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18 13: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选择题
1.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也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很多奇迹.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水车灌溉 D.粮食酿醋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B.汽油燃烧 C.燃放鞭炮 D.火药爆炸
3.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A.水结成冰 B.矿石粉碎 C.木炭燃烧 D.石蜡熔化
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
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铁锅生锈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
6.下列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木炭吸附 C.铁锅锈蚀 D.干冰升华
7.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下列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B.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带化,而成为纸浆
C.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D.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8.中学生应参与家庭劳动,增加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下列劳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 B.整理书柜
C.缝补衣袜 D.用食醋除水垢
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食盐能溶于水 B.氧气有助燃性
C.酒精易挥发 D.蔗糖有甜味
11.下列化学观念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转化
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12.2024年6月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南极地区月壤采集,带者1935.3克珍贵月壤返回地球,嫦娥六号搭载的是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涉及到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装载燃料 B.发射进入轨道
C.挖掘土壤密封 D.返回舱落地面
非选择题
13.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可燃性;酒精能和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具有可燃性;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硫酸铜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大理石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金不易生锈。
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 、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14.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填序号)。
A.密度略大于空气
B.不易溶于水
C.易与氧气反应
(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______。
15.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生成氯化铵。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任写一点)。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C C C A D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B B
13.(1)化学变化
(2) 化学变化 颜色 状态 气味
14.(1)AB
(2)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3)调节心脑血管
15.(1)有刺激性气味(合理即可)
(2)化学
(3)氨气极易溶于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