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能量及其形式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3九上·滨江期中)用遥控器控制玩具汽车利用的是( )
A.机械能 B.电磁能 C.电能 D.化学能
【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可以起到遥控的作用,如:用电磁波控制飞船、卫星、儿童玩具等。
【解答】控制的儿童玩具汽车的遥控器使用的是电磁波,属于电磁能,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2.(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第2节机械能(二))下列灾害①严寒、②泥石流、③台风、④洪水、⑤酷暑、⑥干旱所造成的破坏中,与机械能有关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泥石流、台风和洪水,是由于泥土和石头、空气和水高速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从而对人类造成伤害的,即它们与机械能有关,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严寒、酷暑和干旱,都是由于异常的天气变化引起的,与机械能无关,故①⑤⑥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0九上·嘉兴期末)宇宙间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都需要能量来维持。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 B.人在运动时要消耗能量
C.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太阳能 D.人在睡觉时不消耗能量
【答案】D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能量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飞行的蒲公英种子是运动的,具有动能;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它具有机械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人在运动时要消耗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太阳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人在睡觉时,生命活动减缓,但是并没有停止,所以仍然消耗能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九上·苍南期中)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磁波就是人们常说的“手机辐射”。“手机辐射”具有( )
A.机械能 B.电磁能 C.声能 D.化学能
【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的存在形式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由于机械运动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故A不合题意;
B.由于电磁辐射具有的能量叫电磁能,故B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时具有的能量叫声能,故C不合题意;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叫化学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出行成为人们日常的最佳选择。高速列车安全性好、速度快、能耗低,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高铁运行时能量的转化是( )
A.水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能转化为核能 D.电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高铁都是以电能提供动力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高铁运行时是利用电力牵引的,即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只有选项B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3九上·杭州期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 )
A.流水和风 B.太阳辐射能
C.绿色植物的能量 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最初的能量来源;
【解答】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处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化学能,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重新释放出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太阳能;
故答案为:B.
7.(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复习题)地球上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能 B.煤和石油等燃料的化学能
C.绿色植物的化学能 D.流动的水和风的机械能
【答案】A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能量的来源判断。
【解答】地球上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2021九上·龙湾期中)关于能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挂在墙上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声音也具有能量
C.正在行驶的火车具有动能 D.太阳的光具有光能
【答案】A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对能量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A.挂在墙上的弹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能够将玻璃震碎,因此具有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正在行驶的火车,由于运动具有动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太阳的光具有光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的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被大风摇动的树干不具有能量
B.米饭中储存着化学能
C.被拉仲的弹簧具有能量而被压缩的弹簧不具有能量
D.水库中的水不具有能量,而只有当它从水库中流下时才具有能量
【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解答】A.被大风摇动的树干具有动能,故A错误;
B.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是化学能,米饭中储存着化学能,故B正确;
C.被拉伸和被压缩的弹簧都有弹性势能,故C错误;
D.水库中的水由于位置较高,具有重力势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3九上·临平期中)杭州亚运会的每一项活动都与能量有关,下列关于能量的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
A.奔跑的运动员具有机械能
B.运动员的食物中含有化学能
C.沙滩上强烈的紫外线不属于光能
D.足球场上的照明灯产生的光能是由电能转化而来的
【答案】C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能量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它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最主要的可分为三大类;1.动能;2.势能;3.辐射能。现分别列举如下:1.动能:是伴随著物质运动的能量;如,a.原子和物体的振动产生声能;b.物体作机械运动而产生的动能;c.电子运动产生电能;d.原子和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能等。2.势能:物质静止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有关;如,a.物体位于地球表面不同高度有不同的势能,称为重力势能;b.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储有化学能;c.原子核内存有核能;d.弹性物体受应变时存有弹性能;e.物体静止时的本征能(爱恩斯坦认为,物质与能量互为等价);f.电子受原子或分子约束的游离能,g.静磁能等。3.辐射能:各种电磁辐射,包括光和热的辐射能。能量的每种形式都可以转换为其它形式,但能量不能消灭或无中产生。能量的损失,常为转换成其它类型的能量。电能是一种动能;它可转换成热能或光能。4、分子势能(内能);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分子势能是内能的重要组成部分。5、光能光能是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6、磁能:泛指与磁相联系的能量,严格地说应指磁场能。在线圈中建立电流,要反抗线圈的自感电动势而做功,与这部分功相联系的能量叫做自感磁能。7、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电能既是一种经济、 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 它同样具有产品的若干特征,如可被测 量、预估、保证或改善。8、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9、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
【解答】A. 奔跑的运动员具有机械能 ,A正确;
B. 运动员的食物中含有化学能 ,B正确;
C. 滩上强烈的紫外线属于光能,C错误;
D. 足球场上的照明灯产生的光能是由电能转化而来的 ,D正确;
故答案为:C.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2023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系在运动员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O点。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正好处于原长;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C点处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弹性绳的自重不计)
