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寓言神话
专题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咸在盐中( )
②愚人食盐不已( )
(2)愚人“愚”在哪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邪?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②,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应侯:顺应时令。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吾下令 B.逶迤/四千里 C.楚/不得窃吾南 D.今欲/调丁壮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岁( )
(2)虽( )
(3)故( )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2)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5.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齐王是怎样的君主。
土偶①与桃梗②
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③之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④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注]①土偶:泥人。②桃梗:用桃木刻成的人。③挺:揉。④淄水;水名,在今山东境内。
6.小华同学想要知道“有上偶人与桃梗相与语”中“语”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语”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说话 B.告诉 C.言论 D.谚语
7.文中土偶说“不然”的原因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的道理。(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8.撞墙
①东郭子命三弟子赴襄阳,关至路口,曰:“自此而南,皆为通衢。遵彼大路,勿失勿迷。二三子,勉旃。”
②南行五十里,大河横前。溯流半里许,有桥。无忌曰:“何不桥行?”
③左野蹙额曰:“师命南行,安得曲折?水?何畏也!”乃相携涉河。水深且急,和死者数矣。
④又南行百余里许,有墙阻路。无忌曰:“抱墙绕行,即是通衢。”焦苕曰:“师言遵彼大路,安得绕道而行。循师之教无往不利背师之言死无地矣。”用与左野迎墙直进,碰然声响,倒于墙下。
⑤无忌扶起之,曰:“绕行无半里,何不行权?”左野曰:“吾矢死靡它。与其背师命而生,宁如从师命而死。”焦苕亦曰:“背师之言,即为叛逆。”乃相扶相搀,直撞石墙,无忌阻之不及,已毙于墙下。
【注释】勉旃: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
小语在本展厅展板上中阅读到了《撞墙》这文言文,产生了一些疑惑请你为他答疑解惑。
(1)问题一:下面语句中加点字是什么意思?
①溯流半里许( ) ②安得绕道而行( ) ③无忌阻之不及( )
(2)问题二:文中第④段中有句话缺少标点,朗读时应该怎样断句?请你简单为我解释一下。
循师之教无往不利背师之言死无地矣
解释:
(3)问题三:文中第⑤段划波浪线这句话中到底是“真”还是“直”字呢?(请你结合文意,为他解释,30字左右。)
(4)问题四:这篇文章题目是“撞墙”,为什么不放在功能展厅,而放在了精神展厅?(请你结合文意,为他解释,40字左右。)
北郭氏之老卒僮仆争政,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间,女①姑自食。”役人告饥,莅事者②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③,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④既圮⑤,次及于其堂,乃用⑥其人之言,出粟具饔饩⑦以集工曰:“惟所欲而与,弗靳。”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其一曰:“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今吾饱矣。”其二曰:“子之食餲⑧矣,弗可食矣。”其三曰:“子之室腐矣,吾无所用其力矣。”则相率而逝,室遂不葺以圮。
郁离子曰:“北郭氏之先,以信义得人力,致富甲天下,至其后世,一室不保,何其忽也!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
【注释】①女:通“汝”。②莅事者:管家。③惫恚(bèi huì):疲惫、怨恨。④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⑤圮:倒塌。⑥用:这里是采纳的意思。⑦饔饩(yōng xì):饔,熟食。饩,赠送。⑧餲(ài):食物经久而变味。
9.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与,卒不白 卒:士兵,手下
B.会天大雨霖 会:恰逢,正赶上
C.则相率而逝 率:顺着,随着
D.致富甲天下 致:得到,取得
10.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北郭氏之老卒僮仆争政 当余之从师也
B.乃召工谋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执斧凿而坐 呼尔而与之
D.以信义得人力 以君为长者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今吾饱矣。
12.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汉书 霍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过:拜访。②突:烟囱。③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④录:此处指邀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傍有积薪 关联教材:场主积薪其中。(《狼》) ①积:
