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18 13:23:58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 下列不是人体排尿的生理意义的是 (  )
A.维持体温恒定 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排出废物 D.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排尿的意义,首先明确排尿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解答】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A。
2.(2020九上·吴兴期末)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B.能否进行新陈代谢
C.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能否合成和分解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各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人和动物等需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解答】由定义“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分析可得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肥胖已越来越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当前医学保健的重要课题。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造成肥胖是由于 (  )
A.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B.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C.只有同化作用没有异化作用 D.只有异化作用没有同化作用
【答案】B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解答】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可见,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体重肥胖是由于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4.与血液相比,健康人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
A.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B.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
C.血细胞、葡萄糖、无机盐 D.葡萄糖、无机盐、水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血液的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的等。
据分析可知: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等。因此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和葡萄糖。
故答案为:B。
5.人体内形成尿的过程中,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  )
A.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B.全部水、大部分葡萄糖和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C.全部的水和无机盐、大部分葡萄糖被重新吸收
D.全部的葡萄糖、无机盐和水被重新吸收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该题要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考虑解答。
【解答】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结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A。
6.(2023九上·杭州月考)人体所有有生命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代谢废物,若不能及时清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形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肛门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体产生的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了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解答】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肺、肾脏、皮肤。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 (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神经的调节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A。
8.(2024九上·上城期末)水盐平衡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
B.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造成水分流失
C.皮肤不会影响体内的水盐平衡
D.饮用海水不会超出人体肾脏的调节能力
【答案】A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中的图画可知:人体水分增加和水分流失必须保持平衡,其中水分增加的生理过程包括饮水、进食和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流汗、排尿和排粪。
【解答】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的。所以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A正确。
B、细胞的呼吸作用能够增加水分。B错误。
C、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可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可见,皮肤也承担了调节水分平衡的部分功能,C错误。
D、海水含盐量比较高,饮用海水会超出人体肾脏的调节能力,D错误。
故选:A。
9. 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正常人体内水分的自身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排尿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之一,而排粪不是
B.获得水分的途径只有饮水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D.若摄入的糖分较多,肾脏会产生糖含量较高的尿液
【答案】C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解答即可。
【解答】A、出汗、排尿、排粪都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错误。
B、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该过程并不能使人体获得水分,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会产生水分,错误。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正确。
D、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错误。
故答案为:C。
10.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肾小囊(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B.肾小球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C.肾小囊中的原尿里含有葡萄糖 D.肾小管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正确;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其重吸收营养物质,D正确。
故答案为:B。
11.(2024九上·拱墅期末)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若对健康人进行微穿刺法检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流动脉血 B.肾单位由③和④组成
C.提取的囊内液中含红细胞 D.流入⑤的液体中不含葡萄糖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①②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肾小囊。
【解答】A、和肾小球相连的两条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所以①与②内均流鲜红色的动脉血,A正确。
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⑤肾小囊、④肾小管,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⑤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成分,D错误。
故选:A。
12.(2024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
B.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
C.若M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c>a
D.若M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解答】A、人体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了体外,因此,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错误;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若M是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氧气含量c>a,正确;
D、若M是大脑,血液流经大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脑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正确。
故选:B。
13.(2021九上·台州期末)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①②③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流经胰腺,则饭后③中胰液增加、氧气减少
B.若②流经小肠,则饭后③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②流经肾脏,则③中尿素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D.若②为肾小球,则③中葡萄糖浓度增大,氧气浓度下降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以后,含氧量会上升,含二氧化碳量会下降,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过身体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含氧量都会下降,含二氧化碳量会上升,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含氧量高的血为动脉血,含氧量低的血为静脉血。
【解答】A.若②流经胰腺,则饭后③中胰液增加、氧气减少 ,是错误的;因为胰腺分泌的胰液是直接进入小肠的,不会进入血液;
B.正确,通过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物质会上升。
C.经过肾脏,③中尿素含量低、氧气含量低 ,所以C错误;
D.若②为肾小管,则③中葡萄糖浓度增大,氧气浓度下降,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3九上·杭州期末)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存在a葡萄糖的;大量饮水,所以水的含量会超过原来的b,按比例计算,无机盐的含量会降低,小于原来的c;
故答案为:B.
