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议论说理 专题练-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议论说理 专题练-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9 09: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议论说理 专题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治生之道(节选)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①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②。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③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淫,物之情也。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④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
[注释]①邵子:指邵雍,北宋学者。②敝:毁坏。③诚:实在,的确。④陶侃:东晋名将。
1.小明同学想知道“而旨则远矣”中“旨”的意思,以下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
A.味美 B.意思,意义 C.意图,意向 D.皇帝或长官的命令
2.这篇短文开篇提出了“治生之道,莫尚乎勤”的论点,第二段运用 和 两种自然现象证明论点,最后通过 的事例总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唯学
或问胜天下之道,曰:“在德。”何从胜德?曰:“大德胜小德,小德胜无德;大德胜大力,小德敌大力。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故力者胜,一时者也,德愈久而愈胜者也。夫力非吾力也,人各力其力也,惟大德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穷,而力可困。”
——选自《郁离子》
3.小康同学想要知道“德不可穷,而力可困”中“穷”的意思,他在《古代汉语字典》查出“穷”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生活贫困、缺少钱财 B.穷尽 C.用尽;费尽 D.极为
4.文中作者认为若要“天下无敌”就要做到“ ”,为此作者这样论述这个道理“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一篇孟子的文章观点相似,那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 ”。(第一、二空用原文填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
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7.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钟,昭①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②尧舜哉?”鲍叔曰:“敢问君之行?”桓公曰“昔者吾围谭③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④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诎⑤于一剑,非武也;侄娣⑥不离怀衽⑦,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闻之。”桓公曰:“寡人有过乎?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昭:昭示。②避:避开,引申为不同。③谭:古代的一个诸侯国。④划:即“铲”,铲除。⑤诎:同“屈”,屈服。⑥侄娣:指吉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从嫁为媵妾者。⑦怀衽:胸前的衣襟,怀抱。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 ) (2)对( ) (3)闻(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
(2)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
10.鲍叔运用了什么方法对齐桓公进行劝谏?这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劝谏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 ④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释】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作诱饵的竹鸡。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 jié:同“洁”。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12.翻译
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13.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链接材料】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故王之不王①,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泰山以超②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③,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④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⑤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⑥。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王:读(màng)。用仁德统一天下。②挟:(用胳膊)扶着;超:跳跃、越过。③折枝:弯腰作揖。④刑:做榜样⑤御:治理。⑥加诸被而已: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
1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16.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章运用了哪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②?”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③!”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④。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⑤。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注释】①因:依靠。②经:常规;原则。③国士:全国推崇的才德之士。尤:指责;责问。④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刚要任命,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大家称赞祁奚能推荐有才德的人。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颍川人士
B.慈明/先及诸兄
C.方问/国士
D.内其国/而外诸夏
1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昔
(2)举
(3)悖
1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2)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20.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B 2. 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 第三空示例:大禹、陶侃 或两位古代圣贤
1.句意为: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呀!旨,意思,意义。故选B。
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②段中的“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可知本段中提到的两种自然现象是:户枢不蠹和流水不腐。根据末段中的“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可知,作者通过大禹、陶侃两位古代圣贤的事例总结全文,得出了普通人更应该珍惜时间的结论。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呀!
