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光的传播与色散 同步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声、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不同介质中也能沿直线传
B.声源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空气中,次声波比超声波传的更远更快
2.“一河诗画,满城烟花”。下列有关烟花表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烟花属于自然光源
B.放烟花爆炸时产生的声音“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
C.先看到烟花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光速远大于声速
D.烟花看着色彩斑斓,有各种颜色,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打雷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但光的传播比雷声的传播要快得多
B.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传到的,但人耳的反应比人眼的反应要慢
C.打雷时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D.上述理由都不对
4.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光年表示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5.小孔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的是虚像
B.成的是可以放大和缩小的虚像
C.成的是可以放大和缩小的实像
D.是由于光的反射成的像
二、填空题
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一个 物理原理。
7.雨过天晴,地面上会出现建筑物的影子,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
8.太阳光经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该现象是由科学家 最早通过实验发现的。
9.同学们读书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了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0.疫情期间,同学们进入校园时都需要通过测温通道测量体温,测温摄像头是根据人体辐射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强弱来确定人体温度的。
三、作图题
11.青蛙“坐井观天”,认为天并不是很大,请在图中画出在深井中的青蛙所看的天空的大小。
四、实验题
12.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小明选用一个空的易拉罐,在其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圆孔,并将其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将点燃的蜡烛按图示的位置放置在小孔的前方:
(1)实验中,小明利用此装置可以看到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此成像的原理是 ;
(2)勤于思考的小明又将小圆孔改成了小方孔,其他条件与(1)中保持相同,再观察烛焰的像,则半透明膜上所成的烛焰的像的形状 (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五、简答题
13.福州市立法明确烟花爆竹限放区及燃放时间,让我们在感受烟花爆竹带来节日氛围的同时,能一起守护蓝天白云。
(1)夜晚,较远处燃放烟花时产生的声音和光影能够同时感觉到吗?为什么?
(2)从环保的角度,请你写出一条燃放爆竹的危害。
14.夏季雷雨天,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会听到雷声?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看到闪电后20s才听到雷声,人距离发生雷电位置的大致距离有多远?
15.晚上,当你从远处逐渐靠近路灯的过程,请描述自己的影子长度变化,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C A C C
6.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的直线传播
8. 色散 牛顿
9. 振动 紫外线
10.红外线
11.
12. 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不会
13.
(1)因为光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因此不能同时感觉到声音和光影。
(2)污染环境
14.
15.见解析
人靠近路灯时,影子越来越短。
如图所示
当人在B处时,路灯A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的人体挡住,不能照射BC区域,BC即为人的影子。当人运动到D点时,DE区域为人的影子。因为人离路灯越近,通过人头顶的灯光与地面的夹角越大,人的影子就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