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 专题练-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 专题练-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9 09: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 专题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③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⑥之道也。
(《礼记·学记》)
【注】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②庸:本义是“用”,这里指功劳。③攻:治,指加工理木材。④节:树的枝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脱",解脱,脱落。⑥进学:增进学问。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断两处)
善 待 问 者 如 撞 钟 叩 之 以 小 者 则 小 鸣 叩 之 以 大 者 则 大 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3.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你从“善问者如攻坚木”中得到的启示。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③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④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傲慢。④蚤:通“早”。
4.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5.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礼记·学记(节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①,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①祭祀中的主祭祀师。
6.【疏语意】
(1)根据提示推测字意。
方法 关联 解释
方法迁移 故人不独亲其亲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成语关联 易如反掌 先其易者
查字典法 及:①赶得上②达到③等到 及其久也
(2)根据上下文推测,画横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学习的方法,严厉的老师是最难做到的。
B.凡是学习的方法,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
7.【通句读】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
8.【鉴其言】赏析下列句子的手法及作用。
句子: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9.【悟其理】《说文解字》中有言:学,觉悟也。请联系本文内容和《送东阳马生序》,谈谈你对“善学”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古人读书贵精不贵多①。非不事多也,积少以至多,则虽多而不杂,可无遗忘之患。此其道如长日②之加益,而人颇不觉也。是故由少而多,而精在其中矣。一言以蔽③之:无间断。间断之害,甚于不学。有人于此,自其幼时嬉戏无度,及长,始知向学,深嗜笃好,人虽休吾弗休,人将卧吾弗卧,不数年便可成就。苏明允④年二十七才大发愤,谢其往来少年⑤,闭户读书,卒为大儒,此可证⑥。若悠悠忽忽⑦,一曝十寒,人生几何,凡所谓百年者皆妄⑧也。必也甫⑨离成童⑩,即排岁月次第 ,以中下之资自居,每日限读书若干。一岁之中,除去庆唁祭扫交接游宴之事,大率以二百七十日为断。此二百七十日中,须严立课程,守其道而无变,十年之间经书可毕。且如此绳绳 不已,则资之钝者亦敏。而书可渐增。再加十年,子史古文俱渐次可毕矣。
(选自《寒灯絮语》)
【注释】①非不事多也:不是不愿意多读。②长曰:漫长的白天。③蔽:概括。④苏明允:苏洵,北宋文学家。⑤少年:古称青年男子。⑥证:验证。⑦悠悠忽忽:虚度时光。⑧妄:荒诞,无根据。⑨甫:始,才。⑩成童:十五岁以上为“成童”。 岁月次第:时间顺序,这里指规划时间。 绳绳(mǐn mǐn):绵绵不绝的样子。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及长,始知向学 (2)卒为大儒
11.翻译下面句子。
(1)则虽多而不杂,可无遗忘之患。
(2)间断之害,甚于不学。
1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13.文中所讲的读书求学方法你是否赞同?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谕纪鸿①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②,此君子也。余服③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莫坠高、曾、祖、考④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释:①谕纪鸿:谕,上对下的文告、指示。纪鸿,曾纪鸿,曾国藩次子。本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信。②约:贫困、困顿。③服:被任命。④考:旧称已死的父亲。这里指曾国藩的父亲。
(1)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曾国藩的《谕纪鸿》都是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诫子书》认为 会导致做人治学的失败,《谕纪鸿》告诫儿子不能沾染 的官宦习气。
(2)结合你对《谕纪鸿》一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指的“家风”具体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王阳明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①于志者。
②今学者旷废②隳惰③,玩岁愒时④,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⑤则圣矣立志而贤⑥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街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③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⑦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节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本:当做根本。②旷废:荒废学业。③隳(huī)惰:懒惰散漫。④玩岁愒时:虚度光阴。⑤圣:圣人。⑥贤:贤人。⑦乡党:乡亲。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宗族乡党敬信之 敬:
(2)使为善 善:
(3)诸生念此 念:
16.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限3处。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无可成之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而父母怒之 人不知而不愠
C.如此而不为善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9.本文见解独特,请用文中的话说说作者提到的“为善”的标准是什么。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者游,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④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⑥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⑦,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蠃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⑧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③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④比;近,近来。⑤惩艾:惩;戒止、警戒;艾读yì。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⑥曩:从前。⑦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⑧勒:编。
2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然负此自放”一句中的“然”跟“亲王佛然怒”中的“然”意思一样。
B.“悔前所为”和“为宫室之美”两句中的“为”都翻译为介词“为了”。
C.“足敌君赢卒数万”和“以中有足乐者”两句中的“足”字意思不一样
D.“而常废于善忘”和“呼尔而与之”的“而”字都是用作连词,表顺承。
