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3 组合排序类
【题型解读】
组合类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答案信息以序号①②③④的形式呈现,然后形成组合式选项的试题。试题本身不属于组合类试题,但答案却具有组合式的特征。在解题时需要紧扣材料提供的文字或图表的论述对选项进行逐一筛查。主要采用排除法等,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运用排除法最后要复查。
排序题是组合类选择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需要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的时间或空间变化,再进行合理的演绎推理,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的顺序,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三种典型组合题型
1.试题材料体现组合
组合类选择题一般会将三四个比较对象放在一起,然后提供每个对象的比较信息,通过地理特征将比较对象区分开来。
(1)有两个考查方向:一是区分比较对象,二是就某一特征进行原因分析。
(2)呈现方式有表格、变化曲线、柱状图等,具有多样性。
2.以组合式选项呈现答案
试题本身不属于组合类试题,但答案却具有组合式的特征,近些年这类试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组合内容多是平行的,需要结合材料的叙述进行筛选。有时会有两两组合的题型,用一个确定的结论就可以排除两个选项。
3.时空排序组合类试题
时空排序类试题的难度较大,需要对地理事物进行演绎推理。在解题时要关注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下图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 )。
A.Ⅲ和Ⅰ B.Ⅳ和Ⅰ
C.Ⅱ和Ⅲ D.Ⅵ和Ⅱ
2.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 )。
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 ②提升建筑物质量 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 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1题
关键信息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
文字信息:容积率的概念。设问信息:容积率最高、容积率最低。图示信息:Ⅰ为纺织服装产业园、Ⅱ为软件产业园、Ⅲ为机械装备产业园、Ⅳ为机器人产业园 根据材料 “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知,规划容积率最高的产业园应该是楼层最高的,且该园区的产业能够适应在高楼层进行生产,图中四类产业园中,Ⅱ软件产业园的软件产业能够在高楼层进行生产,因此Ⅱ软件产业园的规划容积率应最高。Ⅲ机械装备产业园的机械装备产业原料、产品等一般体积、质量较大,不适合在高楼层进行生产,因此Ⅲ机械装备产业园的楼层应最低,规划容积率也最低。Ⅰ纺织服装产业园及Ⅳ机器人产业园适应生产的最高楼层介于 Ⅱ 软件产业园及 Ⅲ 机械装备产业园之间
第2题
关键信息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
设问信息:生活居住区。注意生活区的特殊性 根据材料“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可知,对于生活居住区来说,容积率越低,绿化、基础设施等所占的地块比例也就越大,生活的舒适度也越高,因此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可能是打造舒适生活空间,注重人居环境;根据材料“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可知,政府部门放弃高层建筑而选择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规划方案,可能是为了城市的规划,实现生活居住区与城区建筑相协调
1.C 2.A
(2023年湖北卷)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3~5题。
3.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4.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 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通过对第3题和第4题的分析,很容易得出拉萨的气压状况受海拔影响;武汉和海口对比,气压有差异,受纬度影响;海口和乌鲁木齐对比,气压有差异,受海陆性质影响。图中为2018—2022年的月平均气压状况,天气对月平均气压影响较小(时间尺度不同),可排除天气状况。
3.B 4.B 5.C
(2023年湖南卷)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第6题。
6.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第6题
关键信息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
文字信息:港口地域组合的概念。图示信息: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四个阶段特征 港口地域组合的概念给出了判断其演变阶段的主要指标,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②④③①(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多样,空间联系范围由小到大)
B
变式1
(2024年湖北卷,1~3题改编)“看樱花,到武大”。每年三月,成千上万游客的浪漫约定,就是到樱顶赏珞樱。“武大樱花开了吗”这一关于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樱花盛开时节,樱花大道洁白如雪,灿若云霞,美不胜收。根据物候学理论,气候条件对植物开花早晚有重要影响。读1947—2022年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变化情况表,完成1~2题。
年份 平均十年开花日期 平均十年落花日期
1947—1956 3月22日 4月2日
1957—1966 3月21日 4月2日
1967—1976 3月23日 4月5日
1977—1986 3月18日 4月1日
1987—1996 3月13日 4月1日
1997—2006 3月13日 3月31日
2007—2016 3月12日 3月28日
2017—2022 3月9日 3月25日
1.推测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日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
A.提前 水分
B.提前 热量
C.推迟 热量
D.推迟 水分
2.为提高游客赏花体验感,武汉大学应该( )。
①合理规划游客数量 ②完善基础设施
③人工干预花期 ④扩大樱花种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变式2
(2023年湖南卷,8~10题改编)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读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示意图,完成1~2题。
1.11:00至13:00,非洲冰鼠活动最活跃的季节及影响因素是( )。
A.夏季 太阳辐射
B.冬季 太阳辐射
C.夏季 食物数量
D.冬季 食物数量
2.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非洲冰鼠( )。
①冬眠时间延长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晒太阳的时间增多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最新模拟】
(总分:54分)
出租车需求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读我国某市不同区域出租车信息统计图,完成1~2题。
1.该市各区域出租车( )。
A.出行总量大致相当
B.出发的时间集中在上午
C.2—4时出发量和到达量较少
D.出发量和到达量有一致性
