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24.司马光
司马光
生于1019年,1086年逝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资治通鉴》
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指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学文言文有什么方法?
说
读
读法一: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法二:读准字音,读通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法三:读出节奏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法四:和老师合作读
学文言文有什么方法?
说
读
学文言文还有什么方法?
一说
借助注释,同桌两人说一说故事内容。
说
提示:文言文中一些字可以组成词语来理解。
群儿戏于庭
做游戏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
群儿戏于
林
群儿戏于
池
群儿学于
室
在教室里学习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瓮:收口
缸:敞口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个孩子爬到水瓮上去玩,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了。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瓮上去玩,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了。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涌出
众人
都
离开
抛弃
拿着
打击
指瓮
打破
得救
0
默读第二句话,参考注释,运用翻译第一句话的方法,交流第二句话的意思。
众人都跑走了,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瓮砸破,水流出来,这个孩子得救了。
学习文言文,我有好方法。
勤动小脑筋,用好小嘴巴。
组词加注释,再难也不怕。
填空:
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 玩,一个小朋友掉进了 ,其他小朋友都 ,司马光举起 ,使劲砸水瓮,掉在瓮里的小朋友 。
庭院
水瓮
跑了
石头
得救了
古文版: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白话文版: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的,向盛满水的大瓮上爬去,结果他没站住脚,“扑通”一声就掉进了水瓮中!瞬间,他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气向水瓮砸去。终于,水瓮被他砸破,只听得“哗啦”一声,水从砸破的洞口喷涌而出。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精炼简短
文言文可以怎么学?
概括力强
比较
自读全文,用圆圈圈出文中提到的“儿”,用方框圈出“众”。小组讨论:这几个“儿”分别指谁?文中的“众”又指谁?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的孩子
一个登瓮的孩子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们
指除了司马光和跌倒在水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
思考: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他人慌乱离开,司马光想到了办法并成功救了小伙伴。
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
对比
填空
群儿戏于 ,一儿____瓮,足 没水中。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0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看连环画讲故事
四人小组演一演
要求:
1.一人扮演司马光,一人扮演落水的小孩,三人扮演逃跑的小孩。
2.一遍演完后,交换角色再表演一遍。
3.表演结束,安静等待。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尝:曾经 诸:众,各 游:游玩,玩耍
子:指果实 折枝:把树枝压弯了
竞:争着 唯:只,仅
信然:确实这样 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