15.(2020九上·越城期末)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三种化学物质的相对含量随密封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氧气、二氧化碳、酒精对应的曲线分别为(  )
A.P、R、Q B.P、Q、R C.Q、P、R D.Q、R、P
【答案】B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无氧呼吸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物或有机物作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
【解答】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用于酵母菌的繁殖,无氧呼吸过程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氧气是越来越少的,会产生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一开始就会产生,酒精最晚出现;即P表示的氧气;Q表示的二氧化碳;R表示的是酒精;
故答案为:B。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4九上·上城期末)请结合下面三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表示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图乙表示心脏,其中腔内为动脉血的   (填图中字母)。
(3)请用图丙中的字母表示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   。
【答案】(1)二氧化碳
(2)AB
(3)b→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甲图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a表示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b表示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
(2)乙图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表示左心房,B表示左心室,C表示右心房,D表示右心室。
(3)丙图表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图,图中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肾小球,c表示肾小管,d表示肾静脉。
【解答】(1)图甲中,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2)肺动脉把静脉血从心脏的右心室送往肺部,通过肺泡内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通过肺静脉运回左心房的血管。主动脉是将动脉血从左心室运往全身各处去,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原来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把全身的血液送回心脏的右心房。因此,图乙中A左心房和B左心室流的是动脉血,C右心房、D右心室里流静脉血。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或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或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尿素从血液到形成尿液的过程: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肾小囊→c肾小管→尿液。
17. 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   出现了病变。
(2) 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   等废物减少了。
(3) 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答案】(1)肾小球
(2)尿素
(3)器官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图示为尿的形成过程和血液透析仪的识图题。图示中半透膜的具体作用是使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膜外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还向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所以类似于肾小体中的肾小球。
【解答】(1)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出现了病变。
(2)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过程实际上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所以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尿素等废物减少了。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18.(2024九上·绍兴期末)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
(2)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处(填序号)。
(3)给肾结石患者静脉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
【答案】(1)滤过作用
(2)③
(3)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解答】(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
(2)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尿酸、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③肾小管。
(3)血液的循环图:
由血液循环示意图可知,给肾结石患者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药物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最先达到心脏的右心房。
19.(2024九上·平湖期末)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单位:克/100毫升)。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图中的   (填序号)构成的。
(2)分析表中甲、乙、丙三种液体成分及含量,你认为取自于图中结构②内的液体为   。(选填“甲”.“乙”.“丙”)
【答案】(1)①②③
(2)乙
【知识点】泌尿系统;肾单位模型
【解析】【分析】 肾单位指的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简单来讲是指的肾脏的最基本的组成。人体有两个肾,共有两百万个肾单位 。
【解答】 (1)图中①表示肾小管,②表示肾小囊,③表示肾小球;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2)液体乙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液体乙是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抽取原尿的结构部位为肾小囊。液体丙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说明液体丙为尿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所以取自于图中结构②内的液体为乙。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0.(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章末复习)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中填数字,横线上填名称):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⑤]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   病。
【答案】(1)肾单位
(2)滤过;肾小管
(3)糖尿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知识解题,据图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⑥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答】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⑤]肾小管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故答案为:(1)肾单位;(2)滤过、肾小管;(3)糖尿。
2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下列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1)和甲、乙两个人饮用等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图2)。请分析回答:(注:正常情况下人血糖浓度为0.1%)
(1)图1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   ,是原尿的是   。
(2)图1中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是因为   。
(3)图1中若在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   有病变。
(4)由曲线图2可知,糖代谢不正常的是   ,患者因体内   分泌不足,而使血糖浓度过高,而图1中   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   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   病。
(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是因为   (填人体生理过程)。
【答案】(1)A、C;E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球
(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
(5)消化-吸收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解题。据图1可知,A是肾动脉、B是肾小管、C是肾静脉、D是集合管、E是肾小囊、F是肾小球。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高于正常人,乙的血糖正常。
【解答】解:(1) A肾动脉和C肾静脉中液体都是血液;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
(2)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和少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故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
