × 3 × 10 = 0,整理得5 3 18 = 0,
2 2
+ 8 = 0 = 21
所以{ ,解得{ ,所以 (21,29),
5 3 18 = 0 = 29
48
则点 (21,29)到直线 + 2 = 0的距离 = = 24√ 2,
√ 2
1 1
故 △ = × | | × = × √ 2 × 24√ 2 = 24. 2 2
17.【答案】解:(1)由第1组的频数的平方为第2组和第4组频数的积可知,0.162 = 0.8 ,解得 = 0.032,
又(0.008 + 0.016 + 0.032 + 0.04 + ) × 10 = 1,解得 = 0.004,
所以 = 0.032, = 0.004,
成绩落在[50,70)内的频率为:0.16 + 0.32 = 0.48,落在[50,80)内的频率为:0.16 + 0.32 + 0.40 = 0.88,
设第60百分位数为 ,则( 70)0.04 = 0.6 0.48,解得 = 73,
所以晋级分数线划为73分合理;
(2)由图可知,按分层抽样法,两层应分别抽取4人和2人,分别记为 , , , 和 , ,
则所有的抽样有: = { , , , , , , , , , , , , , , },共15个样本点,
=“抽到的两位同学来自不同小组”,
第 7 页,共 10 页
则 = { , , , , , , , },共8个样本点,
8
所以 ( ) = .
15
(3)因为 = 90,所以 1 + 2+. . . + 10 = 10 × 90 = 900,
1
所以 2 = ( 21 +
2
2 + +
2
10) 90
2 = 52,
10
所以 21 +
2 2
2 + + 10 = 81250,
剔除其中的96和84两个分数,设剩余8个数为 1, 2, 3,…, 8,
平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0, 0,
+ + + + 900 96 84
则剩余8个分数的平均数: = 1 2 3 80 = = 90; 8 8
2 1 2 2 2 2 1方差: = ( 2 2 20 8 1
+ 2 + + 8) 90 = (81250 96 84 ) 90 = 22.25. 8
18.【答案】(1)证明:翻折前,由∠ = 90°, // ,知 ⊥ , ⊥ ,
翻折后, ⊥ , ⊥ 1 ,
因为 ∩ 1 = , 、 1 平面 1 ,
所以 ⊥平面 1 ,
又 1 平面 1 ,所以 ⊥ 1 ,
因为 1 ⊥ , ∩ = , 、 平面 ,
所以 1 ⊥平面 .
(2)解:因为 经过△ 的重心,且 = 3, = 6,
所以 = 2, = 2, = 4,
由(1)知 1 ⊥平面 ,
所以 1 ⊥ , 1 ⊥ ,
所以 1 = √ 1 2 2 = √ 2 2 = 2√ 3,
以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0,0,0), (0,3,0), (2,0,0), (2,2,0), 1(0,0,2√ 3),
1
当 = 时,点 是 1 的中点,所以 (1,0, √ 3), 2
所以 = (0,3,0), = (1, 3, √ 3), = (2, 1,0),
= 3 + √ 3 = 0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1 = ( 1, 1, 1),则{
1 1 1 1 ,
1 = 3 1 = 0
令 1 = 1,则 1 = √ 3, 1 = 0,所以 1 = ( √ 3, 0,1),
第 8 页,共 10 页
= 3 + √ 3 = 0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2 = ( 2,
2 2 2 2
2, 2),则{ ,
2 = 2 2 2 = 0
令 2 = √ 3,则 2 = 2√ 3, 1 = 5,所以 2 = (√ 3, 2√ 3, 5),
设二面角 的夹角为 ,
| | 3+5 √ 10
则| | = |cos < 1 , 2 > | =
1 2 = = ,
| 1 | | 2 | 2×2√ 10 20
所以 √ 10 √ 390 = √ 1 | |2 = √ 1 ( )2 = ,
20 20
故二面角
√ 390
的正弦值为 .
20
(3)解:由(2)知, = (2,0, 2√ 3), 1 = (2, 1,0), 1 = (0,3, 2√ 3),
所以 1 = 1 = (2 , 0, 2√ 3 ),
所以 = + 1 1 = (0, 3,2√ 3) + (2 , 0, 2√ 3 ) = (2 , 3,2√ 3 2√ 3 ),
= 2 = 0
设平面 1 的法向量为 = ( , , ),则{ ,
1 = 3 2√ 3 = 0
令 = 1,则 = 2, = √ 3,所以 = (1,2,√ 3),
| | |2 6+6 6 | √ 2 √ 2
> | = = = =
所以 = |cos < , | | | | √ 2 2 4 +9+(2√ 3 2√ 3 ) ×2√ 2 √ 2 16 24 +21 21 24 , √ 2 +16
1 4 7
当 = ,即 = 时, 取得最大值
√ 14.
7 4 8
19.【答案】解:(1)由题意可得:| | ≥ | 3 3 3 | = | 1 + 2 |,
因为 = ( + , ),则 1 + 2 = ( + 1, ) + ( + 2,2) = (2 + 3,3), 3 = ( + 3,3),
则| 23 | ≥ | 1 +
2
2 | ,即( + 3)
2 + 9 ≥ (2 + 3)2 + 9,
整理得 (3 + 6) ≤ 0,
解得 2 ≤ ≤ 0,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2,0];
(2)存在,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 向量” ,
因为| | = (cos , sin ) = √ cos2 + sin2 = 1, 2 2 2 2
+4 +4
且 + 4 = (cos , sin ) = (cos , sin ) = , 2 2 2 2
则由题意,只需要使得| 11 | = 1,
又因为 1 + 2 + 3 + 4 = (0,1) + ( 1,0) + (0, 1) + (1,0) = (0,0),
则 11 = 1 + 2 + 3 + + 1 1 = 1 + 2 + 3 = ( 1,0),
第 9 页,共 10 页
可得 11 = ( 1 cos , sin ), 2 2
由|( 1 cos , sin )| ≤ 1,
2 2
2 即√ ( 1 cos ) + ( sin )2 ≤ 1,
2 2
整理得2 + 2 ≤ 1,
2
1
解得cos ≤ ,
2 2
又因为 ∈ { ∈ | ≤ 11},即 = 2,6,10满足上式,
所以存在“ 向量”,分别为 2 , 6 , 1 0 满足题意;
(3)证明:由题意得:| 1 | ≥ | 2 + 3 |,| 1 |
2 ≥ | + |22 3 ,
2 2 2 2 2即 1 ≥ ( 2 + 3 ) , 1 ≥ 2 + 3 + 2 2 3 ,
2 2 2 2 2 2
同理 2 ≥ 1 + 3 + 2 1 3 , 3 ≥ 1 + 2 + 2 1 2 ,
2 2 2
三式相加并化简得:0 ≥ 1 + 2 + 3 + 2 1 2 + 2 1 3 + 2 2 3 ,
即( 1 + 2 + )
2
3 ≤ 0,| 1 + 2 + 3 | ≤ 0,
所以 1 + 2 + = 0 3 ,
+
由 1 + 2 + 3 = 0 ,可得 3 = ( , 0), √ 2
2 2 2 2 2
可得| |2 2 2
( + ) 1 2 2
1 + | 2 | + | 3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 2 + 2 + 1
= ( + )2 1
= ( + + 1)( + 1)
= (
1 1
+ + 1)( +
1) = ( 2 + + 1)( 2 + 1),
所以| |2 + | 2 2 1 2 | + | 3 | 可以写成一个关于 的二次多项式与一个关于 的二次多项式的乘积.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