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贞观之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3.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我们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历史启迪。2·1·c·n·j·y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一)隋亡唐建之谜
1.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
2.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盛世开创之谜
1.贞观是谁的年号。
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从经济、政治、用人三方面概括)。
4.贞观之治的表现。
(三)“无字碑”之谜
1.武则天的政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武则天统治的评价。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探究盛世之因
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仔细体会唐太宗的话,回答问题。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
(二)感受盛世之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说说上述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
(2)造成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不同现象及其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三、巩固检测
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温家宝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致( )21cnjy.com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好镜子。”这位大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一)隋亡唐建之谜
1.原因:隋的暴政。时间:618年。
2.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二)盛世开创之谜
1.唐太宗。
2.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能过分压榨百姓;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21·cn·jy·com
3.原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用人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4.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三)“无字碑”之谜
1.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探究盛世之因
(1)材料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2)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原因:他经历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了历史的教训。
(3)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具有重民、爱民的思想。
(二)感受盛世之景
(1)材料一的含义:描绘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贞观初年茫茫千里,既无人烟也无家畜的荒凉的社会景象。材料二的含义:描绘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了经济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21教育网
(2)造成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隋末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浩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造成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而出现了这种治世局面。
(3)我们应该树立“重民”思想,减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人民的负担,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国家要发扬节俭的美德;政府官员要廉洁自律;精简机构;要重视人才的选拔等。(也可以根据唐太宗的其他措施作答)www.21-cn-jy.com
三、巩固检测
1.B
2.D
3.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