(3)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若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问题;
(4)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浓度高于0.1%,说明其糖代谢不正常;因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可能是甲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葡萄糖是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若肾小管不能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糖尿病;
(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若不空腹,由于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系统,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
故答案为:(1)A、C;E;(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球;(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5)消化-吸收。
阅卷人 四、解答题
得分
22.(2024九上·义乌期末)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序号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乙表示血液流经某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过口腔时,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彻底分解成c   。
图甲中三条排泄途径都能排出的物质是   。
(2)若图乙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则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   。
(3)胰岛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持续偏高,导致原尿中c分子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形成糖尿,这类患者通常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该药物经静脉注射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1)葡萄糖;水
(2)红细胞
(3)C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解答】 (1)在口腔内的淀粉最初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葡萄糖。图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三个过程: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⑤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这三条排泄途径中都能排出的物质是水。
(2)若图乙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明该物质由少到多,则该物质为氧气,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3)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静脉注射的胰岛素进入血液后,首先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3.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请根据肾单位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有   、   、   ,其中   和   合称为肾小体。(填字母)
(2)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   ,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   和   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   。
(3)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   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   ,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
【答案】(1)B;C;D;B;C
(2)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
(3)重吸收;毛细血管
(4)肾小球
【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进入血液;
【解答】(1)肾单位是有肾小球B,肾小囊C和肾小管D三部分组合;其中B肾小球和C肾小囊合称肾小体;
(2) 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肾小球,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滤过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3) 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进入血液;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
故答案为:(1)B、C、D、B、C(2)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3)重吸收、毛细血管(4) 肾小球

1 / 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 下列不是人体排尿的生理意义的是 (  )
A.维持体温恒定 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排出废物 D.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2020九上·吴兴期末)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B.能否进行新陈代谢
C.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能否合成和分解有机物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肥胖已越来越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当前医学保健的重要课题。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造成肥胖是由于 (  )
A.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B.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C.只有同化作用没有异化作用 D.只有异化作用没有同化作用
4.与血液相比,健康人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
A.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B.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
C.血细胞、葡萄糖、无机盐 D.葡萄糖、无机盐、水
5.人体内形成尿的过程中,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  )
A.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B.全部水、大部分葡萄糖和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C.全部的水和无机盐、大部分葡萄糖被重新吸收
D.全部的葡萄糖、无机盐和水被重新吸收
6.(2023九上·杭州月考)人体所有有生命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代谢废物,若不能及时清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形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肛门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 (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神经的调节作用
8.(2024九上·上城期末)水盐平衡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
B.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造成水分流失
C.皮肤不会影响体内的水盐平衡
D.饮用海水不会超出人体肾脏的调节能力
9. 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正常人体内水分的自身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排尿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之一,而排粪不是
B.获得水分的途径只有饮水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D.若摄入的糖分较多,肾脏会产生糖含量较高的尿液
10.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肾小囊(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B.肾小球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C.肾小囊中的原尿里含有葡萄糖 D.肾小管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11.(2024九上·拱墅期末)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若对健康人进行微穿刺法检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流动脉血 B.肾单位由③和④组成
C.提取的囊内液中含红细胞 D.流入⑤的液体中不含葡萄糖
12.(2024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
B.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
C.若M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c>a
D.若M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
13.(2021九上·台州期末)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①②③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流经胰腺,则饭后③中胰液增加、氧气减少
B.若②流经小肠,则饭后③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②流经肾脏,则③中尿素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D.若②为肾小球,则③中葡萄糖浓度增大,氧气浓度下降