终亡火患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亡:①逃跑;②丢失;③无,没有。 ②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写出两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一而不知二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①,日入而燎辉②,宵则振铎以望;植棘树墉,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已者矣。于是弛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豺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豺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豺人立而爪之,毙。
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殷钲:敲击钲锣。②燎辉:点燃火把。
1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窥其藩 可爱者甚蕃
B.卒岁,虎不能有获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C.于是弛其机 弛担持刀
D.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或句子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坎山谷以守 不以物喜
B.无毒己者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投之以块 皆以美于徐公
D.豺人立而爪之 其一犬坐于前
16.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限三处)
无 何 有 豺 遂 麋 来 止 其 室 之 隈 闻 其 牛 羊 豕 之 声 而 入 食 焉
17.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出自《庄子》,刘基此处作了新的阐释,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个成语的比喻义。
参考答案:
1.(1) 咸:全、都 已:停止
(2)愚人不动脑子,不吃别的只是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故事说明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适而可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
①句意:都在盐中。咸:都。
②句意: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已:停止。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愚人因为在朋友家吃饭加了盐后味道更好就固执地认为“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最后“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不吃别的只吃盐,最终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主人和这位客人一起吃饭。这位客人嫌弃(这些菜都)淡了一点,都没有味道。主人已经听到了(他的话),于是加入了盐。愚笨的人尝了之后,特别好吃,就自言自语道:“菜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黄昏时回到家,母亲已备好了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取出盐,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只看到自己儿子唯独吃盐不吃饭菜。母亲问:“怎么可以这样呢?”他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2.C 3. 岁:每年 虽:即使 故:原因,缘故 4.(1)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欢欣踊跃的前来参加呢?
(2)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 5.思虑不周全;不会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体贴关心百姓。
2.C.句意: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
本句应在谓语与宾语间停顿,在“不得”后停顿;
故断为:楚不得/窃吾南。
故选C。
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调度战备费用。岁:每年;
(2)句意:即使会有些劳累。虽:即使;
(3)句意:便问他什么缘故。故:原因,缘故。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闻:听到;孰:谁;欣跃:欢欣踊跃;耶:语气词,呢;
(2)旦:早晨;趋:快步走;僵踣:冻倒在地上。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可知,齐王想修筑长城来防御外敌,本以为百姓会欢欣雀跃,却未曾想到如今的百姓如今饥饿到不能熬过今年;可见齐王考虑不周,未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关心体贴百姓。
参考译文:
一天齐王上早朝,环顾之后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调度战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觊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长城,即使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欢欣踊跃的前来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我对此感到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长城(等到长城筑完),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6.A 7. “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 做人要脚踏实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我们要取长补短。)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有上偶人与桃梗相与语”的意思是:听到泥巴人和桃木人说话。语:说话。故选A。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用原文填写”提示,找到“不然”后面的语句“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可知此处应填“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2)根据桃梗嘲笑土偶“则汝残矣”和土偶反驳桃梗“漂漂者将何如”,可知两人在相互攻击(或取笑),启示人们:人各有长短,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应互相攻击。