2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B.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C.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D.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2.翻译句子。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3.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他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2.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3.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坚木,先易后难,时间久了,就容易成功分解。启示我们既要善于提问,又要遵从先易后难的原则,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像会撞钟一样,轻轻扣击钟声就小,用力敲打钟声就大。
根据句意断为: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善,善于;学者,学习的人;勤,指费力大;功半,指收获很小;怨,埋怨。
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善问者如攻坚木”意思是: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接下来后文借如何“伐木”来说如何学习。“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讲伐木应该先从简单的地方入手再去解决困难的地方,就容易成功分解。启发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不懈,方能成功。
参考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能够事半功倍,学生会把功劳归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勤可是事倍功半,还怨恨老师。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然后才解决有硬节的地方,时间一长,木头自然脱落;不善于提问题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会像撞钟一样,轻轻扣击,钟声就小;用力敲打,钟声就大。等到能够从容自如地撞钟时,然后钟声才会悠扬动听。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4.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5.只有问得恳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4.考查断句。句意为: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与“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在语义上构成了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字前应断开。故断句为: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5.考查筛选信息。“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意为: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由此可知,只有问得恳切,思考的深入,才能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参考译文:
王某人说:古代的学者,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所以说,作为老师要不厌烦,学生们才能有所收获。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的知识,却不知道通过这一点来推想其他的方面,这样的学生也就可以不必再教他了。”孔子难道敢于专爱他的道理,就在天下的学生面前摆架子,不愿他们早一点儿觉悟吗?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只是进入了他们的口、耳而已。而我所要教的并不只是要求他们会说、会听啊。
6. 以……为臣,把……当作臣 容易 ③ B 7.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 8.拿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做对比,善学的人,老师教得轻松而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又很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花功夫很多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还总是抱怨老师。从而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以及善学的重要性。 9.本文主要从尊师和善问两个方面谈论学习的方法,《送东阳马生序》主要是从作者自己经历,来谈学习的勤且艰。从中我认识到,“善学”就要刻苦勤奋,不怕吃苦;尊敬老师,努力进取;学习有法,多思多问;心思专一,比攀比。
6.(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故人不独亲其亲: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据此,臣:把……当作臣子。②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像翻一下手掌一样。易,容易。句意:时间长了。③“及其久也”译为:等到时间长了。及,等到。故选③。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严,敬重。为,是。句意为: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故选B。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
“善待问者如撞钟”语意完整,“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和“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为并列关系;
据此断句为: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
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把“善学者”“不善学者”进行对比,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两种学习效果的截然不同。这个句子通过对比,充分有力地说明学生素质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使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知,善于学习的人尊敬师长,听从师长的教诲,学习效果好。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能看出,对待老师要恭敬,只有尊师重道,潜心向学才会促进成才。综上所述,善于学习的人都会尊敬师长,虚心好问,这样才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参考译文:
凡是学习的关键,严师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严格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祭祀中作为神的替身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留有提问者充分回味和消化的时间;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10. 及:等到 卒:终于 11.(1)那么即使多却不混杂,可以没有遗忘的忧虑了。
(2)间断的危害,比不学还要严重。 12.举例论证。阐述了即使年纪大,但只要勤奋刻苦,终将有所成就的道理。 13.赞同。《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就是读书贵在坚持的典型例子。宋濂家贫,无书可读,他只好借书、抄书供自己阅读,天寒地冻不敢懈怠。进入学舍,其他人穿着光鲜亮丽,宋濂不受这些影响,坚持读书,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名儒。他的读书求学方法与文中所讲读书贵在坚持是一致的。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等到长大了,才知道学习。及:等到;
(2)句意为:最终成为有学问的人。卒:终于。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则:那么。虽:即使。杂:杂乱。患:缺陷。
(2)重点词语:之:的。害:坏处,甚:厉害。于:比。