14.(2023九上·杭州期末)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
A. B.
C. D.
15.(2020九上·越城期末)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三种化学物质的相对含量随密封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氧气、二氧化碳、酒精对应的曲线分别为(  )
A.P、R、Q B.P、Q、R C.Q、P、R D.Q、R、P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4九上·上城期末)请结合下面三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表示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图乙表示心脏,其中腔内为动脉血的   (填图中字母)。
(3)请用图丙中的字母表示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   。
17. 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   出现了病变。
(2) 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   等废物减少了。
(3) 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18.(2024九上·绍兴期末)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
(2)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处(填序号)。
(3)给肾结石患者静脉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
19.(2024九上·平湖期末)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单位:克/100毫升)。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图中的   (填序号)构成的。
(2)分析表中甲、乙、丙三种液体成分及含量,你认为取自于图中结构②内的液体为   。(选填“甲”.“乙”.“丙”)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0.(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章末复习)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中填数字,横线上填名称):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⑤]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   病。
2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试卷)下列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1)和甲、乙两个人饮用等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图2)。请分析回答:(注:正常情况下人血糖浓度为0.1%)
(1)图1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   ,是原尿的是   。
(2)图1中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是因为   。
(3)图1中若在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   有病变。
(4)由曲线图2可知,糖代谢不正常的是   ,患者因体内   分泌不足,而使血糖浓度过高,而图1中   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   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   病。
(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是因为   (填人体生理过程)。
阅卷人 四、解答题
得分
22.(2024九上·义乌期末)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序号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乙表示血液流经某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过口腔时,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彻底分解成c   。
图甲中三条排泄途径都能排出的物质是   。
(2)若图乙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则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   。
(3)胰岛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持续偏高,导致原尿中c分子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形成糖尿,这类患者通常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该药物经静脉注射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23.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请根据肾单位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有   、   、   ,其中   和   合称为肾小体。(填字母)
(2)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   ,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   和   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   。
(3)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   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   ,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排尿的意义,首先明确排尿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解答】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各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人和动物等需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解答】由定义“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分析可得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解答】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可见,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体重肥胖是由于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血液的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的等。
据分析可知: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等。因此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和葡萄糖。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该题要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考虑解答。
【解答】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结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A。
6.【答案】A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体产生的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了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解答】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肺、肾脏、皮肤。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中的图画可知:人体水分增加和水分流失必须保持平衡,其中水分增加的生理过程包括饮水、进食和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流汗、排尿和排粪。
【解答】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的。所以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A正确。
B、细胞的呼吸作用能够增加水分。B错误。
C、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可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可见,皮肤也承担了调节水分平衡的部分功能,C错误。
D、海水含盐量比较高,饮用海水会超出人体肾脏的调节能力,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解答即可。
【解答】A、出汗、排尿、排粪都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错误。
B、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该过程并不能使人体获得水分,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会产生水分,错误。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正确。
D、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正确;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其重吸收营养物质,D正确。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①②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肾小囊。
【解答】A、和肾小球相连的两条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所以①与②内均流鲜红色的动脉血,A正确。
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⑤肾小囊、④肾小管,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⑤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成分,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解答】A、人体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了体外,因此,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错误;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若M是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氧气含量c>a,正确;
D、若M是大脑,血液流经大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脑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以后,含氧量会上升,含二氧化碳量会下降,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过身体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含氧量都会下降,含二氧化碳量会上升,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含氧量高的血为动脉血,含氧量低的血为静脉血。
