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题型分类突破:题型2 计算类(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题型分类突破:题型2 计算类(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9 08: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型2 计算类
【题型解读】
  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这类问题除需临场发挥外,更需要考生在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常见命题方向
1.地球运动类计算(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
2.比例尺、经纬网类计算。
3.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城镇化水平计算)。
  (2023年海南卷)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Ⅰ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Ⅱ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第1题。
图Ⅰ        图Ⅱ  
1.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第1题
  根据计算可得,甲地的经度为125° E;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材料“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可得,甲地纬度为45° N。根据计算可得,乙地的经度为115° E;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可得,乙地纬度为60° N。故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
A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第2题。
2.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2题
A
变式1
  (2024年福建卷,11~13题改编)每天的日照时长受太阳高度角、建筑物和树冠遮挡影响极大。下图为家住北京的小明在某晴日将相机垂直向上拍摄的天空景观示意图,图中行道树为地方树种,拍摄时期树冠遮蔽率高,虚线为该日太阳移动的轨迹。读图,完成1~3题。
1.该日正午时刻,小明的影子(  )。
A.长于身高 B.短于身高
C.朝向正南 D.消失不见
2.3个月后,当地日出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晴朗天气中,日照时长最长的是(  )。
A.2月1日 B.5月30日
C.9月1日 D.11月30日
变式2
  (2023年山东卷,14~15题改编)某文化广场(37° N,105° 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某日,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读该日日出和北京时间9:20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日最可能是(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2.该日,杆影从生肖鸡移到生肖兔大约需要(  )。
A.5小时20分钟 B.7小时20分钟
C.9小时40分钟 D.12小时
【最新模拟】
(总分:57分)
  赛里木湖(海拔约2 071 m)与艾比湖(海拔约189 m)皆位于新疆西北部。某学者以2000年为初始年份,以5年为周期分析赛里木湖与艾比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对两大湖泊不同方向上水面变化(扩张或缩减)程度进行了一定量化(变化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水面边界与初始监测状态差异越大)分析。图甲与图乙分别为2005—2020年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湖泊面积动态度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变化程度图。读图,完成1~3题。
图甲
图乙
注:湖泊面积动态度=××100%。(Ua和Ub分别指湖泊某一监测期内期初和期末的面积,T为监测时间间隔。)
1.图示时段内(  )。
A.赛里木湖面积先减少、后增加
B.艾比湖面积持续不断地减少
C.赛里木湖东部水域整体减少
D.艾比湖西北部水域增加明显
2.导致两大湖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变化程度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地形 B.径流
C.气候 D.人类活动
3.图示湖泊面积变化最能反映(  )。
A.赛里木湖流域气温升高
B.艾比湖流域的降水增多
C.艾比湖流域的蒸发加剧
D.两大湖泊汇入径流减少
  第18届亚洲杯足球赛于2024年1月12日至2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25° N,51° E)举行,中国队于当地时间2024年1月13日17:30对阵塔吉克斯坦队。据此完成4~6题。
4.小宁从北京飞往多哈观看本场比赛,时间安排最紧凑的航班是(  )。
A.
B.
C.
D.
