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21课《历史的丰碑 文化的宝库》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21课《历史的丰碑 文化的宝库》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7 08: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历史的丰碑 文化的宝库浙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21课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凝聚于长城的民族精神。 ?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与长城有关的传说、对联、诗词、绘画、摄影、书法、音乐等形式的作品。讨论、挖掘长城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我长城、强我中华的情感。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阅读、圈画文中人物刻画和场面描写的语句,分析其对课文中心的表达作用。
2、?? 难点: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感悟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增强我们爱国情感。解读本文选自汪浙成的《竹山门》有改动,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对鸦片战争中两次定海战役背景和作者写作意图作整体把握和理解。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政府贪婪的目光瞄准了中国美丽富饶的舟山群岛。1840年7月上旬,英国侵略军曾一度占领定海,后被迫退出,但野心未死。1841年9月26日,英军集结29艘战舰4000余人,倚仗着坚船利炮的绝对优势,再次进犯舟山,驻岛将士奋起抵抗,历时6昼夜、悲壮激烈的定海抗英战役悲壮失败,作者描写刻画很感人。历史虽有沉沦,但我们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总能在灾难中站起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就是为了学习我们民族不屈的爱国精神;学会对血腥历史的清醒反思,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传说 诗词 绘画 摄影
对联 音乐 书法 ……对联知识概括性:文字精炼,含蓄丰富,以少胜多;形象性:描写鲜明,形容具体,突出典型;音乐性:平仄协调,节奏动听,铿锵有韵。智慧火花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提到鸦片战争,以前史料都认为镇江战役是其中战斗最激烈、中英双方伤亡最重的战役。据现在舟山收集的史料考证,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才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浙成写的《血染的丰碑》,感受这最激烈的战斗。明确下列字词的字音、字义:
耸峙(zhì);
扼守(è);????????????????????????
饷给(xiǎng)(jǐ);麾下(huī);同仇敌忾(kài);响遏(è)
行云(声音高入云霄 ,把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声音嘹亮。)交流概括的层次内容。
第一层(1-3节)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和曾发生的历史事件。
第二层(4-15节)具体叙述以葛云飞为指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4-5节)葛云飞别母赴前线和战前准备;(6-7节)将士们阵前誓师;(8-9节)葛云飞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歼敌;(10-15节)在救援无果的情况下,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第三层(16节)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精神永存。⑴为什么作者开头说“竹山门是我国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竹山门耸峙在我国浙江舟山的定海城南,是祖国东方的一座海上大门,在鸦片战争中,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敌我双方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最为激烈的战斗,5千多名清军将士全部血战而亡。⑵课文是怎样描写葛云飞等将士“血染”竹山门场面的? 如:城头“龙旗猎猎”的场面描写;“声震海山”的阵前盟誓;还有战斗中对葛云飞壮烈牺牲时的“语言、动作、外貌和神态”等细节刻画,无不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气和血染竹山门的无畏气概场面。⑶怎样感悟课文结尾“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的作者情感。竹山门上埋葬了5千多名将士为国捐躯的英魂,是我国近代史上抗击英国侵略的历史丰碑和精神丰碑,表达了作者对英烈们无比颂扬、自豪之情。同时,“血染的丰碑”告诫后人,学会对血腥历史的清醒反思,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在课前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课文选材于历史,又不完全实录于历史,请学生找找自己发现的有关语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1、定海“历史事件”记载,“5800士兵绝大部分在血战中阵亡”而文中“麾下5800名守军无一变节投降”。这句话在史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欣赏性,揭示主题的感染力更强。2、在“血战六昼夜”中,作者详写了第六天的战斗,史料记载“这时,英军正在向土城进逼,葛云飞捧抱四千斤炮回击”文中“情急之下,葛云飞上前掇抱炮身,猛一发力,竟将这大铁疙瘩转了个向,随即便操炮发射,一直打到炮身红透,无法再打。”这里人物描写非常逼真,生动地体现了葛云飞等将士们在危急关头骁勇无比、英勇杀敌的情形。3、“葛云飞倚崖屹立……仿佛继续在抗击着侵略军!”生动表现了一位至死不息的抗敌将领形象,写得非常感人。
……向心凝聚 爱国主义勤奋智慧 刚毅坚韧开拓进取 开放交流长城精神……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利用万里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汇聚线,巧妙的控制、调节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耕文明和畜牧经济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有效的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开发和国家统一,在她身上,熔铸成勤奋智慧 、刚毅坚韧、开拓进取 、开放交流、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因它而自豪。长 城 断 想长城断想长 城历史的丰碑文化的宝库走近解读保护发掘精神 长城不仅仅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不仅仅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文化的宝库,它是屹立在东方的民族的魂。从我做起1.整理搜集的材料2.写一份保护长城的倡议书学习本文后,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仿《郑国鸿碑记》用300字左右为《血染的丰碑》写一篇《葛云飞碑记》或《竹山门碑文》。自选题:
(1)周末网上观看影视片《定海风云》,写一篇300—500观后感。
(2)课外阅读《葛云飞的故事》。
(3)上“中华英雄网”了解更多的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士。欢 迎 光 临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