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 ,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3)《过秦论》中描绘大量民众踊跃追随陈涉起义的句子是“ , ”。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按顺序排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为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拓展受众群体的文化视野
②不仅普及了文化知识,还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③每期节目围绕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邀请知名学者与嘉宾进行深度对话
④《文化大讲堂》自开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广泛好评
⑤通过生动的演绎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④②⑤ B.①⑤③②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⑤②①
(2)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用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产品的质量相形见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B.新政策出台后,市场上沉渣泛起,一片繁荣景象。
C.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沸反盈天的掌声。
D.你的分析切中肯綮,一下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以下书籍资料,完成3—7题(17分)
第4章 纳什均衡
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说过:如果想把一只鹦鹉训练成经济学家,只需要让它掌握两个词语:供给与需求。后来博弈论专家坎多瑞又补充为:想成为经济学家,只懂得供给与需求还不够,你还需要多掌握一个词,那就是“纳什均衡”。
②“纳什均衡”,就是在多人参与的博弈中,每个人根据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人的策略形成一个策略组合,在这个策略组合中,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致使自己的收益降低,这个时候,所有参与者的策略便达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便是“纳什均衡”。
③有人把“纳什均衡”比喻成锅里的乒乓球。把几个乒乓球放到锅里,它们在碰撞中向锅底滚去,最后停住不动的时候便达成了一种平衡。这个时候如果动了其中的一个,其他乒乓球便会受影响,如果想要保持住这种平衡,就不能动其中任何一个乒乓球。
④“纳什均衡”主要用来研究非合作性的博弈,在这样一场博弈中可以出现多个“纳什均衡”,且有优劣之分。古时楚国和魏国交界处有一个小县城,城中的居民都以种瓜为生。魏国一边的村民比较勤劳,白天挑水浇瓜,瓜苗长势喜人;而楚国一边的村民比较懒,瓜苗长得又枯又黄。于是楚国村民心生嫉妒,夜里到魏国一边去搞破坏,魏国村民知道后,决定进行报复。但是,村长却反对这种两败俱伤的做法,反而在夜里组织村民偷偷到楚国一边的田地里,替他们给瓜苗浇水。楚国村民得知魏国村民的做法后,感到非常羞愧。为了表示歉意,连夜到魏国村庄的田地里去替他们重新种上了瓜苗。
⑤我们将这个故事中双方的博弈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假设选择去损毁对方瓜苗为A策略,而选择以德报怨为B策略。瓜苗被损毁,所得利益为0,没有被损毁所得利益为10。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博弈矩阵图:
⑥故事中楚国最先选择了A策略,按照博弈论的分析,魏国最理性的选择同样是A策略。这种想法符合日常的行为习惯,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这样选择的结果将会达成一种平衡,不过是坏的平衡。但魏国人最后选择了B策略。被感化的楚国人也选择了B策略,双方达成了一种新的均衡。这时候的均衡是一种好的均衡。
⑦在理性的博弈分析中,选择报复是最优决策。而现实情况中则要考虑很多其他影响因素,比如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之类的。以德报怨不是博弈分析中的最优决策,但却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冤冤相报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即使不能感化对方,也不应该采取报复。再说,魏国村民之所以会做出以德报怨的决策,肯定是对楚国村民的民风民俗很了解,知道他们会被感化。若是同水火不容的敌人之间,则不会有忍让。这些都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
第7章 为什么有肯德基的地方就有麦当劳?
①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有肯德基的地方,不出100米,基本上都能看到麦当劳的身影。在我们看来,肯德基和麦当劳应该是一对死对头,为什么它俩却偏偏喜欢和自己的对手做邻居呢?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甲 乙
A B C D E
②假设在A地和E地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同时,A、B、C、D、E5个点将这段路均匀地分成4段。假设现在有甲、乙两家快餐店想在这条公路上开店,那么如何选址将会是最合理的呢?
