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一、【情境综合】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任务。
气象部门的天气yù bào( )还是很准确的。昨天白天一直是大晴天,但晚上气温zhòu rán( )下降,今天早晨就下起雪来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是一个个六角的小精灵,相邀着旋转落下。伸手去接,shùn jiān( )就化成jīng yíng( )透亮的小水珠。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tǎn( ),踩上去ruǎn mián mián( )的。人们像是来到了一个yōu yǎ( )恬静的童话世界,连心灵也被净化,变得chún( )洁而又美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2.将文中“______”上空缺的语句补充完整。
3.从文中划“ ”的词语中选择一个,用上它写一句话。
二、选择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十佳歌手比赛中,王小雅技高一筹,获得了冠军。
B.班长斩钉截铁地说:“这次,我们一定能成功。”
C.看到陡峭的山峰,我不由得心惊肉跳起来。
D.王老师在讲台上全神贯注、威风凛凛地讲课。
5.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括号里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 ),果然是丁香结。
(2)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 )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4)我正要凝视他们时,( )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
A.恍然 骤然 颓然 猛然 B.颓然 骤然 猛然 恍然
C.恍然 颓然 猛然 骤然 D.恍然 猛然 骤然 颓然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集市的水果摊上摆着苹果、鸭梨、香蕉……等各式各样的水果。
B.他委屈地说:“这……这不是……不是我打碎的。”
C.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5%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很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的磁场非常弱。
D.墙上的钟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他回来。
三、诗词曲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上面诗句补充完整。
8.诗中加点字“泊”的意思应选择( )。(选填序号)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姓 D.恬静
9.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10.这首诗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这首诗的情感是 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 的。
四、填空题
11.经典句段填空。
(1)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宿建德江》
(3)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4)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7)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老舍《草原》
(8)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鼓琴》
五、句子训练
12.谁能想象到他会夺得第一名?(改为陈述句)
13.小华说:“妈妈,明天我要值日,可以晚些来接我。”(改为转述句)
14.三个大学生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修改病句)
六、现代文阅读
温暖的依靠
①记得那年黄昏,刚下过一场阵雨,院里落了一地桐花。五岁的我在蹚水玩,裤腿上沾满斑驳的泥点。
②随着吱咛一声,大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位身穿军装的男人。妈妈恰好从灶间出来,抬头一看,两只脚像被施了魔法,定定地站在那里。
③男人咧开嘴直笑。妈妈揉了揉眼,惊喜地喊:“你回来了,你可算回来了!”
④妈妈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子,把我拉进怀里,指着眼前的男人,说:“妞妞,快喊爸爸,他是你爸爸。”我挣脱妈妈的怀抱,飞速跑回屋……
⑤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部队常年驻守边防,回家探亲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年幼的我对他印象模糊,只觉得父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我对他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
⑥父亲在家住了三天,就急匆匆地返回部队。八岁那年,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爸爸的部队里。
⑦又见到父亲,我拽着妈妈的衣襟,躲到她的背后。父亲握住我的手,紧紧地贴到胸前,眼里满是疼惜与自责。
⑧我和父亲,如在两岸,隔着清清浅浅的溪。倔强的我用沉默来对抗爸爸的自私和不负责任,不肯叫他一声“爸爸”。多少个静谧的夜晚,父亲走进我的卧室,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坐到床边,为我掖好被子。我侧着身子,假装睡觉,心里却十分厌烦。
⑨直到十岁的一天。学校召开运动会,要求我们自备运动鞋。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一双白球鞋。望着淋得透湿的父亲,我突然心里酸酸的,舌尖转了无数次的“爸爸”,终于脱口而出。
⑩日后年龄渐长,我慢慢理解了父亲。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职责,既然选择了参军,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更何况,粗犷的他一旦柔情起来,竟让人心里溢满温暖。