参考译文
这次我来的时候,路过淄水,听到泥巴人和桃木人说话。桃木人对泥巴人说:“您,本是河西岸的泥巴,是人们把您捏成人形的,如果到了八月份,天降大雨,淄水暴涨,那您就会被冲坏了。”泥巴人说:“不对。我本来就是河西岸的泥巴,冲坏了仍旧回到西岸泥巴堆里去。而您,本来是东方的桃梗,是人们把您雕刻成人形的,如果下大雨,淄水猛涨,把您直冲而下,您将漂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8.(1) 表示数量,大约 怎么 来得及
(2)循师之教/无往不利/背师之言/死无地矣
断句理由:这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是:遵循师傅的教导,没有错的时候。违背师傅的教导,你将死无葬身之地。并且根据原文中焦苕亦曰:“背师之言,即为叛逆”这一句话,可以判断
(3)示例:应该是“直”。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二人就相互搀扶,坚定地撞上了石墙。“直”能表达出左野和焦苕固执,更增强了讽刺意味。
(4)《撞墙》一文描写左野和焦苕誓死遵循师父之语的行为,展现了愚忠的危害,教育我们做任何事应该随机应变。所以放在精神展厅。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①句意:向上游走半里左右。许:表示数量,大约;
②句意:怎么能绕道而行呢?安:怎么;
③句意:无忌来不及阻止他们。及:来得及。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循师之教无往不利背师之言死无地矣”分析,“循师之教”是动宾短语,可在“教”后断句;“无往不利”是“循师之教”的结果,故在“利”后断句;“背师之言”是动宾短语,可在“言”后断句;“死无地矣”是“背师之言”的结果;再结合句意“照着老师说得去做,必然正确;违背老师所说,必死无疑”可断句为:循师之教/无往不利/背师之言/死无地矣。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文中第⑤段“无忌扶起之,曰:‘绕行无半里,何不行权?’左野曰:‘吾矢死靡它。与其背师命而生,宁如从师命而死。’焦苕亦曰:‘背师之言,即为叛逆’”可知,无忌劝左野和焦苕绕墙而行,但左野和焦苕却坚决不听从无忌的意见,认为不听从老师的话就是背叛,宁可死也要遵从师命,故划波浪线这个语句中应该是填“直”,更能表达出左野和焦苕固执,更增强了故事的讽刺意味;“真”则是写出了左野和焦苕真的去撞墙,强调的是这个行为是真的,不能体现出左野和焦苕的固执与坚定。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寓意。
结合第⑤段“无忌扶起之,曰……乃相扶相搀,直撞石墙,无忌阻之不及,已毙于墙下”可知,遇到横在大路上的墙,无忌认为可以绕道而走,但左野和焦苕宁死也要遵从师命,而不愿变通;据此可知,左野和焦苕撞墙而死的行为,展现了愚忠的危害,由此也教育我们做任何事应该随机应变,见机行事,而不能死守规则。据此可知,这篇文章应放在精神展厅,给大家以精神上的启迪与教育。
参考译文:
东郭子派遣三弟子去襄阳城,送到路口的时候,对他们说:“从这里往南,都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沿着那大路走,不要迷路了。诸位,保重。”
向南走大路前进,走了五十里后,发现有一条大河横在面前。向上游走半里左右,看见有一座桥可以过河。无忌提议说:“为什么不走桥过河呢?”
左野却皱着眉头说:“老师让我们一直向南走,怎么能让路线中有曲折呢?水有什么可怕的!”就一起相互手牵手过河。水又深又急,有几个人丧了命。
又向南走了一百里左右,有一堵墙挡住了去路。无忌说:“沿墙绕着走,就是大路。”焦苕说:“老师让我们向南直走,怎么能绕道而行呢?照着老师说得去做,必然正确;违背老师所说,必死无疑。”说着就与左野一同向着墙壁直走。砰的一声响,他们被撞倒在墙下。
无忌扶他们起来,说:“绕道走没有半里,为什么不改变常规权宜行事?”左野说:“我誓死无二心,与其违背师命而活着,宁可遵守师傅的命令而死。”焦苕也说:“违背师傅所说,就是背叛。”于是两人相互搀扶,对着石墙直撞过去,无忌来不及阻止他们,两人已经撞死了。
9.A 10.C 11.先前,我们饥饿,请求给点粮食却得不到,如今我们能吃饱了。 12.一个家族(一个政权)的主事者如果不精明,不能选贤用能,任其胡作非为,那么就必然毁于一旦。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他们不给,管事的就最终没有向主人禀告。卒:最终;
故选A。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乃:副词,于是/判断动词,是;
C.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D.以:介词,凭借/介词,把;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向,原先;也,语气词,无实义;弗,不能。
12.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文章的第二段,作者通过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北郭氏祖先以信义得人力,致富甲天下;而其后代“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即用人不当,对家人奴仆管教不严,以至他们胡作非为,不得人心。治家如此,治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则故事意在告诫人们:一个家族、一个政权无论先前多么兴盛强大,如果主事者不精明,不能选贤用能,不能让下人廉洁自律,那么多年积累的家业和国力必定会被他们败坏净尽。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一个姓北郭的人家的老差役和童仆争执家政,房屋坏了,并且不修将要倒塌了,主家才召集工匠商量修房的事。工匠们请求先发给点粮食,主家说:“没有时间给你们发粮食,你们暂且吃自己的粮食吧。”那些役仆们也都诉说家里没有吃的了,管事的不愿替他们去禀告,反而向他们索取贿赂,他们不给,管事的就始终没有向主人禀告。于是工匠们都疲惫不堪,十分怨恨主家,便拿着斧凿坐着不干活。正逢阴天,接连几天下起大雨,走廊的柱子折断了,两侧的小屋子已经倒塌了。眼看着就要危及到正房,这时主家才采纳了他们的要求,先发放粮食,又准备了熟食赠送工匠们,并召集他们说:“你们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决不吝惜。”工匠们到了工地,看那房屋快要倒塌了,便都推辞起来。第一个工匠说:“先前,我们饥饿,请求给点粮食却得不到,如今我们能吃饱了。”第二个工匠说:“你们的饭已变味了,不能吃了。”第三个工匠又说:“你们的房梁、檩木都糟烂了,我们无法修复它了。”于是就争相离去,房屋因不能及时修整而倒塌了。
