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橘子州 楔(xiē)入 遒劲(jìn) 蛛丝蚂迹
B.笑咪咪 百舸(kě) 慰藉(jiè) 层林浸染
C.黑黝黝 憎(zēng)恶 执拗(niù) 书生意气
D.竟自由 追溯(sù) 炽(zhì)热 梳装打扮
2.阅读下面文段,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___①____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___②____、失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他___③____,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闻一多___④____,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
A.贯穿 迷惑 责无旁贷 博学多才 B.贯穿 迷茫 义无反顾 博学多才
C.纵贯 迷茫 责无旁贷 博闻强识 D.纵贯 迷惑 义无反顾 博闻强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快递小哥夺冠的例子,我们明白了热爱诗词和身份职业无关。
B.“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C.《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获得高达5亿美元的票房。
D.火车尽管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社会情绪能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
①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
②而智商的高低,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
③只要你不断学习,知识就会长进,智商就会提高
④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
⑤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⑥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⑥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④⑤①③②
二、文言小题
5.下列各项文学常识对应无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沁园春”词牌名——古典诗歌——粪土当年万户侯
B.《诗经》——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浪漫主义——“四书”之一
C.《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李白——浪漫主义——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D.《劝学》——《荀子》——荀况——春秋后期——贵在积累,持之以恒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导者,《短歌行》是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慷慨悲凉。
B.《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D.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因诗内容广泛深刻,反映唐代社会动荡,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
7.下列句子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位卑则足羞 ⑦孔子师郯子
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⑨则群聚而笑之
A.①④/②⑦/⑤⑥⑧/③⑨ B.①④/⑧⑦/②⑤⑥/③⑨
C.②④/③⑤⑥/①⑨/⑦⑧ D.②④/⑤⑥⑧/①⑤/⑦⑨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也在根本性改变。
D.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界限清晰,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试图通过与“团体格局”的社会结构相比较,来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
B.材料二在论述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事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材料三中引用梁治平的话,意在说明: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导,也可以从当下发现,这对重新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
10.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弟子规》)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①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②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吾子:第二人称,您,即韦中立,他是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欲拜柳宗元为师。②屈子:对屈原的敬称。
11.下面各句中“师”的解释,全部具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
③辱书云欲相师 ④因抗颜而为师
⑤因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⑥人益不事师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召闹取怒乎
B.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蚓无爪牙之利
D.而谁敢炫怪于群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下面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肯定自古以来师对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B.韩愈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地位(贵贱)与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
C.韩愈提出的“师道”思想,招致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和嘲讽,这在柳宗元的文章中得到了证明。
D.柳宗元在文章中一方面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另一方面以韩愈为师的遭遇作为前车之鉴,暗示韩愈的做法不可取。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15.材料二的第二段,柳宗元用形象生动的喻体分别比喻韩愈和他自己,请你分别指出其使用的喻体,然后说一说使用这种比喻论证想要证明的论点是什么?
五、古代诗歌阅读
1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我来竟何事”劈头自问,引起读者关注,造成悬念。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
D.最后两句是说诗人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2)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
六、名篇名句默写
17.默写。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以高山、大海为喻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3)杜甫《登高》中“,”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既承接上文对赤壁景色的描写,又为下文周瑜的出场作铺垫。
(5)《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比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人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8.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19.“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20.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八、语言文字运用
21.临近五一小长假,我市在水上公园开展第一届“早点节”活动。这一举动极大推高了外地游客来津旅游的热度,成为我市文旅工作的亮点。消息传出,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假如你是一位即将参加此次“早点节”活动的商家,请向游客们推荐一种津味早点,说明其特点以及你进行推荐的原因,并为此次“早点节”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得少于20字。