记得那一年我12岁,我们起了个大早,翻过两座山头,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后山。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我松开父亲的手,如一只快乐的蝴蝶,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快乐地奔跑。父亲打开帆布袋,开始采摘黄花菜。半个小时后,父亲再抬起头时,不见我的身影,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父亲在波浪般的花丛中横冲直撞,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父亲终于发现了我,我不慎从峭壁坠落,被一截树桩挡住,我吓得浑身发抖。父亲拼命把我拉了上去,我紧紧地,紧紧地依偎在父亲的肩头,大声哭泣。
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那个夏天,父亲背着“死而复生”的我,沿着弯弯的山路,唱着军歌回到了家。父亲用浑厚的歌声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那一刻,我冰冷的脸伏在他宽大而温暖的肩上,就像靠着一座坚实而温暖的大山。
父亲喜欢读书,喜欢一边翻书一边诵读。
上初中时,我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写作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仍坚持为我购买课外读物,《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塞满我的小书柜,父亲总是说:“书中有精神营养。”慢慢地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
现在,我偶有文章见报,父亲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他笑着说:“书有尊严,读书人有尊严。”他用汩汩流淌的父爱,把情怯的我灌溉成一朵夏日玫瑰。不知从何时起,当年英姿飒爽的他腰杆已不再挺直,双鬓添了缕缕白发。父亲感慨地说:“你们长大了,我也老喽!”听了这话,我的心仿佛被狠命撞了一下。
窗外又下起了雨,往事随着雨滴溅出记忆的水花。我在心里默默地感念,父亲用他坚实的臂膀,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他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依靠。
15.【新思维逻辑梳理】在美文鉴赏活动中,小沛同学将作为小组代表设计表格梳理此文,请你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帮他补全表格。
时间 “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
五岁时 ①
② 父亲夜晚为“我”掖好被子,“我”假装睡着
十岁时 ③
16.【新趋势情境实践】在“语言赏析”环节中,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有几处小沛同学没有听清楚,你能补充完整吗?
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可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是的,我从第⑤自然段“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部队常年驻守边防,回家探亲的机会屈指可数”中读出了父亲 。
我从第⑨自然段“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一双白球鞋”中读出了父亲 。我从第 自然段“书有尊严,读书人有尊严”一句中读出了父亲对“我”的 。
17.小沛同学对短文内容进行了分析,请你帮他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第③自然段中“咧开嘴直笑”写出父亲的喜悦之情,“揉了揉眼”写出母亲不敢相信父亲回来的事实。
B.第⑧自然段画“﹏﹏﹏”的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父亲间的隔膜。
C.文中第 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景物描写,渲染凄凉的气氛,为下文“我”从峭壁坠落作铺垫。
D.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先后经历了排斥、厌烦、感动、依恋、崇敬、感念。
18.【新思维思辨表达】小沛同学想写一篇有关此文的赏析文章向《散文鉴赏》杂志投稿,在文中他想阐述本文题目的妙处,请你帮他写一写。
19.第 自然段中父亲说“书中有精神营养”,文中提到的三本名著都能很好地印证这一观点,小沛同学在这学期读了《童年》,请你帮他列举其中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份工作,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其中一位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⑥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⑦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⑧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⑨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⑩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蘑菇转了一个弯,最终还是来到了我碗里。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一个弯。
20.联系上下文,我认为第①段中“扫街”的意思是: 。
21.第④段中两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内容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话题转换 D.表示解释说明
22.父亲为了启迪“我”可谓用心良苦,这部分情节也一波三折,“我”的心情随之起伏,请你阅读文章完成以下表格。
情节 “我”的心情
找工作受阻后回老家
期待
蘑菇被别人采光
惊喜
父亲买蘑菇做汤 疑惑
23.你认为父亲的教育方式怎么样?为什么?