【解答】A.若②流经胰腺,则饭后③中胰液增加、氧气减少 ,是错误的;因为胰腺分泌的胰液是直接进入小肠的,不会进入血液;
B.正确,通过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物质会上升。
C.经过肾脏,③中尿素含量低、氧气含量低 ,所以C错误;
D.若②为肾小管,则③中葡萄糖浓度增大,氧气浓度下降,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存在a葡萄糖的;大量饮水,所以水的含量会超过原来的b,按比例计算,无机盐的含量会降低,小于原来的c;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无氧呼吸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物或有机物作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
【解答】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用于酵母菌的繁殖,无氧呼吸过程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氧气是越来越少的,会产生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一开始就会产生,酒精最晚出现;即P表示的氧气;Q表示的二氧化碳;R表示的是酒精;
故答案为:B。
16.【答案】(1)二氧化碳
(2)AB
(3)b→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甲图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a表示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b表示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
(2)乙图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表示左心房,B表示左心室,C表示右心房,D表示右心室。
(3)丙图表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图,图中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肾小球,c表示肾小管,d表示肾静脉。
【解答】(1)图甲中,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2)肺动脉把静脉血从心脏的右心室送往肺部,通过肺泡内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通过肺静脉运回左心房的血管。主动脉是将动脉血从左心室运往全身各处去,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原来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把全身的血液送回心脏的右心房。因此,图乙中A左心房和B左心室流的是动脉血,C右心房、D右心室里流静脉血。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或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或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尿素从血液到形成尿液的过程: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肾小囊→c肾小管→尿液。
17.【答案】(1)肾小球
(2)尿素
(3)器官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图示为尿的形成过程和血液透析仪的识图题。图示中半透膜的具体作用是使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膜外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还向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所以类似于肾小体中的肾小球。
【解答】(1)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出现了病变。
(2)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过程实际上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所以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尿素等废物减少了。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18.【答案】(1)滤过作用
(2)③
(3)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解答】(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
(2)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尿酸、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③肾小管。
(3)血液的循环图:
由血液循环示意图可知,给肾结石患者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药物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最先达到心脏的右心房。
19.【答案】(1)①②③
(2)乙
【知识点】泌尿系统;肾单位模型
【解析】【分析】 肾单位指的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简单来讲是指的肾脏的最基本的组成。人体有两个肾,共有两百万个肾单位 。
【解答】 (1)图中①表示肾小管,②表示肾小囊,③表示肾小球;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2)液体乙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液体乙是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抽取原尿的结构部位为肾小囊。液体丙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说明液体丙为尿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所以取自于图中结构②内的液体为乙。
20.【答案】(1)肾单位
(2)滤过;肾小管
(3)糖尿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知识解题,据图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⑥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答】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⑤]肾小管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故答案为:(1)肾单位;(2)滤过、肾小管;(3)糖尿。
21.【答案】(1)A、C;E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球
(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
(5)消化-吸收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解题。据图1可知,A是肾动脉、B是肾小管、C是肾静脉、D是集合管、E是肾小囊、F是肾小球。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高于正常人,乙的血糖正常。
【解答】解:(1) A肾动脉和C肾静脉中液体都是血液;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
(2)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和少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故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
(3)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若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问题;
(4)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浓度高于0.1%,说明其糖代谢不正常;因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可能是甲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葡萄糖是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若肾小管不能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糖尿病;
(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若不空腹,由于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系统,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
故答案为:(1)A、C;E;(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球;(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5)消化-吸收。
22.【答案】(1)葡萄糖;水
(2)红细胞
(3)C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解答】 (1)在口腔内的淀粉最初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葡萄糖。图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三个过程: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⑤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这三条排泄途径中都能排出的物质是水。
(2)若图乙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明该物质由少到多,则该物质为氧气,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3)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静脉注射的胰岛素进入血液后,首先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3.【答案】(1)B;C;D;B;C
(2)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
(3)重吸收;毛细血管
(4)肾小球
【知识点】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进入血液;
【解答】(1)肾单位是有肾小球B,肾小囊C和肾小管D三部分组合;其中B肾小球和C肾小囊合称肾小体;
(2) 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肾小球,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滤过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3) 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进入血液;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
故答案为:(1)B、C、D、B、C(2)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原尿(3)重吸收、毛细血管(4) 肾小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