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四)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四)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8 17:12:02

文档简介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卷(四)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的先祖既重视“言”即记录人们的语言,也重视“记事”即记录人们的行为,而语言与行为正是人类古事的两大要素。汗牛充栋的中华典籍中记载着中华先祖的嘉言与懿行,它们构成了意义深远的中国故事。
试看“记言”: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思想结晶载于典籍。“己所不欲,勿加于人”伦理学原理,“民贵君轻”的政治学原理,“和为贵”“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观念,“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乃至“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环境保护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战争思想,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可贵思想资源,尤需深入研究,准确阐释,广泛宣扬。
再看“记事”:中华传统文化素有“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倾向,在讲故事的维度上同样如此。神话是早期人类最流行的故事,但中国神话的虚构程度远低于“两希”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后羿、大禹等人物的英雄事迹都是除害安民,而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人物分别发明了筑室居住、钻木取火及农业生产。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希腊神话的情节更加丰富生动,而中国神话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前者的情节大多发生于虚拟的天廷,而后者的背景却是真实的人间。古希腊人说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廷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的先民却认为这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自己发明的。尧、舜、禹是史家用“信史化”的方式记载的上古贤明君主,他们的英雄事迹皆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诸如此类神话故对后代的志士仁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堪称古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摘编自莫砺锋《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
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再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之后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就如同在空中“打水漂”,这一返回过程也被人们称为“太空打水漂”。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摘编自喻思南《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既是深刻的思想理念又是务实的工作方法,体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通过话语权的建构来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成功经验、故事中的道理传播出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同西方有所区别,价值观的传播需要一套系统的话语体系。最后,话语权对凝聚人民共识、增强‘四个自信’是重要的力量和途径。”由此,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顺应时势的科学战略谋划。
一个世界性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不能没有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否则在世界政治中必然处于守势。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在把握话语体系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话语体系的独有“个性”,通过不断增强和彰显中国特色,才能使话语体系保有源源不竭的活力。
(摘编自李文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2028年11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也适合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值得大力宣扬。