24.文中两次出现“蘑菇转了一个弯”,但是所指的意义并不同,请你说说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预报 骤然 瞬间 晶莹 毯 软绵绵 优雅 纯 2.簌簌而下的梨花在空中肆意飘洒 3.瞬间:烟花在夜空中瞬间绽放,璀璨夺目,如同一朵朵盛开的巨型花朵,点亮了整个夜空,引得人群阵阵欢呼。
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骤”“瞬”“毯”“雅”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考查想象力以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前文将雪花比作蝴蝶、小精灵,要求补充类似的比喻句,让学生能够拓展思维,根据雪花的形态、飘落的状态等特点,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一步丰富对雪花的描写,增强文段的美感和感染力。
例如: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像轻盈的柳絮在空中悠悠飘荡。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和句子造句能力。
题目要求从文中标记的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然后使用这个词语写一个句子。需要理解所选词语的意思,并将其恰当地应用在新的句子中,保持句子通顺完整。
画线词语的意思是:
骤然:意思是突然、忽然,侧重于情况发生得迅速且出乎意料,没有事先的征兆,常用来描述天气变化、事态发展等方面的急剧改变。
瞬间:指极短的时间,强调时间之短暂,几乎是眨眼间就发生了变化或完成了某个动作,常用来突出某个时刻的短暂性以及瞬间发生的情况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晶莹:形容光亮而透明,多用来描绘物体外观具有清澈、透亮、闪闪发光的特点,常被用于形容水珠、宝石、冰雪等事物的样子。
优雅:指优美高雅,既可以形容人的举止、姿态、气质等方面展现出的优美、大方、有格调的状态,也可用来描述环境、氛围等给人一种高雅、闲适、令人愉悦的感觉。
理解词语意思后再造句即可。
例如:
骤然:骤然的风暴让整个天空变得阴暗起来。
瞬间:白雪覆盖了大地,瞬间让整个世界显得纯洁无瑕。
晶莹: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晶莹剔透,波光粼粼,美得仿佛一幅画卷。
优雅:童话书中的场景十分优雅,仿佛每一页都带我们走进了梦中的世界。
4.D
D.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不符合题干中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语境。
5.C
恍然:表示突然明白过来了。
骤然:指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
猛然:突然,忽然。
(1)根据语境,“果然”可知是突然明白了,选择用“恍然”。
(2)根据语境,老师把“屏风”弄倒了,同学们课上斗竹节人的事情被暴露了,可知选择“颓然”符合语境。
(3)根据语境,“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说明事情发生得很突然,因此选择“猛然”。
(4)根据语境,“一惊”一词,说明事情是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的,因此选择“骤然”。
6.B
A.“……”和“等”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
C.“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5%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很少”与“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的磁场非常弱”是并列关系,这里的分号使用错误,应改为逗号。
D.“墙上的钟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钟敲的次数的延续,这里的“——”使用错误,应改为“……”。
7.江清月近人 8.B 9.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好像离人很近。 10. 孤寂、忧愁 轻松、愉悦
7.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书写时注意“清”的正确写法。
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诗的开头说“移舟”,意思是移动小船,后面跟着“泊烟渚”,从逻辑上推断,小船移动之后的动作应该是停靠在一个地方。“烟渚”是指烟雾笼罩的小洲,所以这里“泊”理解为“停船靠岸”是最合理的,描述的是诗人将船停靠在小洲边的动作。
9.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野旷”指的是旷野,野外非常空旷。“天低树”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因为旷野辽阔,天空看起来好像比树还要低。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通过这种描写,把野外的广阔无垠展现得淋漓尽致。“江清”意思是江水清澈。“月近人”是说水中的月亮倒影好像离人很近。在清澈的江水中,月影倒映其中,由于诗人的心境以及周围环境的衬托,让他产生了月亮离自己很近的感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好像离人很近。这两句诗通过对旷野和江上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清冷的意境。诗人通过描绘在广阔天地间,自己显得格外渺小孤独,只有江上的月亮似乎和自己亲近些的画面,进一步烘托出了羁旅在外的孤独和愁闷情绪。
10.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宿建德江》的情感是孤寂、忧愁的。从诗的背景来看,诗人孟浩然是在外漂泊的“客”。“日暮客愁新”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日暮时分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思乡、孤独之情。在这样的情绪下,后面所描绘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月夜景色,更衬托出诗人的渺小和孤独。旷野的广阔和天空的低垂,让诗人深感自己在这天地之间的漂泊无依;水中月亮虽然看似与人亲近,但这种亲近反而更加凸显出身边无人相伴的孤寂,月亮的陪伴反而像是一种无奈的慰藉,整体的情感基调是低沉、忧愁的。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轻松、愉悦、闲适的。词中描绘的月夜景色充满生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看到的是月光惊起鹊鸟,听到的是蝉鸣、蛙声,闻到的是稻花香气。这些乡村月夜中的景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词人沉醉于乡村夏夜的美好景色之中,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怡然自得,体现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情感。
11. 明月别枝惊鹊 江清月近人 五岭逶迤腾细浪 两山排闼送青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浪淘风簸自天涯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2.谁也想象不到他会夺得第一名。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怎能……呢?”或“哪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本题中的肯定词“能想象到”改为否定词“想象不到”,去掉“吗”,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改为:谁也想象不到他会夺得第一名。
