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 专题练-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 专题练-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9 09: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治国谋略 专题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晏子对曰:“地不同生①,而任之以一种②,责③其俱生④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⑤,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⑥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注】①生:性质,质地。②种:植物的种子,这里指庄稼。③责:要求。④生:生长。⑤餍(yàn);满足。⑥阿党:徇私枉法,这里指徇私枉法的人。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3处)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2.文中晏子将土地的质地和 进行类比,说明了 的用人之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这且北管大宗。②哂: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刻民以奉 / 君犹割肉以充腹 / 腹饱而身 / 毙君富而国亡。
B.刻民以奉 / 君犹割肉以允腹 / 腹饱而身毙 / 君富而国亡。
C.刻民以奉君 / 犹割肉以充腹 / 腹饱而身毙 / 君富而国亡。
D.刻民以奉君 / 犹割肉以充腹 / 腹饱而身 / 毙君富而国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5.根据选文分析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顺君上,畏惧刑罚。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6.小丹同学想要知道“奚以知其然也”中“然”的意思,她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然”的四项释义,她应该选 ( )
A.燃烧 B.这样 C.是的,对的 D.……的样子
7.本文论述了治国之道,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 的方法,作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是 ,体现了管仲 这一远见卓识。(最后一空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①,登柏寝②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馀③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④焉,馀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⑤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注释】①少海:地名。②柏寝:春秋齐台名。③馀(yú):剩下。④二制:七丈二尺。⑤泫然:眼泪汪汪。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孰( ) (2)衣( ) (3)涕( )
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
(2)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10.通读全文可知,晏子与齐景公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
【注】①晋鄙:战国时魏将。②卒然:“卒”通“猝”,突然。③无忌:信陵君的名。
11.参考表格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存赵国 课内迁移: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1)存:
唐雎说信陵君 查词典,选义项: ①说(shuō):说话;②说(shuì):劝说;③说(yuè):同“悦”,高兴。 (2)说:
破秦人 参看成语:牢不可破 (3)破: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B.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C.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D.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2)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14.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让你学习到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请简述。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砌街记
范謩(mó)(宋)
太、少二城,坤维大都会,市区栉比,衢隧棋布。而地苦沮洳①,夏秋霖潦,人行泥淖中,如履胶漆;既晴,则蹄道辙印,隐然纵横,颇为往来之患。绍兴十三年,鄱阳张公镇蜀,始命甓②之,仅二千余丈。后三十四年,吴郡范公(成大),节制四川,为竟其役。鸠工命徒,分职受任,程督有方,尺寸有度。费出于官,而不以及民;日廪以食,而人竞力作。未几告成,以丈计者三千三百有六十,用甓二百余万,为钱二千万赢。率一街之首尾立两石以识广狭,凡十有四街。然后,雨不乘橇,骑不旋泞,徐行急趋,俱从坦夷。父老相与谓曰:“周道如砥,其尚见于斯乎!”