B. 中国探月工程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样命名契合国人对月球的美好想象,也彰显出中国特色。
C. 尧舜禹的英雄事迹能够对后代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因而史家选用“信史化”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故事。
D. 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能传播成功经验,促进中西价值观的交流,还能凝聚人民共识,增强自信。
2. 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在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进行对比,意在强调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可信,也表明古代神话故事可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B. 材料二中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达到了充分利用大气层进行减速的目的,这直接反映出我国航天技术之高超。
C. 材料三引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表明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国家话语权不足的体现。
D. 从过去先人对“记言”与“记事”的重视,到今天中国探月工程的完美收官,这些都反映出中华民族有着丰富且值得传播的经验与智慧。
4. 材料二的语言既有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又有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分析。
5. 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国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诸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野之上
苏天真

那个偏隅一方的村落,就是我的故乡——失曹河。它被周围的矮山卧龙般围起,仿佛安详地躺在春天的摇篮里回忆。火车从它的腰间驶过,车窗外,春天的大门洞开,万簇光芒从泥土中射出,照亮所有越冬而来的植物,和所有埋在土地中的种子。①大自然将绿色和花朵点燃,在车窗两边铺开了或葱绿或金黄的缎带,涂抹了原野、树梢、鸟儿、天空和云朵,大地繁茂,红瘦绿肥。整个原野和世界都正忙于生长,广袤的土地上,植物们的生长虽拥挤而不混乱。那些浓密的庄稼、野草、荆棘、灌木已把整个原野封锁,连河道、坝埂、溪涧、山道、草垛、栅栏、桥涵……也被全部占满。
进入庐南的列车继续喧嚣远去,人车稀少,景色更加迷人。东南群山连绵,沿途山谷沟壑、田园炊烟的朴素清静,就像是黄公望的水墨山水画,粉墙黛瓦,柴扉鸡鸣,溪流清且泛起涟漪,石桥两岸获花白絮。但刻骨的伤感突然敲击了我的双眼,要是能够推开车窗,清风抹在脸上,那就是回到了少年。我的灵魂就如这小径一样被掩埋,被丢失。我承认我被原野所征服。就算偶尔从黑夜与北方长驱而来的寒风也不能让原野低首,因为生长是春天的宏大象征。②一撮嫩绿的苗儿,在经历激越和萌动之后,充满结实的力量,像从岁月中伸出来的手臂,有力地钳制住了我。这原野的盛事,将在明亮的苍穹下,悄悄完成。
万物从容,唯我慌张。我在想,春天的原野隐匿有生命和死亡的气息,这正是万物发轫的力量所在,这世界没有比生与死靠得更近的事物,正如光芒从四面八方袭来,它将整个原野刷上绿油油的油漆,包围了山峦、原野、大地,蔓延至无边无垠的天尽头,那些生长皆归功于死亡,没有死亡,哪有万物之始。
往故乡去,一路田舍山村,山不算深山,混杂了初春的寒冷,混杂着春草的萌动。天空碧蓝如洗,一座石桥横陈脚下,不出数步便见竹篱木栅,围着一个个枯疏的小院。山坡平缓,村落静谧,山坳里房屋散落,不见人影。路前阔大的原野是一片收割过的稻田,一簇簇稻茬枯白,其间却有新绿生出,细幼表嫩,泽气丰沛。
但我并不陶醉和迷恋春天暴动般的生长。此时,万物在生长中抬高大地,曾经板结的小径茅草疯长,把小径覆盖。一些树留存着,附着曾在此生活的烟火气息。他们的痕迹寄生在树上,但原野依稀生动。草木在长,也在衰老枯萎,但我却在它们之间找回散去的先人的灵魂。

一个人的命运永远被情势所裹挟。但凡心有格局,不为世俗规则所囿,遇事不惊,宠辱皆忘。一直在磊落、单纯及天真,何曾动摇懈怠?这是陶潜、李白、苏轼等践行晴耕雨读的一生写照。只可惜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我穿行于原野荆棘中,满身伤痕。生活一直在教我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跟自己的内心独处。
当我们从一个静止的制高点向下看,那些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年复一年,总有一天成就你一颗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所以,命运的改变如同蹦极,但它们只在内部,外在的变化,由时间操控,我并不看重。我一直喜欢那些烟火气息十足,以及以英雄豪杰命名的地名,以一种标志的方式,永远与天地同在,如家乡的夹板石、牛王庙、观音台、失曹河、将军山……如果你认为它们会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因为名字已成为年代久远的符号。