13.小华对妈妈说明天他要值日,可以晚些来接他。
改转述句的方法:遵循“两改一不改,表指令要加‘让’”的原则。1.改标点把句中“说”“问”“喊”等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前后双引号删掉。2. 改人称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当句中出现第二人称(你、你们)时,若“你”或你们在句中能明确看出具体指代什么人,那么后面就需要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指代,则用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来指代,有时候就是用“我”。)
本句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改用逗号,把“我”改为“他”,“说”加上“妈妈”改为“对妈妈说”。小华对妈妈说明天他要值日,可以晚些来接他。
14.三个大学生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本句病因是搭配不当。“保持”和“交通秩序”搭配不当,可将“保持”改为“维持”。
改为:三个大学生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15. 父亲从部队回来探亲,“我”拒绝喊他“爸爸” 八岁时 父亲冒雨为“我”买来白球鞋,“我”终于喊了“爸爸” 16. 热爱国家 关爱孩子 鼓励与引导 17.C 18.点明主旨,突出父亲是“我”温暖的依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他的外祖母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与弱者、歌颂正义与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让我们知道了爱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这就是《童年》给予我们的精神营养。
15.本题考查文章线索梳理与概括。
表格中所列举的“故事发生时间”以及“‘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结合文章的段落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梳理、补全。仔细阅读文章相关段落,并进行段落概括:
第①—⑤自然段,结合部分句子第①自然段“五岁的我在蹚水玩”、第④自然段“指着眼前的男人,说:‘妞妞,快喊爸爸,他是你爸爸。’我挣脱妈妈的怀抱,飞速跑回屋……”可以知道,时间:五岁;事情:写父亲回家探亲,“我”拒绝喊他爸爸。
第⑥—⑧自然段,结合部分句子第⑥自然段“八岁那年,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爸爸的部队里。”、第⑧自然段“多少个静谧的夜晚,父亲走进我的卧室,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坐到床边,为我掖好被子。我侧着身子,假装睡觉,心里却十分厌烦。”可以知道,时间:八岁那年;事情:来到了部队里,父亲夜晚为“我”掖好被子,“我”假装睡着。
第⑨自然段,结合部分句子“直到十岁的一天。”、“要求我们自备运动鞋。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一双白球鞋。”、“望着淋得透湿的父亲,我突然心里酸酸的,舌尖转了无数次的‘爸爸’,终于脱口而出。”可以知道,时间:十岁的一天;事情:写父亲冒雨为“我”买白球鞋,脱口而出喊“爸爸”,终于打破了隔阂。
16.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
(1)仔细阅读第⑤自然段“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部队常年驻守边防,回家探亲的机会屈指可数”。“常年”、“驻守边防”、“屈指可数”等词语,表现出父亲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即使很少有时间回家探亲,他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仔细阅读第⑨自然段“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一双白球鞋”。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等词语,表现出父亲对家庭的责任与牺牲精神、以及对子女深深的爱。
(3)仔细阅读第 自然段“书有尊严,读书人有尊严”。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从这句话中读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教育、以及对阅读和知识的重视。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仔细阅读和分析,第 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这里的景物描写展示了黄花菜的诗意之美,而非渲染凄凉的气氛。描写花丛的茂盛与美丽,反衬后文“我”的意外,并非完全为了凄凉铺垫。
18.本题考查文题的含义及作用。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军人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无言。文章通过儿时的抗拒、成长中的理解直至成年后的感怀,层层递进,反映出父亲角色的转变与责任的背负。可以结合以上内容对题目的妙处 进行分析:
点明全文主旨 :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即父亲作为“我”生命中温暖的依靠,所给予的爱与关怀 。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温暖的依靠”这一表述,既温馨又充满情感色彩,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依靠”究竟是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情感 。“温暖的依靠”这一表述本身充满温情,容易让人联想到亲人、家庭等温馨场景。然而,在文章开头,作者却描述了自己对父亲最初的排斥和冷漠,如第④自然段“我挣脱妈妈的怀抱,飞速跑回屋,完全不顾及父亲的感受” ,这种情感上的反差让读者不禁好奇:为何一个原本应该是“温暖的依靠”的人,却让孩子有如此反应?这种悬念促使读者继续阅读,以寻找答案。
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题目中的“温暖”一词,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温馨、快乐的情感基调,同时“依靠”则暗示了文章将围绕一种坚实的支撑和信赖展开,这种氛围的渲染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波动 。
19.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及课外搜集积累。
结合第 自然段中父亲说的话“书中有精神营养”、本篇文章的主旨以及对《童年》这本书的课外搜集、积累来进行回答。