1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根据画线句“苏明允年二十七才大发愤。谢其往来少年,闭户读书,卒为大儒,此可证”中的““苏明允”“此可证”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结合“有人于此,自其幼时嬉戏无度,及长,始知向学,深嗜笃好,人虽休吾弗休,人将卧吾弗卧,不数年便可成就”可知,有力地论证了即使年纪大,但只要勤奋刻苦,终将有所成就的道理。
13.本题考查看法。应先答“赞同”,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谈出理由。
根据选文“间断之害,甚于不学”“一岁之中,除去庆唁祭扫交接游宴之事,大率以二百七十日为断。此二百七十日中,须严立课程,守其道而无变,十年之间经书可毕”等可知,本文观点为学习贵在坚持。《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自幼家贫,无书可读,他只能“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寒地冻也坚持这样做。进入学舍学习,其他人穿的光鲜亮丽,吃的山珍海味,宋濂不受这些影响,坚持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勤且艰如此”,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名儒。他的读书求学的方法与文中所讲读书贵在坚持是一致的。
参考译文
古代先贤读书,注重求精而不求多。不是不愿意多读,是注重积少而成多,这样即使多读也不杂乱,可以免去遗忘的缺陷。这种方法如同长年累月地不断增加益处,而自己还不一定感觉得到。所以本着积少成多的原则去读书,精读的精神就能在其中体现出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读书不要间断。间断的坏处比不学还要厉害。有这样的人,幼小的时候贪图玩耍游戏没有节制,等到长大了,才知道学习,并且深深地爱上学习,即使别人休息了我也不休息,别人睡觉了我也不睡觉,不过几年就有所成就了。苏洵年龄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谢绝与自己往来的朋友,关起门来读书,最终成为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可以验证。如果虚度光阴,一曝十寒,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即使活到百岁也是没有用处。一定要在十五岁时就规划自己的时间,用中下等天资自我定位,每天限定自己读书的篇数。一年当中,除去庆贺、吊唁、祭祖、扫墓以及与朋友交往宴会之类的事所占的时间,大概自己所支配时间是二百七十天作为评判标准,这二百七十天中,必须严格订立课程,遵守读书的方法不改变,用十年时间,所有的经书都能读完。像这样日复一日,绵绵不停,天资迟钝的人也会变得聪敏。所读书可以逐渐增加。再加上十年时间,诸子百家、史学等古文都可以逐渐读完。
14.(1) 淫慢险躁 奢华懒惰
(2)家风具体指勤俭节约、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品质。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谕纪鸿》是曾国藩写给自己儿子的家书,目的是劝解自己的儿子勤苦俭约,说明“勤俭自持”的益处,告诫其子“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1)根据《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知,“淫慢险躁”会导致做人治学的失败;
(2)根据《谕纪鸿》“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可知,告诫儿子不能沾染“奢华懒惰”的官宦习气。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谕纪鸿》“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和“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可知:曾国藩劝勉儿子要勤俭节约。
根据《谕纪鸿》“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可知:曾国藩劝勉儿子要勤奋好学(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困顿之中,这就是有才德的人。我为官二十年,从来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和我父亲那里一贯相传的家风。
15.(1)敬重,尊敬。
(2)好事。
(3)考虑,想到 16.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7.D 18.不立志,天下就没有可做成的事情。 19.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敬:敬重,尊敬。
(2)句意:假使做好事。善:好事。
(3)句意:各位同学想到这点。念:考虑,想到。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立志而圣”和“立志而贤”是表并列的两个短句,分别在其后断句,“则圣矣”是“立志而圣”的结果,在其后断开,故断句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A.都是结构助词,的;
B.都是连词,表转折;
C.都是动词,做;
D.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志:志向;无:没有;可成:可以做成;之:结构助词,的。
1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为善”是做好事的意思。结合文中第③段“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一句,明确交代了“为善”的标准。即为: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
参考译文:
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也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
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
古人所说:“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如果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如像这样就做坏事,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生气,兄弟怨恨也,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立定志向了。
20.C 21.D 22.可精力耗损,恐怕不如过去的十分之一二。 23.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来治学:“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启示:(1)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2)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3)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答出一点即可。)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然而/……的样子;
B.做/为了;
C.足以/值得;
D.表转折/表修饰;
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因此断句为: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故选D。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而,可是。殆,恐怕。十一二,十分之一二。
23.一问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段写少时读书:因为“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出现了“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的问题。
第二段写后来治学:因为“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出现了“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的问题。
二问考查谈启示,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来谈即可。
由文中“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以得出: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可以得出: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等到以后再后悔;从他读《齐史》中可得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因荒废在善忘。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