天地间有个规律,每日更新就不会衰败。所以(经常转动的)车轴就不会被虫蛀,(经常)流动的水便不会发臭,(这)实在是(上天)不想让它们长久地停滞(而衰败)啊。一个人心志和能力(的改变),怎么会偏偏不这样呢?劳苦了就会用心思考,安逸了就会迷惑昏乱,这是万物的常情。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3.B 4. 在德 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句意:德不可穷尽,而力却可以困乏。穷,穷尽。故选B。
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第一空:根据“或问胜天下之道,曰:‘在德。’”可得:在德。第二空:根据“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可知,作者论述的道理是:力能生敌,德能生力;力由德生,天下无敌。第三空:本文强调的观点是有德才有力,才能战无不胜,才能得到天下。这一观点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观点相同,在这篇文章中,孟子的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认为有“道”者就会得到天下人的帮助,从而战无不胜,而失“道”者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孟子强调的“道”与刘基强调的“德”相同。
译文:
有人问战胜天下的办法,回答说:“在于用德。”为什么说用德能取胜呢?回答说:“大德能战胜小德,小德能战胜无德;大德能战胜大力,小德同大力相当。力能生敌,德能生力;力由德生,天下无敌。所以凭力取胜,只是一时的,道德越持久,胜利也就越持久。力并非是我一人的力,人们各自发挥出自己的力,只有大德才能得到众力的支持。所以说,德不可穷尽,而力却可以困乏。”
5.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6.伯乐于是(就)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看它。 7.权威的重要性;不能迷信权威,不能盲目崇拜权威;做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不要人云亦云。(围绕以上来谈,说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5.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句意为:有一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站了三天三夜,也没人知道这匹马。句子主语为“卖骏马者”其后可以停顿;“人莫知之”主语改换为别人,其前面可以停顿;故停顿为: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本句中的关键字词有:还,通“环”环绕;去,离开;顾,回头看。
7.本题考查故事启示。
故事中卖马者借助伯乐的权威,提升了马的价格,可见权威的重要性;
故事中卖马者的马还是最初无人问津的马,却在伯乐来看过后变得价格大涨,这样也告诉我们不能迷信权威,不能盲目崇拜权威或者不要人云亦云;
故事中人们没有仔细察看马匹,而是看伯乐来过就去抢购马匹,大家看重的不是马的优劣,而是跟随伯乐的脚步去选择,这告诉我们做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故事中人们没有实地察看马匹的优劣,而不去过问,伯乐来后,大家也没有具体考察就认为伯乐看过的都是好马, 这告诉我们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参考译文:
有一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站了三天三夜,也没人知道这匹马。
这人就去见伯乐,对他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在市上待了三天,都没有人过来询问。希望您能绕着马转一圈,走时再回头看看,我给您一天的费用作为报酬。”
于是,伯乐就绕着马转了一圈,离开时还不停地回头看看,马的价格立刻翻了十多倍。
8. 对……说 回答 听到 9.(1)各个诸侯国都抱着美玉来朝拜我,我没有接受他们的礼物,这是义。
(2)幸亏先生记得我的过错,(并给我指出,)这是国家的福气。 10.鲍叔运用了举例的方法,并用有针对性的论述对齐桓公进行劝谏。齐桓公从文武仁义这四个方面论述自己可以与尧舜相比,鲍叔也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反驳,最终让齐桓公放弃铸钟的想法。邹忌见到齐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以达到劝谏的目的。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1)“齐桓公谓鲍叔曰”句意为:齐桓公对鲍叔说。谓:对……说。
(2)“臣直对”句意为:我就直言回答。对:回答。
(3)“天且闻之”句意为:上天将会听到。闻:听到。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朝:朝拜。九国:指各国。“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为倒装句式,应为“诸侯九国抱美玉而朝者”。“寡人不受者,义也”是判断句式,翻译时应注意翻译成“……是……”。
(2)幸:幸亏。之:代词,代指我的过错。社稷:指国家 。
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
分析鲍叔使用的劝谏方法,要看鲍叔劝说目的与内容。齐桓公要铸钟,并用认为自己在“文武仁义”四方面,都做得很好。然后结合鲍叔对齐桓公的看法,认为齐桓公并没有做到这四点,然后举例说明理由,同样是从“文武仁义”四方面来论述。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鲍叔是直言劝谏。
邹忌见到齐威王后,并没有直接对齐威王进行劝谏,反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以此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力论据。接着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类比中,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以此达到劝谏的目的。邹忌劝谏齐威王是委婉含蓄地规劝。
参考译文:
齐桓公对鲍叔说:“我想铸一口大钟,来昭示我的名声,我的行为,难道与尧舜不同吗?”鲍叔说:“请问您做了什么?”桓公说:“以前我国围攻谭国三年,得到了却没有攻占,这是仁;我北伐孤竹,大获全胜,这是武;我举行了葵丘会盟,让天下所有的战争都停止了,这是文;各个诸侯国都抱着美玉来朝拜我,我没有接受(他们的礼物),这是义。既然这样,文武仁义,我全都有了,我的行为难道与尧舜不同吗 ”鲍叔说:“您直言陈说,我就直言回答;以前公子纠在位的时候你没有谦让,这不是仁;违背太公的遗言而入侵鲁国,这不是义;坛场之上,屈服于一剑,这不是武;侄娣不离怀抱,这不是文。凡是对所有事物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却不知道的人,即使没有天灾也一定有人祸,上天处在极高的位置,他能听到下面所有的事;您说的过分的话,上天将会听到。”桓公说:“我有过错,幸亏先生记得我的过错,(并给我指出,)这是国家的福气,你如果不教导的话,我几乎犯了大罪,辱没了国家。”
11.B 12.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13.文中每种动物都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但却被人类利用而被捕捉;链接材料是指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