如果删除原野的成分,我不知道对故乡的情感是否会减弱一些。是的,原野上的草木山川是故乡最柔软的部分。那个叫夹板石的地方,是不是真有一块庇护一方水土的巨石?有文字说三国曹魏屯兵于此,于帅帐前置有两块石板,石上镌刻“旗杆石”,俗称“夹板石”,看罢令人哑然。这当然与当时的地名无关,而曹魏的旗杆置于此,则是关乎这方水土的今生来世的描述。③无边的云彩漫涌恣意,淡青的山峦在云端上翻滚,将军横刀立马,士兵披甲戴盔,威风凛凛,正策马疾驰而来,两边的路基犹如马蹄卷起尘雾,厮杀震天,天昏地暗,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何时都让人产生沙场鏖战的联想。此刻,一辆小汽车沿着公路向东疾驰,几头黄牛在农人的牵扯下慢悠悠地越过路面,向着对岸草木深处更深处。
在夹板石面前,忽然想起儿时家父教我的这首《观沧海》,不禁有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的豪情万丈之感慨。而今,夹板石也只剩下半边高大的石条横卧于村前的路基旁,杂草萋萋。“旗杆石”字字沉静,在阳光下越发闪光,而在阴雨迷蒙中又包裹着一层神秘的气息。有时,我会看上许久,一时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代,现代,只在恍惚一眼间。
三十年前,我从这片土地走进城市,我最初的人生梦想是从这里发源,这里的山水田园和树木竹草,是我的精神养分,她的兴衰捆绑着我情感中的每一根神经。
而今,我走进一家小院,露天地面被水泥硬化,院里有鸡觅食。有一老者坐在小院石凳上,烟雾罩住他赤红的面庞,沉默如那张石凳。我主动凑过去与他搭讪,我说我也是这个村的人,待我说出我父母的名时,他才把现在的我和童年的我统一到我身上。④那份神情,有点羞怯,有点欣悦。我印象中他就像清水中的一条鱼,那么适意。
年月悄无声息地苍老着,似晚秋霜风。霜风吹败了草木,置身这白白苍苍的暮霭晨岚,听闻这响如天籁的溪声河流,看尽这山野间绚烂的红蓼黄菊……这就是最爱的故乡啊。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的开头介绍了“我”的故乡——失曹河的景色:被矮山包围,火车从腰间驶过,生机盎然。
B. 【一】的倒数第二段选取天空、石桥、竹篱木栅、小院等景物,不见人影,体现了村落的静谧、荒凉。
C. 家乡的夹板石、牛王庙、将军山等地名或烟火气十足,或与英雄豪杰有关,其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夹板石。
D. 现在的夹板石只剩下半边高大的石条横卧于村前的路基旁,虽然已不完整,但依然能触动作者的内心。
7.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主要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大自然“点燃”“铺开”“涂抹”的动作,展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
B. 句子②中的“钳制”具有力量感,照应前文“充满结实的力量”,表现了“我”被嫩绿的苗儿深深地吸引,
C. 句子③由历史写到当下,过去夹板石将士威风凛凛、策马奔腾的场景与现在农人悠闲牧牛的场景形成对比,
D. 句子④具体展现了村中老者的神态,并运用比喻手法,将处于闲适状态中的老者比作清水中的鱼,生动形象,
8. 文章以“原野之上”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9. 文章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唐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殷汤遭夏桀无道,残贼天下,于是汤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见桀无道虐行,故伐夏放桀,而王道兴跃。革乱补弊,移风易俗,改制作新,海内毕贡,天下承风。
纣为天下,残贼奢佚,不顾邦政。文王百里,见纣无道,诛杀无刑,赏赐不当,文王以圣事纣,天下皆尽诚知其贤圣,从之。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刳妊妇,残朝涉。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赡天下,封微子于宋。
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乃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
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强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
(摘编自《越绝吴内传第四》)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察周公A之册B知周公C乃有盛德D王E乃夜迎F周公G流涕而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股,大腿;与成语“悬梁刺股”中的“股”意思相同。
B. 亡,逃亡;与《六国论》中“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的“亡”意思不同。
C. 赡,供给、供养;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此惟救死而恐不赡”的“赡”意思相同。
D. 偃,倒下;与《项脊轩志》中“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的“偃”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认为伤身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声色滋味,如吃喝、音乐,女色,一旦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就会酿成灾祸。欲望越多,伤害越大。魏征对唐太宗的观点非常赞同,认为其符合古人的道理。
B. 殷汤兴兵讨伐夏朝,流放夏桀,在历经一系列改革措施后,海内诸侯纷纷来向他朝贡,天下百姓也沐浴到了教化。
C. 比干、箕子、微子在商朝为臣时,纣王认为比干是国家的叛贼,于是把他和箕子囚禁了起来,微子见势逃到外地躲避灾祸。
