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
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
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B. C. D.可吸入颗粒物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过滤 D.称量氯化钠
4.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5.下列对宏观性质或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钠元素和镁元素存在本质区别,因为钠原子和镁原子的质量不同
B.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因为物质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因为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6.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为,的化学式为
A. B. C. D.
7.疫情防控,消毒至关重要。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常用戊二醛(化学式C5H8O2),下列关于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戊二醛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C.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戊二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
8.如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装置,气体从最左端玻璃管口进入,其中右边铜丝上的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浸过紫色石蕊溶液干燥后的棉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K2关闭、K1打开时,可在a处放燃着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收满
B.当K1关闭,K2打开时,铜丝上的④号棉球先变红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9.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杂质) 操作
A () 点燃混合气体
B () 加水溶解、过滤
C () 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 隔绝空气加强热
A.A B.B C.C D.D
10.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二、填空与简答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镓离子的符号为 。
(2)图中A、B、C所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是 (填字母)。
(3)A、B、C三种粒子中, (填序号)与镓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2.新情境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我国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
(2)航天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向其中加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 。
(3)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2所示,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13.“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学习物质转化的重要方法。
(1)如图1是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X点对应的单质有多种,任写出其中一种的名称,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2)利用某新型催化剂可将和转化为甲烷和Z,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Z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题
14.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实验一:研究氧气的制取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起到 作用,反应结束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填“有”或“没有”)改变。
实验二: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3)选用试剂。按如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实验编号 试剂
Ⅰ 块状大理石、稀硫酸
Ⅱ 块状大理石、稀盐酸
Ⅲ 粉状大理石、稀盐酸
如表中实验Ⅰ对应如图曲线 (填“甲”“乙”或“丙”)。小组同学决定用实验Ⅱ的试剂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用实验Ⅲ试剂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4)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小组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时想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图1中的 作发生装置。
(5)选择收集方法。已知:二氧化碳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种类 水 酒精 饱和溶液
每毫升液体中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几乎不溶
利用图3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对集气瓶中的液体(水、酒精、饱和溶液)进行选择。
①选择时首先排除酒精的原因是 ;
②最终选择的液体是 ,该液体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③用如图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 (填“”或“”)口通入。
四、计算题
15.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除具有观赏性外,还有药用价值,其根制成的名贵中药“丹皮”中含有的丹皮酚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请回答:
(1)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丹皮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丹皮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A、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2.A
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选:A。
3.A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不正确;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或碰到试管壁,故B正确;
C、过滤操作为: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部靠烧杯内壁),故C正确;
D、称量氯化钠时左边放氯化钠,右边放砝码,故D正确。故选A。
4.C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
C、 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
5.D
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则钠元素和镁元素存在本质区别,因为钠原子和镁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A解释错误;
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由于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所以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二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解释错误;
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因为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D解释正确;
6.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可知,反应前锂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4、8、2,反应后锂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0,则2X中含有4个锂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锂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Li2CO3。故选C。
7.A
A、根据化学式知道戊二醛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错误;
C、戊二醛中C、H、O的质量比是:,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D、戊二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
8.D
A.当K2关闭、K1打开时,可在a处放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收满,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满,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K1关闭,K2打开时,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铜丝上的④号棉球先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可观察到④号棉球比①号棉球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本身的原因,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9.C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A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B错误;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
D、C与CuO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D错误。
10.C
A、由分析可知,x的值是31,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为:(20-13):(31-20)=7:11,如果甲、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不符合题意;
C、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丁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丁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0-13):(20-16)=7:4,不符合题意。
11.(1)
(2)BC/CB
(3)C
(1)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镓离子的符号为;
(2)A、C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原子,B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为离子,且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则B、C对应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3)C粒子与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
12.(1)防止暴沸
(2) b 增强水的导电性
(3)杀菌消毒
(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填:防止暴沸。
(2)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玻璃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b。
(3)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杀灭水中的病菌、微生物。故填:杀菌消毒。
13.(1) 金刚石或石墨等
(2)H2O
(1)X点对应的单质有多种,有金刚石、石墨等,Y是碳的氧化物,且碳的化合价为+4价,Y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某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烷(CH4)和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8、2,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4、0,则2Z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Z的化学式为H2O。
14.(1) 酒精灯 分液漏斗
(2) B 催化 没有
(3) 丙 粉状大理石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太快
(4)C
(5)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酒精中溶解性最强 饱和溶液 混合物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酒精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反应结束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故填:B;;催化;没有;
(3)实验Ⅰ中块状大理石与10%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发生,所以实验Ⅰ对应如图曲线丙;由于粉状大理石与7%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所以不用实验Ⅲ药品制备二氧化碳,故填:丙;粉状大理石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太快;
(4)由于C装置中块状大理石在多孔隔板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反应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填:C;
(5)①由表格可知,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酒精中溶解性最强,所以选择时首先排除酒精,故填: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酒精中溶解性最强;
②由表格可知,二氧化碳在饱和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所以最终选择的液体是饱和NaHCO3溶液;该液体中含有水和NaHCO3,属于混合物,故填:饱和溶液;混合物;
③由于二氧化碳在饱和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所以用如图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b口通入,故填:b。
15.(1)166
(2)9:4
(3)65.1%
(1)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10+16×3=166,故填:166;
(2)丹皮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6×3)=9:4,故填:9:4;
(3)丹皮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65.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