③根据上面的假设,最合理的布局是一家设在B处,一家设在D处。这样它们就会各自拥有整条公路上1/2的客流量。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最优,现实情况未必如此。如果想要争取更多顾客,甲快餐店会想,只要把店址往中间挪一点,就能从乙快餐店手中争取到一部分顾客,虽然左边的顾客可能会因此多走一点路,但是他们不可能因此而去乙快餐店,因为那样的话将走更多的路。而如果甲快餐店往中间移动了,乙快餐店也会往中间移动,原因是一样的。经过双方多轮的互相较量,最终都将店址定在了C处。
④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快餐行业,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同行扎堆。比如说,沃尔玛总喜欢跟家乐福在一起,阿迪达斯喜欢与耐克在一起。这些扎堆现象的本质同肯德基与麦当劳位置关系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位置博弈中寻求最合理的解,寻求最优的“纳什均衡”点。
——以上内容节选自《博弈论——最高级思维和生存策略》
3.根据第4章内容,以下行为可用“纳什均衡”理论来解说的一项是( )。(2分)
A.多家公司协商确定投资比例、技术分工和利润分配方案。
B.某家公司根据市场行情独立定价,以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C.多家公司形成价格联盟,共同抵制新加入市场竞争的同行。
D.某家公司不研判其他公司的经营策略,坚持自己的商业布局。
4.分析第4章第①段转述萨缪尔森和坎多瑞的话产生的作用。(4分)
5.以下各项中,对节选两章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魏楚交界处村民的博弈表明“好的均衡”与“坏的均衡”可以主观选择。
B.甲、乙两家快餐店分别从B处和D处向C处挪动,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C.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选址策略完全是基于互相模仿,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
D.快餐店选址的模型分析说明,商业竞争中的同行最终一定会扎堆到一起。
6.小普读完这两章内容后,觉得作者的写法与《乡土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他选取了一些角度进行比较,请帮他完成以下表格。(4分)
写法 《乡土中国》 本书
用形象化的语言解释核心概念 (1) (1分) 用乒乓球在锅中经过动态碰撞达到最终平衡的现象,解释“纳什均衡”是博弈过程中,不断通过动态调整达成策略平衡的一种状态。
建立章节之间的结构关联 第四部分“差序格局”为第五部分的“道德观念”、第六部分的“家族结构”以及第七部分的“男女有别”提供了理论基础,后三个部分是对差序格局在不同维度的展开和细化。四部分共同揭示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本质特征。 (2) (3分)
7.小普读完本文后产生了一个困惑:“理性”应是客观冷静、平静通达,但是文中两次提到报复是理性的选择,令人费解。请结合本书标题和节选两章的内容,为小普答疑解惑。(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6分)
落日
傅菲
①扣碗一样的山梁,一座毗连一座。在两座最高的山梁之间,夕阳漾起了淡红色云絮。向南的山坡,覆盖着青黝色影子,一片叠一片,有了渐暮的气息。山脊割下来的阳光,带着菊花色,飘浮在空气中,虚虚的。投林的鸟,一阵阵飞过。
②山峦之下,田畴像一把打开的折扇,遗落在群山怀抱之中。溪流从远处的峡谷无声无息地转过来,大幅度无规则地弯曲,随意率性地分切田畴。燥热的秋气被溪流浇灭。我在田埂上,走来走去,毫无目的。蚱蜢在枯死的稻草叶上,跳来跳去,偶尔呼呼地飞起来,停在另一块稻田里。鸡在田里追逐昆虫,咯咯咯,边跑边叫。几只红蜻蜓悬浮在空气里,薄翼透明,颤动。麻雀一群群,在田里,找谷粒吃,我走过去,它们会突然飞走,在不远处,落下来,继续吃。
③我迷恋一种原野初入睡眠的气息,只有这个时候才有的气息,火堆慢慢熄灭的气息——渐凉但仍有余温,澄明但仍有混沌。洋槐树下的木桥,挑担的人从这里来回。溪潭的右侧,有妇人洗衣,蹲着,棒槌啪哒啪哒捶打衣服,水沫扬起来,落在潭面,水纹叠加在一起,密密有致,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孩子从桥上一个翻身,跳入潭里洗澡。独轮车从桥上推过,咿咿呀呀,推车人的影子在水面上像一条鱼,慢慢游动。
④身边的叠叠山影在移动,缓慢地,如水渍洇在草纸上。天空似乎更透亮浑圆,薄暮青蓝,布满锡箔的光泽。夕阳浑圆,如架在火炉上的铁饼,赤焰喷射。我从来没改变过这个想法:苍穹里,有一个推铁环的人,从早晨开始,赤足奔跑,披着红色战袍,一脚跨过高山,三步跑出大海,越跑越快,战袍飘飞,因空气的摩擦,战袍开始自燃,灰烬纷纷落下,正午时分,肉身开始燃烧,但他不会停下脚步,直到肉身燃烧殆尽。但我从没看过这个推铁环的人。我听到了铁环在滚动时当当当的声音,从东边响彻西边。他由于过快奔跑,以至于没有脚步声。他飘飞的战袍,猎猎作响,带来令大地浮荡的风——芦苇在倒伏,树梢在摇晃,河水有节奏地掀起浪花,炊烟在飘散,笛声传得更邈远。我相信他一直存在,虽然他从未言说。他会在暮黑之时消失,不知影踪,但他第二天又会来,沿着亘古不变的路途,从海面启程,推向山坡。他有神秘的技艺,携带着时间的密语,他从不理会我们的仰望,显得残酷无情。