D. 晋文公未执政时,他遭受迫害,在国内无法立足,于是逃奔到了翟国。当他执政后,他尊敬贤臣,修明法令,诸侯都听从他号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2)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
14. 材料二中哪些君王的为政措施,与材料一中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为政思想相违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石浪: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 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无罪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首化用《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纫秋兰以为佩”句,以示词人效法屈原,追求高洁品格。
B. 词人选取“蛾眉”“宝瑟”两个意象,哀叹蛾眉秀美招嫉,宝瑟清音因无知音而绝弦不再弹奏。
C. “冉冉”一词意极沉重,感慨时光渐渐流逝,词人面对芳洲,只能哀叹何处去寻觅心中芳草。
D. 词人醉而奇想,唤起屈原一起唱歌,石龙伴舞,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16. 《离骚》开创的“香草美人”寄托情意的手法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辛弃疾这首词很能体现这一传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从民心、人性同理心的角度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地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流水以其连绵不断,奔腾不息的特点,往往成为古诗词中表达无尽愁苦的意象,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大题共3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百顺十一岁那年,镇上铁匠老李给他娘做寿。老李的铁匠铺叫“带旺铁匠铺”,打制些饭勺、菜刀、斧头、锄头、镰刀、耙齿、铲头、门搭等。铁匠十有八九性子急,老李却是慢性子:一根耙钉,也得打上两个时辰。但慢工出细活,这根耙钉,就打得有棱有角。饭勺,菜刀、斧头、锄头、镰刀、铲头、门搭等,淬火之前,都烙上“带旺”二字。方圆几十里,再不出铁匠。不是比不过老李的手艺,是耽误不起工夫。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卖东西讲究个吆喝。但老杨卖豆腐时,却不喜吆喝。吆喝分粗吆喝和细吆喝。粗吆喝就是就豆腐说豆腐:“卖豆腐喽——”“杨家庄的豆腐来了——”细吆喝就是连说带唱,把自己的豆腐说得天花乱坠:“你说这豆腐,它是不是豆腐?它是豆腐,可不能当豆腐,那当啥呢?豆腐就是白玉和玛瑙……”老杨嘴笨,溜不成曲儿,又不甘心粗吆喝。可老杨会打鼓,鼓敲着鼓面,磕着鼓边,能敲打出诸多花样:于是另辟蹊径,卖豆腐时,干脆不吆喝了,转成打鼓。
18. 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原本就他一个亲历者,别人不知个中原委也在情理之中。
B. 线上销售客服就电池动力不足这个问题作了详细、全面的回答。
C. 大人们总说,只要辛勤耕耘就能够有所收获,我对此坚信不疑。
D. 他记得幼儿园就在前面的胡同里,可是新改的道让回忆落了空。
19.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堆叠同类词语,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20. 两种吆喝在语言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大题共2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令甫过立冬,秋禾已经收割,  ①  的田野蜷伏着绿茵茵的麦苗。宋城村东南,几段土黄色残破的城垣兀立于旷野之上,遗世而独立,阳光照耀下格外惹人的眼。最东侧的一段保存较为完好,虽然看不到一块砖,全是夯土,却很“有型”,保持着墙的形体,没有坍塌委地的颓败模样,仿佛一个  ②  的老人,依然残留着一份硬朗。
我沿着羊肠小道爬上了城墙,时近中午,太阳正好,晴空中偶有白云舒卷。高低不平的城墙上那些密布丛生的荆棘和小槐树还顽强地绿着,尽管和黄色斑驳着。站在城墙上远望,我发现南面和西面断断续续都遗存着一截一截的断壁残垣,合起来一座矩形城郭的大致轮廓居然出现在眼前。我由衷地为这样一座历经战乱兵燹、自然侵蚀的荒弃的城垣竟然至今还能保存着大体的模样难得而惊叹。要知道,西方建筑是石头结构,不易损毁,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堡遗址都保存完好,而中国建筑是砖木结构,一把冲天大火就会将一座  ③  的建筑化为乌有。城墙荒废后有用的砖被捡走,唯余的就是夯土。夯土向来和土地一家亲,极易打成一片,而这些夯土能挺立着努力和脚下的土划清界限,一挺就是千年。即便肢残体破,身矮貌寝,也是有模有样,可谓一条土汉子!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作者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刚回到阿勒泰的李文秀还在被一事无成困扰着时,她问妈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妈妈张凤侠说:“啥叫有用,李文秀,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是不是?”