5.小宁到达多哈后发现(  )。
A.多哈和北京的日出、日落方位不同
B.多哈正午太阳较低,但光照较强
C.多哈和北京的正午日影朝向不同
D.多哈夜幕降临较晚,但日出较早
6.比赛期间,一艘从天津驶往多哈的邮轮(  )。
A.大部分时间顺风顺水
B.恰逢舟山渔场休渔期
C.不用担心寒潮的侵袭
D.吃水深度先减小、后增大
  区域性人口回流是指流动人口由跨省流动转为省内流动,亦或由省内跨市流动转为市内跨县流动的返迁流动行为。读某年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显示(  )。
A.全国省会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
B.东部地区省会是区域性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地
C.西部地区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的吸引力最强
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
8.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 ②距离大城市更近 ③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 ④公共服务更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中虚线为等高线(单位:m),实线为地层界线。读图,完成9~11题。
9.推测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248 m B.288 m C.365 m D.400 m
10.图中大规模构造运动最有可能发生在(  )。
A.D1之前 B.K之后
C.P2之前 D.T1之后
1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B.有过地壳抬升现象
C.T1和J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面
D.河流处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
  2017年初以来,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密集出台了人才政策,吸引年轻的高学历人才是这轮“抢人大战”的突出特征。读我国2000—2015年四大地区高学历人才迁入规模分布表,完成12~13题。
地区 2000—2005年 2005—2010年 2010—2015年
规模/万人 占比/% 规模/万人 占比/% 规模/万人 占比/%
东部 112.75 81.62 247.25 77.69 186.51 73.22
西部 12.47 9.03 39.94 12.55 37.35 14.66
中部 9.40 6.81 24.38 7.66 25.97 10.20
东北 3.51 2.54 6.67 2.10 4.88 1.92
全国 138.13 100.00 318.24 100.00 254.71 100.00
12.2000—2015年高学历人才跨地区迁移过程中(  )。
A.规模不断增大
B.东部地区的虹吸效应有所减弱
C.增速越来越快
D.迁入规模空间分布趋于集中
13.2000年高学历人才省际迁入率西藏和新疆分别位居全国第七、第八,甚至高于江苏和浙江等发达省份,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③景色独特,旅游业发达 ④高等教育基础薄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某学校(27° N,110° E)地理研学小组在探究垂直物影的朝向及移动规律的研学活动中,利用指南针在水平地面上标出方位坐标(图Ⅰ)作为参照来观测垂直于地面的铁杆(高1.7 m)影子的朝向及移动方向,并制作简易的赤道式日晷仪(图Ⅱ)。日晷仪由晷针和晷面(南、北面)组成,晷针的日影可落在南、北面并移动。读图,完成14~15题。
图Ⅰ          图Ⅱ
14.北京时间2024年3月10日12:40观测到的日影朝向、长度约为(  )。
A.Oa、1.7 m B.Od、1 m
C.Oc、1.7 m D.Ob、1 m
15.4月10日,晷针影子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应为(  )。
A.位于北(上)晷面,顺时针方向移动
B.位于北(上)晷面,逆时针方向移动
C.位于南(下)晷面,顺时针方向移动
D.位于南(下)晷面,逆时针方向移动
  (改编题)新疆某地(43° N)根据“寿光型”日光温室结构和参数建造温室(下图),发展越冬果菜生产。但建成后效果不够理想。为充分利用光照,增强增温效果,当地对该类型日光温室的参数和朝向进行适当调整(注:tan 23.5°≈0.435)。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对该地“寿光型”日光温室参数的调整方案,最合理的是(  )。
A.将L缩减到4 m
B.将L扩大到10 m
C.将H缩减到3 m
D.将H扩大到5 m
17.该地“寿光型”日光温室的朝向应调整为(  )。
A.南偏东 B.南偏西
C.东偏北 D.西偏北
  (原创题)俄罗斯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圣彼得堡—图瓦线”是俄罗斯的人口分界线。读俄罗斯2002—2017年人口变化表,完成18~19题。
2002年 2017年
数量/ 万人 密度/ (人·千米-2) 数量/ 万人 密度/ (人·千米-2)
俄罗斯 14 518.2 8.5 14 688.0 8.6
联邦区 中央 3 799.1 58.4 M 60.5
西北 1 398.6 8.3 1 395.2 8.3
南部 2 291.4 38.9 1 644.2 36.7
北高加索 — — 982.4 57.6
伏尔加 3 115.8 30.0 2 954.3 28.5
乌拉尔 1 238.2 6.9 1 235.6 6.8
西伯利亚 2 006.4 3.9 1 928.8 3.7
远东 668.7 1.1 616.5 1.0
18.推算俄罗斯领土面积约为(  )。
A.1 708万千米2
B.937万千米2
C.960万千米2
D.1 208万千米2
19.估算M的数值为(  )。
A.4 012.8 B.3 935.7
C.3 156.2 D.2 954.6
参考答案
真题变式1
1.B 2.D 3.A 解析 第1题,北京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全年位于天空正南方位,影子朝向正北;结合正午太阳、天空中心和日出、日落位置可知,该日日出接近正东,则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可能接近春分日或秋分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地方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春分日树木开始萌芽,秋分日枝繁叶茂,因此该日接近秋分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接近50°,影长短于身高。故选B。第2题,图中②④位于东侧,①③位于西侧。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北京日出东南,接近图中④位置。故选D。第3题,北京地方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5—9月树叶茂盛,遮蔽率较高,日照时间较短;11月30日与2月1日树木落叶,树叶遮挡较少,但2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较长。故选A。
