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8 15: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说文解字
秦的统一
——因何统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秦的统一,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思考:根据两幅图片,概括春秋到战国时期有哪些变化?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区域统一与民族交融
天时
一、统一的条件
分析战国中后期出现了哪些利于统一的条件
材料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统一共识
经济交流
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经济发展图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人和
一、统一的条件
分析秦国能完成统一的条件
材料二:(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强国篇》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秦国地形图
地理位置优越
地利
一、统一的条件
分析秦国能完成统一的条件
材料三: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数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材料四: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
——《荀子·强国篇》
贤才 事迹
百里奚 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商鞅 商鞅变法
张仪 两为秦相,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策
李冰 都江堰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李斯 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郑国 郑国渠
蒙恬 修筑长城,防御匈奴,改良毛笔、古筝
一、统一的条件
分析秦国能完成统一的条件
材料五:“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发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
一、统一的条件
统一的进程
远交近攻
秦灭六国顺序图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 韩、赵、魏、楚、燕、齐(投降)。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的统一
秦朝疆域四至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琅邪台刻石》
秦的统一
——如何固一
思考探究:春秋时期的动荡局面教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需要加强什么权利?
需要加强什么权利?
中央
地方
专制主义
概念解析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
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1)皇帝制度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材料二:“天下之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特点: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
御史
大夫























(监察)
(政治)
军事(虚设)
宫殿警卫
宫门警卫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皇家私人财务
民族外交
宗教礼仪
君主专制


1、政治方面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作用: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与皇帝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春秋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
(3)地方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
秦郡县制的意义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御史
大夫


皇帝


诸卿





基层具体事务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长
中央
监察
军事
行政
地方具体政务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地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练一练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先秦时期某一制度“不同于封建制度,一在政令出于中央,一在流官代替了世袭”。该制度是(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C
练一练
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为“道”。秦汉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应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秦汉的“道”制(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检察权
B.防止了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
C.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D.发展为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C
练一练
《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 )
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理性化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
C
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郡。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二、固统一的措施
2、其他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灭六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2、其他措施
(2)修驰道,“车同轨”
云梦睡虎地秦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原来秦国的法律推行于全国。史称“明发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2、其他措施
(3)制定秦律
里耶秦简户籍簿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2、其他措施
(4)编订户籍
(5)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6)整顿社会风俗
迁徙豪富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脱离乡土,破坏其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
练一练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D
练一练
秦律针对不孝的惩罚很细致,将不孝视为重罪,鼓励父母告发子女不孝,针对不孝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的刑罚,赡养老人逐渐成为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代( )
A.社会稳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
B.改变了以发为教的治国方针
C.尝试采用外儒内法统治策略
D.维护纲常伦纪是立国根基
A
秦的统一
——归一之意
大秦帝国
评价
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秦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3、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所沿用。
4、秦的统一,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3
01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04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03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02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帝国的“四大工程”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
四、秦朝的暴政
16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简要说明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秦始皇
焚书坑儒
修阿房宫
泰山封禅
修建长城
秦陵兵马俑
秦朝肉刑
四、秦朝的暴政
秦王政用十二年翦灭六国,从天下一统到秦始皇去世,一共十二年,短短二十四载却记录了一个帝国最辉煌灿烂的王者姿态,然而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从秦兴到秦亡亦不过二世之余,然汉承秦制,却让秦以另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