昔者子产③徒以乘舆济人于溱洧④,而弗修梁。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夫善为政者,缓急有序,大小毕举,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吴郡范公之于蜀,药伤补败,苗耨发栉,无一不用其力。至道路之政,世所谓缓且细者,亦整治如此。百世之下,四方之人入其境,仰公之贤,推此以考其政绩,尚可仿佛云。
(选自《四川通志》卷四十一,有删减)
【注释】①沮洳jù rù,低湿之地。②甓pì,用砖砌(街)。③子产:春秋时郑国宰相。④溱洧zhēn wěi,溱水与洧水,源于河南郑州。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往来之患 患:忧患,弊病
B.为竟其役 竟:竟然
C.周道如砥 砥:磨刀石,比喻平坦
D.仰公之贤 仰:敬仰、仰慕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后,雨不乘橇,骑不旋泞,徐行急趋,俱从坦夷。
②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
(3)文末引用子产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鸡有五德
《新序·杂事五》
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日瀹①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②,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
燕立以为相。三年,燕之政大平,国无盗贼。哀公闻之,慨然太息③,为之避寝三月,抽损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
【注释】①瀹(yuè):煮。②菽粟:泛指粮食。③太息:叹息。
16.下列事物与“鸡”形成对比的一项是( )
A.鸿鹄 B.鱼鳖 C.燕子 D.盗贼
17.请用原文回答“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中的“前”和“后”分别指代的内容。
1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B.见食相呼 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C.君犹贵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何书其言为 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
1.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2. 人的能力 用人不能求其全才,只要有一方面的才能就应该任用(或:用人要扬长避短)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为:任用人的长处,不强求他的短处;任用人的专长,不强求他的劣势。据此可断句为: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等语句中可知,晏子将“土地的性能”和“人的才能”进行类比;从“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中可知,文章说明了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用人之道。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古代君临天下治理百姓的君王,他们任用人(的情况)如何?”晏子回答说:“土地有不同的质地,而(不同质地的土地)只能栽种某一种庄稼,要求它(什么)都能生长是不可能的。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不同才能的人)只能任用他(办)某一个方面的事,不能要求(他)什么事都能做好。要求没有穷尽,(即使)有智慧的人也有不能达到(的时候);要求没有满足,天地也有不能给足(的时候)。所以圣明的君主任用人,阿谀奉承的小人不能靠近(他的)左右,徇私枉法的人不能在(他的)朝廷上理事。任用人的长处,不强求他的短处;任用人的专长,不强求他的劣势。这就是使用人的策略了。”
3.C 4.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 5.唐太宗不赞同重法止盗,而是充分理解白姓处境,从改善朝政治理的角度解决问题,且懂得国之根本在于百姓,可见他仁爱待民,能够以民为本。唐太宗由止盗之事反思赋税、劳役、兵役、官吏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其英明、有治国之能。个世民常思考君与民、国家与百姓的关系,并且不放纵自己,可见共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的意思是: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此题中,要注意“故(所以)、患(忧患)、自(从)、身(指自身)”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概括。
从“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等内容可以看出,唐太宗不赞同有的大臣用重法止盗的做法,而是从减轻民众的赋税,劳役、兵役、治理贪腐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懂得百姓是国之根本的道理,可见其仁爱、贤明,有治国之才能;
从“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等内容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能正确认识到百姓与国家的关系,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不放纵自己的贤能的君主。
参考译文:
皇上(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6.B 7. 对比论证 使百姓富裕起来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可知“然”是“这样”的意思;
故选B。
7.考查对论证方法和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为了讲清“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讲“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紧接着从另一方面讲“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从这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治国常富,乱国常贫”进而得出“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
据此可知,第一空,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第二空,根据“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可知作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是“富民”,即使百姓富裕起来;第三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体现了管仲“以民为本”的远见卓识。
参考译文
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如果百姓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如果百姓敢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8. 谁 给……穿 眼泪 9.(1)您的赋税很重,而田成氏施舍很多。
(2)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样么呢? 10.晏子希望景公能够亲贤远佞;放宽刑罚;救济贫困;施行恩惠。
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后世将孰有此:后代谁能拥有这个地方呢?孰:谁。
(2)馀以衣士:剩下的都给士人穿。衣:给……穿。
(3)公泫然出涕曰:齐景公流着眼泪说。涕:眼泪。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君:你。重敛:大量地搜刮。厚:更多地。施:施舍。
(2)则:那么。虽:即使。其如……何:又能……怎么样呢。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宣扬了晏子爱民的民本思想,并劝喻了当代君王齐景公要为民着想,使国家更强盛。要了解晏子与齐景公对话的目的,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即“君何患焉……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由“近贤而远不肖”可以得出,晏子希望齐景公重用贤人远离小人;由“治其烦乱,缓其刑罚”可以得出,晏子希望齐景公用心治理国家,减轻刑罚;由“振贫穷而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可以得出,晏子希望齐景公广施恩惠体恤百姓,让百姓过上安定生活”。
参考译文:
齐景公和晏子在渤海游玩,登上柏寝的高台,回头眺望自己的国都,说:“真美啊!后代谁能拥有这个地方呢?”晏子回答说:“大概是田成氏吧!”景公说:“我拥有这个国都,你却说田成氏会拥有,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田成氏很得齐国的民心。他对待民众,杀一头牛,自己只拿一盘肉,剩下的用来供养士人。到了年底,织出的布帛,自己只取七丈二尺,剩下的都给士人穿。您的赋税很重,而田成氏施舍很多。齐国曾遇特大荒年,路边饿死的人不能数尽,父子相携投奔田成氏的,没有听说不能活下去的。所以说:‘大概是田成氏吧!’”齐景公流着眼泪说:“我拥有的国都却被田成氏占去了。如今(我)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您何必担心呢?如果您想夺回它,就亲近贤良远离小人,治理混乱的局面,放宽刑罚,救济贫困并且抚恤孤寡,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民众就会归心于您,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么样呢?”