⑤很多艺术家,都热爱落日。凡高画过《麦田里的落日》:麦子收割在地,尚未收割的麦子完全倒伏,收麦的人面目不清,草帽破旧,不远处的一棵树是那么孤单,山峦青黛,落日被海浪一样的云朵抛起夹裹。杜比尼有一幅名画,叫《落日与渔夫》,金黄的色彩丰富、明朗,即使太阳即将沉入大海之中,也如一个成熟的橙子。夕阳,也是诗人热衷的吟咏之物。王勃之“落霞与孤鹜齐飞”,视野开阔,心藏江河。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乎是一个思乡人的穷途末路。李商隐在《乐游原》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晚唐时代的挽歌,多么让人悲伤。
⑥“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随云霞渐散,逝去的光彩不复还。迟迟年月,难耐这一生的变幻,如浮云聚散,缠结这沧桑的倦颜……”这是二十五年前,在看电影时听到的《夕阳之歌》,2003年歌手病逝,我脑海中萦绕不散的,是这首歌。云霞渐散,谁的生命不是这样呢?落日,让人迷恋。或许夜晚即将来临,夕光是最后一抹绚烂;或许绚烂之美,转瞬即逝,犹如雄浑的悲歌。
⑦我守望过落日。在山巅,看着夕阳滑落地平线,像一尾锦鲤游入大海。地平线漫溢火山一样的灰焰。大地一片灰白。那个推铁环的人,他一直在追赶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遥远的地平线。无论多高的山,他可以跨越;无论多大的海,他可以穿过。但他无法到达地平线。地平线是最远的远方,比远方更没有尽头。地平线是所有道路的尽头。
⑧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
⑨我日复一日在山野中走,走重复的路,看同样的景致。有时看看天空,有时看看远处,大多时候,我低着头,看着自己被夕光拉长再拉长的影子。变形的影子。一个人的影子。被树影覆盖的影子,被山影覆盖的影子。被溪流带走的影子。这时,我想找一个人说话,说说秋后的银杏树,说说晚露,说说昨日凋敝的秋海棠。可我找不到合适说话的人。落日沉降,山峰高耸,弯刀一样的残月露了出来。
⑩我仰起头,露水冰凉,星辰从我额头坠落。星辰吟唱过的,我也吟唱。油蛉沉默,我也沉默。
8.请从视觉感官的角度,赏析第①段景物描写。(3分)
9.第⑤段列举了落日意象在艺术领域中的丰富运用,分析其作用。(3分)
10.本文的作者善于通过语言节奏的调控,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请以第⑨段画线部分为例进行赏析。(5分)
11.文中第④和第⑦段两次出现“推铁环的人”,请赏析这一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形象。(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
·咏柳
嫩黄初染绿初描,倚春娇,索春饶①。燕外莺边,想见万丝摇。便作无情终软美,天赋与、眼眉腰。 短长亭②外短长桥,驻金镳③,系兰桡④。可爱风流,年纪可怜宵。办得重来攀折后⑤,烟雨暗,不辞遥。
[注]①饶:眷顾、怜惜。②短长亭:路边或水边的驿亭。③金镳:行人所骑之马。④兰桡:行人所乘之舟。⑤办得:准备。
12.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 )。(2分)
A.沁园春 B.念奴娇 C.江城子 D.声声慢
13.赏析本词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19分)
①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授刑部主事。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①。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③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治中陈翼讦其过,权贵因中之,左迁云南副使。
④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未几卒。
⑤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⑥天启初,谥贞肃②。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
[注]①体:规定、准则。②贞肃:忠贞严正。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庶全汝母子命( ) (2)用王翱荐( )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儒不能难( )
A.怨恨 B.报复 C.抵挡 D.辩驳
(2)权贵因中之( )
A.造谣 B.面对 C.笼络 D.伤害
16.把第②段画直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17.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以 一 仆 自 随 署 斋 萧 然 性 刚 廉 孤 峭 人 莫 敢 犯。
18.根据第③④段,概述杨继宗“力持风节”的具体表现。(3分)
19.本文第⑤段补叙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11分)