2.①②③所属功能区分别是( )。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的变化。该地气候干燥,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的最大深度。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图中洪水时先后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Ⅰ 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Ⅱ 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Ⅲ 时段,河水流量变小,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Ⅰ—Ⅲ 时段,河床经历了冲刷—淤积的过程
4.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 )。
A.洪水期降水强度
B.河床沉积物硬度
C.上游植被覆盖率
D.下游河流含沙量
5.下列关于Ⅲ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侧可能为凹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为主
B.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不易被侵蚀
C.b侧可能为凸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D.b侧可能为左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区域发展的竞争已经由个体城市的竞争演化为区域内多个群体综合实力的竞争。下图示意以武汉主城区为轴心,以部分地级城市主城区为二级轴心,其他城镇为辐点的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结构1995—2015年的动态变化过程。读图,完成6~8题。
6.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拓展的方向主要是( )。
A.向四周呈同心圆状发展
B.向东、南方向发展
C.向东南、西北方向发展
D.向东、西方向发展
7.影响二级轴心不断发展壮大的因素是( )。
A.流动效率的提高
B.距中心城市的远近
C.辐点城镇的数量
D.流动成本的提高
8.在对城市圈发展进行动态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RS、GIS
B.GNSS、GIS
C.RS、GNSS
D.RS、GNSS、GIS
石嘴山河道是黄河上游一处峡谷形河道,河岸顺直,河宽变化不大,河床为沙质岩体,断面最深处一直靠近左岸。读1981年该河道汛前、汛期、汛后3次实测河床断面示意图,完成9~11题。
9.该河道河床断面最深处一直靠近左岸的原因可能是左岸( )。
①存在断裂构造 ②岩性与右岸不同 ③河流下蚀强烈 ④河流侧蚀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该年此段河道汛前、汛期、汛后的河床断面变化过程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1.形成该年汛期距测绘起点200 m与300 m两处河床断面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强度不同
B.河水流速不同
C.沉积物厚度不同
D.沉积物粒径大小不同
风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气候条件是影响风蚀的重要因素。为将气候条件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进行量化,科学家提出了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概念,即风蚀气候侵蚀力,它是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等影响因子的综合反映。读某年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及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的月际变化统计图,完成12~14题。
12.甲、乙、丙分别对应的影响因子是( )。
A.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风速
B.风速 潜在蒸散量 降水量
C.潜在蒸散量 风速 降水量
D.风速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13.该年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的季节及其首要影响因子是( )。
A.春季 风速 B.夏季 降水量
C.秋季 风速 D.冬季 降水量
14.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的风蚀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A.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
B.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
C.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
D.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之比,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及太阳高度是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土壤湿度均呈负相关。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属于荒漠—绿洲过渡区)不同季节地表反照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④曲线对应的季节分别为( )。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B.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C.秋季、冬季、夏季、春季
D.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16.四季地表反照率变化均呈现出“早晚大、中午小”的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大气温度
C.地表湿度 D.云层厚度
(原创题)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据此完成17~18题。
17.贺兰山东麓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条件有( )。
①土壤矿物质丰富 ②大风频次低 ③降水充沛 ④昼夜温差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高端葡萄酒的生产主要得益于( )。
①精湛的酿造工艺 ②优质的原材料 ③丰富的产业工人 ④政策的扶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真题变式1
1.B 2.A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日期从1947—1956年的3月22日到2017—2022年的3月9日,开花日期提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长期的长短会影响樱花开花早晚,当积温达到一定要求,樱花即可开花,所以热量是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故选B。第2题,大量游客进入校园,对校园环境、秩序、基础设施造成冲击,同时也会降低游客游玩的体验感,合理规划游客数量、完善基础设施可以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游玩服务,也有利于提高游客的体验感。故选A。
真题变式2
1.B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的时间增多。故选B。第2题,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晒太阳的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冬眠,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市各区域出租车出行总量数值不相等,A错误;①②区域出租车出发的时间集中在下午和晚上,B错误;2—4时出发量和到达量较少,C正确;出发量和到达量不一致,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①区域8时的到达量最高,18时出发量最高,符合上下班规律,故为工业区;②区域的到达量较高,且集中在白天,故为商业区;③区域7时左右的出发量最高,21时左右的到达量最高,为居住区。故选B。
