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6课《最大的麦穗》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Xī là______ maì suì______ mǎn yì______ dìng duó______
答案:希腊|麦穗|满意|定夺
解析:
分析:希腊,是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的南端的共和制国家。麦穗,麦茎顶端的花或果实部分。满意,意思是意愿得到满足。定夺,释义为决定事情的可否或取舍。
点评:拼写时注意“腊”是“月”字旁;“穗”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满意”的“意”不要写成“义”,“夺”注意书写。
2、多音字组词
数shù_______ shǔ_______ 中zhòng_____ zhōng_____
答案:数学|数落|相中|中间
解析:
分析: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落,列举过失加以指责。相中,看过后,觉得满意。中间,指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点评:字形分析法指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来猜谜语的方法。将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3、我是拼音小能手
山谷 谜底 摘下 脑袋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答案:shān gǔ|mí dǐ|zhaī xià|nǎo daì
解析:
分析:山谷,指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谜底,猜字谜是一种汉族传统文字游戏,属于传统猜灯谜的一种形式。它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摘下,选出,挑。脑袋,脊椎动物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生命机能的主要调节器。人脑是结构最复杂、功能极其完善的物质。它是思维的器官,是心理、意识的物质本体。
点评:拼音时注意“山”是舌尖后音;“谜底”的“底”读三声;“摘”舌尖后音,不要写成舌尖前音;“脑”三声。
4、写出近义词
嘲笑—_______ 肯定—_______ 实在—_______
答案:嘲弄|确定|实惠
解析:
分析:嘲笑,讽刺挖苦别人,含有讽刺、不满意等意味的笑。确定,指固定;明确肯定。实在,是一种对人的表达方式的定义,大多指某人语言和思维表象一致,也就是说某人的言行一致,语言和思维一致,同言行不一相对。
点评: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5、写出反义词
向前—_______ 满意—_______ 准确—_______
答案:向后|失望|失误
解析:
分析:向前,面向前方。满意,意思是意愿得到满足。准确,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6、形近字组词
谜_____ 泡_____
迷_____ 饱_____
答案:谜底|迷路|泡面|饱满
解析:
分析:谜底,猜字谜是一种汉族传统文字游戏,属于传统猜灯谜的一种形式。它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迷路,指迷失方向感。泡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饱满,指丰满;充实;充足;充满感情的。
点评:字形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7、解释下列词语
①埋头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定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专心致志,不分散精力。|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解析:
分析:埋头:指专心致志,不分散精力。例,学习需要埋头苦干的精神。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例,家里的大事都是爸爸定夺。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实实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挑挑捡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班同学都实实在在的。|我们领书的时候谁都不挑挑捡捡。
解析:
分析:实实在在,真实的,不夸张的实实在在的含义。如,我班同学都实实在在的。挑挑捡捡,指从中仔细挑选。如,我们领书的时候谁都不挑挑捡捡。
点评: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9、照样子写句子
实实在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答案:挑挑捡捡|摇摇晃晃|大大方方
解析:
分析:挑挑捡捡,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摇摇晃晃,左右摇摆,不稳定。大大方方,大大落落,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点评: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 http: / / baike. / view / 3117733.htm" \t "_blank )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二、填空题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_________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不说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没有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小动物。
解析:
分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 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不得不”、“怎能不”、“非不”、“不能不”等。
点评: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__________②蚂蚁吃了一条大虫。_____________
答案:森林爷爷把妖魔战胜了。|蚂蚁把一条大虫吃了
解析:
分析: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武松)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老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点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进退_____ 大摇大摆_____ 籽粒_____
答案:进退两难|大摇大摆|籽粒饱满
解析:
分析: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籽粒饱满,指麦子之类颗粒饱满。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_______________②咱们早就分好了。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的一生不就是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吗?|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
解析:
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改变标点符号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4、我能写的最美
麦穗 扔掉 准确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麦穗|扔掉|准确
解析:
分析:摹写时,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然后,一笔写成,即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特别是“蒂”和“诫”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5、查字典
“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读____
答案:禾|17|suì
解析:
分析:“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禾部。再查17画,读suì。阅读时如果碰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只知道它的字形而不知道它的读音和意义,作文时如果要用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忘记了写法,这时就要靠工具书的帮助。
点评: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呢 这里向你介绍三种最常用的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还有一种是笔画查字法。
1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在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关键时刻没有抓住,从而导致问题复杂化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失良机
解析:
分析:错失良机:在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关键时刻没有抓住,从而导致问题复杂化。例,作为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错失良机。
点评:在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解释词语,反过来,如果知道意思我们也能写出词语。
17、扩句
①地里都是麦穗。___________________②弟子们听话。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18、缩句
①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_______________②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望麦垄。|小麦摇晃脑袋。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 ( http: / / baike. / view / 278361.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19、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
答案:拟人
解析:
分析: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点评: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649419 / 12216276.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调整语句,运用特定 ( http: / / baike. / view / 65408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 ( http: / / baike. / view / 120476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方式和方法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69819 / 5086681.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 ( http: / / baike. / view / 224293.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_____________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很感动。|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很喜欢她。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把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做法,称为句型的转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简单句句型的转换、复合句和并列句句型的转换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掌握和了解这些转换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一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追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前的一穗”指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前面的“颗粒饱满的麦穗”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解析:
分析:文中“最大的追求”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眼前的一穗”指的是前面的“颗粒饱满的麦穗”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课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一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写一句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就像维也纳早晨的阳光。
解析:
分析:关于机遇的名言有很多,如,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就像维也纳早晨的阳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积累。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最大的①”指的是______________。最大的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大的①”指的是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最大的②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
解析:
分析:文中“最大的①”指的是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最大的②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
点评: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解释“错失良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本文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关键时刻没有抓住,从而导致问题复杂化。
(2)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解析:
分析:错失良机,在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关键时刻没有抓住,从而导致问题复杂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写启示,要求我们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才能写好启示。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把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 _____
(2)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粉红|深红
(2)喜欢,从“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这句话看得出来。
解析:
分析:学生要掌握表示颜色的词语。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