因此我们人类要做到:①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随心所欲地滥杀,要善待小动物,特别是濒危的野生动物;②要合理利用自然,也要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反对不顾后果的乱砍滥伐等行为;③利用改造自然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反对只顾眼前利益肆意开发行为,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④完善有关大自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监察部门,发动群众一起保护大自然。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本句句意为: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激媒使之鸣”的主语是捕捉竹鸡的人,“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主语都是竹鸡,是竹鸡的三个行为,故分别断开,“而罔已起”是结果,单独断开。故断句: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故选B。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要字词:
之:的。智:智慧。谓:认为。周身:保全自身。如……何:把……怎么样。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结合“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可知,作者认为人类想方设法的捕捉虫鸟的行为是不仁的,面对人类的这些不仁,动物保护自己的智慧并没有太大作用,由此得到启示:人类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随心所欲地滥杀,要善待小动物,特别是濒危的野生动物;
结合【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善”可知,人类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最终导致自己一无所获,从中获得启示: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也要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反对不顾后果的乱砍滥伐等行为;
结合【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善”可知,竭泽而渔、焚薮而田都是当年有收获,却断绝了以后,这是只考虑眼前,不考虑未来的行为,由此得到启示:人类利用改造自然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反对只顾眼前利益肆意开发行为,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
人类想方设法的去捕杀动物,人类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断绝了未来,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采取行动,制止这种行为,由此得到启示:人类要完善有关大自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监察部门,发动群众一起保护大自然。
参考译文:
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撒些谷米在上面。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麋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放在麋经过的地方,麋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链接材料】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森林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指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 应有长远打算。
14.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15.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 16.运用了“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个事例,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渤海的一类。
14.考查断句。
句意: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故,所以。王,用仁德统一天下。非,不是。挟,(用胳膊)扶着。超,跳跃、越过
16.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根据“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可得第一个事例:挟太山以超北海。即(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根据“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可得第二个事例:为长者折枝。即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
第二问:根据“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可知,作者说明的道理是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渤海的一类,而是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
参考译文:
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17.C 18. 从前 推举、推荐 违背 19.(1)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2)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20.①在感情上,应该亲疏有别,爱自己的亲人。②做人要公平公正,当我们在涉及亲朋好友与他人之间的利益时,应当将亲朋好友和其他人一视同仁。③不能因为怕被别人说而牺牲亲人的利益,也不能因记恨别人而对别人另眼相待。
1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C.“方问国士”的意思是:(我)刚才问国士。在状语和谓语之间断开,正确的句读是:方/问国士。故选C。
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的句意是: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昔:从前。
(2)“外举不失其仇”的句意是:对外推荐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举:推举、推荐。
(3)“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的句意是: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悖:违反,违背。
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方(刚才)、及(谈及)、是以(因此)、尤(指责,责问)”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且(况且)、悖(违背)”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概括作答。“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告诉人们:做人要公平公正,对人应当将做到一视同仁;“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 告诉人们:要爱自己的亲人;“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 告诉人们:感情上也应该是亲疏有别。据此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颍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故旧来扬名吗?”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什么原则?”袁阆说:“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国看成疏的。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