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练(一)-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练(一)-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9 09: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练(一)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方”可计量面积,“石”可计量容积,“寻”可计量长度,“更”可用作夜间计时。
B.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初唐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体例。
C.《乡愁》《回延安》《我爱这土地》的作者分别是余光中、贺敬之、艾青。
D.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都是俄国作家,其中普希金的代表作有《自由项》,契诃夫的代表作有《万尼亚舅舅》。
2.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热烈粗犷”“构思巧妙”“出现故障”“密得不透气”“生日礼物”几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相同。
B.“困在山洞里的那个老人艰难地吃下了最后一块饼干”句中“困在山洞里”是定语。
C.《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一般来说,律诗三、四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同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长于记人,塑造了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
B.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三作家》,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
C.“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颜筋柳骨”则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但一丰腴、一清瘦,各具特色。
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筝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有《夜雨寄北》和《己亥杂诗》。
C.格列佛在大人国海边休养时,老鹰将他住的房子叼走,格列佛最终掉进海里,被路过的船只救起,回到了英国。
D.《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不顾人情,灭绝人性的“孝道”。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著作。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礼记》《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中国文化崇尚“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
6.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B.“惠顾” “见谅” “犬子”是敬词,“家严” “愚见” “劳驾”是谦词。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
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
8.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骆驼祥子》中祥子父母早亡,他忘记自己生日,后来把买第一辆车那天当成生日。
B.《红岩》中的小萝卜头是宋绮云的孩子,在监狱出生,被大家唤作“监狱之花”。
C.《童年》中的“好事情”是阿廖沙心中的一位优秀人物,他是外祖父家的房客。
D.《格列佛游记》中马形的“慧骃”具有友谊和仁慈两种美德,是其国家的主宰。
9.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山坡羊,曲牌名。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10.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我们学过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B.黄发,旧说是儿童的特征。垂髫,是垂下来的头发。《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指的是小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
D.《红岩》集中笔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开展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
1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冠是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的束发带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指年已二十。
B.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我国主要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作了详细记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汪曾祺常常撷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入文,其散文平淡自然,饶有趣味。《昆明的雨》体现了这一特点。
D.雨果是十九世纪享誉世界的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12.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C.“尊君”“令郎”“惠顾”“惠赠”“见谅”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敬辞。
D.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它以描绘山川景物为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三百首》原是为儿童学诗而编的“家塾课本”,选篇精当,雅俗共赏。
B.早期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水浒传》才完全改变。
C.《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
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髫”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1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她的记梦之作,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磨难,后来在冬妮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D.《骆驼祥子》中祥子本是农村人,来到北京后,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1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我们学过他的诗歌《使至塞上》。
C.《琐记》记述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D.艾青写了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参考答案:
1.B
B.“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初唐共三千余年的史事”错误。《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2.D
D.有误。一般来说,律诗二、三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3.A
A.“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有误,应为“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陈涉,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周亚夫”。故选A。
4.B
B.《己亥杂诗》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故选B。
5.C
C.“四书”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故选C。
6.C
C.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而不是明末清初的小说家,选项表述不正确。
7.A
B.“犬子”“见谅”是谦辞,“劳驾”是敬辞;
C.《湘行散记》是散文,而且不是茅盾的作品,是沈从文的作品;
D.“立春”在“春分”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后;
8.B
B.有误,“在监狱出生”理解有误,应该是他出生不到一岁就被关进监狱。被称为“监狱之花”的是左绍英,她是牺牲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
9.B
B.《虽有嘉肴》选自《礼记》;
10.B
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黄发垂髫”应是指老人和小孩;
11.D
作者名(字、号)、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D.有误,雨果是法国作家,不是“英国”作家。
12.C
C.表述不正确。“见谅”是谦辞,而非敬辞。故选C。
13.B
B.有误,早期长篇白话小说,无论是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还是以《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展现的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这些小说,是在几百年民间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完成的,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痕迹,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晚清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才有了更多的个人生活场景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应为“早期长篇小说如《水浒传》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红楼梦》才完全改变”;
14.A
A.“纪传体通史”有误,《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15.C
C.有误,“后来在冬妮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错,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16.B
B.王维被称为“诗佛”,杜甫被称为“诗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