示例1:我从《童年》中“阿廖沙的成长经历 ”汲取精神营养——事例 :阿廖沙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反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有责任感的人。 分析 :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面对并克服它们。这种精神营养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示例2: 我从《童年》中“小茨冈的乐观与友情 ”中汲取精神营养——事例:“小茨冈”是阿廖沙童年时期的重要伙伴,他的乐观与友情为阿廖沙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营养。分析:尽管“小茨冈”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贫困,但他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常常用幽默的话语和欢快的歌声来驱散阿廖沙心中的阴霾,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小茨冈”对阿廖沙的友情也异常深厚,他总是在阿廖沙受到欺负时挺身而出,保护他免受伤害。这种乐观与友情的体现,让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也教会了他如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种精神营养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20.满大街地去找工作 21.C 22. 苦闷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失望 采摘山果卖了不少钱 23.我认为父亲的教育方式很好。他并没有直接指出“我”的问题,而是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来引导“我”发现并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24.第一次指“我”和父亲通过卖山果获得不少钱,然后用钱买到了最初想要吃的蘑菇;第二次是象征意义,指人生本来是曲折的,必要时要学会转弯,走向成功。
20.本题考查联系文章理解词语意思。
根据上下文,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提到“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份工作,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为了找工作而“扫街”,结合后续内容提到的求职经历与挫折,可以推测出这里的“扫街”指的是作者奔波于各个地方寻找工作,而不是字面上真正的清扫街道。此处体现了作者在求职过程中积极且不懈努力的态度。
2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及意义。
结合第④自然段父亲说的话“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可以知道父亲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第二层意思“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而这里的“……算了,别想了……”用来衔接父亲安慰“我”与提议上山采蘑菇两个不同的话题,省略号表示的是话题转换的作用。
故选C。
2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故事情节查找相关语句,进而分析人物的心情。
结合文章的第②自然段的语句“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可以知道故事情节——找工作受阻后回老家,“我”的心情——苦闷;
结合文章的第④自然段的语句“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可以知道故事情节——父亲提议去山上采蘑菇,第⑤自然段的语句“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可以看出,“我”的心情——期待;
结合文章的第⑥自然段的语句“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可以知道故事情节——蘑菇被别人采光,“我”的心情——失望;
结合文章的第⑥自然段的语句“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第⑧自然段的语句“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可以知道故事情节——摘山果卖了钱,“我”的心情——惊喜;
结合文章的第⑧自然段的语句“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以及第⑨自然段语句“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可以知道故事情节——父亲买蘑菇做汤;结合文章的第⑩自然段的语句“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可以知道“我”的心情——疑惑。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知道父亲的教育方式非常巧妙且富有智慧 。
首先,父亲通过实践启发 儿子:第④—⑩自然段中,父亲没有直接对儿子进行说教,而是通过带儿子去采蘑菇这一实践活动,让儿子在亲身体验中领悟生活的哲理。当发现蘑菇被人采走后,父亲引导儿子摘山果去卖,最终用卖山果的钱买了蘑菇,这一过程让儿子深刻理解了“走弯路”有时也是通往成功的一种方式 。而第 自然段“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最终证明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
其次,父亲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 :第④—⑩自然段中,他让儿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教育。通过采蘑菇、卖山果等有趣的事情,父亲不仅让儿子忘记了找工作的苦闷,还让他在实践中学会了变通和适应 。
再次,父亲注重引导而非强加 :父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儿子自己思考和领悟,而不是强加自己的观点。他通过提问、让儿子参与决策等方式,激发儿子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使儿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启发 。
因此,父亲的教育方式巧妙、富有智慧。父亲通过实践启发、寓教于乐和注重引导等方式,使儿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了生活的哲理,学会了变通和适应。
2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及作用。
仔细阅读文中第 自然段句子“蘑菇转了一个弯,最终还是来到了我碗里。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了解到第一次“蘑菇转了一个弯”指的是为了喝到蘑菇汤而选择购买蘑菇的间接方式,这种行为象征着面对困境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隐喻在生活和工作中需灵活面对困难,并选择绕道而行的思维方式;
仔细阅读文中第 自然段句子“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一个弯。”结合第 自然段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可以了解到,第二次“蘑菇转了一个弯”则是主人公在面对就业困境时,从保安入职,最终展现才能的过程,表明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改变路径,采用间接的方法来达成目标,寓意在于展现灵活处事与耐心等待机会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