真题变式2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西南和正西,对应时刻的。太阳方位为东北和正东,结合该地纬度和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可知,北京时间9:20太阳位于正东方位,该日日出东北方位,则该日最可能是夏至日。故选C。第2题,该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 E,此时当地地方时为8:20,太阳位于正东,杆影指向生肖鸡,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为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杆影指向生肖兔,则杆影从生肖鸡移到生肖兔大约需要7小时20分钟。故选B。
1.B 2.A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甲中赛里木湖湖泊面积动态度均为正值,说明赛里木湖面积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东部水域整体也应增加,A、C错误;图乙中艾比湖湖泊面积动态度均为负值,说明艾比湖面积不断减少,其西北部水域整体也应减少,B正确,D错误。第2题,地形地势会影响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赛里木湖和艾比湖都位于新疆西北部,可能在不同方向上存在高地、低地、山脉或河谷等地貌,导致水流在不同方向上受到约束,进而影响湖泊水面边界的变化程度,A正确。气候特征及变化、径流注入量会影响水面高低,但不会导致水面边界变化,B、C错误。人类活动可能对湖泊的供水和排水产生影响,例如水资源开发、灌溉、水污染等,但不会导致水面边界变化,D错误。第3题,赛里木湖位于新疆西北部,气候干旱,缺少降水,蒸发量较大,若赛里木湖流域气温升高,湖泊面积会缩小,与材料不符,A错误。艾比湖面积减小,说明其所在流域水源补给量减少,最能反映降水减少,蒸发量加剧,B错误,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赛里木湖面积扩大不能说明汇入径流减少,D错误。
4.D 5.D 6.A 解析 第4题,多哈位于东三区,多哈的地方时较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5小时。甲航班于北京时间1月12日16:45起飞,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月13日9:50,当地时间为1月13日4:50;乙航班于北京时间1月12日19:20起飞,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月13日10:10,当地时间为1月13日5:10;丙航班于北京时间1月12日19:45起飞,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月13日7:35,当地时间为1月13日2:35;丁航班于北京时间1月12日22:15起飞,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月13日16:25,当地时间为1月13日11:25。赛事开始时间为当地时间13日17:30,选乘丁航班时间安排最紧凑。故选D。第5题,小宁在多哈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多哈和北京的日出、日落方位相同,A错误;多哈纬度位置比北京低,距太阳直射点较近,多哈正午太阳高度较高且光照较强,B错误;多哈和北京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多哈和北京正午日影均朝北,C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多哈纬度位置比北京低,故此时多哈白昼时间比北京长,因此多哈夜幕降临较晚且日出较早,D正确。第6题,比赛期间正值北半球冬季,我国盛行风为偏北风,沿海地区盛行南下的沿岸寒流,邮轮南下顺风顺水,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邮轮自东向西航行顺风顺水,因此大部分时间该邮轮航行都顺风顺水,A正确;舟山渔场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实行“伏季休渔”制度,一般5—8月为休渔期,因此1月12日至2月10日不是舟山渔场的休渔期,B错误;比赛期间正值北半球冬季,邮轮受到寒潮影响的可能性较大,C错误;邮轮先由北向南航行,海水密度逐渐变小,邮轮吃水深度逐渐变深,过马六甲海峡后向西北方向航行,海水密度逐渐变大,邮轮吃水深度逐渐变浅,D错误。
7.D 8.B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全国省会、直辖市回流人口占比24.80%,小于普通地级城市回流人口占比44.59%,A错误;东部地区省会回流人口占比最小,B错误;西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大,对人口吸引力最强,C错误;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D正确。第8题,流动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经济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越多、工资水平越高、公共服务越完善,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强。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级别更高,能提供更完善的城市服务,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完善,③④正确,B正确;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距离大城市更近不是普通地级城市吸引人口回流的原因,①②错误,A、C、D错误。
9.C 10.D 11.B 解析 第9题,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为400—450 m,最低处海拔为50—100 m,相对高度为300—400 m,结合选项可推测,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为365 m,C正确,A、B、D错误。第10题,由图可知,T1之前的岩层大致平行分布,而在J时期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故图中大规模构造运动最有可能发生在T1早三叠纪之后的J侏罗纪,D正确,A、B、C错误。第1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A错误;由图可知,地层T1、P2、P1、D2、D1出现不连续分布,即出现断层,说明有过地壳抬升现象,B正确;T1和J之间存在断层,不存在平行不整合面,C错误;由图可知,河流处中间为比较新的T1岩层,南、北两侧为较老的P2岩层、P1岩层,中间岩层新,南、北两侧岩层老,故河流处为向斜,D错误。