九、作文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改天换地;《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袁隆平,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解决了中国乃至人类的温饱问题;《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的张秉贵,以最高的标准坚守普通的岗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与地坛》中的史铁生,虽处逆境,不断实现生命突围……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让生命饱放异彩,实现了最高的生命价值。
时光不会倒流,生命仅有一次,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具有更高的价值?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感悟,以“生命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A 项 “橘子州” 应为 “橘子洲”,“遒劲(jìn)” 应为 “遒劲(jìng)”,“蛛丝蚂迹” 应为 “蛛丝马迹”;B 项 “笑咪咪” 应为 “笑眯眯”,“百舸(kě)” 应为 “百舸(gě)”,“层林浸染” 应为 “层林尽染”;D 项 “竟自由” 应为 “竞自由”,“炽(zhì)热” 应为 “炽(chì)热”,“梳装打扮” 应为 “梳妆打扮”)
2.B(“贯穿” 指穿过,连通,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纵贯” 侧重纵向贯通,一般用于山脉、河流等。此处用于 “爱国主义” 这条红线,应用 “贯穿”。“迷惑” 指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迷茫” 指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也形容(神情)迷离恍惚。这里说他有过精神上的困惑,应用 “迷茫”。“责无旁贷” 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无反顾” 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此处强调闻一多为真理奋勇向前,应用 “义无反顾”。“博学多才” 指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博闻强识” 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这里强调闻一多在很多方面有才能,应用 “博学多才”)
3.C(A 项成分残缺,应在 “例子” 后加 “让”;B 项 “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 并列不当;D 项语序不当,应将 “尽管” 移到 “火车” 前面)
4.B(⑥是对 “社会情绪能力” 的介绍,应为首句;④中的 “这五个方面” 指代⑥中的 “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所以④应紧跟⑥;①③②是对智商的论述,且③中 “只要…… 就……” 与①中 “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 衔接紧密,②与后文 “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 中 “这些问题” 相呼应,所以正确顺序为①③②。故答案为 B)
二、文言小题
5. C(A 项 “古典诗歌” 表述不准确,《沁园春 长沙》是现代诗歌;B 项《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且不是 “四书” 之一;D 项荀况是战国末期人)
6. B(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 “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山水田园” 诗派表述不准确)
7. A(①④中的 “水”“师” 为名词作动词,分别是 “游泳”“学习” 的意思;②⑦中的 “师” 为意动用法,“以…… 为师”;⑤⑥⑧中的 “耻” 为意动用法,“以…… 为耻”;③⑨中的 “日”“群” 为名词作状语,分别是 “每天”“成群地”)
三、现代文阅读
8. A(B 项 “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表述错误,原文是 “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C 项 “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也在根本性改变” 错误,原文是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D 项 “界限清晰” 错误,原文说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界限并不清晰)
9. B(材料二未使用比喻论证)
10. D(A 项强调以自己为中心,在家尽孝悌;B 项以自己为中心,推己及人;C 项以自身修养为出发点,进而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D 项强调志向与诚信的重要性,未体现以 “己” 为中心)
四、文言文阅读
11. A(①“师之” 的 “师” 为意动用法,“以…… 为师”;②“师道” 的 “师” 为名词作动词,“学习”;⑤“可师者” 的 “师” 为名词作动词,“学习、效仿”。③④⑥中的 “师” 为名词,老师、从师的意思)
12. B(A 项,前 “乎” 是 “比” 的意思,后 “乎” 是语气助词;B 项,“乃” 都是 “竟然” 的意思;C 项,前 “之” 是结构助词 “的”,后 “之” 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前 “而”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 “难道”,后 “而” 表递进关系,可译为 “并且”)
13. D(柳宗元在文章中对韩愈 “抗颜为师” 是表示钦佩和赞赏的,并非暗示韩愈做法不可取)
14. (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师”,学习;“庸”,哪里;“于”,比)
(2)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众人”,一般人;“且”,尚且;“况”,何况)
15. 喻体:韩愈如蜀之日,柳宗元如越之雪。论点:社会上尊师之风不盛,从师学习会遭到众人的讥笑和反对,暗示了从师学习的艰难处境。
五、古代诗歌阅读
16. (1) D(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浩荡的汶水,随杜甫南行,并非真的跟随汶水南行)
(2) 这四句通过借景抒情和侧面烘托的手法表达思念之情。古城、古树、秋声等萧瑟的秋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从而暗示出对友人的思念;鲁酒不能使自己沉醉,齐歌也无法让自己愉悦,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因思念友人而无心饮酒听歌,进一步强化了思念之情。
六、名篇名句默写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5)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七、现代文阅读
18. BC(A 项狗娃出狱后有过报复心理,但并非不思悔改;D 项狗娃认识到的是亲情的重要,并非生命价值;E 项文章主题并非反映护林工作艰巨和思想教育工作,而是关于人性、亲情与宽恕等)
19. “雁阵” 象征着团结、秩序和希望。作用:主题上,雁阵的和谐有序与狗娃和驼爷之间的冲突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人性、亲情与和谐关系的思考,深化了主题;情节上,“雁阵” 的出现使狗娃和驼爷都受到触动,从而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情节的转折点。
20. 自然景物描写还有晚秋的野地、身后的湖水、湖畔倒下的松林、蓝空的日头、阳光等。作用:晚秋的野地和死静的湖水渲染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气氛,烘托出狗娃的报复心理;湖畔倒下的松林交代了故事背景,暗示了狗娃曾经的过错;蓝空的日头和阳光在文中与人物的心理变化相呼应,如阳光在刀上的闪烁烘托狗娃的冲动,后来的阳光又与雁阵的美好相映衬,推动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的转变。
八、语言文字运用
示例:推荐天津煎饼果子。它的特点是绿豆面摊成薄饼,夹上油条或薄脆饼,再抹上面酱、腐乳,撒上葱花、香菜等,口感丰富,外脆里嫩,香咸可口。推荐原因是煎饼果子是天津极具代表性的早点,制作便捷,营养丰富,能让人充分领略天津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宣传语:津味早点香满天,煎饼果子韵无边。一口煎饼果子香,满心欢喜游津城。
九、作文
略。(此作文题可从不同人物事迹中提炼出关于生命价值实现的观点,如胸怀大志、勇于创新、坚守岗位、逆境突围等,然后结合自身感悟,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创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材料二
二十一日,宗元说: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