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8 20: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 皂罗袍 】
新课导入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新课导入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素养目标
了解《牡丹亭》剧情、了解明清传奇;
了解作者及其戏剧主张,了解写作背景并理解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赏析戏曲语言的特色;
理解“融情于景”等艺术手法。
1
2
3
4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
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作者简介
代表作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一生‘四梦’ ,得意处惟在《牡丹》。”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作品特色
汤公四梦,皆为“情”而作。他把深邃的哲理熔铸在精彩的故事中,把作品当作形象化的哲学宣言来写。“四梦”逻辑层次是:人生而有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以戏言情。
四部戏分别寓寄:情因侠合,情至死生,情觉为佛,情
了成仙。前二梦(《紫钗记》《还魂记》)是对“善情”
的讴歌张扬;后二梦(《南柯记》《邯郸记》)是对“
恶情”的鞭挞批判。前二梦是关于人情的戏剧,后二
梦是关于人生的戏剧。
作品特色
以梦入戏是汤公戏剧艺术的一大特色。“临川四梦”剧剧有梦——《紫钗记》中有霍小玉的“晓窗圆梦”;《牡丹亭》里有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南柯记》铺衍淳于棼的“南柯一梦”;《邯郸记》铺衍卢生的“黄粱美梦”。
在恍惚怪奇的梦境中,作者肆意挥洒,把对现实生活
的感受,政治人生的慨叹,以及深邃的思想和飞腾的
想像,统统罗织成精彩的戏剧,显示出深刻的现实洞
察力、高超的浪漫主义技巧。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
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
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
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
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
春的觉醒。
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
——【皂罗袍】。
《牡丹亭》简介
故事情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故事情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写作背景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就更为残酷。《丛杂记》记载说:明时,“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垢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
写作背景
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这样的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反对迷信和正统思想的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等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塑造了一个背叛礼教的形象,反对束缚人的个性,呼吁给妇女做“人”的权利,不能不说是进步社会思想的反映。
明清传奇是明、清两代主要的戏曲剧本文学体制。
继承了南戏体制,采用灵活处理舞台时空的分出形式。
一般是长篇巨帙,少则二三十出,多则四五十出,甚至五六十出。可以容纳丰富的故事内容,组织复杂的戏剧冲突,从容细腻地刻画人物,使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都有所发挥,成为有头有尾、载歌载舞的一本大戏。
其音乐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一出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文体知识
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1)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文体知识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文体知识
诵读感悟
游园·皂罗袍
〔明〕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欣赏唱段
诵读感悟
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曲词内容(可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与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 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品读鉴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姹紫嫣红——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
断井颓垣——井干涸、回填,院墙坍塌,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
“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断井颓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明媚的春光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品读鉴赏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直抒胸臆。
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奈何天”“谁家院”这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
无限哀怨。“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
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
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
品读鉴赏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这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
“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
品读鉴赏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锦屏人”,深闺中人;
“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
这句意思是,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深入探究
这支曲子温婉迷人,你觉得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等方面进行探究。
深入探究
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十六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美丽的游艇……这是多么迷人而又略带怅惘色彩的春景啊!
画面美
深入探究
音韵美
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
同时句式上,对比、对偶、用典齐用,富有音乐性。比如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深入探究
情感美
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作者化用至此,又用“奈何天”、“谁家院”,倾诉了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
深入探究
情感美
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后面几句是丽娘和春香的合唱,虚虚实实地展现了一副春天的景象:雕墚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朝云暮雨,烟波浩渺,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的寂寞和怅惘。“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只有深闺中的人才会辜负了美好春光。
深入探究
结合《牡丹亭》故事谈谈杜丽娘的形象和意义。
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的虚伪与反驳,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歌颂了他们为实现理想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她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
主题思想
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
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的无限哀怨。
(2)《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当堂检测
2.下列对《游园(【皂罗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眼前实景。深闭幽闺的少女乍进花园,见到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象内心的诧异和惊喜。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杜丽娘心中所设虚景。此句夹杂着深深的愤懑,即自己人生的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却无人走进。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突显了杜丽娘心情与春光之间的不和谐,突出了杜丽娘黯然的情绪。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时光易逝,渴望自由生活,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B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中吕】朝天子·卞和[注]
薛昂夫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 两足先遭祸。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注】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玉石(璞),献给楚厉王,厉王以为是石头,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进献,结果又被砍掉右足;文王时,他抱着这块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石头,果然得到宝玉,就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当堂检测
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支曲子前三句运用了和氏璧的典故,点明卞和因献璞玉而身遭不幸,在荆山下痛哭。
B.“传国争符”是说秦王将和氏璧刻为传国玉玺,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休。
C.结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词:与其让他们拿着璞玉去切磋琢磨,还不如偷偷地将它敲碎。
D.这首元曲先是介绍事件,然后揭示事件的惨痛教训,最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看法。
解析:D项,“直抒胸臆”错误。“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的意思是与其让文王拿着璞玉去切、去磨,还不如偷偷将它敲破毁掉。这首曲子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帝王是非不分、贤愚不识、滥用刑罚、扼杀人才的极大愤慨。
D
当堂检测
4.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也为人们深切同情,这支曲子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在这支曲子里,卞和成了被揶揄、被指责的对象。②作者认为,卞和献璞是一种愚行,于自己是自讨苦吃,想得到好处却遭受两次刑罚;于社会是助长不义,流毒后世,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休。③这支曲子借卞和献璞遭祸的故事,旁敲侧击,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帝王忠奸不辨、是非不分、扼杀人才的极大愤慨。
解析:由“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可知,作者对卞和献璞的行为并不赞同;由“传国争符”三句可知,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之后,被争来争去,国无宁日。再整体分析,通过卞和献璞、身遭不幸的故事,作者旁敲侧击地讽刺了忠奸不辨、滥施刑罚的封建统治者。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