这段讨论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热点,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卷(四)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答案】1. C2. D
3. B4. ①客观真实。文章不仅运用专业术语,还列举了相关的具体数据,如“高精度导航参数”“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10. 9km/s的速度”等,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②形象生动。如材料二在介绍嫦娥六号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时,用了“太空打水漂”这一比喻,让复杂的返回方式变得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
5. ①学习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华历史典籍中具有普适价值的思想资源,如先哲经典作品、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等,造福世界。
②开拓创新,提升综合国力。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大力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掌握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展现中国力量。
③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只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才能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传播中国成功经验,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答案】6. B7. C
8. ①直接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原野之上充满生机的景色是文本的主要写作内容,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原野的深刻情感。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原野之上是怎样的场景?作者以此激发读者想要深入阅读的心理。
9. ①对自然与生命力的赞颂:原野上一切草木都在努力生长,展现了勃勃生机。②对生与死的深沉思考:生与死相依相存,没有死亡就没有万物的开始。③对做人行事的感悟:人应心有格局,处变不惊,保持磊落、天真等。④对故乡的铭记与热爱:故乡是梦想的发源,即使岁月流逝,故乡也不能忘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题,20分)
【答案】10. BDG
11. C12. C
13. (1)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就近从自身获得它,因此能从远处外物体察治理国家。
(2)周武王封弟弟姬旦为周公,让他辅佐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纪还小,周公以臣子的礼节侍奉成王。
14. ①夏桀惨无人道,残杀臣民;
②商纣残暴狠毒又骄奢淫逸,不行仁义,诛杀不按法度,赏赐不讲原则,剖杀孕妇,残害渡河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就如同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而人却死了。如果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没有自身端正而影子弯曲,君主治理得好而下面混乱的情况。我常常思考能损伤自身的不在身外之物,都是由于放纵欲望而酿成灾祸。如果沉溺于美味佳肴,玩赏喜爱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而且再说出不合理的话,百姓就会人心涣散,怨恨产生,背离叛乱也就兴起了。我每当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自己。”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智慧的君主,也都是从自身做起,所以能够推及万物。从前楚庄王聘请詹何,询问他治国的关键,詹何用修养自身的方法来回答。楚王又问怎样治理国家,詹何说:‘没听说过自身修养好而国家却混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和古代的道理相同。”
材料二:
商汤遭遇夏桀不行正道,残害天下,于是商汤任用伊尹,实行最为圣明的治国方略。看到夏桀不行正道、暴虐无道,所以讨伐夏桀、流放夏桀,于是王道兴盛。革除混乱、弥补弊端,移风易俗,改革制度、创造新制,四海之内都来进贡,天下人都敬服其风尚。