(1)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下同);运动员的动能 。
【答案】(1)不变
(2)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弹性绳没有产生弹力,因此从O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2)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形变越大,越难,弹性势能越大。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当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因此动能逐渐减小。
【解答】(1)O点到A点,运动员自由下落,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2)在从A点至C点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绳的弹性势能;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到达C点动能变为0,弹性势能增大到最大值,所以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增大,而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1)不变;(2)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1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情景。在运动员从地面起跳至越过横杆过程中,撑杆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一直变大”、“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若在撑杆由弯变直的过程中把运动员看作在匀速上升,则此过程运动员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运动员上升至最高点时,运动员的动能 (选填“是”或“不是”)零。
【答案】先变大后变小;变大;不是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 弹性势能大小和形变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
【解答】在运动员从地面起跳至越过横杆过程中,撑杆的弹性形变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它的弹性势能先变大后变小。运动员匀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机械能变大。当运动员上升至最高点时,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动能不是零。
13.(2022九上·仙居期末)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才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重大发现之一。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 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单位kg)和其速度(单位m/s)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通过一定距离)来表示“能量”。
材料二: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的单位是 。
(2)如图所示是焦耳实验的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这个过程中 (填能的一种形式)转化为水的内能。
(3)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答案】(1)kg·m/s (或千克·米/秒)
(2)机械能(或动能)
(3)B;C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1)在物理学中,可根据物理量的运算关系确定所求量的复合单位;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3)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质量的单位为kg,速度的单位为m/s,那么“能量”的单位为kg·m/s;
(2)叶片转动具有机械能,通过摩擦的方向将其转化为水的内能;
(3)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一切都要依靠实践的检验,故A错误;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B正确;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C正确。
故选BC。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4.(2021九上·余杭期中)小阳和小乐在收听新闻中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他们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①发生海啸时,海洋中聚积的能量造成滔天巨浪,形成一堵堵水墙狠命向岸上拍击,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 ②潮汐能也是蕴含在海洋中的一种能量,利用潮汐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已日趋成 ③火山爆发时,将大量的地热能带到地面,炽热岩浆将所到之处的动植物化为焦土
④地热能,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开辟的又一个新能源,它可直接用在住宅取暖、温室、供热和工业上的发电
⑤水力发电是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释放的势能发电 ⑥雨季,长江洪水爆发,就会冲毁堤坝,淹没大批农田和城镇 ⑦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所到之处破坏性极大,一切尽被摧毁 ⑧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可以固结表土,降低泥石流的发生频率
(1)他们经过讨论将上述能量释放分为了两大类:一类属于有益的能量,如: (填序号);另一类属于有害的能量,如: (填序号)。
(2)他们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 能和 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他们了解到灾害的直接原因是由动能引起的,他们又查阅了资料,得知动能的大小:Ek= mυ2。可以推断出动能大小跟物体的 和 有关。
【答案】(1)②④⑤;①③⑥⑦
(2)动;重力势能 (这两空位置可以换)
(3)质量;速度(这两空位置可以换)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能量称为有益的能量;不能被人类利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能量称为有害能量;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3)根据动能的公式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答】(1)有益的能量有②④⑤;害的能量有①③⑥⑦。
(2)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根据动能的公式 Ek=mυ2 可知,影响动能的因素为质量和速度。
阅卷人 四、解答题
得分
15.(2023九上·德清期末)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天宫课堂”的精彩实验。
(1)空间站利用电解水来产生人体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在电解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同时还配备有二氧化碳还原系统,在催化剂作用下,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水和甲烷(化学式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下科学实验能在太空站完成的是:____。
A.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 B.验证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3)航天员为了对抗失重对身体造成的影响,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常见的器械有弹力带和太空自行车,他们运动过后也会感觉到肌肉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内发生了 (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该过程属于 (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
【答案】(1)化学;
(2)A
(3)无氧呼吸;异化作用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方式及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太空中没有重力进行分析;
(3)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及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区别进行分析。
【解答】 (1)水通电后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在电解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催化剂作用下,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水和甲烷(化学式为CH4),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灯泡发光与电流有关,可以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故正确;
B.太空中没有重力,不能验证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故错误;
故选:A;