12.B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表中数据来看,东部、西部、东北地区和全国的人才跨地区迁移数值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规模并没有不断增大,增速也没有越来越快,A、C错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是人才的主要流入地,但2010—2015年东部地区人才迁入数量减少,说明该地区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有所减弱,B正确;虽然东部地区迁入规模较大,但此期间内其迁入规模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迁入规模增长较为明显,故迁入规模空间分布并不是趋于集中,D错误。第13题,新疆和西藏经济较为落后,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但迁入率超过江苏和浙江,可推测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动高学历人才的迁入,②正确;这两个地区高等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其所需的高学历人才必然要从其他地区引进,④正确;这两个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较落后,①错误;西藏、新疆景观独特,旅游行业相对发达,但这并不是吸引高学历人才迁入的主要原因,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14.B 15.A 解析 第14题,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 S,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每天大约向北移动0.25°,可计算出3月10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3° 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计算得出这一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0°,根据铁杆高1.7 m,计算得出2024年3月10日该地观测到的正午日影长度约为1米,A、C错误。北京时间是120° E的地方时,该地经度为110° E,该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40分钟,由于位置相较北京偏西,则该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当北京时间为12:40,则该地为12:00,根据太阳运动轨迹,此时太阳在正南,影子就在正北;材料中方位坐标是用指南针标出的,由于地球的磁极与地理南、北极并不重合,二者之间有夹角,所以Ob并不是真正的正北方向,结合上述分析及选项可判断,Od是正北方向,B正确,D错误。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当地纬度值,因此该日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值互余,为63°,据图可知,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3°,则晷针的日影在北晷面上,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63°,则晷针的日影在南晷面上。根据上题分析可知,4月10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5° N,该地日出东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8°,大于晷面的倾角63°,因此影子落在北晷面上,C、D错误。由于日晷面坐南朝北摆放,当面对北晷面站立时,前南后北,右西左东,上午太阳在东,影子朝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在北晷面的最下方,下午太阳在西,影子朝东,故影子呈顺时针方向移动,A正确,B错误。
16.B 17.B 解析 第1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43° N,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日期是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计算可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23.5°。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调整日光温室间距(L),tan 23.5°=H/L,计算可得日光温室间距应不小于9.89 m,这样能够保证日光温室在一年中都能有阳光射入,A错误,B正确;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调整日光温室高度(H),tan 23.5°=H/L,计算可得日光温室高度应不高于2.18 m,这样才能够保证日光温室在一年中都能有阳光射入,C、D错误。故选B。第17题,为充分利用光照,温室的朝向应该与正午阳光的来向大体垂直。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该地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夜晚时间长;该地午后气温最高,为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夜间棚内的气温,日光温室应朝向正南略偏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A 19.B 解析 第18题,人口密度是人口数量与领土面积的比值,根据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可推算,俄罗斯领土面积约为1 708万千米2。故选A。第19题,应用人口密度计算公式,根据中央联邦区2002年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推算出该区域的面积,再用该区域的面积乘以2017年人口密度,则可以算出M的数值大致为3 935.7。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