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1.2 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1.2 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05 15: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2.热胀冷缩(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探究实践:※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态度责任:※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重点
※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
教学内容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的特性。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幅度比较小,在生活中不易觉察到,因而对热胀冷缩现象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知之甚少。为此,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以揭示这一科学现象。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开篇借助复习旧知的方法,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引发思考:为什么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聚焦研究主题: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会产生影响。活动二,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先由学生就“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三部分,研究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确定实验方案,由于该实验较复杂,且酒精灯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因此教师要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完成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第四部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将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探索温度计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分 析 热水的温度高,温度计插入烧杯中,液柱里的液体受热体积增大,所以液柱上升;冷水的温度低,温度计插入烧杯中,液柱里的液体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
活动二 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探究问题: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假设:水在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材料:空心管、胶塞、烧瓶、色素、水槽、冷水热水等。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烧瓶。
(2)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3)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4)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 放入冷水中
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实验分析:烧瓶里的冷水受热后体积开始增大,水柱也开始慢慢上升。随着水温的升高,体积增大加快,水柱上升也加快,直到烧瓶内水温停止上升,水柱也停止上升。随着水温的下降,烧瓶里水的体积开始缩小,水柱也慢慢下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烧瓶里的热水遇冷加快了温度的下降,体积缩小加快,水柱下降速度也就加快。
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液体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三 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探究问题:空气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假设:气体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缩小。
实验材料:气球、烧瓶热水、冷水、水槽。
实验步骤:(1)用气球嘴套住烧瓶瓶口。
(2)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 放入冷水中
气球鼓起来了 气球变瘪了
实验分析:当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时,烧瓶和气球内的空气体积变大;当把烧瓶放入冷水中时,烧瓶和气球内的空气体积缩小。说明气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设计意图:
在固体、气体、液体中,通常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最为明显,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四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1.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用外焰加热物体。
(4)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探究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假设:铜球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材料:铜球、铁圈、酒精灯、水槽、水、火柴。
实验步骤:(1)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2)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3)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实验现象:
加热铜球 冷却铜球
铜球不能通过铁圈 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
实验分析:(1)在加热前,先用铁圈去套铜球,铜球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这说明铜球的直径比铁圈小。
(2)加热一段时间后(约5分钟) ,再用铁圈去套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了,这说明铜球加热后体积变大了。
(3)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用铁圈去套铜球,铜球又能顺利地通过铁圈了,这就说明铜球遇冷后体积缩小了。
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3.物体的热胀冷缩。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是因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积变化。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或长度、面积)增大,但也有少数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例如水在0~4℃)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
设计意图: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如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那么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通过一系列动手实验和观察,有助于学生对热胀冷缩建立完整的认识。
活动五 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夏天轮胎容易爆胎。
轮胎里充满了空气,当夏天来临,天气比较热,空气受热体积会增大,从而引发爆胎。所以轮胎在夏天不要打满气。
2.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乒乓球里面是空心的,充满了空气,当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时,空气受热体积会增大,会将瘪的那部分鼓起来,因此能将乒乓球复原。
3.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因为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当冬天来临时,电线遇冷体积会缩小,所以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思考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学习和生活密切相连,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了解液体、气体、固体中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都会增大;遇冷时,体积都会缩小,从而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