11.(1)保存,幸存(使……幸存) (2)劝说 (3)攻破,打败,打垮 12.B 13.(1)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
(2)(您)突然(很快就会)见到赵王,希望您忘掉救赵王的事吧。 14.①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或: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②要记住别人的恩惠,知恩图报。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意思为: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存:保存,幸存(使……幸存)。
②句意为:唐雎劝说信陵君。说:劝说。
③“牢不可破”意思是:非常坚固,不可摧毁。破:攻破,打败,打垮。
1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两者是并列关系,中间可断开;“也”用于句末,表判断,其后可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故选B。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德:恩德。可:可以。忘:忘记。
②卒然:“卒”通“猝”,突然。愿:希望。君:对别人的敬称。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想和体会。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意思是: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这让我懂得了:要记住别人的恩惠,知恩图报的道理;
“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意思是: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这让我懂得了: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或: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
参考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您)突然(很快就会)见到赵王,希望您忘掉救赵王的事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您的教诲。”
15.(1)B
(2)①街道修好以后,成都百姓下雨天不用乘坐泥桶,骑马不会担心旋起的泥泞,无论是缓慢地行走,还是急速地奔跑,从来都是宽阔而平坦地。②从未有过办理繁急的事情却忽略不紧急的事情,记住了大事却忽略了小事的情况。
(3)引用子产的故事,是为了和范公(范成大)治蜀形成对比。突出范公治蜀时,治理有方,能大小并举、轻重兼顾,赞美范公勤政爱民,表达作者对范公的敬仰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B.句意:替他完成了这项工程。竟,完成;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然:这样,指修好路后。雨:下雨天。徐:慢慢。俱:都。
②未:没有。治:办理。略:忽略。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文中最后一段“昔者子产徒以乘舆济人于溱洧,而弗修梁”“吴郡范公之于蜀,药伤补败,苗耨发栉,无一不用其力。至道路之政,世所谓缓且细者,亦整治如此”引用子产渡人却不修桥的事与范公治理蜀地时事无巨细皆能安排妥当进行对比,
结合最后一段“夫善为政者,缓急有序,大小毕举,未有治其急而忽其缓,志其大而略其细者”可知突出范公施政有方,能大小并举、轻重兼顾,
结合最后一段“百世之下,四方之人入其境,仰公之贤,推此以考其政绩,尚可仿佛云”可知赞美范公勤政爱民,表达作者对范公的敬仰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成都有)太城和少城,是西南板块很大的都市,市区里的房屋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列。道路和隧洞像棋子一样密布。然而地面苦于低湿、泥泞,夏秋雨季更是到处是积水,人行走在泥浆里面,就像行走在橡胶和油漆里。雨过天晴后,就可见马蹄的痕迹和车辙的印记,隐隐约约,横一条竖一条到处都是,成为往来客商和民众行走来往的一大忧患。绍兴十三年,都阳的张公镇守蜀郡,开始命令手下用砖砌街,只修了两千多丈就中断了。又过了三十四年。吴郡的范文正公(范成大)管辖四川。替他完成了这项工程。(他)聚集工匠,派遣手下,分配职权,授予任务,监督工程非常得法,分寸也掌握得很好。费用从官府支出,却不涉及到老百姓。官府每天给劳工供给食物,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劳动。没过多久,工程宣告完成。总共砌成街道长度三千三百六十丈,用掉的砖总数为两百多万块,花费的银钱共两万多。每条街的首尾两端都立两块石头来标记它的宽阔或是狭窄。修好的街道一共十四条。街道修好以后,成都百姓下雨天不用乘坐泥桶,骑马不会担心旋起的泥泞,无论是缓慢地行走,还是急速地奔跑,从来都是宽阔而平坦地。父老乡亲都互相感叹说:“(没想到)周围的道路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尚且(这种路)还能在这里见到啊!”
