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9 18: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学习目标:(目标引学)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革”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第二十六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本课目录
CONTENTS

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中曲折——文化大革命

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文本研学+教师助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
2、艰难中探索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严重失误有哪些?如何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
3、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它的评价。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背景
材料1: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2:1956年2月苏共召开的二十大,第一次公开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了“个拜”造成的恶果。……毛泽东当时多次指出:苏共二十大“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又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样迷信了。” ——摘编自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国内: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
②“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发展的基础。
国际:苏共“二十大”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的迷信,且中苏关系恶化,
中共开始独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本研学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成功的探索: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当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1)时间: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内容:
①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的问题;
②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3)意义:
①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③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
2.“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2)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性和多样性,是政治民主化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
(4)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话剧《茶馆》
话剧《蔡文姬》
小说《青春之歌》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内容
评价
①分析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确立主要任务: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是未能坚持下来。
实质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二)成功的探索:
文本研学
国际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重大!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概况: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
4.《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问题》:
内容: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意义:
为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成功的探索: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二)严重失误
1.整风运动后期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夸大了阶级斗争)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表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评价:
有少数右派妄图推翻共产党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①反映广大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②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文本研学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小土群炼钢运动
·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读图学史】大跃进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读图学史】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员列队下地生产
人民公社每社平均有5000户,6000多亩土地和10000个左右的劳动力。在所有制和分配方面,社员原来的自留地和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财产全部收归公有;分配上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制度。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1959—1961经济困难的原因?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1)要充分认识国情;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4)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党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许多地区因严重缺粮而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非正常死亡人口急剧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等原因,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1000万。……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最严重的的后果和教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三)政策调整,恢复社会发展(1960—1965)
一、艰难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1960年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2、理清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3、“文革”中应该获得哪些启示?
探索中曲折——文化大革命

文本研学+小组探学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66年5月5日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谈话是说:“有的时候我也忧虑。说不想,不忧虑,那是假的。”“我们是黄昏时候了,所以,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
材料二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②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一)原因
二、探索中曲折——文化大革命
文本研学+小组探学
1966年春夏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一月风暴”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967年初
1969年4月
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1975年底,周恩来在大手术前,曾吃力地抽出手来,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说道:“你这一年干得好,比我强得多!”
(二)过程 文本研学
二、探索中曲折——文化大革命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
无政府状态
国民收入损失5000亿,浪费和减收共计13000亿人民币。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总的损失,是中国前30年基建投资总额的两倍多。
——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
巨大经济损失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前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54——1958
第二届 1959——1963
第三届 1964——1965
第四届 1975年?
第五届 1978——1982
第六届 1983——1987
法制遭到践踏
启示:
1、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把工作重点到转移经济建设。
2、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3、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1、成功:
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针、“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2、失误: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经验教训:
①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②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⑤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小组研学+教师助学】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探索中曲折——文化大革命
三、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一)工业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结合教科书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经济指导方针是什么?三线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
背景: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孤立遏制中国。
指导方针:备战、备荒、为人民。
影响: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文本研学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6月17日
氢弹爆炸成功
(二)科技国防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6年10月27日
装载着核弹头的导弹成功发射
三、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禾下乘凉梦,
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经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农业
三、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五)精神面貌
(四)教育医疗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三、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六)外交事业
①建交国数量: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1972尼克松访华
1972.9,田中角荣访华
三、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小组探学: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原因:
美国:①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中国:①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改善国际环境;
③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影响:对世界:①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局势;
②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对中国:①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打破外交困境,迎来建交高潮;
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三、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成就归纳】
具有开创性、奠基性,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意义:
领域 成就
工业 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国防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
农业 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医疗 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外交 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涌现
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三线建设
“两弹一星”
较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长足进步、蓬勃发展,劳动者整体素质较大提高
第三次建交高潮;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
三、曲折中发展——伟大建设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1976)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5 1966 1971 1972 1973 1975 197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成功探索
失误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经济困难
八字方针
经济稳步增长
“文革”
开始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周恩来
主持工作
中美中日关系
邓小平
主持工作
“文革”
结束
时空坐标
内政
外交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背景
成功探索
失误与调整
(左倾错误)
过程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60年代外交:
70年代外交:
开创外交新局面
50-70年代的伟大成就
(奠基性、开创性)
1956《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
1958三面红旗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国民经济调整(1960-1965)
1971重返联合国
1972-1979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中日建交
建交高潮
有利国际环境
探索时期(1956-1976)
小结构学
评价促学
1.(2024·全国高考甲卷·31)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从事教育、科学技术、艺术等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实行
B.开启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
C.规范了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
D.确立了科教文化发展方向
A
评价促学
2.(2024·福建高考·9)下图是某博物馆馆藏的1957年山东工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它为研究新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  )
A.历史解释 B.时空背景 C.历史线索 D.文本记述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