郁离子说:“北郭家的祖先,曾凭信义得到大家的支持,发家致富,闻名天下。可是,到了他的后代,一座房屋都保不住,相差有多远啊!这是因为家政无人操持、治理,权力落入下属,再加上公开索要贿赂,而大失人心,这不正是他的不幸么。”
13.(1) 堆积; 无,没有
(2)C
(3)①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②应多听取别人的建议。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场主积薪其中:场主在里面堆柴。句意:旁边有堆积的柴草。积:堆积。
②句意:始终没有火灾。结合词典义项可知,亡:无,没有。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而火被扑灭。故断为: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故选C。
(3)本题考查得到的启示。
结合“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启示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结合“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可得到启示:应多听取别人的建议。
参考译文: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弯曲的,把柴草搬远一点儿。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回答。不久,这家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来答谢邻居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坐在上座,其余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就座,但没有邀请建议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就不用杀牛摆酒席,最终也不会有火灾。现在按照功劳来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弯曲烟囱、搬离柴草的人没有收到邀请,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前去邀请那个人。
14.D 15.A 16.无何/有豺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7.其一指的是“防备老虎的威胁”,其二指的是“防备其他动物的威胁以及防备不同动物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要有忧患意识,否则最终会害了自己。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A.篱笆/多;
B.最终,终于/士兵;
C.放松/放下;
D.都是认为的意思。
故选D。
15.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
A.以:连词,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介词,因为;
B.毒:动词,威胁/私:动词,偏爱;
C.投之以块:倒装句,状语后置/倒装句,状语后置;
D.人:名词作状语,像人一样/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选A。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没过多久,有豺追捕麋鹿来到,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入并吃它们。“无何”表示时间,故要断开;“有豺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彼此句意完整,且是表示先后的连续性动作。故正确断句为:无何/有豺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掌握和主题的感悟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根据内容作答。“有虎恒蹲以窥其藩。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宵则振铎以望,植棘树墉,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这句是写若石知道“有虎恒蹲以窥其藩”,然后严加戒备,这是其一。其二指“若石不知其为豺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豺人立而爪之毙。”,不了解豺这种动物,更不知道防备的方法,以致丧命。“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若石得知虎死以为没有了忧患,就放松警惕,撤除防备,最后导致灾祸,这个根据以上内容感悟道理:要有忧患意识,目光要长远,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日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和机谋,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不修,藩篱破了不整理。没过多久,有豺追捕麋鹿来到,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豺,呵叱它,它不跑开,又用土块打它,豺像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
君子认为若石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遭到祸害就不足为奇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