【甲文】《老子》·第二十八章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②。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③。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④,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⑤。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⑥不割⑦。
[注]①《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②谿:通“溪”。③式:标准、榜样。④忒:过失、差错。⑤朴:未加工的原木。⑥大制:最完美的治理。⑦割:伤害。
【乙文】张雄字说(节选)
(明)归有光
①张雄既冠,请字于余。余辱为宾,不可以辞,则字之曰 。
②闻之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此言人有胜人之德,而操之以不敢胜人之心。德处天下之上,而礼居天下之下,若溪之能受而水归之也。不失其常德而复归于婴儿,人己之胜心不生,则致柔之极矣。
③人居天地之间,其才智稍异于人,常有加于愚不肖之心。其才智弥大,其加弥甚。故愚不肖常至于不胜而求反之。天下之争,始于愚不肖之不胜。是以古之君子,有高天下之才智,而退然不敢以有所加,而天下卒莫之胜,则其致柔之极也。□雄必能守其雌,是谓天下之溪。不能守雌,不能为天下溪,不足以称雄于天下。
20.可填入乙文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虽然 B.然则 C.况且 D.至于
21.古语有云:“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请推断乙文第①段画线处,作者为张雄所取的字是以下哪一个,并说明理由。(4分)
①子溪 ②子柔 ③子德
22.甲乙两文都反映“知雄守雌”的思想,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以下补充资料探究其原因。(6分)
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吴讷《文章辨体》
三 写作(70分)
23.生活中,许多人乐于追求一种由他人设计的“沉浸式”体验,以获得真实的愉悦和满足。比如沉浸式阅读、沉浸式观展、沉浸式用餐、沉浸式旅行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虎鼓瑟兮鸾回车 (2)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 (3)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2.(1)C(2)D
3.B
4.先巧妙地引用经济学权威研究者萨缪尔森的言论,故意构建认知误区(刻板印象):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关键只在于对供需关系的掌握(充分条件)。然后引出博弈论专家的观点,指出掌握“纳什均衡”是研究经济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打破了先前的认知。这种先立后破的写法,在吸引读者注意的同时,为下文阐释“纳什均衡”这一主要概念进行了铺垫,同时暗示博弈论对于推进经济学研究的突破性贡献。
5.A
6.(1)答案示例:用“像水波纹一样向外扩散”来解释“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亲疏程度随着距离的远近而递减(富有伸缩性)的特点。/用“捆柴”来解释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中群己界限明确的特点。
(2)第4章提供了纳什均衡的理论基础,而第7章则通过分析肯德基与麦当劳扎堆选址的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一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两者共同构成了对纳什均衡概念的全面阐述。
7.对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具体语境,本文中的“理性”需要从博弈的角度来理解,它特指人在参与博弈的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不是出于道德情感或性格品质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作者在第4章⑥⑦段中特意区分了“好的均衡”与“坏的均衡”,指出对于现实问题的考虑,不光是寻求利益的平衡,而是要考虑各种其他因素,在博弈中提倡寻求最优的“纳什均衡”点。
8.先勾勒群山连绵的整体轮廓,再聚焦夕阳下的淡红色云絮,展现出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变化,空间层次分明;色彩细腻描绘,“淡红色云絮”与“菊花色的阳光”相互映衬,营造出温暖柔和的氛围。同时,落日的光影动静结合,青黝色的影子和投林的飞鸟相映成趣,动静交织,使傍晚时分的山景既静谧又生动,如梦如幻,富有立体感和生命力。
