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练(四)-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练(四)-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9 09: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练(四)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1.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龀”常指儿童刚刚换牙,七八岁的样子;“黄发垂髫”常常用来代指老年人。
B.“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华诗文中有不少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
B.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丁亥年四月初八酉时”中的“酉时”相当于现在的17时至19时。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
D.古人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孙仲谋”是家中次子。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欧 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耳顺”是按照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寒舍”“惠存”都是谦辞,“赐教”“垂问”都是敬辞。
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曲、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同为新闻作品,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则是一篇新闻特写。
B.王维是唐朝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能诗擅画,《竹里馆》《使至塞上》体现了其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C.对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因其中镶嵌了六个节气名称而妙趣横生。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变色龙》,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一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典型形象,“变色龙”也由此成为这类人的代名词。
6.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曹刿论战》就出自其中。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给我椅子”。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变色龙》等。
D.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划线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风格多样,讲究韵律,常见的词牌名有《如梦令》《念奴娇》《天净沙》等。
D.契诃夫,法国作家、戏剧家,和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得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用“拙见”,请教他人时常用“赐教”。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表”是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京剧的代表剧目主要有《霸王别姬》《天仙配》《牛郎和织女》等。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推荐同学们去参观惠山古镇的范文正公。
B.父亲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
C.在“民族魂”主题阅读活动中,小锡推荐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
D.一位无锡籍企业家说道:“我这次回无锡投资建厂,是为了报效桑梓。”
1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大学》《中庸》《论语》《庄子》是儒家经典,合称为“四书”。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B.初冬时节,雪花翩然而至,我们相邀更定时分赏雪游玩。“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十时左右。
C.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不仅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使命,而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1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人物成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长需要历经磨炼。《西游记》中,孙悟空生性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各种考验,逐渐走向成熟,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B.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引导。《孙权劝学》中,孙权严令吕蒙读书,吕蒙当即觉悟,从此发愤学习,最终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博学之才。
C.成长与家庭环境有关。《简·爱》中,简·爱从小身心饱受舅妈一家人的摧残,在缺爱的环境里长大,最终成为了一个自卑敏感、胆小懦弱的人。
D.成长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故乡》中,闰土在旧社会的多重压迫下,从活泼勇敢、天真可爱的小英雄沦为辛苦恣睢、自私冷漠的木偶人。
1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通讯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B.戏剧就是指剧本。剧本的主体一般是指台词。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C.在古代文化中,有不少别称:桑梓代指家乡;鸿雁代指书信;巾帼代指女子;社稷代指国家……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1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烽火,古时是指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用来借指战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16.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B.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茱萸、挂艾草等习俗。
C.古人常用“家”或“令”称自己的亲属,表谦称,如“家父”“家母”“令郎”“令爱”。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均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参考答案:
1.A
A.“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故选A。
2.C
C.正确顺序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D
D.有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是《国语》;
4.B
B.“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是敬辞;
5.C
C.“端午、重阳”是节日,不是节气名称;
6.D
D.“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中主语为“他”,谓语为“拣”,宾语为“椅子”,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格式提取句子主干为:他拣椅子。
7.C
C.说法不正确。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8.A
B.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划线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并未运用借喻手法,本体(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人)与喻体(中国的脊梁)用“就是”来连接,应属于暗喻;
C.对词牌名的归类存在错误。《天净沙》并非词牌名,而是曲牌名,用于元曲中;
D.对契诃夫的国籍描述错误。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而非法国;
9.D
D.《天仙配》《牛郎和织女》是黄梅戏的代表剧目;
10.B
B.“令尊大人”表述不正确。“令尊”是敬辞,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11.B
B.有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2.D
A.有误,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没有“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语言”是剧本的主体——台词;
B.有误,“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八时左右,不是十时左右;
C.有误,“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属于短句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13.A
B.“孙权严令吕蒙读书”“吕蒙当即觉悟”错误。在原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而不是“严令”;吕蒙的觉悟和发愤学习也并非“当即”发生,而是在孙权现身说法的劝说之下才开始读书的;
C.“最终成为了一个自卑敏感、胆小懦弱的人”错误。简·爱确实在舅妈家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在逆境中并没有成为一个自卑敏感 、胆小懦弱的人;相反,她表现出了坚韧不拔、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精神,并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D.“恣睢”“自私冷漠”错误。闰土在社会的重压下,更多地表现为麻木和顺从,而不是“恣睢(放纵专横,任意胡为)”“自私冷漠”;
14.C
A.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故A说法错误;
B.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故B说法错误;
D.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也可以是人。故D说法错误;
15.A
A.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不是“南宋文学家”。
16.A
B.有误,“插茱萸”不是端午节的习俗,而是重阳节的习俗;
C.有误,“令”是一个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D.有误,《故乡》的裁是小说,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