(3)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大部分能量存在于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乳酸使人感到肌肉酸胀,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
1 / 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能量及其形式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3九上·滨江期中)用遥控器控制玩具汽车利用的是( )
A.机械能 B.电磁能 C.电能 D.化学能
2.(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第2节机械能(二))下列灾害①严寒、②泥石流、③台风、④洪水、⑤酷暑、⑥干旱所造成的破坏中,与机械能有关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
3.(2020九上·嘉兴期末)宇宙间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都需要能量来维持。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 B.人在运动时要消耗能量
C.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太阳能 D.人在睡觉时不消耗能量
4.(2022九上·苍南期中)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磁波就是人们常说的“手机辐射”。“手机辐射”具有( )
A.机械能 B.电磁能 C.声能 D.化学能
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出行成为人们日常的最佳选择。高速列车安全性好、速度快、能耗低,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高铁运行时能量的转化是( )
A.水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能转化为核能 D.电能转化为内能
6.(2023九上·杭州期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 )
A.流水和风 B.太阳辐射能
C.绿色植物的能量 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7.(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复习题)地球上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能 B.煤和石油等燃料的化学能
C.绿色植物的化学能 D.流动的水和风的机械能
8.(2021九上·龙湾期中)关于能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挂在墙上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声音也具有能量
C.正在行驶的火车具有动能 D.太阳的光具有光能
9.(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的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被大风摇动的树干不具有能量
B.米饭中储存着化学能
C.被拉仲的弹簧具有能量而被压缩的弹簧不具有能量
D.水库中的水不具有能量,而只有当它从水库中流下时才具有能量
10.(2023九上·临平期中)杭州亚运会的每一项活动都与能量有关,下列关于能量的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
A.奔跑的运动员具有机械能
B.运动员的食物中含有化学能
C.沙滩上强烈的紫外线不属于光能
D.足球场上的照明灯产生的光能是由电能转化而来的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2023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系在运动员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O点。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正好处于原长;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C点处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弹性绳的自重不计)
(1)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下同);运动员的动能 。
12.(2023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情景。在运动员从地面起跳至越过横杆过程中,撑杆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一直变大”、“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若在撑杆由弯变直的过程中把运动员看作在匀速上升,则此过程运动员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运动员上升至最高点时,运动员的动能 (选填“是”或“不是”)零。
13.(2022九上·仙居期末)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才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重大发现之一。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 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单位kg)和其速度(单位m/s)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通过一定距离)来表示“能量”。
材料二: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的单位是 。
(2)如图所示是焦耳实验的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这个过程中 (填能的一种形式)转化为水的内能。
(3)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4.(2021九上·余杭期中)小阳和小乐在收听新闻中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他们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①发生海啸时,海洋中聚积的能量造成滔天巨浪,形成一堵堵水墙狠命向岸上拍击,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 ②潮汐能也是蕴含在海洋中的一种能量,利用潮汐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已日趋成 ③火山爆发时,将大量的地热能带到地面,炽热岩浆将所到之处的动植物化为焦土
④地热能,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开辟的又一个新能源,它可直接用在住宅取暖、温室、供热和工业上的发电
⑤水力发电是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释放的势能发电 ⑥雨季,长江洪水爆发,就会冲毁堤坝,淹没大批农田和城镇 ⑦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所到之处破坏性极大,一切尽被摧毁 ⑧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可以固结表土,降低泥石流的发生频率
(1)他们经过讨论将上述能量释放分为了两大类:一类属于有益的能量,如: (填序号);另一类属于有害的能量,如: (填序号)。
(2)他们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 能和 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他们了解到灾害的直接原因是由动能引起的,他们又查阅了资料,得知动能的大小:Ek= mυ2。可以推断出动能大小跟物体的 和 有关。
阅卷人 四、解答题
得分
15.(2023九上·德清期末)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天宫课堂”的精彩实验。
(1)空间站利用电解水来产生人体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在电解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同时还配备有二氧化碳还原系统,在催化剂作用下,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水和甲烷(化学式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下科学实验能在太空站完成的是:____。
A.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 B.验证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3)航天员为了对抗失重对身体造成的影响,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常见的器械有弹力带和太空自行车,他们运动过后也会感觉到肌肉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内发生了 (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该过程属于 (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可以起到遥控的作用,如:用电磁波控制飞船、卫星、儿童玩具等。
【解答】控制的儿童玩具汽车的遥控器使用的是电磁波,属于电磁能,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泥石流、台风和洪水,是由于泥土和石头、空气和水高速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从而对人类造成伤害的,即它们与机械能有关,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严寒、酷暑和干旱,都是由于异常的天气变化引起的,与机械能无关,故①⑤⑥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能量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飞行的蒲公英种子是运动的,具有动能;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它具有机械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人在运动时要消耗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太阳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人在睡觉时,生命活动减缓,但是并没有停止,所以仍然消耗能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的存在形式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由于机械运动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故A不合题意;