9.呈现出不同艺术家对落日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使作品从对落日的实景描写和奇幻想象过渡到对其文化意义的深入挖掘,为后文开启关于时光、生命等抽象哲思进行铺垫。
10.画线部分先用了多个句号将一连串影子的描述隔开,节奏的缓慢和停顿形成画面定格的效果,放大了“我”在自然面前的无力和被动;其后连续的几个“说说”改用逗号间隔,节奏变得急切且连贯,表现“我”内心强烈的倾诉欲和情绪累积感;“可我找不到合适说话的人”使节奏又滞缓下来,倾诉的渴望和冲动瞬间被阻断,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落差,将“我”的孤独感推至高潮。
11.第④段将太阳的升落想象为“推铁环的人”,不惜肉身燃尽也要不停奔跑,充满力量和激情却不理会人类的仰望,这一神秘、执着又无情的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抗拒,以及人类对远方和未知的永恒追求;第⑦段则在前文的基础上,强调他虽能跨越诸多阻碍,却无法到达地平线,喻示生命在面对永恒追求时,无法触及目标的无奈与怅惘。这一形象与落日共同构成了自然力量与人类关系的隐喻,蕴含了作者对生命有限而时光无限的深刻思考。作品通过这样的构思,将落日与时间、生命、追求等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12.C
13.上阕将抽芽吐绿的柳条比作依傍春天,向春天撒娇,祈求春意眷顾的女子,细弯的柳叶和摇曳的柳条如同女子的秀眉束腰,尽显婀娜娇柔之姿,生动细腻地写出柳条的形态与神韵。下阕在此基础上写身处送别之地的人们,取柳条作为缰绳挽留欲将远行的车马,作为缆绳拴住即将扬帆驶去的行舟,想象着重来攀折后,即便烟雨迷蒙、路途遥远也在所不惜,进一步将柳条作为寄托离别相思的象征之物。这种托物言情的写法使读者从对物的欣赏上升到对情感以及人生境遇的体悟,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层次,提升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4.(1)但愿、或许 (2)因为
15.(1)D (2)A
16.您只需要剔除奸邪狡诈的人,对官吏进行奖惩。如果挨家挨户去核查,那是相关部门的事情,不是(制度规定)御史的职责范围。(评分要点:但、剔、劝惩、若、比、稽核)
17.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18.面对贪婪残暴的权贵能够挺身而出、毫不退缩;新职到任时洗涤厅堂奉公正己、以身作则;与旧僚共事不徇私情,果断弹劾不称职的官员。
19.第⑤段叙述杨继宗面对仓官缺粮没有立即严惩,而是在发现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后,允许众人捐俸代偿,体现其既忠于职守,又能兼顾人情、宽严相济,不盲目施以惩处的谨慎和公正。补叙这一事件一方面呼应谥号“贞肃”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暗含作者对理想良吏形象的推崇,以及对明代吏治刑罚过于严苛的不完全认同。
20.B
21.取字应为“子溪”。作者先由张雄起名为“雄”联想到老子“守雌”的思想,进而借“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中的“溪”字,进一步阐发君子应像溪水能使水流都归向自己一样,保持德崇礼谦、有容不争的品性,文末又两度提及“溪”字,回扣“为天下溪”之义,通篇围绕“溪”字寄托对张雄立身处世的美好希冀。
22.答案示例一:两文写法不同的原因在于文体样式、目的意图、交际情境等多个方面。先秦诸子散文大都直接论说人生或治世的基本道理,甲文阐说义理的目的是在动荡的局势中,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以吸引各国统治阶层的关注,因此甲文这种简短精要又富有抽象哲思的写法,更加符合当时的现实需求。乙文是一篇“说”,这一文体以记叙、议论、说明来解释义理、陈述己意,作者为了使张雄及他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知雄守雌” 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意义,通过引用、对比等手法,将“知雄守雌”的抽象义理与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结合起来,阐述了人应具备胜人之德却持不敢胜人之心的义理,符合特定交际情境下的表达需求。
答案示例二:甲文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种,阐说义理的对象是当时的统治者以及不同思想学派中对道家思想感兴趣的人士,文章抽象而富有思辨的写法能够引发各类读者的思考,使之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挖掘其中的智慧,既适用于广泛的传播,也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乙文的写作目的并非单纯重复《老子》“知雄守雌”的思想,而是要通过取字这件事,解读经典义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因此在写法上从问题现象的提出,到后果影响的分析,再到结论做法的总结,循序渐进,达到规劝引导的目的。这体现了“说”这种文体经常以叙议结合的方式阐释义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