商纣王统治天下,残害百姓、奢侈放纵,不顾国家政事。周文王只有方圆百里的土地,看到商纣王不行正道,诛杀没有刑罚标准,赏赐不恰当,周文王以圣人的品德侍奉商纣王,天下人都完全知道他贤明圣德,都跟随他。周文王去世九年,天下八百诸侯,一下子都在孟津会盟。没有约定却言辞一致,没有招呼却自动前来,都知道周武王忠诚守信,想要跟随周武王,和他一起讨伐商纣王。在这个时候,比干、箕子、微子还在,周武王认为他们很贤能,不敢讨伐商纣王,就退兵返回诸侯各国。过了两年,商纣王残杀比干,囚禁箕子,微子离开商纣王。纣王剖开孕妇的肚子,残害早晨过河的人。周武王看到贤臣已经不在了,就向天下诸侯宣告,起兵讨伐商纣王,杀死了他。周武王还没有下车,就先分封比干的坟墓,打开国家的粮仓,来赈济天下百姓,把微子封在宋国。
周武王封弟弟姬旦为周公,让他辅佐周成王。周成王年少,周公像臣子一样侍奉他。在这个时候,不把赏赐给予没有功劳的人,不把刑罚施加给没有罪过的人;天下家家衣食富足,谷物茂盛美好;役使百姓按照时令,用礼义教导他们;对上顺应天地,恩泽惠及边远的民族。在这个时候,管叔、蔡叔不知道周公的贤德而在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于是辞去职位出走,到边境巡视一年。天上狂风暴雨,日夜不停,五谷不生长,树木都倒下了。周成王非常恐惧,就打开收藏金属束着的匣子,察看周公的策书,知道周公有高尚的品德,周成王于是在夜里迎接周公,流着眼泪前行。周公返回国都,上天回应他的福泽,五谷都生长起来,树木都立起来了,天下都富足了。
晋公子重耳的时候,周天子势力微弱,诸侯用武力互相征伐,强大的人成为国君。晋文公被侵犯迫害,失去国家,逃到翟国。晋惠公去世三个月后晋文公得以返回掌管国政,敬重贤人、申明法令,率领诸侯朝拜周天子。于是诸侯都听从他,周天子于是尊崇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题,9分)
【答案】15. B16. ①以兰佩芳菲比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国人的才干。 ②以蛾眉空好比喻自己虽有高洁操守但横遭嫉妒排挤。③以宝瑟弦断比喻自己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 ④以芳洲水涨,芳草难觅比喻年华老去,理想难以实现。 ⑤以“唤起湘累歌未了”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答案】 ①. 秦爱纷奢 ②. 人亦念其家 ③. 君子生非异也 ④. 善假于物也 ⑤. 流水落花春去也 ⑥. 天上人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大题共3题,13分)
【答案】18. D19. ①两处都罗列物件,舒缓节奏。②第一处体现了打制出的器物的丰富与多样,③第二处与人物的“慢性子”相统一。
20. ①粗吆喝直接明了,②将“喽”字和破折号放在句末,③使吆喝声悠长。④细吆喝运用了设问、比喻等手法,⑤强调豆腐白嫩、有光泽等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大题共2题,7分)
【答案】21.
①一马平川 
②风烛残年 
③美轮美奂22.
这样一座荒弃的城垣,历经了战乱兵燹、自然侵蚀,竟然至今还能保存着大体的模样,殊为难得,我由衷为之惊叹。
四、作文(60分)
23.
【答案】例文:
万物逍遥,何问用否?
阿勒泰无垠草原之上,草木静静生长,不问有用无用,只随风摇曳,自在逍遥。当李文秀在阿勒泰的草原上,面对妈妈的回答,她或许开始领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有用与否”的外界评判,而在于内心的自在与超脱。
李文秀的困扰有其渊源。自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一切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人们用“职业赛道”取代“人生规划”,不断以加速度从“出发”直抵“到达”。一个个成就被“打卡”,一项项发明被“解锁”,世界发展一日千里,财富丰盈前所未有,然而人们却越发焦虑与紧张——唯结果论成为通行真理,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竞争者心照不宣的准则。
在此番你追我赶,唯恐落于人后的时代潮涌中,“无用”的评价将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然而,我们未必不能手捧《庄子》,来一场心灵的逍遥游。
放下“有用与否”的执念,方得自在情怀。鲲鹏之显现,旨在映照小雀之浅薄。然而我们若执迷于大鹏之伟力,计较“以大鹏之用,可取代多少架货运飞机”,这岂非重蹈小雀之覆辙?鲲鹏寓言的精髓,非在于力量之大小,而在于视野之开阔,或曰境界之提升。小大之别,实则是眼界之高下。数丈与九万里,自不可相提并论。立于不同高度观世,景象自是大相径庭。若你纠结于外部评价,得失纠葛间,难免落得彻夜难眠,然而换个角度看,鲲可以化作鹏,庄周可以化作蝴蝶,山、水、你、我俱融化在十日并出的光芒中,又有何执念呢?
具备“顺其自然”的心境,拥抱自我丰盈。宋荣子洞察人间纷扰,超脱荣辱之境,却仍未能触及逍遥之真谛,盖因其尚未达到无我之化境;列子乘风而行,风停则必坠凡尘。宋荣与列子,皆有所依凭,而人生若有所待,便如身负枷锁,难以自在。万物自有意义,对李文秀而言亦是如此:当她顺应自然,内心无羁之时,天地灵韵便汇集到她的笔下,流淌出关于阿勒泰的诗篇,昭示出草木有情,万物自有意义。
人生于世,或许我们都免不了迎来送往、身不由己,也难免遭遇寒风彻骨、无计可施的时刻。但请不要忘记每个人心中那片阿勒泰草原,它让我们挣脱实用主义的枷锁,以超越之姿,审美之心,旷达之怀,自在逍遥。
PAGE
第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