B.由于电磁辐射具有的能量叫电磁能,故B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时具有的能量叫声能,故C不合题意;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叫化学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高铁都是以电能提供动力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高铁运行时是利用电力牵引的,即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只有选项B说法正确。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最初的能量来源;
【解答】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处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化学能,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重新释放出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太阳能;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能量的来源判断。
【解答】地球上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对能量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A.挂在墙上的弹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能够将玻璃震碎,因此具有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正在行驶的火车,由于运动具有动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太阳的光具有光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解答】A.被大风摇动的树干具有动能,故A错误;
B.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是化学能,米饭中储存着化学能,故B正确;
C.被拉伸和被压缩的弹簧都有弹性势能,故C错误;
D.水库中的水由于位置较高,具有重力势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能量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它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最主要的可分为三大类;1.动能;2.势能;3.辐射能。现分别列举如下:1.动能:是伴随著物质运动的能量;如,a.原子和物体的振动产生声能;b.物体作机械运动而产生的动能;c.电子运动产生电能;d.原子和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能等。2.势能:物质静止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有关;如,a.物体位于地球表面不同高度有不同的势能,称为重力势能;b.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储有化学能;c.原子核内存有核能;d.弹性物体受应变时存有弹性能;e.物体静止时的本征能(爱恩斯坦认为,物质与能量互为等价);f.电子受原子或分子约束的游离能,g.静磁能等。3.辐射能:各种电磁辐射,包括光和热的辐射能。能量的每种形式都可以转换为其它形式,但能量不能消灭或无中产生。能量的损失,常为转换成其它类型的能量。电能是一种动能;它可转换成热能或光能。4、分子势能(内能);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分子势能是内能的重要组成部分。5、光能光能是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6、磁能:泛指与磁相联系的能量,严格地说应指磁场能。在线圈中建立电流,要反抗线圈的自感电动势而做功,与这部分功相联系的能量叫做自感磁能。7、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电能既是一种经济、 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 它同样具有产品的若干特征,如可被测 量、预估、保证或改善。8、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9、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
【解答】A. 奔跑的运动员具有机械能 ,A正确;
B. 运动员的食物中含有化学能 ,B正确;
C. 滩上强烈的紫外线属于光能,C错误;
D. 足球场上的照明灯产生的光能是由电能转化而来的 ,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1)不变
(2)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弹性绳没有产生弹力,因此从O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2)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形变越大,越难,弹性势能越大。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当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因此动能逐渐减小。
【解答】(1)O点到A点,运动员自由下落,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2)在从A点至C点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绳的弹性势能;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到达C点动能变为0,弹性势能增大到最大值,所以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增大,而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1)不变;(2)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12.【答案】先变大后变小;变大;不是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 弹性势能大小和形变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
【解答】在运动员从地面起跳至越过横杆过程中,撑杆的弹性形变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它的弹性势能先变大后变小。运动员匀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机械能变大。当运动员上升至最高点时,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动能不是零。
13.【答案】(1)kg·m/s (或千克·米/秒)
(2)机械能(或动能)
(3)B;C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1)在物理学中,可根据物理量的运算关系确定所求量的复合单位;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3)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质量的单位为kg,速度的单位为m/s,那么“能量”的单位为kg·m/s;
(2)叶片转动具有机械能,通过摩擦的方向将其转化为水的内能;
(3)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一切都要依靠实践的检验,故A错误;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B正确;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C正确。
故选BC。
14.【答案】(1)②④⑤;①③⑥⑦
(2)动;重力势能 (这两空位置可以换)
(3)质量;速度(这两空位置可以换)
【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能量称为有益的能量;不能被人类利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能量称为有害能量;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3)根据动能的公式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答】(1)有益的能量有②④⑤;害的能量有①③⑥⑦。
(2)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根据动能的公式 Ek=mυ2 可知,影响动能的因素为质量和速度。
15.【答案】(1)化学;
(2)A
(3)无氧呼吸;异化作用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能的多种形式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方式及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太空中没有重力进行分析;
(3)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及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区别进行分析。
【解答】 (1)水通电后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在电解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催化剂作用下,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水和甲烷(化学式为CH4),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灯泡发光与电流有关,可以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故正确;
B.太空中没有重力,不能验证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故错误;
故选:A;
(3)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大部分能量存在于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乳酸使人感到肌肉酸胀,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