从前子产用他的专车帮助别人渡过溱水清水,却不派人修缮可供人车走过的桥梁。孟子说:“是个好人,却并不懂治国理政。”善于治理政务的人,紧急和不紧急的事情都有一定的顺序,大事和小事都会同时施行,从未有过办理繁急的事情却忽略不紧急的事情,记住了大事却忽略了小事的情况。范公对于蜀地的管理,治疗伤病维补破败,梳理头发清除杂草,没有一件不尽心尽力。至于修建道路的事情,世人都认为是又细小又不紧急的事情,范公也把它整治得像这样。很长时间内,四面八方的人们进入成都,都会敬仰范公的贤德,通过这些平坦的道路来还能够隐隐约约地考证范公当年的为政业绩。
16.A 17.“前”指的是:“止!吾书子之言。”“后”指的是“燕立以为相。三年,燕之政大平,国无盗贼。” 18.D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可知,与“鸡”形成对比的是鸿鹄,它们没有雄鸡的五种长处,而君王还是珍视它们。
故选A。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找到上下文回答。“不慎其前而悔其后”意思是因为以前的不慎重,而带来后面的悔恨。“前”指的是不慎重,即“止!吾书子之言”;“后”指的是后面的悔恨,即“燕立以为相。三年,燕之政大平,国无盗贼”。
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
B.名词,食物/通假字,同“饲”,喂;
C.代词,代指鸿雁/助词,的;
D.名词,行为/名词,行为;
故选D。
参考译文:
田饶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可是不被哀公理解看重。一天,他对哀公说:“小臣将要离开君王,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了。”哀公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田饶说:“君王难道没见过那公鸡吗?它头上戴着红冠,是那样文雅;脚上长着尖距,是那样威武;劲敌在前它敢于搏斗,是那样勇猛;发现了食物就呼唤同伴一同享用,是那样仁爱;守夜报时从不失误,是那样诚信。雄鸡虽然具备这五种长处,可是君王还是叫人炖成汤吃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就在君王身边啊。那鸿雁就不同了:它们一飞千里,时而停歇在君王花园的池子里,时而吞食君王的鱼鳖,时而啄食君王的豆谷;它们没有雄鸡的五种长处,而君王还是珍视它们,这是因为它们不得远啊。所以我要像鸿雁那样高飞远走了。”哀公说:“留下来吧!我把您说的话写下来(牢牢记住)。”田饶曰:“我听说吃别人食物的人,不毁坏他的器皿;靠树木遮荫的人,不折断树的枝条,放着有才德的人不重用,写下他的话干什么呢?”于是田饶离开鲁国前往燕国。
燕国任用田饶担任相国。三年之后,燕国的政事十分安定,没有盗贼作乱。鲁哀公听到这个消息,慨然叹息,竟为此事而独居了三个月,并降低了衣食标准,以表示自责。他说:“因为以前的不慎重,而带来后面的悔恨,上哪里再能得到田饶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