3.C 4.A 5.B 解析 第3题,Ⅰ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A错误。Ⅱ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加深,B错误。Ⅲ时段,河流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泥沙在该河段堆积,河床再一次抬升,C正确。综上可知,河床先后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的过程,D错误。第4题,洪水期降水强度越大,河水最大深度越大,故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洪水期降水强度,A正确;河床沉积物的硬度与洪水泛滥时河水最大深度呈负相关,B错误;上游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弱,河流流量峰值越大,水位越高,故上游植被覆盖率与P值呈负相关,C错误;下游河流含沙量不会影响到该处河流洪水泛滥时河水最大深度,D错误。第5题,Ⅲ时段a侧沉积物较多,原因可能是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沉积物较多;也可能是a侧为河流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左岸为堆积岸),以沉积为主,沉积物较多;还可能是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容易被侵蚀,剩余较多。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
6.B 7.A 8.A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武汉城市由点对式结构到初级轴—辐网络再到层级轴—辐网络,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B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二级轴心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无明显差异,B错误;二级轴心城市的辐点城镇数量均为两个,数量上无明显差异,C错误;流动成本提高,不利于要素的聚集,会影响二级轴心的发展,流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地区要素的聚集,会推动城市的发展,D错误,A正确。第8题,将RS收集的城市发展数据录入GIS,后利用GIS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对城市圈的发展进行动态的研究,A正确。
9.D 10.B 11.C 解析 第9题,河道河床断面最深处位置一直靠近左岸,表明左岸可能存在断裂构造,岩石较破碎,因流水下蚀而变深,①正确;河床为沙质岩体,左岸岩性与右岸差异不大,②错误;河床断面最深处位置主要与河流下蚀有关,与河流侧蚀关系不大,③正确,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第10题,汛期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河床海拔降低,对应丙。汛后流量减小,但由于河流汛期时的输沙量较大,汛后河流含沙量依然较大,由于流量减小,泥沙淤积,河床海拔升高,对应乙,但汛期整体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汛后的河床海拔应较汛期前低,所以汛前河床断面曲线对应甲。所以该河道汛前、汛期、汛后的河床断面变化过程是甲→丙→乙,B正确,A、C、D错误。第11题,河床为沙质岩体,两地岩性差异不大,侵蚀强度差异也不是很大,A错误;两地地理位置相距不是很远,同一次汛期流速和沉积物的粒径大小等差异不大,B、D错误。读图可知,距测绘起点300 m处坡度大,泥沙本身淤积量较小,且泥沙不易在汛后淤积,河床海拔变化不大;而距测绘起点200 m处河床坡度相对平缓,汛前本身的淤积量相对较大,松散的淤积物在汛期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导致河床海拔降低,汛后泥沙易淤积,河床海拔较汛期又有所升高,所以形成两处河床断面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坡度所引起的沉积物厚度差异,C正确。
12.D 13.A 14.C 解析 第12题,对比甲、乙、丙的单位可知,甲的单位为m/s,季节变化较小,应为风速;由所学知识可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对比乙、丙数据可知,乙代表降水量,丙代表潜在蒸散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第13题,读图可知,春季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且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春季风速最大,所以风速是其首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第14题,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是影响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的主要因素。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的风蚀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削减风速。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该措施可以有效削减风速,减弱风蚀气候侵蚀力,C正确;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该措施主要用于防治土壤盐碱化,A错误;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该措施并不能减轻该农田的风蚀程度,B错误;该地为灌区,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的周期太长,会影响经济发展,D错误。
15.D 16.A 解析 第15题,该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于荒漠—绿洲过渡区,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土壤湿度均呈负相关,土壤湿度季节变化没有太阳高度变化大,因此地表反照率差异最明显、最高值出现的季节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小的冬季,而剩余的三个地表反照率较低的季节里,夏季绿洲植被最茂盛,遮蔽地表,土壤湿度最大,地表反照率最低,故①为冬季,④为夏季,D正确,A、B、C错误。第16题,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及太阳高度是影响地表反照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土壤湿度均呈负相关,大气温度对地表反照率影响不大,B错误;无论哪个季节,一日之中的云层厚度和地表湿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是普遍规律,C、D错误;太阳高度一日之中总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而地表反照率与之呈负相关,故呈现出“早晚大、中午小”的特征,A正确。
17.C 18.A 解析 第17题,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贺兰山东麓种植酿酒葡萄提供了基础条件,该区域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大,不利于葡萄过冬,②错误;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带,降水少,③错误;土壤中丰富的矿物质为葡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①正确;该区域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葡萄的生长,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升葡萄的产量和品质,④正确。故选C。第18题,生产高端葡萄酒需要优质的原材料,葡萄酒生产、储藏都离不开精湛的酿造工艺,①②正确;丰富的产业工人、政策的扶持对葡萄酿酒业有积极影响,但对高端葡萄酒的生产影响弱,③④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